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解决的对策
l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经济管理17级秋班)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活力和动力。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与日俱增,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不断提高,不管是就业还是税收,中小企业的贡献不容忽视。然而不少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最为显著的便是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因为融资原因而不能扩大规模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因此,本文就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可行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国内生产总值 就业岗位
On the Difficulties of Financ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the Solutions
Name:Li xin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 Network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e: 2017 Class: Class 1of Economics
Absrtact:I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s provided a lot of vitality and power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situation, th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role they pla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also increasing. Whether it is employment or tax, the contribu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not be ignored. However, man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still restricted in many aspects in their development. The most notable one is the difficulty in financing. The phenomenon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not expand their scale because of financing reasons is also comm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SM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relevant feasible solutions.
【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ng gross domestic product Employment post
目录
一、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难点问题……………………………………………1
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5
(一)增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5
(二)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6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的思路………………………………………………7
参考文献 ………………………………………………………………………….12
致谢…………………………………………………………………………………14
序言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也能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产规模、经营范围、营业收入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进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从而又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大多采用内源融资,由企业所有者进行投资来支持企业的内外经营活动,但对于发展较快的企业来说并不能够满足。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引入外部资金,通过债券、票据、借贷等方式来拓展融资渠道,但由于对融资企业的信用水平、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要求较多,许多企业望而却步。通过对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当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分析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在规模、管理、资源等方面有所不足。一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的创立期和成长期当中,收入方面并不是十分稳定,在融资结构方面短期贷款所占比重较高,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资金链极易断开,对于企业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二是缺乏融资方面的人才。中小企业一般结构简单,在公司管理中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对于融资等资金管理方面主要依赖于企业创立者或是主要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没有相关专门的负责人员,也没有合理的评估制度程序等。三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贷款存在一定困难。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大、资产有限,对于经营等方面的信息不够透明化,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了企业的信用等级不高,达不到银行贷款方面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也就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外部因素方面主要表现在国家的宏观政策、经济形势以及主要金融机构的相关信贷政策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一是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融资难度加大。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更加侧重于稳增长,增长速度较以前有所下降,产品滞销和回款困难可能性增加,对于注重资金流动的中小企业来说发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加大了。二是大型企业的优势明显对于中小企业形成了一种挤出效应。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不管是资源、规模还是技术、政策等方面都优势明显,金融机构也更加青睐于服务大型企业,不管是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大型企业都容易对中小企业造成挤出效应。三是我国金融机构缺乏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动力。中小企业贷款在实际当中不良贷款率较高,风险较大,相应的贷款成本也有所增加,且中小企业种类多样,缺乏针对性的完善的信贷服务体系,收益并不明显,这就导致了我国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发放贷款力度不大、动力不足。
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一)增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
中小企业应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信息披露、创新产品和服务来切实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只有企业自身实力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实现融资得到长足发展。1.积极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企业模式。一是对于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引用,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权力的制约,权责的一致,促进企业规范化的管理。二是对于企业财务制度的科学管理,通过构建合理而规范的财务制度,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加企业资金的透明程度,有利于对企业后续发展做出相应的资金规划,也为融资做好充足准备。三是企业可以实现多元化的股权结构,通过职工参股、吸引外资等形式来优化中小企业股权结构,进而扩大融资规模。2.规范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中小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不如大型企业,对于信息的披露也不够重视,而且许多中小企业家族成分居多,许多信息往往不对外公开,外界也较难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造成了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贷款上较为审慎。因而,中小企业要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企业透明度,强化管理的同时缓解融资困难。3.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本在于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水平,只有不断创新自身产品和服务,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融资中占优。当前我国积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中小企业应顺势而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让创新转化为利润,进而提高企业防风险能力。
(二)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金融机构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分析,合理利用资源,构建一体化的中小企业信贷方案,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水平,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中间收益。同时,设计合理的信用结构来分散风险,进而有效控制风险。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难点有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许多方入手,不管是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应继续探索,寻找共赢发展机遇。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的思路
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融资。互联网金融打破地域限制,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享受产业链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大幅提升融资效率。相关部门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规范性和诚信度,通过加大监管,更好发挥其为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作用。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产品、市场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开展精细化服务,帮助企业合理管控风险。京津冀三地要加强合作,打破政策、资源上的壁垒,明确各自功能,实现优势互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财政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助推作用;协调区域内的经济政策,科学配置区域内的科技投资基金,推进财政扶持政策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刘积余 .美国银行业大变革透视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00
[2]樊志刚、孙玉德 .工商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战略及策略研究[J] .金融论坛,2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