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写 好 试 卷 分 析
试卷分析是每次考试结束以后教师试卷结构、学生考试状况的一种综合分析,是一种客观的教学反思行为。其中包括对教师前一阶段教的情况的反思,对学生前一阶段学的情况的反思,对本次考试的反思,同时也是对教师命题水平的反思。教师通过对试题的知识覆盖、难度、题量等特点的横向、纵向比较,及时发现试卷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规定,是否反映本学科特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试卷编制的合理性,客观性做出正确的描述与判断。试卷分析不仅可以对试卷和考试做出恰当的评价,提高教师制卷水平,也有助于充分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试卷分析一般要做到这样几个结合:一是教师分析与学生分析相结合。不仅教师要分析,学生也要进行试卷分析。二是“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同级部的比较,与兄弟学校比较,与以往考试的比较。三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例如,既要计算出每道题的得失分率,也要分析得失分的原因。
一份完整的试卷分析报告应该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即试卷评价(命题评价),成绩统计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教学改进措施等。
一、试卷评价
试卷评价也称命题评价。
1、试卷有多少大类题型,各种题型所占分值比重是多少,哪些内容为考察的重点,所占分值较大?
2、命题覆盖范围分析。各种题型在教材中的章节分布,是否覆盖所有章节?有哪些章节中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考试内容是否超出课程标准范围,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一致。基础知识题与基本技能题的考察是否都能够兼顾到?
3、题量大小与难易程度分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试卷完成度是多少?是否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试卷中基本题、有一定难度题、拔高题(难度较大)所占比重是否合理,有无偏题、怪题等。
二、成绩统计及分析
成绩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分三率统计。
一分即平均分,班级平均分是多少?
三率即及格率、优分率(90以上)、低分率(30分以下),三率计算分别是及格人数、优分率、低分人数除以班级人数乘以100%。
2、分数段统计。
最高分、最低分各是多少?各个分数段有多少人?
3、各题的得失分及在学生成绩中的体现。
每道题的得失分是多少或者说正确率是多少?各个分数段中的学生在这种题型中的得失分情况,是否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4、难度。
全班学生的平均分除以试卷总分就是全卷实际难度值,难度值在命题评价上又叫难度系数,小学高年级的难度系数一般设定在0.8左右。
三、存在问题
1、通过学生的考试分数,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平均分看,与平行班、与以前考试比较,如果低于正常值,或有较大差距,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班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从一分三率可以客观看出班级学生的层次,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如果差生人数多,教学中不够重视补差工作。如果优分人数少,说明平时提优不够。
从最高分可以看出自己教学的全面性与命题要求,与兄弟班级还有多大差距。一般来讲,在平行班级中,优秀学生的发展是比较均衡的。如果本班的最高分与其它班级相差较大,(低于5分)那就要反思自己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不够,教学有疏漏之处。
从分数段,可以看出本班学生的整体状况,在各个层次上的分布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情况查漏补缺。
2、从卷面情况看,可以看出学生的具体问题。通过考试,诊断出学生学习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是知识的问题,还是能力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是教材问题,还是试卷问题?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
从卷面的整洁度来看,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典型问题教师要做好记录。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每一种题型从得失分看出学生问题所在。
不同的题型,诊断的功能不同,可以看出学生思考的误区。
当然,教师分析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次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从中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客观情况。
2、改进措施
问题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要有可操作性,能够解决问题。
课后记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记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火花显现……教学中还往往出现精彩难忘的片段,如新颖有趣的导言,直观形象的演示,生动得体的比喻,教师适时巧妙的设问,突发事件的处理,简洁明了的板书等,这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独到见解,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日后进行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
记失败的教训——对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要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记教学中的应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要高明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记学生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记教案的修正——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若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记下学生的课后提问——下课后,学生会提些问题,有些是学生没听懂的,有些是学生的一些误区,有些是学生对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记下,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减少偏差。
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后写日记,随想等——对这些一手的资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客观地评价学生,同时反思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水平,为下一步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
总之,教后记可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教后
记的内容可以是自我诊断调节式、经验总结式、实况摘录式、体验感受式,还可以记录教学中的失误,灵感思维的火花,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困惑,新的教学设想等。教师写教后记重在及时,关键在坚持。教师必须记住,教学的探索创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要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勤于动笔,善于动笔。在教学中反思,再反思中提高要求。写的教后记还要经常查阅,翻看,从点点滴滴的小收获里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同时积极查阅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在回到实践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地总结学习,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而且能逐步把自己磨练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