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本文基于井研特色无骨鸡爪坊转企、企升规实际,结合市场监管职能,深刻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从化解恶性竞争、强化质量支撑、提升法治监管水平及培育特色品牌文化等多方面提出建议及对策,引导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潜力,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集聚效应乡村振兴
井研特色无骨鸡爪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作者:吴颖 井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协调股股长
一、背景
无骨鸡爪加工在井研的发展已有近10年历史,多以小作坊经营为主,准入门槛和运作成本低,所需劳动力廉价且技术含量不高,历经几年新冠疫情,自动化进程加速和居家办公的普及更是对此类低技能劳动力造成巨大负面影响。自防控政策调整,各行业逐渐复工复产后,井研无骨鸡爪作坊发展速度激增,大量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村闲置劳动力充盈市场,“小、散、乱、弱、污”等问题突出。在保障市场经济稳定向前的基础上,为消除小作坊无序发展、管理混乱带来的巨大食品安全隐患,井研结合发展实际,因地制宜,以“坊升企、企升规”的实践路径推动井研特色无骨鸡爪产业的形成。
二、井研无骨鸡爪产业发展现状
2021年底至今,40余家无骨鸡爪小作坊整合为17家速冻食品企业,其中1家由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其余不符合生产加工要求的小作坊被淘汰关停。在经过一段急速的发展后,井研无骨鸡爪产业在近一年进入一个停滞期。
(一)生产主体增长停滞。2021年无骨鸡爪企业申办数为3家,2022年申办数为4家,同比增长33.3%;2023年申办数为10家,较2022年增长150%,但2024年已无再进入该市场的生产主体,井研无骨鸡爪产业发展未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企业数量增长出现停滞。
(二)劳动力供给收缩。2024年,无骨鸡爪加工从业人员总量0.38万人,比去年减少0.12万人,下降24%,规模为上年的76%。其中,小微企业平均员工数为100-200人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员工数为300人左右。总体而言,2021年至2023年,劳动力人口从800余人上升至5000人,2024年就业人口又有所回落。
(三)对外销售总量有所下滑。据2023年一季度估计,井研鸡爪加工年销售量约10-15万吨,且业内人士自述销售量可占全国销售市场的80%,销售额8-10亿元。而2024年一季度,经调研和估算,本年度鸡爪加工销售总量约在12万吨,较去年有所下滑。
(四)企业投入资金差距较大,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目前,17家企业规模最大投资1000万元,占地5000平米,规模最小投资300万元,占地1000平米,其余企业投资额在300-600万元之间不等,占地面积也在1000-3000平米之间,原料及成品冻库大小、环保设施设备承载量、蒸煮一体生产线容量等均有较大差距。
三、井研无骨鸡爪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抱团发展意识不强。无骨鸡爪企业建设分布不均(井研城区及周边10家,乡镇5家),因其加工过程简单,冻鸡爪解冻后通过蒸煮线再由人工去骨,故而高度依赖人工,各企业为防止从业人员流失便采取提供工价、补助餐食等方式竞争劳动力,计件工资由1.5元/斤提高到2元/斤,井研内部市场出现大打“价格战”的情况。同时,过于关注县城市场而忽略对全国市场的准确判断使得部分企业信息封闭,政策不对称、对外沟通不畅等问题尤为突出。
(二)市场竞争力下降。我国该类企业原料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东南亚,四川作为内陆省份,从广东、上海、山东等地报关进口,增加原材料成本。井研无对外贸易企业,本地原料大多从成都地区经销商购进,原材料价格自然更高。据了解,早期井研购进的原料受疫情和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从1.2万元/吨上涨到3.6万元/吨,近一年,虽原料价格有所下调,但仍然在3万元/吨左右。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已新建诸多无骨鸡爪企业,海岸关口地区较四川更好控制运输成本,保证资金流动,井研无骨鸡爪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三)生产线单一,难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井研无骨鸡爪企业多数仅有一条生产线,仅做冻鸡爪去骨,在产业发展前期,各企业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扩大产量和占领产业链前端市场,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需求量的饱和,以代加工为主的鸡爪企业销售量开始下降。面临市场形势的转变,尽管已有4家企业新增生产线,核准肉制品生产加工类别,向开袋即食的无骨鸡爪产品发展,但对于产业的整体发展而言,仍然难以将井研市场打造成为产供销一体化的全链条市场。
(四)品牌知名度不高,经营者发展意识不强。现阶段,井研无骨鸡爪企业已有3家拥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但知名度较低,推广和宣传上的营销手段也存在动力不足的情况。同时,由于多数企业由小作坊转型升级而来,经营者尚未完全转变管理思想,生产加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车间卫生不合格、人员管理不严格、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在市场把控方面,不能洞悉市场变化,不愿补链和衍生,严重制约企业往高质量企业发展。
四、井研无骨鸡爪产业发展建议及对策
(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
由各无骨鸡爪企业负责人合作建立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对全县无骨鸡爪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协会建立后,一是可以通过会商洽谈、调研考察等方式,根据各企业综合条件给出建议工价,合理调配城乡区域、规模大小、品质高低等不同企业的工价差距,在遏制内部用工市场价格战的同时,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二是可以对各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部分生产经营中的错误行为可以及时纠偏,在行业层面把稳产业发展的方向盘;三是可以随时收集整理行业相关信息资讯,将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及时传达到企业,并会同各企业制定对应的发展规划,确保产业发展紧跟时代发展不掉队。
(二)培植货源产业,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培育上游产业的方式,降低无骨鸡爪企业的生产成本。井研县是农业大县,有大量的农村居民从事种养殖工作,同时,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在寻求可行的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建议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整合各村资源,在井研县域内建设养鸡场,直接雇用当地居民开展养殖工作,直接为我县无骨鸡爪企业供应货源,同时将其他部位对外销售。一是可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收,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可持续的产业收入,明确发展方向;二是可以带动周边农村居民就业增收,预计每建设1个养鸡场即可为当地居民提供100个就业岗位;三是可以控制源头货价,由当地养鸡场直接供货,去除报关进口、远程运输的成本后,每吨鸡爪的进货成本预计可降低2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后,便可以降低鸡爪售价同时,提高销售利润,推动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三)强化核心竞争力,打造标杆品牌
以县为单位,统一标准,管控质量,在县级层面打造始自货源培育、终于成品销售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体化标杆品牌。县农业农村局要主动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积极扶持发展本地养殖产业,并把控出栏生鸡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为本县无骨鸡爪企业提供优质货源;县市场监管局要落实监管责任,会同行业协会确立无骨鸡爪生产质量合格标准,通过抽样检查、现场检测等方式完成品控程序,确保全县无骨鸡爪成品质量过硬,在市场上具备品质优势;县经信局要注重本地企业培育,积极促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在县域内培育出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技术化的生产企业,推动各企业抱团发展、共谋出路,集中力量打造大品牌;县商合局要积极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强化宣传推广等方式,将优秀的产业链终端品牌“引进来”的同时,让本地的优秀品牌“走出去”,末端发力为品牌打造提供强大助力。最终,要形成从部门到协会再到企业的责任链,层层推动、层层落实,齐心协力建设县级标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