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科学教师们已知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但有些科学课堂看是热热闹闹,学生似乎在自主探究,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得到的却是无效、低效。调查显示,第一,不能有效地开发身边课程资源,至使40分钟的课最多20分钟讲完;第二,学生探究盲目,小组合作没有实效性;第三,过程性评价单一,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因此,科学课堂出现松、散、懒的状况,从而导致科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身边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理念主张,教科书只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解释,它不是教学活动的惟一依据。《科学》教材主编
当然,科学教师首先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在科学课程中,学校和教师、学生都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要重视对学生身边课程资源的开发。从科学课程资源的特点可分为学校课程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作为农村小学,实验设备简陋,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领会教材的思路,以教材为资源,以活动为载体,根据自身基础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具有特色的活动环境。如《我来造一张纸》这一课的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验“造纸”过程;2、通过阅读资料或实地参观,了解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发展过程,以及现代造纸工业的发展状况。从第二要点来看,是培养学生阅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如果照本宣科,几分钟就讲完。如果教师认真有效去开发它、利用它,利用信息技术课、学校的图书室让学生去查找相关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发展过程,现代造纸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我们课本用纸的原料是什么,并把这些信息引进我们的课堂,我相信课堂就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又如学习《植物的一生》,由于学生来自农村,对植物非**悉,但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也许了解的不够,家长对植物的种子,对植物的一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可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种植的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每个学生的家长都是科学教育资源充满活动的部分,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既有利于科学教育资源的扩展,学生在课堂上能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别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科学课程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有趣,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因此科学教师首先就要了解教材内容,熟悉当地的植物、动物、自然环境,便于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在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课上,一位美国教师在学生发现生活中无法解释的问题时,没有继续按照书本上的教学计划上课,而是陪同和鼓励学生一起研究校园中三棵遭遇困境的树,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了活生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看法,自组成“水”组、“季节”组、“害虫”组等等。可以说,每个学生都从对身边事物的研究中,真正感受到科学的力量,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生活,就不难挖掘出源于学生生活的科学探究素材,就不难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热情。身边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就不在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愁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解读教材的能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为兴趣所作的表演。兴趣才是快乐的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痛苦的煎熬。可见,要想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首先从兴趣出发。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想有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极强。为了让孩子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去阅读教材,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解读教材的能力即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盲目的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洋思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实践“四明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如教学“测量物体的温度”。我说:“同学们,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P70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同桌相互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都想把自己看懂的地方告诉大家,展示自己。当然与此同时,我们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时进行点拨,加以评价,让学生树立自信,快乐学习。
三、 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发现在小组活动时有的小组没有合作意识,各做各的;有的小组只是少数学生在发言;有的小组热热闹闹,几乎是热烈地投入。可是对过程和结果的检测却表明学生很难有价值的收获。调查发现有的学习小组学习能力较薄弱,有的学习小组都是能力强的学生,有的学习小组不知道怎样合作。这种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实际上只是一种小组合作的表面形式,根本没有构成真正意义的交流。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如何落实小组中每个人的责任意识,使之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呢?我认为学生合作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定合作学习的任务,明确各自的责任;如每一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并明确小组长的作用和职责,小组要有记录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组员之间要互相尊重,每一位发言者表述要清楚,每一位同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2、展开阶段:学生充分自主的根据计划开展活动;3、交流分享阶段:指导、组织学生的讨论交流;4、总结阶段:评价总结提高。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的群体作用,使每个孩子动口、动手、动脑,不拘形式地让他们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从提出问题到制定、实施计划,都是由他们自主决定,在相互激励中探究问题,发展自身,促进合作学习。
四、充分发挥课堂评价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与培养目标,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其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考察,不断地得到教学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调整解决,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状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应伴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调控,随时进行了解、关注、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评价。“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教学评价贯穿在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益。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在提出探究问题这一环节,教师先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比较3只瓶子里的水的多少。无论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说出道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以尊重和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确信自我价值,激发自我效力。在“比较水的多少”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到了学生的活动中,观察了解到了学生认真思考,勇于创新,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一丝不苟的精神等及时给予的评价;在交流汇报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互相评价,并可利用黑板一角对每一学习小组进行表格式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对于猜想与实验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只有实验才能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与猜想是不一致的。从以上事例中,我们了解学生的整个研究过程,学生这种严谨求实,用实验证据来解释。这种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应给予全面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品味成功的自豪感,不断地使学生振奋精神。
新课程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重尊重和接纳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个体差异必然会导致他们的思维特点、学习方式、发展起点、优势领域、发展速度以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的差异。因此,评价过程中我们的目不能永远停留在优等生身上,还应多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他们自身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如教学《空气》一课时,学生对“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这个问题的汇报交流时我有意找一个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说,万万没想到这个学生小声回答:“空气是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离开了空气,就会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有这样深的认识,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尤其是这个学生。“你说得很有道理,你可以再大声点吗,让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简短的一句话给这个学习较困难、平时又不爱发言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更加给他增添了勇气。在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学生在观察中、在探究中发生错误,这时,应帮助学生寻找失败的原因,重新实验,进而获得正确的结论,适时地进行评价,激发其继续探究的欲望。
当然,评价活动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评价活动是自愿、自主的,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评价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评价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生活经验、社会知识,使每一位学生都是通过评价活动,学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实现知识、智慧、思维共享。因此,课堂评价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都参与交流,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中共同提高思维水平。教师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能简单地马上进行判定,最好由学生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让他们分析同学的发言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启发他们学习同学正确的思维方法,修正完善同学表述不恰当的地方。
在小学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更多的时候还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反问,来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如:是吗?你是怎发现的?你是怎样想的?这真的是你观察发现的吗?等等。追问不仅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求证意识的良好途径,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
我想,如果科学课堂教学注重以上四点,40分钟的课堂就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课堂,是促进生生有效交流的课堂,是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的课堂,是以人为本贯穿始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释放它的异彩,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主评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