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话题。2014年12月,有幸前往上海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培训,在认真学习上海市部分名校长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同时,对名校长们所聚焦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尤为关注,他们在办学实践中普遍认同“通过完善学校课程框架构建的学校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主要途径。”由此启发我们就如何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渠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再思考。(点鼠标)
自课改以来,金川总校本着“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各校通过大文科环境建设、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助推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转型;德育课程化建设活动增强活动育人实效;数字化校园建设拓宽知识视野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各校积极开发地方、学校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结构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管理促效能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今天,我重点结合课改以来龙门学校在完善课程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构想及开展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同仁进行汇报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点鼠标)
一、对新课程培养目标转变的理性认识。
新课改理念的落实重点在于学校、老师对《新教材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并落实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目标的制订从过去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变为新课标所要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多数学科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数学和信息技术是四维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目标的多元化体现在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六个方面。(点鼠标)
在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在课程功能方面: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在课程内容方面: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课程评价方面: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功能。
通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促课程转型,将具体的三维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更好的发挥教育的服务功能。(点鼠标)
二、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限于时间,学校具体的课程建设简单汇报,只选取部分课程的案例情况说明)
(一)以高效课堂创建力促学科课堂教学转型的国家课程建设。
自课改以来,我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以“一案五步”高效课堂建设活动为抓手,( “一案”是指:导学案;“五步”是指“展,学,议,导,测”五个环节。)实现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力提升的多维教学目标,并逐步渗透落实。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点鼠标)
(二)以强化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学校文化课程建设。
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学校定期更换校门口文化宣传栏,加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培养目标等内容的了解。楼内走廊和大厅制作了文化牌匾,各班制作了班级阵地建设宣传栏,定期更换校园宣传栏内容,并通过学科周,读书节,学习园地评比等活动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点鼠标)
(上面是一些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学科周活动,读书展示活动的图片,学校分学段编写了经典美文诵读校本教材,利用晨颂,午颂时间组织学生阅读。)
学校通过大文科环境建设活动积淀了浓厚的文化育人环境,通过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取向,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点鼠标)
(三)以行为规范养成、夯实过程管理的“4211”管理课程建设。
(“4”指“龙门学校四项规范”,“2”指“两个教育月”,两个“1”分别指学生自主管理和“一助一”合作小组)其中“一助一”活动由学生之间的“一助一”和师生“一助一”两种方式。其中师生“一助一”活动已实行三年,先在初中毕业年级确定帮扶对象,为每一位校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分配帮扶对象,每周至少两次交流谈心,了解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困难,树立学习信心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点鼠标)
(略停)上面学校为各班制作的四项礼仪规范宣传板,下面是两个教育月活动期间组织的一些活动。(点鼠标)
(四)以系列化活动提升仪式教育质量的主题教育课程建设。
1.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
学校升旗仪式国旗护卫队从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学生由品学兼优或综合表现进步明显的学生组成。升旗仪式由小学高年级各班轮流主持,以展示、锻炼学生为主。每周都安排有不同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班级管理点评,国旗下荣誉时刻表彰及颁发班级流动红旗等环节。 (点鼠标)
2.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有: “学雷锋,树新风”系列活动; “清明节”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父亲节、母亲节及教师节开展的以“感悟、感动、感恩”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中秋节、国庆节庆祝活动;建队节及红领巾艺术节活动等。同时,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开展的纪念教育活动。如:近期组织学生收看天宫二号飞船发射现场直播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创新和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取得的进步,进而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学习的激情和民族自豪感。(点鼠标)
3.主题班队会、夕会课程。
夕会先由学校统一组织,对管理检查中各班表现突出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点评,再由班主任组织对当天学生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学校主题班队会是在通过研究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背景、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完善了德育序列化内容。并按学期分年级确定由浅入深的十八层次二百九十步的主题教育,确定每周班队会活动主题,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学校主题班会校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转变:它要求班会主题集中,源于班级实际,目标多元、具体。在组织形式上不是以直接的方式来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而是让他们参与整个过程,更多的从具体现象,情景回放或实际体验等环节,通过学生对具体现象的看法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最终达成与目标一致的教育效果。通过过程的转变提高了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龙门学校序列化主题班会校本教材》经过近三年的反复使用、修订,已定稿打印。 (点鼠标)
(五)以培养个性发展,改善校内外育人环境的活动类课程。
法制、安全教育类课程: 家校联系课程:(略停)(点鼠标)
3.以“2+2”活动为主题的活动类课程。(略停)(点鼠标)
4.校内外实践体验课程:
在实践类活动中,要充分挖掘活动中潜在的教育素材增强教育效果。除了常规的活动过程要求及安全教育外,还要有意识的注重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点鼠标)
例:14年龙门学校组织了六、七年级学生矿山公园远足实践活动,当时金昌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虑到参加活动的学生没有亲历矿山公园的建设。本次活动设计重点是教育学生通过对矿山公园的建设变化历程的了解和学生对景区不文明现象的认识。增加对金昌发展史的了解和爱护家乡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通过具体活动要求,学生在参观活动中就会养成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具体的如:在活动要求第六条:观察和分析景区管护中的疑难问题,为减轻景区管理难度提一些合理性建议和解决难题的方法。学生在班级的分享中就提到:学校可以成立志愿者小分队,利用周末时间分批到景区宣传文明参观的相关知识,提醒游客自觉遵守景区相关要求,做文明游客;成立景区不文明现象曝光台以加强警示教育;主要景点安装监控,并对破坏公共设施、乱涂乱画等不良现象在经济上进行处罚、通报单位等措施严肃处理;让本地违反规定的游客承担景区志愿者劳动,让他们认识到维护公共环境秩序是每个市民应尽的义务;在游客比较集中的区域增加垃圾桶和提示牌等等可行的建议。还有许多同学在分享中提到要认识到不文明现象对城市形象,环境等的不良影响;是对环卫工人劳动的极大不尊重;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时刻提醒自己做文明市民,不让这些不文明现象在我们自己身上出现等等。应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比老师的直接说教要深刻很多,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点鼠标)
三、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未来展望。
1.学校课程建设要体现各校管理、学生发展需要的特色。
特色学校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特色课程建设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特色课程建设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和学校独特的育人特色。就目前龙门学校的情况来看:进一步增强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思想的家校共育课程,校园足球课程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科技类课程的开发建设就很有必要。
2.学校课程建设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过程需要科学的论证。要建立不同学段课程的科学评价标准,确保各学段课程的有序推进。学校不能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方案、内容、效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往往是罗列一大堆评价指标通过学生反馈、教师自评与互评这样的量化评价,忽视了最应体现的学生实践活动中真正的体验感受和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无法保证,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点鼠标)
3.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校内、外力量的大力支持。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校内支持,能提供满足教学活动的场地、配套硬件和相应的师资力量来保证实施,同时要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同时,学校课程建设还要得到社会,家庭等外部因素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完善学校课程建设是未来学校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课程建设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学校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社会、家庭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相信我们将在总校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跟时代步伐,开拓进取,奋勇搏击,为金昌市普教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