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与学习兴趣培养浅谈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兴趣】
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不难发现,学生一个人的学习是枯燥的,甚至已经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加渴望早点开学,早点回归课堂。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升。班级授课,人员众多,往往成为少数人展示的舞台,优则更优,差则陪读。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小组里面再设小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之间采取一对一的辅导的方式,组内竞争,组与组间竞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继而整体提升班级成绩,培养学生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科普中国.科学百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协同作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合理划分小组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将集体智慧最大化”的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少教师都在努力设置学习小组,有的学校努力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把小组合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亮点,在评价课堂教学时作为一项一票否决的必要环节。致使部分教师每节课都拿出“小组合作”来晒一晒,走走样子。不否认,小组合作在强制规定下,成了部分教师课堂上浪费学生宝贵学习时间,而又不得不摆样子的环节。这样的小组设置都是根据座位随机安排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模式化,生搬硬套,小组活动无效果,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首先要合理分组。教师分配学习小组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每周或每两周调换一次,要考虑学习成绩、各种能力、思想品德、男女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小组的设置要有利于“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小组与小组之间总体是平衡的,以便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与交流。每组成员6人为宜,采取一对一辅导的方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增强竞争意识,进步哪怕一点点都应表扬,培养学生的自尊性,增强自信心、成就感。组内学习除了竞争外主要是互帮互助,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小组竞争,组内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人生观和世界观。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更有利于正能量的发挥,更有利于取长补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合作是学生一生必修的课程,合作就要有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乐于奉献,在奉献中得到满足和快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交流中培养尊重别人的意识,教育学生要有合作共享的理念,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获得的知识与思想交换后,都丰富了知识,产生了新的思想。“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帮助别人也是在提高自己的意识。合作学习是共同提高的最佳方式,合作中学会尊重别人,助人为乐。合作中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现代社会只有高分显然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从小学就应当培养敢说、敢做的能力。事实证明班长小组长,经常帮助别人给别人讲题的同学,学习成绩会一直很好,相比其他同学更有能力。“将集体智慧最大化”,小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合作中学生建立起团结互助及相互信任的关系,小组成员都有任务,组内都承担一部分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与但当意识。有的学生课堂上不爱发言或没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小组内却“纵横驰骋”,在培养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当上发挥作用。一个不合群独来独往,性格孤僻的学生,可以是高分学生,但不是身心健康的学生。合作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达成共识,凝聚智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之一。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发现,在传统教学班级中地位很低的学生由于合作小组的成就而获得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说由于合作小组成员在学业上成功导致了成绩水平低的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同时,教育心理学家科尔曼还发现对于成绩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帮助其他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他们成为小组的“领导阶层”,这一社会地位的变化也会使他们更为自豪和更有信心,从而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自身的学习和帮助同伴成功”(科普中国.科学百科)。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大力引导,让合作意识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基础差的学生在整个级部整个班级“鸦雀无声”,而在学习小组里面可能是“精英”一个,有利于学困生获得感的满足,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合作能力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由于合作的需要,学生必须要交流必须要思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锻炼,进而激发起他们展示的欲望。组内初选,在班级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每人都有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的机会,他们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一石激起千层浪,成功的体验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一点一滴的成就面前,可以激起无数次的波澜,那颗博博跳动的心会不负韶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通过小组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方式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老师角色的转变,不能只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才会乐此不疲,适应更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参与,有目的地锻炼,有目的地学习。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同时人无完人。合作有利于培养学习方法、习惯、兴趣。小组活动中力争养成欣赏与鼓励的习惯,为他人的优秀喝彩的习惯。每一个学生在相互鼓励中倍增学习的热情,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
四教师适时引导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老师要通过幽默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学生都爱听小故事,所以可以从这方面出发,结合老师自身的经历以及大量知识的储备,通过讲一些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内容的学习,这会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在奖励学习小组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成绩,活跃度,参与度。设优秀小组长及辅导员奖,鼓励他们帮助他人,助人为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知识竞赛可以巩固所学,拓宽知识,培养兴趣。定期的办黑板报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生动有趣的黑板报是需要有很好的语文水平才能办好的,这就更能激励学生去学习语文。这样的活动要人人参与,不能老是那几个人,人人参与下待优学生会发现自我的差距,获得很深的感悟,优秀学生更能找到展示的机会,获得满足感。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课外知识的培养。所以要多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学习的书籍,并且是感兴趣的书,这样学生才会有阅读的动力和积极性。本人发现好多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推荐的所谓的“好书”,学生并不感兴趣,如,红楼梦,甚至一代文豪鲁迅的书,学生读来生涩、难懂,根本不感兴趣。强制学生读不感兴趣的书,只能使学生失去读书的兴趣。长期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产生抑郁情绪,导致厌学、辍学。所以推荐与自愿结合,自愿必须是读健康的书籍。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增长了知识,这对于语文作文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有许多同学每次写作文都会觉得头疼不想去写,当拥有充足的知识时,写作文就会有东西可写,如果掌握的知识很丰富的话,写作文时就会胸有成竹。鼓励学生阅读,可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名著阅读手抄报,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展示在手抄报上,组内展示,班级展示,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
五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远不如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公正。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教师是引导者点拨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渴望而不是失去信心。评价要及时跟进,有布置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评价。学生正如一辆车子,教师的作用是开动机器,而不是推着车子跑,评价就是开动机器的钥匙。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在做今后的“计划”,而不是过去的“总结”。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方式多元化,语文教学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语言运用等各种能力均获提升。
当然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散手给小组或是小组长。语文老师应苦练基本功,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丰富的知识结构,漂亮的书写等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赏心悦目、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师更应当善于归纳与总结让学生事半功倍的学习,如,有的一线老教师在教学,“戍”“戌”“戊”“戎”时,用顺口溜的形式:点戍、横戌、戊中空、横撇相交就念戎。朗朗上口,一遍记住。在教学文言字“卒”时,总结:士兵-- 终于 --完了(死了),“卒”的意思一句话概括。教师平时多思考多积累,学生学习起来省时省力,兴趣自然有了。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教学古诗词时,常常用到四字短语。四字短语概括性强,高度凝练,言简义丰,结构工丽,表达雅致,能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愉悦。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日渐简练生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