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新探索
***乡龙滩小学 朱建华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面临的重任是如何培养的学习兴趣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保障。在以前的教学中已了解了学生在经过学习后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明确了学生对数学课堂和教师的看法,并且分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建议和措施。笔者试图调查研究,实施一定的措施,进一步激发并保持学生形成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为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关键词:兴趣,动机,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日本学者强调:“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要培养全球性、进攻型的创造性人才”。
我国现正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国内外教育界认为数学教育要吃“三个馒头”,前两个馒头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最后一个馒头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西方教育认为第三个馒头重要,只吃第三个馒头。那些没有吃好前两个馒头的大多数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就很不理想。中国数学教学则总是只吃好前两个馒头,结果也是大多数人都吃到半饱,在国际数学考试中成绩不错,可是长期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国际间的创造性科学竞争中就处于落后地位。
经过高考,师生们真正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产生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生物学家达尔文、数学家华罗庚是这样,阿波莱顿发现电离层也是这样,就连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创造的意义有两层。狭义的创造,是从全社会范围来考察的,是指能导致诞生前所未有的新颖、独特、有突破性、有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的活动和思维。从这一点上讲,创造显然成为少数人的活动。所谓科学创新,就是创造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规律,丰富科学知识的新体系,或者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
广义的创造,是从个人的活动来考察的,是指个人从事的活动和思维,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造性活动,即使相对于全社会来说并非具有创造性。从这一点上讲,创造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就是这种广义上的创造性。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关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的,就是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统一标准达到同一发展水平,而使受教育者在其本身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范围内充分发展。创造性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因而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
二、引而不发,启迪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通过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组织全班同学积极思考,努力上进。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希望得到优秀的成绩,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给班级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在学习环境中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又给学校集体争得了荣誉。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人类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七挂八扯”,“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三、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那么,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教学采用迂回式提问,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有助于学生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增强。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也都得到了培养。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新型人才。
四、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灵活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有人说创造是从无到有,引出一个新的对象世界。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科学家彭加勒说:任何科学的创造都发端于选择。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都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建构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三者的统一,形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过程。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之所以能获得丰硕的创造成果,最关键的是他们善于在思维活动中重新建构,善于引出新的对象世界。
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1、探索性思维能力: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对自己的结论发生怀疑,是否敢于否定自己一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是否敢于否定前人的定论,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2、选择性思维能力:选择性思维能力体现在学生对创新课题、思维素材、理论假说、论证手段等一系列思维环节的鉴别取舍之中,思维摄取与当前创新活动相一致的信息,避开其它附着其上的与之不相关的信息。3、综合性思维能力: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就是在大脑中将接收到的信息综合起来,产生新信息的过程。综合就孕育着创造。思维所综合的信息数量越多、种类越齐全,就越能有效地创造新信息。4、构建性思维能力:构建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探明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构建对事物的立体认识,使思维能够朝着正向、逆向、纵向、横向以及立体方向各方面自由运动的能力。
总之,兴趣是学生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想象力是涌现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除了创造教育,我们别无选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一定也会培养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获到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参考文献:
[1] 湖北教育 [2] 新课程实验与研究
[3] 薛中梁.数学课堂教学过程[M].安徽教育出版社。
[4] [美].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6]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