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经验交流会汇报材料
时间过得很快,距离20xx年12月,全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已经一年有余,还记得当时,我在笔记本上记的3个词:肯綮,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切中了当前中小学教育的肯綮;二是生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生态的内在需求。三是联动,深入推进“和谐师生关系研究”必将引起促进学校发展的各种因素之间产生联动。
那次会后,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实践,在感悟,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们就将一年多来的思考、实践与感悟就教于在座的各位。
一是思考——
教育是需要一种理想来导航、一种精神来支撑的,而理想与精神是需要用不断的追问去建树的,正像和谐教育,它是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之后,教育领域倡导的一种新的教育追求。应该说,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又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要求。我们想,和谐教育,不管是和谐的教育,还是以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还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最终,都必须立足在和谐关系的构建。
教育是一项细致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者“用心”为之,不断更新理念,追寻真谛。教育是什么,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去成就人,如何面对我们从事的工作,如何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想,只有把每一位教师当成教育家来引领,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人才来培养,把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作为不懈的追求,才会有真正的教育。
学校是什么?我们要建设怎样的校园?衡量我们工作价值的标尺是什么?不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走向真正的教育。我们想,追求有意义的教育生活,成就有价值的多彩人生,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师生终生眷恋的地方。才能够最终将校园构建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的精神家园。
二是实践——
还记得,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开展之初,市教育局就没有将研究活动局限于师生关系,而是英明地将其拓展到了师师、师生、生生关系的研究。其实,人类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三个关系,人与自然,是科学的任务;人与社会,是人文的领域;人与自身,是精神乃至宗教层面的东西。我们必须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所以,所有这些,都应该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的应有之义。
一年多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喊着“负责的、适应的、提升素养”的口号,实践着自己的追求。
师师关系是什么关系,严介和说:三流的团队只有竞争没有合作,二流的团队有竞争有合作,一流的团队只有合作没有竞争。我们在努力追求着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我们让老师们利用假期分工合作研究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编写每节课的校本讲义、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课件,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我们也竞争,每周我们安排三节课,比赛课堂教学的精彩;每学期我们评选课件、讲义和教学感悟,比赛教育思考的深刻。从今年开始,我们在一个个推出属于我们的教育名家,举办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刚刚,我们举办了一个老师的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她还很年轻,但是,她刚刚送走的一个班有53名同学升入本科,她在她班学生中是武侠“掌门”,研讨会上,那种融洽与共勉、振奋与幸福,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教育是可以享受的、工作是可以幸福的!
师生关系是什么关系,不仅仅是民主、平等、互助,也不仅仅是共存、共生、共长、共创、共乐,应该是对学生的责任,对孩子的爱心。邱子华有句十分精辟的名言:由尴尬的教书育人转变为美丽的育人教书。说得好,其实,教书真的应该是育人的副产品。面对高一的学生,我们从人生规划到成长履历,从远处着眼,综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家庭与社会环境、特长与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有将来的职业取向等各方面因素,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同时,用心测量对未来的渴望与现实的距离,帮助学生将远大理想化大为小,将成长目标化远为近,每周一页成长履历,每月一个成长故事,努力做他们终生的发展、明天的升学、今天的学习的导师。再说教书,我们推行校本讲义的原则是基于校本的课堂教学的“分层次、低重心、高效率”;我们正在推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寻求高效的改变程式、转变角色、调动激情。
生生关系是什么关系,其实,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用严格的纪律努力告诉学生“规则下面张扬个性”,我们用就餐排队努力告诉学生营造着“秩序下面享受生活”,我们用一尘不染努力告诉学生“干净下面彰显文明”。学校教育的价值与精髓其实就是生生关系的共生共长,上周六,高二两个班举行的比赛让我很是振奋,他们在举行全班同学参加的万米接力赛跑。
还有一个关系很抽象,和谐之道,贵在走进学生的内心,人的发展最终要归结于自身的诉求。所以,将所有能找到的经典名曲萦绕在学生耳边,将所有能栽植的树种生长在学生身边,将所有能找到的智力故事、所有能证明这个世界飞速发展的新闻每天送到他的眼前。我们积极倡导学生练就一生受用的体育爱好,成就多彩一生的艺术特长。走班制的分步推进,运动会、歌咏比赛、元旦晚会,篮球联赛,足球联赛,体育课、课前一支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会运动,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懂艺术,欣赏趣味高雅、净化心灵,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才是适应未来的人!
三是感悟——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欣慰与振奋,无论高考升学还是日常管理,无论学校发展还是人文环境,无论学生素质还是课堂教学,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教与学活动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学校与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和谐的管理机制是实施和谐教育的保证。学校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学校必将成为和谐学校,在和谐教育中不断提升、发展。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与实践是我们永久的课题,感谢市教育局给了我们大家这样一个话题,让我们共同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去追求。当我们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前方就一定会越来越阳光灿烂。
第二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汇报材料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汇报材料
“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工作”是我校永恒追求的目标。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一年来,我校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为平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有了点滴感悟和收获。
一、提升师生认知水平,打造“精神特区”
我校提出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的构想,努力使学校成为一片道德的净土,以教师的高尚师德,去影响和引导学生,使他们由他律走向自律,进而自然生成正确的人生信仰。
一是走进优秀,接近崇高。教育教学工作仅凭教师的责任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为他们加油鼓励。为此我校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做报告,定期播放魏书生、刘可钦、朱永新等知名专家、学者精彩的讲座,我们还经常到外地汲取营养,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大批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开设周周研究课,参加各种教育教学评优活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让教师获得终身持续发展的支持力。
二是读书学习,提升境界。我们鼓励大家读书。《我的新教育之梦》、《班主任工作漫谈》、《教师的专业成长》、《三个超越》等使教师们深受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蓄积到了前进的动力。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了大量充满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
虽然,我们只要求教师每周写一次教育反思或案例,频率并不高,但收效显著。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学识在读书、反思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在教师读书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读书经验交流、读书心得演讲和评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教师博客,在网上发表文章进行交流和探讨。
三是改进师生交往方式,倡导“尊重的教育”。我校大力倡导“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人性,而且要从内心深处把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我们改革评价和作业方式,给学生更多自由时间,同时坚持开展“心中无差生”和“无批评日”等活动,由此促进学生积极心态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使“尊重”与“平等”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在师生精神“共鸣”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尊重与平等,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一笔宝贵财富。
四是实施民主管理,追求教育无痕。教育管理民主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民主的教育管理,要求把学生由纯粹的“监管对象”变成管理者,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雪落黄河静无声”是我们倡导民主管理追求的境界。为了让更多师生参与学校管理,我们还推行了班级值周制度、班主任、科主任值周制度、校领导值周制度、学生上放学自主疏导制度等系列措施,比如把班级管理权下放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学、自理、自律、自评。在公平、公正的班级竞争氛围中,学生们比文明、比诚信、比卫生、比三操、比纪律、比班务。通过以上班级“六比”,逐步达到校园“六有六无”,即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上操有激情,就餐有规矩,卫生有档次,学习有收获,校园无吵闹,考试无作弊,集会无喧哗,人人无违纪,公物无损坏,校园无浪费。许多学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素质,都是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悄然养成的。
二、开展和谐教学活动,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使学生乐学、善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因此,教育必须追求人与知识的和谐,“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协调发展。借鉴名校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我们逐步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主—互动—拓展”三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角是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互动”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教师也不沉默,教师中在学习过程的监控,重在学习难点、重点的引领、点拨、启发;“拓展”是指在注重文本、注重课内、注重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自然的拓展文本、拓展课外、拓展能力。围绕这一教学模式,着力锻打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第一步实施目标激励,抓好“和谐课堂”教学的引领与评估,坚持好教师要带着激情上课,并
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师者手舞足蹈,生者欢呼雀跃;使教师纵情,学生醉心。第二步通过“生生科代表,师师科主任”的教育管理模式,增强了每位教师的自觉育人意识,为每个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坚持侯课制度,坚持“说、讲、评”课制度、坚持“推门听课”和“达标”制度,坚持推行四级备课制度,实现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驻足妹冢中心初中的课堂,你会感受“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同学们“飞”起来了,“动”起来了,每个学生是演员是导演,每个学生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尽情地说、写,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特长。老师们这样说:“过去上课是乏味的、无奈的,现在上课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是主动的,是欲罢不舍的。”学生如是说:“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课堂我开心,我的课堂我努力。”
三、以人为本,多渠道促进教育的和谐统一
一是营造和谐校园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学校积极营造安全校园、人文校园、自然校园、艺术校园,把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思路、教育理念渗透其中,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努力做到让“每块墙壁会说话,每处环境都育人”。在知行路、格致路两边树立着12只灯箱,每只灯箱的两面都是优秀科代表、优秀科主任的头像和“心语”,随时激励着学生们努力拼搏、进取;在知行路南面墙上设有“美中书香苑”,是教师书写的《论语》、《满江红》、《游子吟》、《陋室铭》和《爱莲说》等传统文化经典名篇,配有精美的插图,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体会他们的博大情怀;教学楼西墙上的巨幅励志寄
语,教学楼前的陶行知每天四问,楼道横梁上的“忘记昨天的失败,播种今天的希望,奔向明天的成功”、“努力并非受罪,尝试并不吃亏”等学生“名言”,教室门口悬挂的班风、班训、班级目标、班主任承诺、班主任寄语等,楼前的文化广场的 “杏坛精英”、“课题文化”、“精彩课堂”、“硕果累累”、“学生手抄报”等设计精美的版块,于无声处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和风细雨般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感受到灿烂多姿的文化氛围,激励全校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二是开展多彩文化活动。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标语征集、教师课堂用语作业批语综合评语创作评比、铁胆铁嘴铁手三铁训练行动、读书演讲比赛、趣味体育活动、师生篮球比赛和学生读书活动等。例如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每学期分别组织“科主任科代表座谈会”、“学生干部座谈会”、“家长座谈会”、“随机抽号学生座谈会”等,就拿科主任科代表座谈会来说,“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 的实施,拉近了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让每位学生都有了给自己指导的贴心科主任。以往,我们总喜欢给优等生开小灶,现在,每个学生都有了小灶,在学习、生活上的指导就更有了针对性,也更容易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我校科技楼前边,有一座爬满青藤的长廊,我们常戏称它为“师生连心长廊”。课余时间,常常发现科主任与科代表们在绿叶掩映下促膝长谈,就在这春风化雨般的谈话中,坚冰悄悄融化,一把把心锁被悄悄地打开,春天又回到了学生心里。这种“贴心的关怀”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再如举办“教师课堂用语、作业批语、综合评语”创作评比活动。我校教师能够消除僵化无人情味的评语,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充满情感和激励的个性化语言。我校对教师课堂用语、作业批语、综合评语进行了抽查评比,促进了对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的格局。又如学生读书活动,我校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坚持每天利用早晨10分钟开展经典诵读,利用午间半小时进行自由阅读,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读书指导。每学期都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并踏实开展读书活动,逐步做到了在读书的时间、内容、制度、阵地、活动五个方面的“五个保证”。我们充分利用大多数孩子在校午餐的实际,
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午间读书,保证每天读书三十分钟以上;分年级提出诵读的重点科任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推荐其它阅读篇目,保证了读书的内容;学校制定了《读书评比制度》、《读书小明星标准》等制度,使读书活动在制度上得到有力保证;学校橱窗定期展出了学生读书征文和心得体会,班级黑板报开辟了读书园地,让学生自编“读书小报”等等,使学生读书展示和交流活动有了有效阵地的保证。同时学校明确提出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书成为精神的伴侣,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须”的响亮口号。学校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成员又从实际出发,编写了《走进母语》校本教材,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政教处还编写了《注重仪容仪表,做文明师生》的专题知识小册子,发放到师生手中,共同学习,争做和谐校园的“使者”。和谐教育以它清新温情、充满活力的脚步已悄然向我们走来,如一缕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校园洋溢着安宁和谐,充满着生气盎然。我们执守着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遵循生命的特性,凸显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致力于“让每一位教职工能体味到校园生活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每一位学生能体验到校园生活的快乐感和成功感”。今后我们将在思考中摸索,在实践中前行,在反思中创新,让和谐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多彩!
第三篇: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构建
前言:教师怎么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生?怎样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这是教师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教师和学生就会相互信任、和睦相处,教师才会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整个教育过程就会顺利地进行,教育效果也必将是理想的。反之,学生和教师不合作,产生敌对情绪,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后果。大家都知道这个事件吧:甘肃武威双城镇六名学生因无法忍受老师的冷眼和挖苦,纷纷采取逃学的方式与老师对抗,进而发展到集体自杀??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之缘由
其实,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像以上这种师生关系不民主、不平等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
镜头一:重庆渝中区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x x x因为上课迟到,遭到汪姓老师的责骂:“你不看看自己,又矮、又丑、又胖。你只能当一辈子老处女,你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羞愧交加的x x x掩面而泣,然后转身从楼上跳了下去??
镜头二:成都一教师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名道姓地说一学生智力太差,无可救药,使该学生长期处于抑郁和自卑中,不愿进教室上课??
镜头三:许多教师觉得直接责打学生太过血腥,也容易遭致学生反抗,于是把体育课上的一些动作“移植”过来,如命令学生做50次俯卧撑、半蹲一节课、双手高举一个小时、站马步等,还有的进行罚站、重重地罚 抄写作业等。
这样的例子很多,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些是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看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
我们提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协调的状况,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
二 和谐的师生关系内容之构成
要形成师生的和谐,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腔热情鼓励和肯定学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哪怕是很细微的成绩给与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它是活跃的和朝气蓬勃的,而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以下这些特征:
(1)、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
(2)、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
(3)、独立性—— 一方不依赖另一方。
(4)、个体性—— 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
(5)、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 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
那么,根据以上的这些特征我们如何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三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之途径
(一)、变“单向型”为“双向型”。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单向型”的。所谓“单向型”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时,一个小男孩怯怯地举起手,站起来说:“每当皓月当空,夜深人静时,我总想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他把话说完,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老师说:“我们的梦想应该是崇高的、美好的,不能是丑恶的、大家反对的。”小男孩听后哭了,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把他当年作的诗补全:“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日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春季的鲜花盗去,装扮夏天的风流。我想成为一名大盗,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黑手’??”。
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的。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二)、变“功利性”为“合作型”。
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因此服务于它的师生关系也必然有着这种特点,为此,才能满足各种衡量教育质量的硬性指标。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有偿家教”、“集资赞助”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所谓师生合作,即前之所说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山东特级教师侯溪萍在执教完《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后,记下一段随笔:“我问孩子们:‘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你准备吃哪个?’孩子们大声嚷着:‘吃小的。’正当我为自己的教学效果窃喜时,突然文静的张涵站起来说:‘老师,我想两个都咬一口。’同学们哈哈大笑,我愕然,心里犯嘀咕: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再看张涵,还一脸的委屈。于是,我耐着性子问道:‘能说说为什么吗?’‘我要把甜一点的那个给妈妈,因为妈妈平时就是这样把最甜的苹果挑给我吃的。’我震惊,我更感动,我把张涵紧紧地搂在怀里??”
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三)、变“间离型”为“和谐型”。
“间离型”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唯应试、升学为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怎能
不产生间离?此外,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愈发陌生。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班主任,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他对这位班干部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这位学生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音乐课后,任课教师告诉这位班主任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这位班主任就气过了头,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他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他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这位班干部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这位教师才知道他的心因为自己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师生主体论认为,教育是在师生互动基础上,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全面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同时要求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当然这都要以和谐为基础的。
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效果与反思
(一)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师生关系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
“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
某市督导室对一所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两个题目,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结果集中在一位老师身上。他们听了这位老师的一节随堂课,课堂中的师生情感交融使听课者深受感动。
(2)师生关系影响学生与教师交往的频率。
学生与老师关系好,则经常与老师交往,因而容易得到更多的教益,相反与老师关系不好,则常常是有问题也不去问老师。
例:一位同学,刚入学时数学成绩落在后面,他自己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次老师有意请他到黑板前解一道数学题,结果解错了。老师冷静地分析他的解法后说:“他虽然题解错了,但他的解法有独到之处,为我们正确解这道题提供了研究的方向,有价值!”同学们听后还为他鼓了掌。老师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后来,他经常埋头苦做数学题,不懂就就向老师请教,频繁地和老师接触,再后来成了数学“尖子”,在以后竞赛中还获了奖。
(3)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一位班主任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这位班主任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能体现男子汉的魄力。”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老师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这位老师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中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很
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二)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教与学达到共生共长的基础。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反思:今天我表扬学生了吗?都表扬那些学生了?表扬的方法、方式如何?相应地,今天我批评学生了吗?我批评的方法方式怎样?在课堂上我今天发脾气了吗?我除发火之外再也没其它方法可以能更好的解决了吗?今天我解决师生的矛盾方法是怎样的???。我们走进课堂来看,有些老师对表扬学生的词语非常吝啬,甚至于课堂上从来都没有表扬过学生,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学生如果喜欢你就学你这科,如果不喜欢你他们就不学你这科。
探讨、研究、解决师生间矛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帮助改善师生间关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他们乐于学习,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起着良性的循环。当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还存在其他许许多多不同的矛盾,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本文所涉及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而处理矛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有待于大家的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秀伟:和谐之美——师德修养案例评析[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14、4
2、王秀玲:碰撞与沟通[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3
3、魏书生:魏书生文选[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4、亚米契斯(意):爱的教育 夏丏尊译 杭州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6-1
5、郑全全 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09
第四篇: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师生关系的简单分析,从中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师生关系建设的一些
建议,借此进一步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民主;真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当今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教育工作的我,尤其是职中的教师,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困惑。去年我国有几起教师被杀事件,有一起就在和我同一县城的一所初中……我们教师的教育方法也该改革。
现今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
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请看某校的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过写作业;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能创新吗?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
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真诚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4----2014学年)
赵屯小学
四年级二班
吴红英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
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老师大加表扬,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1.确保主体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得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客。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2.突显个性化
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转载需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 ,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3.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
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有人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4----2014学年)
赵屯小学
三年级一班
牛延英
第五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促成学生的和谐发展。而“弑师案”是和谐发展中不和谐的音符,引起“弑师案”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师生关系方面进行分析,寻找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弑师案以人为本 和谐 师生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育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和谐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好的师生关系胜过教育本身,师生之间如果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师生关系得不到好的处理,很可能激化为更大的问题,我国先后发生在山西、浙江乃至北京的几起“弑师案”,让人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师生关系这个话题,原本应该恰恰如也的师生关系显然已经有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这使得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弑师案”触目惊心,折射出冷漠的师生关系。
2014年10月,三起校园“弑师案”血淋淋得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浙江家访女教师被学生杀害抛尸山野;山西一高中生课堂上持刀杀死老师;中国政法大学男生课堂上砍死教授。师生关系终于冲破其看似和谐的表面,上升为暴力冲突。案件背后,我们看到了冷漠的师生关系。
尽管这三起案件在全国范围也许只是孤案,它们正好相继发生在10月,也许只是巧合,但这三起案件的发生,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反思机会:中国的教育界怎么了?难道师生关系已到相互戒备甚至剑拔弩张的程度?
二、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冷漠的背后是信任的缺失。
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亲密和谐的。师生就像是一个家庭里的两个成员,他们应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对学生而言,则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然而,今天的师生关系,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
这种过失责任决不体现于,教师对于学生管得过于严格了,而在于,如今的教师和 1
学生之间有一种普遍的冷漠感。教师,没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对于教师普遍缺乏信任感,更勿论爱戴之情了。得不到学生信任的教师,若稍稍对学生有过于严厉的举动,学生的过激反应也就容易理解了。本来以理服人当然重要,但鉴于中小学生正处于特定的心理发育阶段,于是在师生关系中,或许以情动人有时效果会更好,但不少教师缺乏爱心,那扇本该打开的“情感”之门却不幸关闭了。
说到底,师生关系有着先天的不对称: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学识和修养上不可能具有同等程度。有专家认为,如果师生关系处理上出了问题。比如教师说话生硬粗暴,伤害对方自尊,当他们无法依靠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解决这些矛盾时,就会以极端的方法自行解决。我们看到的是从师生之间有肢体冲突到一起起流血事件的发生,也就是师生关系的恶化。
三、面对现实,探寻师生关系恶化的根源。
理想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学生喜欢老师、敬仰老师;老师喜欢学生、关爱学生。接二连三的惨剧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在步入危险的境地,也在向不正常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健康的师生关系,不会出现暴力冲突,更不会出现流血事件。其间师生关系恶化的根源在哪里?笔者认为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种种,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
1、教师传统的观念导致矛盾的产生。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不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3、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没有得到落实,“功利主义”造成师生关系的激化。
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没有落实到多元化评价层面,方法单一,内容功利主义色彩浓厚,领导利益和个人利益使教师已经成为侵害学生与家长利益的帮凶甚至是真凶。许多老师心力交瘁甚至蜕变为只稀罕个人得失不追求真理的名利之徒。所以,“对学生,你就不能心慈手软,你就像对待阶级敌人一样。”竟然成了一位在中学教书多年非常成功教师的重要心得。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
人潜能被忽视了,学生会敌视老师,最后互相敌视,学生在压迫中会采用极端方式反抗,长此以往势必引起师生矛盾的激化。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最大的限度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的需要。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先要做到这四方面的和谐,即认知的和谐、情感的和谐、利益的和谐、环境的和谐。
(一)、师生间要保持认知上的和谐,做到真正的民主平等。
1、师生间能相互认同,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互认同是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前提。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间民主平等,教师 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封建理念中走出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为引导的角色。学生也必须对教师的权威重新认识,不能把教师的身份神圣化,对教师唯命是从,表现出盲目尊崇和无条件服从。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投入教育的全过程,与教师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
2、师生间价值观需相互认可,寻求共同的教育目标。
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代沟的影响,在价值观念上更容易出现矛盾与冲突。教师对学 生的那种超前的时尚与追求很难认同,学生对成人文化特别是规范的教师文化有逆反心理。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通过对话与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尊重对方的选择,尽可能在价值观上相互认可甚至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寻求共同的教育目标。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这一根本目标的认识,师生应达成一致。
3.师生间需相互尊重,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平等。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从根本上看就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只有师生相互尊重对方人格的独立与平等,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别是作为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独特个体,不要把学生当成教师的附庸,强行灌输教师的教育
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学生的人格差异,允许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主选择、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
(二)、培养师生间和谐的情感,形成尊师爱生的动力。
情感和谐是师生间尊重热爱的动力。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敬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我国师生关系的优良传统。现代教育提倡的尊师爱生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状态,其动力来源于师生间情感上通情的理解,因而显得更加深刻和真挚。师爱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条件,也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1、情感和谐要求师生间相互宽容与理解,情感上引起共鸣。
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学生能体谅教师的过失。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特别强,对教师的批评和训斥非常敏感和反感,他们渴望教师的理解与宽容。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更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主动地反省自己的错误,积极地改正错误。
2、情感和谐要求师生间相互对话,培养彼此的信任感。
对话是师生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表示师生间的相互关心,培养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体会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师生间对话才更加真实和深刻,学生也更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与教师做知心朋友,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3、情感和谐要求师生间倡导积极的情绪情感,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教师与学生不能把在其他场合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带入教育过程,特别是教师,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大,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迁移到教育流,给师生关系增添不和谐的因素。当对方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时,教师与学生应学会用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对方,引导对方情绪向良好的方向转化,而不能以怨报怨,以不良的情绪回应不良的情绪反应,最终导致师生情感的对立。
(三)、师生间需认同和谐的利益,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利益和谐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能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学生,不能向社会特别是向学生有任何的索取。这种变态的教师观,造成了正常师生关系的扭曲,教师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学生,自然也就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学生身上,他们对学生往往提出过高的期望,一旦学生不能达到则进行体罚。由于他们没有从学生乃至社会获取什么,所以他们在强制和体罚学生的过程中显得心安理得,最终受到伤害的当然还是学生。现代教育强调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师生利益的和谐。
1、利益和谐首先要求师生双方共同付出。
作为教育者,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认认真真,促进学生学业进步。作为受教育的学生,必须加倍努力、刻苦学习,听从教师的教导,学生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如果教育质量出现问题,不应单方面追究教师或学生的责任,教师和学生都有责任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维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2、利益和谐其次要求师生双方共同获益。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获益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获得了知识、能力得到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应当有所获益,包括在工资待遇上应当不断提高,职称和地位不断提升。当然教师的获益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理解与尊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师生的相互获益为维系师生关系的和谐提供了基础。
(四)、倡导和谐的社会氛围,创造宽松的校园环境。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目前社会、家长、学校给予教师极大的压力,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好坏与教师的评先进、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完成不了上级部门下达的教学业绩考核指标,就可能没有了“饭碗”,于是完成指标就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他们会试图控制和操纵学生,尝试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教师只能是“要你学”,而不会考虑学生的意愿,使学生没有“我要学”的主动性,往往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不和谐局面出现。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还要倡导和谐的社会氛围,创造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将是我们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目标,不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认同教育效果的好坏在本质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
【2】刘建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甘肃教育》2014.9
【3】杜晓梅:构建和谐关系的新维度《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0
【4】王美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
作者:薛菊萍新北区孝都中学邮编:213127身份证号码:320141197412277226 手机:1396119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