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我买到了其中的一本:《岁月的书香》,它记录着建国60年来几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经典。一买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其中,《三个铜板豆腐》这篇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叙述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过,三个铜板可买一碗豆腐。而我一直到8岁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因为豆腐是用来招待远客的特殊菜,而我家从来没有远客。后来,我终于在外婆家第一次吃到了豆腐,我吃得连一点豆腐渣都不剩。走之前,外婆承诺,下回我再去她家时,还会让我吃一回豆腐。可到了第二年,日本兵就进了村,打打杀杀……外婆家终于是只剩下外婆一个人。这边,爸爸、哥哥都被抓去当了兵,不久妈妈也去世了。一晃20年了,我终于又和弟弟去了外婆家,外婆已经倒在了床上,手里还紧紧抓着三个铜板,那是留给我俩吃豆腐的。
看完后,我心里翻腾了好一会,喉咙哽咽了,鼻子发酸了,眼前模糊了。我被那伟大的亲情感动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外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承诺,临终前还记着要让“我”吃上豆腐。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被这样的爱包容着:每天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为我做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晚上回到家,妈妈又准备丰盛的晚饭。吃过饭,妈妈又陪我一起学习。天冷了,妈妈叮嘱我加衣服。有心事了,妈妈陪我散步,和我聊天谈心……平凡中有亲情,灾难中更可见亲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情景,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轻妈妈在房屋坍塌之际,死死地护着刚满月的宝宝。无论多重的东西砸下来,她都努力地撑护着。
当救援人员救出她们时,发现母亲已没有了呼吸,而在她怀中的宝宝居然还活着。这个情景让多少人震惊:母爱居然可以化作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啊,亲情真是伟大!
第二篇:三个铜板豆腐
三个铜板豆腐
任大星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豆腐三个铜板一箬(ruò)壳摊。谁家来了难得的远客,谁家才到山外去买一箬壳摊豆腐请客。老豆腐一摊两块,嫩豆腐一摊三块另添一小角,倒进山海碗,铺上咸菜,像模像样一碗。
说起来,当时的豆腐价钱的确不算贵。但是,我家从来不来远客,也就从来不买豆腐。我长到八岁头上,还不知道豆腐这一样“和饭”的滋味。“和饭”是我们的家乡土话,意思就是城里人说的小菜。直到那年夏天,我跟了妈妈到一百里路外面的蜜湖桥外婆家里去憩夏,做起了外婆心爱的小娇客,这才第一次吃上了豆腐。
我家住在毛竹埭(dài),出门一步路就到处都是毛竹山,除了山,还是山;外婆家的蜜湖桥却在山外的平原地带,那儿出门一步路就到处都是河,除了河,还有桥;当然,船也少不了。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媳妇过门后,在婆婆去世以前还没有正式当家的那期间,每年都得回娘家憩夏,多则一月、两月,少则十天、八天。我妈妈成亲时就没了公婆,也就从来享受不到回娘家憩夏的福分。这一年,老天爷特别开恩,三春时节风调雨顺,山里山外麦子、油菜都是好年成,外婆难得托了个便人带口信来要妈妈去,妈妈也来了兴趣,终于产生了回娘家憩夏的迫切愿望。这样,我长到八岁,总算第一次尝到了走外婆家的快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婆款待她多年不见一面的小女儿和两个宝贝外孙,哪还不会尽心尽力,真想把手指头也割下来切片放汤给我们吃。虽说因为害上了鼓胀病鼓胀病,即血吸虫病到了晚期的一个症状。回不成娘家的大舅妈老是在大舅舅面前嘀嘀咕咕,表示不大高兴;但每一顿饭桌上,和饭却总是每餐不少于八大碗。因为餐餐都是那么八大碗,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所以直到现在,在事隔五十多年之后,我还可以把这八大碗一碗不漏地讲出来:霉苋菜梗一碗,霉白菜根一碗,霉干菜一碗,霉咸菜一碗,霉黄瓜一碗,新鲜咸芥菜一碗,新鲜咸芥菜蒸豆板一碗,螺蛳一碗。这样丰盛的和饭,老实说,我在家里,大年三十吃年夜饭也是吃不到的。尤其是那碗新鲜咸芥菜蒸豆板和那碗螺蛳,我和我的六岁的弟弟小毛,餐餐都吃得鼻掀嘴歪;再加上餐餐饭碗里盛的都是登场不久的香喷喷的麦粞(xī)饭,添了一碗又一碗,也顾不得大舅妈老在那儿对大娘舅暗暗皱眉头,不塞到喉咙口,我们是决不肯放下竹筷来的。
“讨饭相!”等我们终于恋恋不舍地放下竹筷子,妈妈总要假装生气地这样骂一句。
“什么讨饭相!”外婆表示不同意了,“有得吃时,谁不想吃它个饱。牛要吃草,猪狗畜牲挨了饿也懂得哇哇叫。我倒是不相信贵人生来就成心饿肚皮!”
“可吃饭总得有个吃相呀!就像饿鬼转世!”
“什么吃相不吃相!”外婆还是不肯住下嘴来,“长大了要到人家的山里田里去卖力气,没有一副好筋骨,谁肯要?除非家里米桶底朝天了,哪能叫他们从小吃口饭都束手束脚!我九岁那年下田学插秧,一天的腰弯下来,一餐就吃得下半升六谷饭!穷苦人天天都在田里拼死拼活,孩子的嘴巴都管不上,还图什么!”
外婆虽然早就五十出头,但卷起裤脚管下田耘稻,十几个来回不直腰。她的胃口不比年轻小伙子小。
妈妈原来打算多住些日子,眼看着大舅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决定提前回家。临走前一天晚上,外婆突然关照大娘舅说:
“明天中饭前你撑船回村,路过塘头镇,顺路买十个铜板的咸鲞(xiǎnɡ)鱼回来吧。两个小外甥难得来做一趟客,天天请他们吃家里的现成和饭,一个铜板也不花,不是做娘舅的待客的礼数啊!”
大娘舅支支吾吾地答应着,我妈妈却插进嘴去了:
“算啦,妈妈!已经把你家的夏粮吃掉了一大半,再让大哥去花钱,我心里就更加过意不去啦!”
“不,这最后一餐的送客饭,十个铜板的咸鲞鱼是省不掉的。做娘舅的总该有个做娘舅的样子!”外婆说。
小毛急忙在一边连声喊:“妈妈,我要吃咸鲞鱼!我要吃咸鲞鱼!”
妈妈啪的先给他吃了一巴掌。
第二天,大娘舅倒是赶在中饭前撑船回来了。可是,中饭桌上,我和小毛睁大了眼睛找来找去,却找不到意想之中的咸鲞鱼,还不依旧是先前吃惯了的那么八大碗!后来,靠了我特别的细心和出众的眼力,终于发现那碗新鲜咸芥菜蒸豆板跟往常有点儿不同,被咸芥菜铺盖着的底下那么些白生生的东西,不像几天来看惯了的豆板的形状。
“好,你们娘舅买不到咸鲞鱼,特意买了三个铜板豆腐,就请两个小外甥吃豆腐吧。”外婆高高兴兴地说着,立即动手从这碗陌生的和饭碗底里,用筷头挑起了两大块白生生的东西,颤巍巍地夹到我和小毛饭碗上。“小妹,你大哥难得买了豆腐,你就自己动筷头吧。尝尝,尝尝。”外婆对妈妈也客气着。
什么叫豆腐,我以前听说过,却没亲口尝过。豆腐好吃吗?看那模样,白生生,软耷耷的,有点像……像什么,一时还找不出个比方来呢。至少说,有点儿怪。
我仔细端详了一番饭碗上的那块豆腐,又抬头用疑问的眼光望了望妈妈。小毛比我爽气,他已经大声嚷嚷地对妈妈央求着了:“我不要吃豆腐!我要吃咸鲞鱼!”
我相信,幸而我们那一带有个“雷公也不打吃饭人”的惯例,妈妈这才勉强忍着不再给小毛吃巴掌。她立即用筷头把小毛饭碗上的那块豆腐卡碎了,挑了一小点放进自己嘴里,作出了个榜样给小毛看,然后,又挑起一块大点的,硬塞进了小毛的嘴巴。
小毛开头哇哇乱喊着,拼命想把嘴巴让开;但等到豆腐终于被塞进了嘴巴,他便瞪着两只眼睛辨起味来,突然不再做声了。我看他急急忙忙把那块被卡碎了的豆腐全部扒进了嘴巴,有滋有
味地吞下肚里去了。
这一下,我可看出个名堂来了,放心了,便挑起整块的豆腐,大胆地放进了嘴里。才一嚼动,我舌尖上立即遇上了一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鲜美的滋味,把我本来已经相当旺盛的食欲,引得又增添了七八分。虽说由于豆腐是整块的,热气不曾散发,烫得我喉咙头也火辣辣地发痛,但我一下子就断定它是世界上最最好吃的东西!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咸芥菜蒸豆板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这一下,才知道原来还有比咸芥菜蒸豆板更好吃的东西!
“怎么样,豆腐还好吃吗?”外婆宽厚地微笑着,望着我们兄弟两个问。
我们两个使劲朝外婆点点头,四只眼睛却一起牢牢地盯住了那碗咸菜蒸豆腐。小毛还不住地用手摇撼着妈妈的臂膀,暗示着他还要。
接下来,在外婆的一再坚持下,饭桌上那八只碗的位置便作了一番调整,咸菜蒸豆腐被推到我和小毛面前来了。这样,妈妈还来不及向我们假装生气地瞪第二遍眼睛,咸菜蒸豆腐已经在我和小毛的你抢我夺之中碗底迅速朝了天。大舅妈出手还算快,才撩过筷头来给坐在桌角里的小表哥争到了两小块。大人们可就谁也不知道这碗豆腐是咸了还是淡了。直到碗底里只剩下一小汪咸菜卤了,外婆这才郑重其事地端了过去,用舌尖舔了舔碗沿,然后滴了一半在自己的麦粞饭碗里,还有一半滴进了大舅妈的麦粞饭碗。
“好鲜!”外婆认真地赞美着。
“今天这两个小馋鬼的肚里,蛔虫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妈趁势说,及时对大娘舅的花费表示了感谢。
小毛早就吃饱了饭,但两眼溜瞅着外婆手里的空碗,不肯离开桌面;也许他放心不下那上面或许还会出现第二碗豆腐吧。这时候他就满怀热望地对妈妈说:
“妈妈,回到家里,我们也吃豆腐……”
啪的一声,妈妈到底给了他一下记在账上的那个巴掌,甚至把他打离了桌面。小毛掀动着鼻翼快要哭出声来了,却突然闭上了嘴扑倒身子猛地钻进桌子底下去了……他这是干什么去啊?
我很快看清楚了:原来凳脚边有一块不大不小的豆腐呢!不消说,那是我们兄弟不久前的争夺战中不留意落下的。难得小毛眼尖手快,他及时地在老母鸡的尖喙(huì)边抢了过来,一把抓起就放进了自己的嘴巴……
这一切,外婆都听见了,看见了,但她却装聋作瞎,只是一个劲儿眉开眼笑地说道:
“今天这三个铜板豆腐,两个小外孙吃得有滋有味,我看着心里真高兴!大毛,小毛,等明年老天爷再来一个好年成,就再到外婆家来做客吧,还让大娘舅买三个铜板豆腐请客!好不好?作孽啊,作孽啊!你们这些个投胎错投到穷苦人家来的孩子啊!”
外婆本来好端端地一脸的笑容,但这时候突然用手心往脸上一抹,竟抹下了两大滴眼泪,扑
扑掉到了饭桌上。我吃惊地朝她仔细一看,可不是,一双慈祥的眼睛里早就变得红红的了……
就这样,大娘舅好心好意地买了三个铜板的豆腐给我们吃,竟会吃得让外婆流眼泪!——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成了一个百思不解的谜。我们临走的时候,出村已经很远了,外婆还隔着三条河在那儿对我们高声喊:
“明年再来!明年再来!但愿明年老天爷再来一个好年成,叫大娘舅再买三个铜板豆腐请你们!”
我不懂,难道明年夏天外婆还想在饭桌上抹眼泪?
不管怎么样,我和小毛回到家里,就背着妈妈天天扳手指头算日子,一边巴望老天爷再开恩给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叫人伤心的是,老天爷似乎并不理会我们心里这个可怜的愿望,却接二连三地做起灾害来了。先是山里做旱灾,又是山外发大水,接下去,蝗虫啦、瘟疫啦什么的也都赶来凑热闹了。我十岁出头的那一年,好不容易盼来了个好年成,谁知山外大地方的官兵和官兵抢地盘,打起仗来了,你打我,我打你,一打就是好多年,遭殃的自然是老百姓。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不少地方造了反,官兵就拔出刀来杀老百姓。他们追来追去杀老百姓,结果又杀出了一批青面獠牙的日本官兵。到了我二十五岁那一年,日本人打进了县城,这一下,汉奸、土匪也都纷纷出场做起市面来了,老百姓更是没条生路好找。总之一句话,从我们兄弟两个那年走外婆家好不容易吃上了一碗豆腐以后,二十多个年头一转眼过去了,就是巴不到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太平年月。这样,我妈妈也就没个回娘家憩夏的机缘和心思。她年年都叨念着外婆,年年都想发个心去看看她老人家,但年年都落空。到了我二十七岁那年夏天,日本兵下乡来扫荡,我爸爸被抓去做挑夫,一去不回家,妈妈忧伤过度,也就躺倒闭上双眼死了……这样,直到我二十九岁那年春头上,村里人纷纷传说,五十里路外头里山一带来了新四军的游击队,建立了民主政府,那儿老百姓过日子有个人样了,这才使我们山里山外的穷苦人过日子总算有了个盼头。这一年,老天爷也似乎特别懂了点人意,冬天下了一场大雪,麦子抽穗那阵又给了几个猛太阳。于是,我外婆到底在远隔二十多年之后,再一次找个便人捎来了口信,要我们兄弟两个赶快再去走一次外婆家。
我和小毛碰了碰头,便兴致勃勃地动身了。
二十多年前那一碗咸菜蒸豆腐的鲜美滋味,又在我们的舌尖上被唤醒过来了。可惜我们当时都已经成了三十来岁的人,这方面的愿望已经不像小时候那么强烈,那么有吸引力了。小毛早就赶在我前头成了家,养了两个儿子,这一年也正巧是一个八岁,一个六岁;而且取的奶名也和我们兄弟两个一个样,大的也叫大毛,小的也叫小毛。小毛就带上了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去,看模样,他是盘算着想让他的两个儿子也到外婆家里去享受一番我们小时候难得享受到的快乐滋味吧!
到了外婆家一看,这二十多年来,她家的那一间破草舍倒还不曾大变样,不过在泥墙底脚边多了一排窟窿罢了;但是,人事的变化却大了。原本就害了鼓胀病的大舅妈早就故世不说,大娘舅也在五年前撑航船进城时被日本飞机的炸弹炸死在城门口了。小表哥又被拉去当兵十年没有音讯,一家老小眼看着只剩下了老外婆孤孤单单一个人。
外婆病恹恹(yān)地躺在床上。她说,二十多年来她的身子骨本来倒是一直很硬朗,七十出了头还年年都照样弯着个腰在田里插秧耘稻。谁知当年春头上却不幸出了个意外,她在秧田里一个头晕倒下,竟得上了个半身不遂的富贵病,只好躺在床上做起闲手闲脚的福气人来了……
外婆说起话来半个舌头已经不那么灵活,但见到了多年不见的两个外孙,外加两个依样画葫芦的小外曾孙,皱纹纵横的脸上却露出了半个脸孔的笑。我和小毛正合计着想把外婆抬到毛竹埭家里去,谁知她老人家突然精神奕奕地做了个手势,意思是叫我们帮忙从她贴身的小布衫口袋里拿出样什么东西来。
要从一个疯瘫老人的贴身小布衫袋里拿出一样东西来,倒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我和小毛一起动手,掏了半天,东西到底给掏出来了,摊开手心一看,原来竟是三枚被外婆身上的汗水擦洗得干干净净的、精光锃(zènɡ)亮的铜板啊。
外婆眼睁睁地仔细检点了一下三枚铜板,高高兴兴地说话了:
“大毛,小毛,那一年你们走外婆家回去后,我就用挑马兰头[zw(]马兰头,南方的一种野生蔬菜。[zw)]卖的钱,一枚半枚地积下了这三枚铜板,等着你们来了再买豆腐请你们,哪想到一等就是这二十多年!今天你们来了,就赶快替外婆到塘桥镇上去买一箬壳摊豆腐吧!虽说你们如今都长大成人了,吃起豆腐来不会像小时候一样你抢我夺的了;不过,小毛带来了两个小外曾孙,这正好!就让两个小外曾孙也尝尝豆腐的滋味吧!”
我和小毛两个交替用手心紧紧捏着那三枚暖烘烘的铜板,两双眼睛却只是你看我,我看你,怔在那儿,嘴里说不出一句话来了。
虽说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兄弟两个从来不曾花闲钱去买过一箬壳半箬壳豆腐;但豆腐涨价的消息,我们却早就听说的了。那年月里用汪精卫印发的储备票买豆腐,一箬壳摊豆腐的价,我记得不是五万元就是五千元的了;三个铜板,还想到哪儿去买上一箬壳摊豆腐啊!
小毛的头脑毕竟比我灵活多了,他的见闻也广。他把那三个铜板在手心里掂了掂,突然凑过头来对我小声说道:
“前些天我到里山去打柴,听里山人说起过,他们那儿通用新四军民主政府印发的钞票,买柴米油盐从来不涨价。外婆要买的这三个铜板豆腐,只好留着等到新四军来到了我们那儿,再替她去买吧!”
我正待对他说个“好”字,外婆却在床上困难地侧过了脸,招呼着两个小外曾孙说话了:
“外太婆请你们吃三个铜板豆腐,你们听了可喜欢吗?”
“快喊外太婆!”小毛赶紧推推他的两个儿子说。
两个孩子走近床边,亲亲热热地叫过了一声外太婆,似乎吞吞吐吐地还想说些什么。他们相互推推搡搡了一阵子,末了还是小的那个先开了口。他用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紧盯着外太婆,满含
热望地问道:
“外太婆,外太婆!豆腐好吃吗?”
“好吃!好吃!”外婆眉开眼笑地回答道,“不过,到底怎么个好吃法,你外太婆倒也说不上。去问问你爸爸和你大伯伯吧,二十多年前,他们总算尝到过豆腐的滋味了,他们总该说得上了……作孽啊!作孽啊!你们这些个投胎错投到穷苦人家来的孩子啊!”
外婆脸上布满了对后一代的无限温情的慈祥的笑。她笑着笑着,慢慢地举起了她那一只还不曾瘫痪的手,又要用手心去抹她的脸了……
我慌忙别开了头,我实在不忍心再看到她抹下那两大滴眼泪水来了……
第三篇:卖豆腐的哨子,读后感
茅盾——卖豆腐的哨子 读后感
窗外,卖豆腐的哨子又呜呜地吹起来,我又想起了它,他。他那多重的感情。听着那哨子,呜呜的叫着,我竟也有了与他相似的感受,有些迷茫,有些不解。这篇文章在我心中,也渐渐退去了那神秘的面纱,在心中的迷雾中,渐渐地清晰起来。
初读文章,我以为茅盾先生是在诉说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会也有“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的情感。“像我这样的outcast,没有了故乡,也没有了祖国,所谓‘乡愁’之类的优雅的情绪,轻易不会兜上我的心头”这句话否定了我的观点,我不太明白,而后来,我知道了“outcast”指被抛弃的人。其实,他也觉得自己有被抛弃的感觉吧,他心中也有对中国的怀念,但是,在他的思想里,这个祖国,有太多太多的不公平。他想为国家付出,努力,却发现自己的力量太过微薄,而整个国家又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中国共产党员,却挽救不了自己最亲爱的祖国,还遭到国民党的通缉,眼睁睁看着国家大革命失败,却无能为力。他饱尝异党杀伐的白色恐怖,当他远走异国他乡时,心中的愤世嫉俗之情让他宣称自己没有故乡,他宁愿自己孤独的流浪。这种特殊的感情,与“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有着极大的区别,但又仿佛藕断丝连。
再读文章,暗自窃喜,自己竟发现这篇文章是理想之愁。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其实只是我对文章的演绎罢了。在文中,有这样几句话:“烟云似的过去”,“只留下淡淡的一道痕,早已为现实的严肃和未来的闪光所掩煞所销毁”。或许,理想,它拥
有过,可是这种理想,在绝望中渐渐被摔碎,只属于他的理想,实在太难实现。并且,现实仿佛是一把冷酷无情的锁,将属于他的理想,深锁在盒中,不留一丝见到阳光的机会,不给他一丝喘息的时间。记得我读过他的《蚀》三部曲,文章中太多的流血牺牲、背叛欺骗,泼了他一身冷水,在他打寒颤的同时,也看透了革命斗争的残酷。他所选择的这条道路,蜿蜒曲折,盘旋在丛山峻岭之间,或许走过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波光粼粼的场面,会留给他一生的震撼。但也或许,因为道路的险峻,他的大好年华,葬送在荒凉的山野间,也丝毫无人去理会,或者,给他的只是更多的讽刺与白眼。前途竟是这样渺茫,他少年时的单纯轻狂、乐观幻想,已被现实中的风雨礁石打磨成失望与迷惘。这并不是风中卖豆腐的哨子呜呜的悲痛声音,所能唤醒的,他的理想,葬送了。
三读文章,我竟认为文章中有些不易被察觉的同情与怜悯。但又仿佛不是,他,茅盾,并不具有十分高的地位,或是家中富裕的不得了。所以,他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格去怜悯别人。甚至他自己也需要被别人怜悯。“我知道怜悯是亵渎的。”其实,他自己也许对自己也有一点绝望吧。
四读文章,我有些害怕,怕还读不懂,可是,有一层意思,迷迷糊糊从我脑中蹦了出来,仿佛他刚才在熟睡,并没有注意我的到来。我读出了蕴藏于文章字里行间的一丝愤怒,一点感慨。他在对这个世界发出不满的声音,他丝毫没有为自己着想,而是为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者,发出抗议。他们挣扎在这世上,需要一个与他一
样的人,站出来,为劳动人民呐喊。这是对黑暗的社会、不公正的命运的愤怒的呐喊。是非混淆,黑白颠倒,这是当时社会的现状,我猜,每个人都明白,但是又有几个人肯站出来说呢?那些所谓的人民的战士,却退缩在人民身后,让人民保护他们。而真正的战士,就应该像茅盾先生这样,敢于站出来,为人民站出来,为心中的不满站出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只能无止境地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呻吟;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子承父业,一代代安享他人血汗的盛宴。这就是社会中,黑暗的事实,有人敢于站出来,而大多数人甘愿沉沦。这卖豆腐的哨子,如同解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将人们的心声放了出来,放出了人们的痛苦,无奈,伤感,而唯独在盒子中的是人们曾经拥有的希望。由此可见,茅盾先生对社会的极度不满,对上层人们的贪婪、腐败的批判。正所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猛然推开幢子,遥望屋后的天空。我看见了些什么呢?我只看见满天白茫茫的愁雾。”这个结尾,给了我无尽的遐想。那幢子,是社会上人们的迷雾,是人们从未踏入的城墙。而那天空,我想,是灰黑的,是充满不公平的。即使他站了起来,改变了一点现状,也无法从根处解决这个大问题。但是,他做到了,他让人民与他一起站了起来,为了自己而站起来,为了希望站起来。否则,多愁善感而又天性脆弱的读书人,面对残酷的现实,除了叹息,又能怎样呢?这也正像古人所说:“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那漫天愁雾,是无尽的悲伤,是他对国家,对社会的叹息。
其实,《卖豆腐的哨子》所表现出的是茅盾先生那种虽流浪,却不
以自身为悲,视天下苍生为己任,深入骨髓的愿为国家苍生奉献一切的精神,也诉说了他想为国家做事的愿望。我被他文字之中的思想所打动,他把他自己的灵魂,赋予了每一个字,让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那种激动的心情。是他,创造了有思想的文字。 “呜呜,呜呜——”卖豆腐的哨子又响了起来,我抬起头,看见天空中,一片灿烂??
辽师大二附中
初一五班
李欣悦
第四篇:买豆腐读后感
日记大全http://
这是一篇关于诚实的文章,它让我懂得了诚信似金钱般可贵。
讲了:爸爸妈妈和我去买豆腐,我们本想买了这块豆腐回家做饭吃,可摊主却说一位老奶奶已经买了这块豆腐,刚才她的孙子把手弄脏了,现在去洗手了,等会回来拿豆腐。我们出5元钱,他也不肯卖,要留给那个老奶奶。老奶奶回来拿了豆腐,还说了一声“谢谢”,就走了。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很深,摊主拥有一颗金子般闪耀的心,他很守信用,不会受价钱的干扰。从中我感受到诚信似金钱般宝贵,丢了它就再也捡不回来了。摊主那种“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读一篇文章,叫做《买豆腐》,令我感悟至深。
该文主要讲了小作者去买豆腐,原以为卖豆腐的人会欺骗她,没想到他会(推荐访问范文网WWw.HaOWOrD.CoM)那么和蔼。这种事情的发生,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我个人认为,为什么社会上会有那么多的小偷?其中部分人是由于身边的人对他们缺乏信任,久而久之就使他们萌生了邪念。“人之初,性本善。”对身边的人多些信任,又有什么不好呢?
比如说,曾经就有这么一个人,来到这一座城市之后,因为找不到工作,饥寒交迫使他萌生了邪念。他以喝水为借口,去了一个盲老头的家,在枕头下发现了一千元,他突然转过身问盲老头:“你就不怕我是坏人吗?”盲老头回答:“我在这儿住了那么久,没有遇到一个坏人。”他把钱还给了老人,从此以后力争上游,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板。
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能把一个小偷变成一个富翁,而且还能让人心中充满爱。所以,我们在给别人信任的同时,也要好好感受周围人带给我们的信任。其实,信任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吧,就感觉到了信任的力量。有一次放学,钟老师把我叫去,跟我说城镇户口减免的事,说完就把165元给了我,叫我带回去给妈妈。我觉得钟老师很信任我,就拿着钱找妈妈去了。可是我没找到妈妈,钟老师就叫我把钱带回家。我没想到钟老师会那么信任我。
生活中,信任是不可缺少的。
日记大全 http:/// 周记大全http://0s.net.cn/ 读后感http://gan.0s.net.cn/
第五篇:豆腐店村“三个抓”做好村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工作
豆腐店村“三个抓”做好村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工作
豆腐店村通过“三个抓”,切实做好村干部的日常管理考核工作,有效地改变了村干部队伍“懒、散、乱”的局面,干部作风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抓思想教育。针对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村委从思想教育入手,多次召开村干部管理考核工作会议会上,要求各位村干部要认真对照完善后的考核文件进行系统学习。通过考核机制作用的发挥,进一步营造抓队伍,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树立奋发有为,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抓制度落实。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全年度的经济工作、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作了进一步的细分。明确了六项考核重点,即村干部的工作时间是否保证、值班制度和联签联章制度是否落实、村里的每周例会和党员学习固定日是否按时召开、村里安排的工作是否执行落实、办事处召开的会议、组织的学习或活动是否参加。同时通过量化,将考核结果与落实村干部先进评比挂钩,对不称职村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置或纪律处分。
三是抓督查到位。在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制度外,专门成立了督查组,负责对村干部进行考核和登记工作。通过督查、协调等手段,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充分发挥考核 “指挥棒”的作用,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等工作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