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弹子学校 莫顺刚
【摘要】群文教学是统编语文教材渗透的重要教学理念,也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小群文阅读,以其主题具体集中、组文篇幅短小、阅读量适度、阅读周期较短等特征,成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轻骑兵”。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有利于教师提炼合适的内容话题和学习主题。因此,在单元教学中实施小群文阅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笔者将在本文中,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对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群文阅读;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迅速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有关小群文阅读的研究也悄然兴起。所谓小群文阅读,是“主题具体集中、组文篇幅比较短小、阅读量适度控制、阅读周期相对较短的一种群文阅读。”[1]
统编语文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非常符合小群文阅读的要求。以该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山川之美”,语文要素除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外,还有感受山川风物的特征(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笔者在教学本单元后,便设计了一次小群文阅读活动,以探索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我设计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摘抄句子
摘抄《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水的句子。
(二)师生比对
老师出示本单元描写山水的句子,学生将摘抄的句子与之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多数学生发现忽略了描写山中景物的句子,以及“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等侧面描写山水的句子。
(三)分组讨论
学生以景物特征、描写顺序、描写角度、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为主题分成小组,对上述句子进行讨论,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交流总结
经过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以下结论:
1. 景物特征方面:
(1)写山,三篇文章中都突出了山的高大。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峰入云”、“夹岸高山······千百成峰”等句子。而《三峡》中的山是绵长幽深的,《答谢中书书》中的山又是生机勃勃的,《与朱元思书》中的山则更具幽静的特征。
(2)写水,《三峡》中分别写了夏水的湍急迅猛,春冬之水的清澈多姿,秋水的寒冷凄清;《与朱元思书》中则写出了水的清澈和湍急两种状态。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描写景物,既要写出共性的特征,更要写出该景物的个性特征,最好能描写出该景物的不同状态。
2. 描写顺序方面:
《三峡》中先写山,再写水,而写水又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答谢中书书》中既有空间顺序,又有时间顺序;《与朱元思书》中则先写水,再写山。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写景有序,而无定序。至于选择什么顺序,可能与表现景物特征有关。
3. 描写角度方面:
(1)三篇文章都描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以描写视觉感受为主。而在《答谢中书书》中,更是从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角度来描写视觉感受。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三峡山的高峻陡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表现富春江水的清澈。
4. 描写手法方面:
我和同学们主要讨论了“烘托”的手法。如《三峡》写“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烘托出秋天三峡肃杀凄清的气氛;《答谢中书书》写“猿鸟乱鸣”、“沉鳞竟跃”烘托生机勃勃的气氛;而《与朱元思书》中更是以动写静,以声衬静,以人物的感受衬托山的幽静。
5. 修辞手法方面:
通过对上述语句的分析,我们发现:比喻、夸张、拟人是描写景物常用的修辞手法。而对偶的使用,可以让文章更加整齐、典雅、朗朗上口。
(五)由景及情
老师指出,古人写文章讲究情景交融,这几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同学们找出抒发情感的句子,分析研究后,发现描写景物时抒情的几种方式:
1. 直抒胸臆。如《答谢中书书》中的“实是欲界之仙都”直接抒发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2. 含蓄地表达情感。如《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便含蓄地表达了与古今知音共享山水的得意之感。又如《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也含蓄地表现出作者鄙薄世俗名利,一心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操。
3. 寓情于景。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例子在本单元中不胜枚举。
(六)巩固运用
根据以上结论,总结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完成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学习描写景物”。
通过本堂课,我初步总结了一下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系统研究单元教学内容,既要研读阅读文本,又要结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据此确定小群文阅读主题。如本堂课便以“如何写景”为主题。又如本册第五单元,也可以设计一堂以“如何说明事物特征”为主题的小群文阅读课。
接着,围绕阅读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建群”。如本课这样的写景类文章,可以从景物特征、描写顺序、描写角度、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建群”。
然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组进群讨论。
最后,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在总结时,既要总结出群文中各方面的相同之处,又要关注文本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发现一般性的规律的同时,也注重个性化的表达。
为达到群文阅读“1+1>2”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将阅读活动辐射到单元之外,将阅读成果运用到实践之中。比如我们本次小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教学成果的强化。
由于各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都各不相同,因此进行小群文阅读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一定能因文而异,研究出更多更全面的小群文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谈小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