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茶树资源面临的短板
一是保护机制制度不全。目前,各级部门对保护野生茶树资源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对保护野生茶树资源的宣传不到位,公众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保护管理措施,常出现破坏野生茶资源的现象。近年来,受到市场炒作的影响,野生茶树产品显得弥足珍贵,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村民对野生茶树实行掠夺式采摘,偷采、伐木采摘野生茶树的情况时有发生。
野生茶树资源是可开发利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植物资源,同时也是很好的生态树种,但生态公益林与茶叶属不同部门管理,不利于野生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整体工作的推广;由于每个野生野茶树资源品种特性不一样,人工辅助栽植扩繁资源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持,但这方面的研究项目不多,能给予支持的不多,能形成标准的更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标准(含国家行业标准);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规定将野生产品、含野生农产品排除在地理标志申请范围之外,因此野生茶叶不能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也影响野生茶叶的市场推广。就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而言,我们在管理体系、技术支撑和政策制订上还应不断改革创新。
农业野生植物的保护,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野生农产品也应该允许开发利用,为农业农村服务。所以建议自治区政府应该对相关政策规定进行修正,野生茶叶应给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
二是合理开发利用率低。目前,野生茶树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村民们采摘自用或商品用饮品。好客的东凌人自古以来就有“客来敬茶”的礼仪风俗,村民在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集野生茶青制成茶叶招待远方来的客人。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山区农民将采制的茶叶留下少量自用外,其余送到集镇交易换取生活必需品。二是将野生茶树作为盆景、绿化树移植,野生茶树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为便于开发利用,有些村民将野生茶树移植房前屋后或开垦田地集中移植或制作盆景。有部分野生茶树由当地村民自发保护,但大部分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各级相关部门应提高对野生茶树资源的重要性认识。野生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加强对野生茶树遗传资源的保护,对研究东凌镇开发利用野生茶树历史、茶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政府应尽快组织林业、农业部门科技人员对生长年代久远、科研价值较高的古茶树进行编号、立牌,列入保护树种名录,由护林员看护或由区政府设立野生茶树保护专项经费,在名山名地指定专人看护。在高海拔山区规划实施野生茶树保护区,对容易遭受伐采、濒危或人力保护不到的古茶树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异地集中迁种,有利于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在野生茶树资源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再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是茶旅融合发展不足。我镇地处边远山区,域内多是崎岖石山,森林覆盖率较高,很多野生茶树生长于深山老林、高山峭壁,这对于宣传和保护工作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由于对于茶产业的整体性认识不足,茶旅融合发展的意识不强,导致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未能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没能形成有效的价值链。同时茶产业衍生产品还不突出,主题旅游不够深刻,仅局限于单一的游览观光,无法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导致满意度低,重游率不高,从而影响茶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更多的游客倾向于可以亲身与的旅游项目,以此获得体验的满足感,大多数景区也是通过开发多元的体验项目盈利。这对于我镇未来的茶旅融合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茶旅融合是体验经济下的新业态,有助于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一要树立牢固的新发展理念,开调视野、拓展思维,加强跨界融合思路。将茶产业和旅游业这两条单一的产业链条融合为一条多功能的经济链,并从中不断衍生出新的产业链。坚持“引进来”战略,多借鉴先进地区茶旅融合的好办法、好经验。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谋划,加强统筹布局,制订合理的目标任务,落实各项措施,做好保障工作,走适合自己的道路,以此推动茶旅融合高质量快速发展。二要加强宣传推介,增强品牌影响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加强野生茶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做好野生茶叶品牌挖掘,丰富茶叶内涵,形成地方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