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土地转型培育产业新动能
--永勤乡永勤村地摆木耳产业发展实例
一、基本情况
永勤村位于拜泉县西部25公里,属永勤乡乡直所在地,处于齐拜公路沿线,交通便利。幅员面积30.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601亩,人均耕地6.8亩,共有8个自然屯。全村总户数1267户、人口4307人,常住户600户、人口1770人。辖8个自然屯,共17个村民小组。永勤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0人,其中流动党员28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0户543人,现已全部脱贫。产业薄弱是永勤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短板,为了切实提高产业项目带动能力,解决贫困人口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急需发展特色产业项目,通过发展产业项目,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产生效益也能带动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分红,解决脱贫攻坚工作无产业项目支撑的局面。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活水平,已经成为永勤村村民迫切的希望。
二、主要做法
(一)产业谋划前行,推进土地转型
永勤村“两委”在产也结构调整上认真研究科学谋划。聘请专家研究地域特点及盈利模式与经营收益,经分析研究,永勤村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处中高纬度,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每年均降雨量490毫米,每年均积温2454.5℃,每年均日照2730小时,无霜期122天,空气质量优良,环境、气温、日照、湿度等自然条件均适合开展木耳种植。
永勤村选择优抚家园东路南侧村集体所有60亩地块,成立地摆木耳种植园区,通过集体经营,专人负责管理的模式运行。地摆木耳园区年投放木耳菌袋50万袋,每袋成本1.75元,地摆木耳基地平均分为4个区块,各区块的菌袋采取分床布放,每个菌床占地1亩左右摆放8000袋左右。各区块间留出部分区域搭建晾晒架,木耳采摘后直接上架晾晒。在基地周边建有看护板房以及占地200平方米的存储库房,并配套建设了基地视频监控系统,监视范围覆盖整个基地。
地摆木耳年可采摘3茬,产值高,经济效益可观。2021年单个菌袋均产55克,销售产值128万元,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126人(其中脱贫户53人)务工,务工收入约为24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900元,年均可实现净利润22万元,即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使永勤村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家居的发展方向创造机遇,从而达到增加村民收入,增加村级集体积累的目标。
(二)强化科学管理,实现增产增收
地摆木耳是永勤村帮扶产业之一,2019年建立“拜泉县润土地摆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得到县乡两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日常管理上,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即:县里聘请经验丰富的木耳种植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技术指导种植管理;乡里选派2名管理能力强的人员对木耳园区进行专职服务管理;村里安排剩余劳动力及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实施具体采摘、晾晒等田间管理。实施乡统管、村配合、统收、统售管理原则,充分发挥了团结集体的力量。确保了木耳种植的增产增收。
(三)多措并举,助力木耳销售
木耳种的得好,还要卖的出,要提前研究销售问题。永勤村多次召开“两委”会议谋划木耳销售渠道,采用“电商+订单+展销”等模式,实现多渠道销售,大大解决了销售难问题。一是永勤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与齐齐哈尔市邮政合作,利用邮政线上渠道,搭载邮政邮乐购电商平台,借助919电商节活动契机,争取到万单农产品销售补贴,在邮乐网农品专区开展线上销售活动,实现销售额6.6万元;二是在木耳种植前期,村“两委”就积极联系木耳收购客商,提前研究木耳收购事宜,实施订单批发销售模式进行销售;三是在中国(齐齐哈尔)第十九届绿博会上,向市农委申请脱贫农产品展柜,积极推广木耳产品,提高了地摆木耳基地的社会知名度,同时签订销售订单1.5万元,为地摆木耳基地的长期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经验成效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永勤村立足自身的土地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量身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以规划为龙头,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带动。规划将原来种植玉米、大豆的流转土地60亩,成立地摆木耳种植园区,有效实现了土地使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新产业带动。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帮扶措施显成效。两年来,在县、乡政府大力支持下,永勤村有了发展木耳产业的坚强后盾,在确保技术和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地摆木耳栽培,扩大土地利用率,提高附加值,木耳种植园区产生的收益为村集体所有,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包括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