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之我见
有人说作为一名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之时,就要有一桶水。对此我深有体会,而且我感觉自己的那一桶水已日渐稀少,使我不得不日夜汲取营养。思其根源,并非我的学历过低,只缘于学生期间只一味地死读书,并没有将一丝一毫的精力放在课外阅读上,以至文学底蕴不够深厚。悔之当初之时,我看到了我的学生,一定不要让他们步我的后尘。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促进他们终身发展。
对于阅读教学,仁者见仁,我的切身感悟告诉我:阅读教学其实很简单,一是兴趣,二是方法。
一、让学生乐于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无穷无尽快乐的过程。
(一)用朗读感动学生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升入小学五年级时,教他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剧演员。这位语文教学的“门外汉”,不会讲解,却会朗读。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加之演员的感情丰富且善于表达。山村的孩子第一次听到这么纯正的普通话,第一次听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他们被徐老师的朗读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就是朗读的力量!它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了。
(二)用行动感染学生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教师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崇拜的第一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更要抓住这一特点让自己好的读书习惯感染学生。
我的书桌上总是会刻意地放上许多不同种类的书,起初学生经过时,只是会不经意的翻翻,后来便会询问我有关书的内容,并会问我拿去看,更有甚者还会偷看我的读书笔记。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他们已逐渐被我引领到课外阅读的轨迹上来。
另外在建议学生读一部书时,我总会与他们同步阅读,我要让我的学生知道他并不是孤立的,有老师与他为伴。如在要求学生读《爱的教育》时,我便会每天坚持阅读,写下阅读感受,并与学生分享交流,兴起时还会给学生讲上一段。学生看到我读的津津有味,渐渐地也乐于读,并主动要求为大家读他们所喜欢的段落,有时还会与大家交流心得。
(三)用内容吸引学生
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灵教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充满向上的激情,也才会热爱阅读。
憧憬和向往的源动力便是语言文字。
记得在教导我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读书时,本以为她会很喜欢看故事书(因为她总缠着我给她讲故事),可书买到家后,她的反映只是翻了一次就再也没有动过。我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故事太长了,她读了后面,前面的也不记得了。一次我从学校图书馆拿了一本注音版《海洋动物》,每一种动物的介绍只有二三百字,没想到她却饶有兴趣地读了起来(虽然她才刚刚学完了汉语拼音,有些韵母还搞不清)。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们选择图书,力求用所读内容吸引学生。我个人认为中学生第一阶段可以选择一些提高个人素养的短文,如《伊索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等,第二阶段再选择一些具有品评性质的中短篇作品,让学生们在读原著的同时,把握欣赏角度,学会初步品评。如张健昌主编的阅读系列丛书。第三阶段可以选择整部作品,可以小说为主,使其形成系统,学会自我分析、解读。
二、 教师授之以法
美国一本畅销书《第三次浪潮》的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注重读书法指导
近年,国外流行一种“SQ3R”读书法。这种五步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我稍加改动并结合《水浒传》的阅读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1、浏览:拿到《水浒传》后,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内容简介,了解书中主要塑造了108个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并记述了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
2、猜读: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要一边读一边猜测书中的内容。“为什么打?打得怎么样……”
3、阅读:即从头到尾细读,对“拳打镇关西”部分反复读。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作标记。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这一过程呈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并做好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
4、复述:合上书本,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对这一回的内容是否获得了完整的记忆,是否有残缺。
5、复习:在复述后一、二天内进行,隔一段时间再重复一次,既可以巩固这一回的内容,又能将其与后面的以“大闹武台山”、“倒拔垂杨柳”等重要内容建立起联系,从中获得新的体会。
(二)注重文体指导
在进行读书法指导的同时,教师还应根据阅读材料的体裁,授之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文体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路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线索,从而使学生能明白自己该赏析什么,思考什么,学习什么。
下面就小说这种文体谈谈我个人对初中阅读教学的一些认识: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 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和作品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这三点不应当是孤立的进行,而应将三者融为一体,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依托,在全面掌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全过程中自然领悟人物性格特征,理解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案例:《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重、难点:学会从不同层面梳理小说情节,调动自身体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物。
片段摘录:
教师提问:小说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你能否以某一个人物的视角梳理本文的主要情节?(给学生1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小组合作梳理文章脉络)
生1:我是于勒,青年时我是个浪荡子。“行为不正,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哥哥应得的那一部分,回美洲后,我赚了点钱,并希望能够赔偿我哥哥的损失,但最后我又沦落了,穷困到有家难归有国难回的地步。
生2:我的父亲菲得普是个小公务员,我的叔叔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份家产,将我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而不能自拔。因为贫困,我姐姐出嫁都成了问题,我的父母很着急。但是,我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叔叔,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我们一家“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认为分文不值的叔叔,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我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但是,当父母发现衣衫褴褛的叔叔后,躲开了,恐怕他会来拖累自己。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看待于勒和菲得普夫妇的,请把认识写到黑板上来。
于勒:行为不端、糟蹋钱、正直、有良心、有人情味、自食其力、可恨但也很可怜……
菲利普夫妇:虚荣、贪婪、自私、冷酷、吝啬……
教师引导:于勒、菲利普夫妇都只是社会中的一个小人物,于勒也有可恨的一面,菲利普也有可怜的一面,那就是虚荣心。爱面子是一种心态,是对别人的肯定和尊重,我们没有理由采取嘲笑的态度,更没有理由把他们身上的弱点视为他们道德上的弱点,他们之所以又如此的表现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金钱笼罩下的社会,物欲泛滥造成人性的扭曲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那诸位同学我们在进行人格自我完善的同时都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中的小人物,于勒也好,菲利普夫妇也罢,这些人给予我们什么样的警示呢?
学生畅所欲言……
从教学环节上看,教师设计的相当简单,只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了故事情节,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却在梳理过程中逐步地被学生所领悟,而形成他们性格的主要根源就源于他们所生活的金钱至上的社会也被学生所理解。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够恰当地进行学法指导,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乐读,多读,读好。相信阅读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