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5多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经济工作素材(一)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经济工作素材汇编(一)(52篇)
目 录
一、部委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均为新闻整理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 1
应急管理部 3
国家医疗保障局 5
国务院国资委 7
中国证监会 8
二、地方党委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均为新闻整理稿)
6.四川省 10
7.陕西省 12
8.辽宁省 14
9.西藏自治区 16
10.山西省 18
11.天津市 20
12.福建省 21
13.宁夏回族自治区 23
14.河南省 24
15.江西省 25
16.吉林省 27
17.安徽省 29
18.黑龙江省 31
19.河北省 33
20.常州市 35
21.延安市 37
22.闵行区 39
三、专家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大看点权威解读 4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聚焦经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48
中国经济年会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52
中央为何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六位学者全方位解读 54
四、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58
人民日报评论员:
增强信心和底气,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60
人民日报评论员:
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62
新华社评论员:
增强信心底气,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64
光明日报评论员: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66
光明日报评论员: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68
光明日报评论员:
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 70
经济日报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72
经济日报评论员:
供需协同发力巩固壮大发展优势 74
经济日报评论员: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76
中国经济时报: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78
中国经济时报:
促政策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拓空间 81
学习时报评论员蒲实:
经济工作要处理好稳与进、立与破 83
解放日报评论员:
聚焦中心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狠抓落实 85
南方日报评论员: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87
南方日报评论员:
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89
南方日报评论员:
科学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92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曹茜茜:
科学研判时与势奋楫扬帆向未来 94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上来 96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就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98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朱永华:
既要感知身边冷暖又不可“一叶障目”… 99
河南日报评论员:
以竞进姿态做好明年各项工作 101
人民邮电评论员:
坚决扛起科技创新的职责使命 103
五、其他
杨光: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106
马梅若:处理好“四对关系”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108
张厂育:加速锻造更多“大国重器”… 110
工业和信息化部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明年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五个必须”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要深刻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强协调配合,讲求方式方法,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继续抓紧抓实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落实,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多措并举提振大宗消费、壮大新型消费,加大技术改造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一体推进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
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要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建设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产业园区和创新高地。要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推动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全面协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深化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放宽电信市场准入,强化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促进 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做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走好“第一方阵”。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巡视整改,牢牢守住廉洁、保密、安全“三条红线”,增强过紧日子的意识,严肃财经纪律,以扎实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应急管理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系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 科学回答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今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成就来之不易,充分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判断和相关决策的正确性预见性;深刻领会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领会明年经济工作面临形势的科学判断,提振信心、增强底气,守好安全底线,全力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深刻领会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认真谋划攻坚克难的新举措,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明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部署,清醒认识责任如山,坚决扛起职责使命,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稳中求进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当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强化治本举措,切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持把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推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指导实施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围绕预警指挥、救援能力、巨灾防范、基层防灾等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建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加强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能力建设,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要结合实际建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应急指挥机制,构建“综合+专业+社会”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测预警,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把提升政治能力作为第一位要求,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训词精神凝心铸魂,大力培育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要绷紧神经、咬紧牙关、顶住压力,落实针对性责任 措施,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一要聚焦年底突出风险严查密防。加大矿山领域“四不两直”、突击检查力度,严查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不落实重大灾害治理措施、弄虚作假逃避监管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无证销售、超量储存。突出医院、养老院、学校、大型综合体和老旧小区、群租房等重点场所,集中排查违规动火用电、安全出口封闭等高风险问题,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督促工贸、
危化品企业落实防冻、防凝、防泄漏等冬防措施。充分发挥安委办职能作用, 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建筑、交通等领域风险管控。二要加强冬季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各地消防救援队伍和志愿者进门入户讲授家庭火险自查、应急避险、消防器材使用等基本技能,引导居民做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利用广播、电视、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滚动播放消防安全公益短片,强化典型火灾案例警示教育。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开展简单易懂、寓教于乐的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各地帮助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做好安全防范。大力发动群众举报身边隐患,合力构建群防群治安全网。三要有力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根据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向重点地区发出预警提示,督促强化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落实保暖加固、抢修保通等措施。推动北方地区压实防凌责任,加强河道内浮桥、施工栈桥和滩区内留守人员安全管理。指导各地持之以恒做好防震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督促做好冬春救助工作,及时把资金物资发放到位,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国家医疗保障局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 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催人奋进,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 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会和把握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深刻领会和把握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判断、明年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对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各项要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把医疗保障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把党中央擘画的医疗保障改革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的惠民现实,更好地以一域服务全局。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
键一年。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保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医疗保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精心谋划明年工作,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做善为地抓好落实,奋力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帮助地方医保部门解决一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突出问题,把主题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的医保惠民便民措施。要抓好岁末年初医保工作,确保2023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按时落地惠民,为人民群众送上暖心的医保新年礼物;稳步推进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更多质优价宜的集采药品;进一步组织好群众参保工作,做好年底医保费用结算报销,让人民群众更便捷更高效地享受医
保服务,确保今年各项工作圆满收官、明年实现良好开局。
国务院国资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 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既回答怎么看又回答怎么干,既谋篇布局又突出重点,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自觉在形势判断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各项重点任务,指导推动中央企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化供需协同,以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增活力添动力,守牢安全底线,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在国资央企的落实落地。
要坚定信心底气,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坚持价值创造导向,优化国有资本布 局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努力实现含金量更高的稳增长,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引领行业发展,坚决当好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秉持长期主义,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要强化系统观念,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既要指导企业保持一定的量的增长,更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既要做强做精主业、守好基本盘,又要在新领域新赛道大力开疆拓土;既要着力防范风险,全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等,又要善于科学管控风险,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推动国资央企真正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大国重器、强国基石。
中国证监会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李强总理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证监会系统要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今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证监会系统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资本市场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证监会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起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认真谋划2024年重点工作举措,扎 实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落地实施,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一是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继续在增强信心、改善预期上下功夫。发挥各方合力,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综合研判和监测预警,强化分级会商和快速应对。激发上市公司等经营主体内生稳市动力,优化完善分红、回购、股东增持等制度机制。深入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建设,把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
二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质效。聚焦“五篇大文章”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以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为牵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大力度支持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做优做强,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深化多层次股权市场错位发展、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制度环境。稳步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扩容提质。聚焦建设农业强国、制造强国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助力提高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有序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构筑与开放程度相匹配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
三是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有效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把监管“长牙带刺”落到实处。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净化市场生态。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着力消除监管真空。积极配合有关方面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风险。加强对行业机构的全链条监管,督促加强内部治理和文化建设,守牢合规风控底线。
四是深入推进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强化“两个责任”贯通协同,深入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好激励担当作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干部队伍。
会议要求,证监会系统党员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各项部署,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善作善为抓好落实。要统筹当前和长远,扎实做好岁末年初工作,细致抓好安全生产、市场运行服务保障等各项任务落实。
四川省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 键阶段,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站位全局、洞悉大势、思想深邃、指向精准,体现了极强的思想引领力、实践指导力和战略动员力,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李强总理的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重要要求。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要坚定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履行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责任,按照“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以务实举措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要准确领会把握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深刻地领悟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要准确领会把握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既是对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宝贵经验的总结,又因时因势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发展,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基本指针和重要方法论,必须不折不扣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要准确领会把握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忧患意识,特别要看清严峻复杂性、看准突出问题、看到风险挑战,更好辨危识机、防危寻机、化危为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要准确领会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取向,全面吃透、密切对接中央宏观政策走向,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要准确领会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紧扣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和发力点,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准确领会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把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到执行党的大政方针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四川担当、展现四川作为。
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听取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审议了《中国共产
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党的纪 律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不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政治监督要坚决有力,扎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正风反腐要持续发力,针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重拳纠治“四风”顽疾,坚决铲除腐败问题和不良风气滋生的土壤与条件。纪律建设要全面从严,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好《条例》的宣传教育和贯彻执行,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醒悟、知止,进一步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要精心谋划推动明年经济工作,靠前发力打好政策提前量,科学研究谋划 明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举措,尽快把开年各项重点任务梳理出来、安排下去,推动各项政策早出台、部署早落地、措施早见效,努力实现明年“开门红”。要用心用情抓好民生保障,加强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做好煤电油气稳定供应,聚焦重点群体精心组织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强化农民工工资发放和节前返乡、节后返岗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祥和过年。要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专项行动,强化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和应急准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陕西省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对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结合主题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贯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把对“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转化为有效经济实践活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坚持用全面、系统、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切实增强战略定力、信心底气,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合理设定预期目标,充分挖掘增长潜力,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系统谋划储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以陕西的“稳”和“进”为全国的“稳”和“进”多作贡献。
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着眼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力打造先进制造、现代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眼扩大内需,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着眼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下气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束缚;着眼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着眼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统一;着眼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眼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着眼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美丽陕西建设;着眼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三秦百姓福祉。
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坚持把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结合开展“三个年”活动,持续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当前,要统筹推进收官开局各项工作,认真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迎峰度冬能源供应、农民工工资支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对好极端雨雪、冰冻、强寒潮天气,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立足自身界别特色,更好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汇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
辽宁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我们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确保全省经济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今年经济工作重大成就和重要经验的全面总结,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今年经济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释了新时代经济工作“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明确了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内在要求,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公开讲话”和“总指针”。我们要牢记于心、深信笃行,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打通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的断点堵点卡点,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以战略眼光看待时 与势,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高“立”的质效。要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系统谋划储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提高投资效率,加大金融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维护好稳定可预期发展环境,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回应群众关切,改善社会预期。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的战略部署,聚焦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打造新时代“六地”,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辽宁落实落地。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 “卡脖子”领域攻关、制造、应用,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打造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完善传统领域促消费政策举措,推动形成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坚持“三资联动”、“三企齐抓”,高质量谋划项目,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扎实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客引流,努力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要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开源节流,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要 求,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辽宁落实落细落到位。
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做好岁末年初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加强工作统筹,做好年底收官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切实抓好保暖保供、医疗保障、困难群众帮扶、农民工工资发放等民生工作,妥善安排“两节”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西藏自治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全面系统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统揽全局、实事求是、振奋人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区经济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要深刻领会今年经济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极为珍贵,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联系微信32311699, 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要深刻领会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着眼大局、增强信心、抢抓机遇,努力谋取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深刻领会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对标对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揽西藏高质量发展全局,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步伐。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不懈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落实,持之以恒做好扩大投资和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招商引资、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各项工作,着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西藏力量。
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
障。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抓经济的政治担当,自觉把本地本部门工作融入党 和国家事业大局,善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提高领导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齐心协力抓经济的良好局面。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运用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岁末年初,要认真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迎峰度冬能源供应、农民工工资支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山西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统揽全局, 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引领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远见卓识和雄才伟略,集中体现了党的领袖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为我们做好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坚决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深刻领会把握一年来我国经济发 展取得的骄人成就,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领会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深刻领会把握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做到以高质量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抓好我省贯彻落实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扩 大有效投资,激发消费活力,稳定工业基本盘,稳定扩大进出口,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转型发展全过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精神状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
成效。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扛牢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精心谋划我省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工作。要树牢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三晋大地落地生根。
时值年末岁初,要统筹抓好各项工作。要深刻汲取近期事故教训,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深入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加强气象信息会商研判和预报预警,聚焦水电暖供应、交通出行、建筑施工、农业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针对性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要全力抓好保暖保供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等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天津市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明 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既是思想指引,又是行动指南。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在津沽大地上。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 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坚定贯彻到我市经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深刻把握党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处理好稳与进、质与量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深刻把握党中央关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对标对表抓好贯彻落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刻把握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要认真总结盘点今年我市经济工作,围绕贯彻落实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部署要求情况、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进展效果,盘出亮点、找到弱点,着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要科学谋划明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把中央精神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做到既提振信心又切实可行,既积极进取又脚踏实地,用足用好中央政策,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断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抓好“两节”期间民生工作,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今年收好官、明年开好局。
福建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登高望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 年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经典文献,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今年我国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当前形势的科学研判,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深刻领会关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福建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做好明年我省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牢记嘱托、对标复盘、奋起再进,对今年各项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扬优势、补短板,科学、深入、务实地研究提出明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做好明年我省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稳住回升向好态势,有力推动全省经济增速重回正常增长区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把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奋力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以链促群、区域协同,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培育发展新动能。要扩大消费需求和有效投资,不断丰富消费场景、拓展消费市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招商,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两岸社会融合、经济融合、
情感融合示范样板,构建全域融合新格局。要加快美丽福建建设,加强生态系统治理和保护,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启区域一体化建设新进程。要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推动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要提升安全稳定水平,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加快建设新安全格局。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四 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把握当前这一关键阶段,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善始善终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统筹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有序衔接、平稳推进。要守好基本民生 底线,做好“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持续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综治信访维稳、防灾减灾等工作。提前研究谋划明年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政策措施,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推动、早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
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全 局高度,胸怀天下、俯瞰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凝聚了“神”、定好了“调”、指明了“路”、鼓足了“气”。要认真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上来,统一到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部署要求上来。
要紧密结合宁夏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持 续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红绿灯”,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实事求是谋划宁夏高质量发展,坚定担当先行区建设使命任务,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恢复、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好“三农”工作等重点任务,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持续用力护佑高水平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抓好政治安全、金融和产业链安全、粮食能源安全、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要持续用力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推进“三北”重点工程建设,让美丽宁夏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风景线”。要持续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更加关注人民群众“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需求、“酸甜苦辣”的倾诉,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要以高质量落实为保障,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不折不扣、雷 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坚决纠治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推动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把抓好主题教育与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紧抓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任务落实,认真做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居民供暖能源保供、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等民生重点,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河南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 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 本遵循。李强总理的总结讲话,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开创新局面。
一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总结分析,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信心、把准规律、保持定力,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做到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尽责任、作贡献。
二要深入学习领会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抢抓重大机遇, 推动更多事关河南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大盘子”;注重政策创设、强化政策集成,推动各项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
三要深入学习领会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 结合我省实际,逐项细化举措,突出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四要深入学习领会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要求,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条件落地、事事见效。明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地的攻坚之年,也是我省“十大战略”蝶变成势的突破之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省上下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竞进姿态,扎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答卷,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江西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今年经济工 作,科学研判了国内国际大局大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强总理的讲话,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要深刻领会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绩,充分认识这些成绩的 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台阶。要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牢牢把握“五个必须”重要要求,始终坚持“三新一高”战略导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要深刻领会把握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善于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和用好机遇,担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深刻领会把握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坚持稳中 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加快打造“三大高地”、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战 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未来产业赛道谋篇布局,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切实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项目策划和储备,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项目投资力度,大力实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三年行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突出招大引强,持续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要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
略,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民生保障建设,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要深刻领会把握中央关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政治,自觉把本地本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真正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江西抓落实见成效。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做好岁末年初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精心谋划明年经济工作,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吉林省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催人奋进,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性、指导性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景俊海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善于用全面、系统、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科学精准分析我省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抢抓重大机遇,奋力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要系统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国内国外经济形势的科学研判,深刻领会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深刻领会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切实把“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与吉林实际紧密结合、转化为生动实践,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吉林落地落实,确保我省经济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实现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目标意义重大。一要 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二要着力促消费扩投资,提早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挖掘消费潜能,推动消费持续扩大。三要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划推出一批重点领域改革措施,持续深化“五个合作”,加强与东北其他省区和地市交流,更好地增信心、聚人气、强动能、促发展。四要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做强做大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精加工产业,让更多吉林优质食品进厨房、上餐桌、装口
袋。五要着力推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更好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六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要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结合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培树“严新细实”优良作风,不断提高抓经济工作本领,运用“五化”闭环工作法,以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的态度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当前正值年终岁尾,要重点抓好冬季项目施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强城市冬季运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确保群众安心温暖过冬;扎实做好安全生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安徽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 战略高度,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深入研判国内国际形势环境,鲜明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安徽定位、明确前进方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要看清经济大势,进一步坚定走好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的信心。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等机遇,特别是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安徽发展提供了最大机遇,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和用好机遇,就能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要准确把握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刻理解“稳”与“进”、“立”与“破”蕴含的辩证关系。要精准把握党中央大政方针,把我省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好,把明年主要指标预期目标测算准,把宏观政策蕴含的政策机遇理解透,超前谋划储备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以安徽的“稳”和“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要准确把握关于明年经济工作任务重点。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巩固我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良好势头,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力挖掘消费潜力,深入实施皖美消费等行动,充分挖掘城乡需求潜能;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强重点项目协调调度和要素保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抓好粮食生产,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实施“千万工程”,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百万头肉牛发展等行
动;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抓好城市更新、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在发展壮 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上下足功夫,以产兴县兴市,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抓好国资国企、科技人才、财税金融、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工作;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要推动皖北全面振兴,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加快培育壮大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统筹提升皖北中心城市能级和县城建设水平,实施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持续缩小皖北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广节能技术,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美丽安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民声呼应”工作成果,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要准确把握关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责任担当。要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心领神会,绝不能走形变样、把经念歪。要坚持以上率下、带头示范,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全面提高工作质效,迅速把党中央精神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抓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具体行动上。
要扎实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要盘点对账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加强调度、查缺补漏,确保全面完成。要做好“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开展走基层送温暖,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要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各类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黑龙江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视野宏阔、内涵深邃,系统总结今年以来经济工作,精辟概括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全面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方法路径、目标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纲领性文献。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一体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
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谋大局、应变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一年来成就非凡、极为不易,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形势判断、总体要求和 政策取向,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持续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科学把握“三个统筹”重要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推动“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展现新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大部署,坚持把高质量 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抢抓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机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立足当前、布局长远,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经济工作。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4567”现代产 业体系;要着力扩大内需,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稳定和扩 大传统消费、提振大宗消费、培育特色文化旅游等新型消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持续深化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要扩大高水平开放,增
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对接合作,深化对俄战略合作,更好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要素,加快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大力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坚决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实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持续排查整治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底线。
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今年经济 工作,科学谋划明年思路目标,加强政策衔接,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纳入“四个体系”闭环推进。要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营造良好氛围,为圆满完 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要扎实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做好“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河北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 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 本遵循。全省上下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上来,统一到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地落实。
今年是河北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新的积极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科技创新多点发力、开花结果,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振信心,抗洪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果。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各地各部门要乘势而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大力实施重大国家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定不移扩大有效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勃勃生机。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重拳纠治“四风”
顽疾,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努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队伍,切实提升监督效能。
要扎实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抓好清洁安全取暖, 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强化“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常州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既是思想指引,又是行动指南,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大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担当,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多贡献。
要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力以赴冲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紧盯考核指标短板弱项,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确保各项工作争先进位、更多指标走在前列,以实干实绩持续巩固全市经济运行向好态势。
要科学谋划明年经济工作。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 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围绕“万亿之城再出发,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主题主线,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始终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精心谋划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大力推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等重点工作,落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要扎实做好岁末保障工作。强化底线思维,统筹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安全生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农民工工资支付、困难群众生活帮扶等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面巡防巡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温馨安心过节。
全市上下要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深化整治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腐败,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加强新时代廉
洁文化建设,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力以赴做好党外人士工作,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优势,支持党外人士围绕“532”发展战略、新能源之都建设以及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民生保障等方面, 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大政方针,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常态化联系走访企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延安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催人奋进, 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和经典文献,为我们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延安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结合主题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起来,悟透精神实质,领会精髓要义,把握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工作要求上来。要深刻认识一年来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断把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转化为有效的经济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既要看到形势严峻复杂的一面,又要看到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不断增强信心和底气。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握好“稳”和“进”、“立”和“破”的关系,深刻理解政策取向,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要深刻认识明年经济工作任务,对标“九个方面”的系统部署,谋划推动一批突破性创新、攻坚性改革、提升性开放的具体举措,扎实推进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工作布局取得更大成效。要深刻认识抓落实的重要要求,抓早动快,统筹兼顾,用好政策,提振状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要全面对标对表谋好明年工作。客观盘点今年经济工作,精准把握发展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筹需要和可能,围绕稳住存量和做大增量,加快测算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支撑,科学提出明年目标任务。用足用好政策机制,加快项目谋划储备,推动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培育等政策综合集成,积极向上争取支持,谋实谋深发展支撑。要紧抓不放确保今年圆满收官。盯住重点指标、重点地区,千方百计稳增长;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用情用力惠民生;把安全之弦绷得紧而又紧、措施落得细而又细、责任夯得实而又实,全力以赴保安全;把实的要求贯穿始终,扎实抓好主题教育。
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提高
抓经济工作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确保党的大政方针落实落地。要牢树 奋勇争先、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创造、精益求精、久久为功等优良作风,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要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立足自身界别,更好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汇聚起推动延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
闵行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统筹“两个大局”,统揽发展全局,高屋建瓴、视野宏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要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学,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深刻领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用全面、系统、辩证、长远的眼光理性看待、准确把握时与势、危与机,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又要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主动作为办好自己的事,以工作状态、工作方法、工作举措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好地把握发展主动权。
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判断和明年经济工作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深刻领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不断增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信心和决心,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科学制定明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把握主线、抓准重点,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高能级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和全链条孵化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的“会客厅”、国内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登机口”。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不断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主阵地”建设能级,大力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坚持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推进城乡转型、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
要强化担当、提升本领,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要不断增强对新问题、新趋势的理解和把握,努力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要不断锤炼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善于协调、勇担风险、敢于拍板,全力以赴当好“施工队长”,以实干展现新作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大看点权威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
会议传递出了哪些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了11大看点,连线专家进行权威解读。
一、看点1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业内人士分析称,“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从此前更强调“稳”,到今年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明年可能确定 5%左右的增长目标并辅之以更积极政策,以提振市场经营主体信心。
“先立后破”在中央层面并不是新提法。2021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在温彬看来,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并将其置于总基调之下,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涉及“立”和“破”的领域,除了能源结构之外,还包括经济新旧动能、房地产发展模式等。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会议还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会议关于“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提法,与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相比有一定变化。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2024年外需有望回暖,房地产低迷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趋于缓和,以及居民消费持续修复的前景下,会更加注重长短兼顾、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以免为将来留下高通胀和金融风险隐患,这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强调“适度”相对应。
二、看点2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明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在于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表明在经济稳定恢复过程中,积极财政政策不仅要在规模上做文章,还要在质量上下功夫。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力道、渠道将会变得更加灵活,在政策的着力点上、管理的精准度上、资金的有效性上因势因时因效施策,让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出更大效应。
相较去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提法,今年明确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
王青表示,这或意味着2024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都会适度上调。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对冲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地方财政收支带来的影响。
会议提出,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重提“结构性减税降费”,表明未
来减税降费要注重效率和效果,侧重支持重点领域,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
三、看点3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
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
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相较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提法,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一表述中新提及了“价格水平预期目标”。
“这反映了货币政策目标开始更多地关注价格。”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海外主要央行一直把预期通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比如,当实际价格低于预期通胀目标时,货币政策取向要偏向宽松,以促进经济扩张、向好。
今年以来,我国物价在低位运行。曾刚认为,这一新提法意味着,我国将 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并把如何促进CPI和PPI合理上行、推动经济温和扩张,作为明年货币政策着力点之一。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从“精准有力”到“精准有效”,曾刚认为,这强调了货币政策效能,而非一味强调货币信贷投放规模的扩张。如果信贷规模扩张效率较低,不仅浪费了金融资源,还会形成潜在风险。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判断,这可能指向要更多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专家也表示,“有效”意味着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
四、看点4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预期管理将是施策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明年宏观政策将以结构性政策为抓手,更加注重一揽子政策协调配合的整体效能,逆周期发力的力度有望再加强,财政政策也将与货币政策同向而行,进一步适度加力。同时,在对于政策整体效能的重视下,预期管理将成为明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施策重点。
在王青看来,“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表明在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过程中,包括非经济政策在内的各类政策都要保持稳增长取向。各部门在出台政策措施过程中,要全面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慎重出台有可能产生需求收缩效应的政策,多安排有助于需求扩张的政策。
“近年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持续协同,货币政策配合财政发债、化债, 货币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风险防范等,预计明年将继续。”罗志恒表示,会议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引导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这有利于避免合成谬误,有利于稳定预期的形成。
五、看点5“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工作任务之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田轩表示,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升为新一年经济工作计划的首位,属近年来首次。
田轩说,这一新部署,是党中央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及发展重心的综合研判而做出的精准战略判断。目前,我国已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
点。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科创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激活科技创新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能,从而完成以经济结构转型和高新技术自主化为支撑的增长动力转换攻关,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改革任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对记者说,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在这一重要部署的指引下,更多优质资源将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投入,包括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六、看点6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田轩认为,这是从提升宏观政策效能以及激活资本要素等方面,对于激活 科创新动能的明确部署。在资本要素方面,由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拥有较高的失败容忍度,能够从本质上匹配科技创新周期长、失败率高、风险大的特点,对创新特别是硬核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他表示,未来应加大对更为积极的创投市场的培育与扶持,以全面实行注册制为引领,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在我国科创资本要素供给中的比重。
在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看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需要更好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需要发挥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功能,预计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七、看点7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扩大内需政策强调了两组重要的关系,以系统观念扩大内需,政策更加积极进取,体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主基调。
会议提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同时也是重新引发整个循环的起点,有效益的投资是要释放消费、满足消费、创造消费,消费成为投资的目的和动力。”陈丽芬说。
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认为,目前推动投资和消费互促互进、内外贸一体化、双循环畅通到了关键时刻,需要及时有效疏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接续断点,需要持续深化改革,需要挖掘消费潜力、释放投资动能、优化供需结构。
八、看点8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预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政策协调性,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对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会议不仅表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更传递出要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去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信号,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稳定的预期,对促进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魏琪嘉说。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2023年以来,中央和各部门针对民营企业先后出台了很多重量级文件和举措,并专门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正在不断优化。
九、看点9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温彬表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列为重点工作,此次会议则拔高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由重视吸引外资转变为外贸与外资发展并重。
会议提出,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这表明,无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我国将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温彬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认为, 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高质量吸引外资,巩固外资基本盘。
会议还提出,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分析,这其中的方向非常明确,即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重大的标志性工程,还要关注那些“小而美”的民生项目,让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惠及更多当地人民。
十、看点10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仍是重点目标。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房地产领域风险增多,总的来说是“破”得太快,而新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建立。“先立后破”调控思路的出台,预示着未来在风险处置的节奏和力度之间将更加注重宏观均衡。在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构建中,也将更加注重引导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明年房地产能否企稳对稳定宏观大局尤为重要。”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当前房地产风险主要体现在房企债务化解、项目保交付等方面,预计2024年房地产企业端资金支持政策有望继续细化落实。不过,联系微信32311699,化解房企风险仍需要推动企业恢复自我造血能力,市场销售实质性修复是改善企业资金面的关键,而销售市场好转仍需要需求端政策继续托底发力。
这次会议还专门提到“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曾刚认为,过去对这类非持牌金融机构监管力度不够大,其实也形成了不少金融风险。近期相关风险正在逐步暴露,过去形成的存量风险,未来也存在进一步暴露的可能性。展望
2024年的风险化解工作,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或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在新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下,金融监管总局明确承担起了兜底监管的职责,预计未来将强化对非持牌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相关活动的监管和处置。
十一、看点11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认为,“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提法。以往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结合不够紧密,如今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同时促进人口、要素、产业等流动和互动,推动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互促的融合发展。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旨在为打破城乡二元 结构提供助力。”燕翔说,通过将城镇与乡村统一规划,能够重新构建城乡平等的空间结构和城乡产业互补链条,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会议还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体现了我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并打造智慧化、具有韧性的宜居城市,彰显了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的理念。
会议同时提出,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章俊认为,需要深入分析和识别各地区的特色与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如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开放优势和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和外向型经济,中西部地区则可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区域物流等。
“各地区还需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双循环’战略相结合,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支撑。”他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聚焦经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12月11—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专家指出,会议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提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九大任务,指明了通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思路和重点方向。
一、研判经济形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 首席专家杨畅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的判断是“回升向好”,从近期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呈现出内生修复态势,包括投资、消费与进出口,均体现出韧性较强,呈逐步修复的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预计全年完成5%的增长目标没有悬念。”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表示,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一些波动,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后,下半年起逐步趋于稳定。但是,困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
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困难和挑战,会议指出,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要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提出了总体战略判断:一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研判,即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二是提出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须”中还提到,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陈甬军表示,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
期,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充分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要通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思路和重点突破方向,体现了会议指出的“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的具体要求。
二、明确工作基调
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杨畅表示,会议在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同时,就推动高质 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领域提出相应要求,并提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目标,明年经济有望更加强调“质量有效提升”,并且在“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下,确保“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陈甬军表示,在过去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强调“以进求稳、先立后破”,体现了对2024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和突破方向。其中,“稳中求进”是目标,“以进求稳、先立后破”是方法,指出了政策措施发力的原则和方向,财政、金融等具体政策和九大任务部署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看来,“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进促稳”意味着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国际收支平衡等外部压力,需要通过基本面政策发力,以此进一步稳定汇率与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供给端重点关注工业稳增长相关政策举措,需求端重点关注通过中央财政加杠杆撬动的基建相关投资。“先立”意味着制造业仍是当前需求侧的发力重点,需关注自主可控驱动的产业体系再造,尤其是与“卡脖子”相关的先进制造业领域,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后破”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后续仍有进一步出台支持政策的可能性。
三、强化政策统筹
对于宏观政策,会议要求,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会议同时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
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这 与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表述一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掣肘减弱以及国内稳增长、防风险的诉求下,我国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未变,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以助力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稳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精准有效”的完整提法系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此前有过“精准”的提法,“有效”则为近期提出,体现出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
在货币供应量方面,会议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 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温彬表示,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相比, 将原有目标“名义经济增速”拆分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 更多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预期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分析,通胀水平或成为下一阶段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来,物价持 续低位运行,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要求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对于其中“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的表述,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这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除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为中小金融机构注资,可考虑为专项债开辟新的资本金用途;二是当下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比例占整体专项债比例相对较低,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高。
杨畅表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总体要求延续性较强,明年财政政策有望延续积极态势,并有望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发国债等具体政策工具上适度加力;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围绕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重点方向上充分发力,体现“精准”的要求。
四、部署九大任务
对于明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并在科技创新、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对外开放、风险防范等九方面进行部署。
第一个部署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杨畅表示,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明年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有望继续成为发力重点。
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会议要求,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杨畅表示,中央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先后针对民营企业出台了很多举措,还专门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充分反映了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正在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会议要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陈甬军表示,这要求在扩大投资的同时注意消费的转化和实现,消费数量的扩大和升级也要求投资供给的配合。经济运行实现了消费与投资两者的良性循环,就能够推动经济的螺旋式上升。这一次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互相结合的实现路径的具体化,将在2024年经济工作中得到更多 体现。
中国经济年会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1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与会嘉宾围绕“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解读。
一、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实现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我国经济运行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总体上呈现增速较高、物价较低、就业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全年经济同比增速表现为“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近来国内外机构陆续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今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是三分之一,仍是世界经济最大引擎。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安全发展的基础得到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外汇储备四大宏观指标在国际比较中占优,经济增长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三次产业恢复性增长,呈现出服务业领头、工业建筑业跟进、农业筑基的恢复发展格局。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韩文秀指出,纵向来看,去年我国经济增长3%,今年有机构预计会回升到5.2%左右,其中固然有基数因素,但经济恢复向好是基本趋势。横向来看,世界很多经济体复苏乏力,而我国经济加快发展、就业物价平稳、社会安定,人民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韩 文秀表示,稳中求进,就是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以进促稳,就是要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
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 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表示,将重点做好6个“着力”:一是着力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三是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六是着力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表示,发挥好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在总量方面要保持合理,稳固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结构方面要力求精准,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三、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伍浩表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和量的合理增长,要从抓落实、强实体、扩内需、推改革、促开放、防风险、惠民生等方面做好工作。具体而言,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促进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高东升表示,将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表示,将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继续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制度型开放;继续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要加快实施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有关工作已全面启动。
中央为何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六位学者全方位解读
中国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对财税体制提出更高要求, 新一轮改革呼之欲出。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其中之一正是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为何在此时中央提出要展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何重点要点?
一、改革力度可能比较大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1994年分税制改革奠定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财税体制,此后财税体制持续改革,比如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此次会议强调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意味着这次财税改革将是系统性力度比较大的改革。
“如果说1994年分税制改革主要是与工业经济相匹配的财税体制,那么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国家重视科技创新、低碳绿色等高质量发展,财税体制改革要与其相适应。”施正文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表示,财税界一直有借分税制改革30周年之机启动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呼吁。财税改革当然不可能只是为了改而改。重要的是财税改革能够解决一些原先未能解决的难题,从而与其他改革一起,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财税是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财税改革一直是排头兵。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吕冰洋告诉第一财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的作用有一段定位很高的表述:“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税体制变革史表明,财税体制体现出改革与稳定、变与不变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一方面,财税体制关系到各级政府运行和市场预期,它必须保持基本制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又要求财税体制与之适应,或者通过财税体制改革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自2013年以来,财税领域改革频频,使得预算、税收、政府间关系等领域的制度不断优化,但是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待解决,这就需要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吕冰洋说。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告别高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区间。而三年疫情冲击下,叠加楼市土地市场低迷、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而刚性支出持续增加,为稳经济,地方举债规模大幅增加,这使得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一些基层财政困难,还本付息压力较大,一些地方的政府债务风险较高。
另外,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超过40%,未来这一比重会持续提高。数字经济下经济业态、生产经营和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以及经济价值创造和分配方式发生明显变化,这对适应工业经济的传统财税体制、税收征管带来新的挑战。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导向下,以及当前财税体制面临诸多挑战,显然要靠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来逐步解决。
吕冰洋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改革省以下财政 体制,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统筹改革税制结构和其他政府收入结构,以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改革转移支付制度,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更好地落实中央政府各项目标任务;改革基层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和调整支出责任,以缓解基层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因此,财税体制自身呈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变动规律。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当前仍然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边界不 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地方政府承担过多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财力不够协调、转移支付不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下阶段的重要任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地方债务持续增长的问题。
“可以预期,未来要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政府规模,避免政府支出责任持续扩张;中央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和支出负担;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不断规范转移支付尤其是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等。”罗志恒说。
二、预期的重点改革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马光荣告诉第一财经,新一轮财税改革重点,可能包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方面: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这也是
未来财税改革一大重点。另外,“十四五”规划对建立完善现代财税制度相关部署,也应是未来改革重点。
杨志勇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需要保留分税制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改革方案。未来财税改革重点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关键是如何健全地方税体系。只要是税收收入归地方政府支配的税收收入,就应该算地方税,健全地方税体系也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未来地方税体系的健全还取决于税制改革的进展。有什么样的税制,就会有什么样的分税体制与之相对应。
施正文认为,现在的财税体制主要与工业经济相适应,而数字经济对现有税制冲击越来越大,未来数据资源要素价值创造作用越来越大,税制就需要对此作出相应变革,财政体制也要做出相应调整。比如为了适应数字经济,短期来看第一大税种增值税需要调整,如简化税率等。所得税也需要改革,如个税需要进一步扩大综合所得范围等。中长期来看,可能考虑要开征数字服务税,将增值税改革为在零售环节征收的销售税等。另外还需要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来调节数字经济下区域税收收入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新一轮财税改革应着力改革 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目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这个 规模太大,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时,目前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债务压力比较大, 通过财政体制改革,来增强地方财政自主财力,税收也要朝着这一方向做些调整。
近些年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取得进展,央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及教育等分领域改革方案已出,去年中央还发文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
“事权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有关,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作相应的改革。当前财政体制所涉及的财政事权的划分是不够的,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杨志勇说。
目前随着财政收入总规模逐年攀升,以及中央加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持续增长,今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下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规范转移支付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新一轮财税改革一大重点。
杨志勇认为,转移支付不只是简单地中央给地方财政资金,更重要的是应该确立起一套能够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转移支付体制。中央对地
方转移支付过多,容易滋生地方等、靠、要等问题,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地方所获得的转移支付不足,同样不利于地方。
他认为,财政体制改革应该在引导地方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财政体制改革不能只在财税内部兜圈子,争论中央和地方的分钱问题,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更要与高质量发展联系起来,这是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财税改革要在释放市场活力上发挥更大作用。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人民日报评论员
“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从9个方面作出了重点部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排在首位的就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应当看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9个方面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指向,体现了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要求,对于我们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抓好抓实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必须深入 领会、准确理解,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内需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富矿,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只有坚持依靠改革开放才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只有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才能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全力完成各项 重点任务。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把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好,关键在行动,关键靠实干。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征途 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全力以赴完成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增强信心和底气,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 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 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错综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年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局面下,中国经 济顶住了压力,稳定了规模,提升了质量。今年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工作成绩,充分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判断和相关决策的正确性预见性,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具有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下驾驭经济工作的高超智慧和娴熟能力。当前,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
治”。这“五个必须”,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 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前进道路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 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效应对和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 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人民日报评论员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纲举则目张,执本则末从。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求“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明年经济工作的统筹谋划,是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重要指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必须深刻认识到,“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做到大方向要稳,方针政策要稳,战略部署要稳,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才能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明年
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十分明确,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改善社会预期,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理直气壮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万里启新程。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洞察 时与势、把握稳和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增强信心底气,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新华社评论员
在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我们增强信心和底气、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 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不懈奋斗,我们就一定能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拓前进。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做好明年经济工 作,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经济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只有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才能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光明日报评论员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深入阐释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纲举目张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重要遵循。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我 国经济总体仍能保持回升向好,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全年城镇新增加就业有望达1200 万人以上,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我们有思路有办法。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
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光明日报评论员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引我们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让我们对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奋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民幸福安康。东至长三角、西至新疆、南至广东、北至黑龙江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跨越大江南北,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考察调研,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国经济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回望全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复苏 曲线: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活跃度减弱;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进入四季度,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明显。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五个必须”,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天的中国,创新活力奔涌,发展最新讲话系列。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
光明日报评论员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次出现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会议部署的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传递出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信号,进一步突出了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根据科技部发布的数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到今年9月,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个,充分发挥了经济发展新引擎作用。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推动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3万亿
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4%。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确保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经济日报评论员
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迈上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研判当前国内外形势,明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重要论述,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勇毅向前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一以贯之,且定位更精准、内涵更丰富、路径更清晰。这是尊重经济规律、把握发展大势、适应现实需要、争取未来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起始于已然打下的基础。今年的经济发展成绩单上,联系微 信32311699,不同板块有增有减、有降有升,增的是质量效益,升的是后劲活力。相较于短期波动,这一趋势性变化彰显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折射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的坚实步伐。
“高质量”,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些都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与解决。
势头向好,难点也不少。只有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以质 取胜、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中国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谋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什么、不做什么,映照出决策者所秉持的政绩观。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就是指导新时代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的政策思路、战 略战术、工作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一系列重要任务,紧扣关键问题、重点环节,明确具体抓手、解决路径,体现了我们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也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显示关键力量。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更强调主动作为、积极有为。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领 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切勿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以实干求实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供需协同发力巩固壮大发展优势
经济日报评论员
“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这是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深刻分析。信心和底气,来自我们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来自对“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战略定力。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正是在科学思想的指引下,依托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产业体系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我们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受到制约、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是我们面临的困难挑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动能依然不足、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等,是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一系列现实条件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背景,凸显了运用好规律性认识、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我国的发展,总是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中向前迈进。堵点、痛点、难点, 都可以成为实现突破的结合点。近年来,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都证明了这一点。立足当下,统筹供需积极创造市场,巩固壮大发展优势,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供给端,要增强新赛道、新动能“进”的势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需求端,要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传统消费、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都可以成为消费增长点;推动大规模设备
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等,都是扩大投资的 切入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还有赖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投融资机制等相关举措的跟进。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是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也要结合各自实际,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以回应经营主体的需求为导向、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导向,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真正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这是一道难度不小的考题,我们期待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带来的成效。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经济日报评论员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总结深化了既往经验与规律性认识,也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就指明了前进方向。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 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45年来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面向未来,已经走过万水千山的改革开放仍需跋山涉水,新时代交予我们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工作更伟大,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当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 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挑战仍待克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仍处在关键时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上升。重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有赖于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务实行动。用好用足“关键一招”,才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需求潜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对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作出清晰部署: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一系列举措,都围绕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畅通要素资源高效流动的道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务必落细落实。对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有新谋划、新举措,让发展中的问题在深层次改革中得到解决。
高水平开放正在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今年以来,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到重点推进服务业开放;从第22个自贸试验区宣布成立,到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利好政策频出,培育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等外贸新动能的力度更足。当前,要锚定此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任务清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国内外市场期待,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改革与开放本是一体。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就是要以深化改革促进开放,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改革开放推进到今天,水愈深,阻力愈大。只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勇毅前行,才能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伟大篇章!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中国经济时报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农村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提到, 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推进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两个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组织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一、大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低、产业链价值链主导性较弱等突出问题。建立科技、产业、金融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有利于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制高点,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此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科技实力,增强创新动力,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都伴随着金融的发展与贡献。当前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国需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 度融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要发挥金融“加速器”的强大推动作用,加大宏观政策的协调力度,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构建富有活力、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中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在范若滢看来,科技在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同时,也
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提供了新手段,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二、农商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面临诸多制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跨时空、跨代际配置资源的金融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一场工业革命,而金融则是引领资源和要素汇聚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毫无疑问,哪个国家能够尽快建立与第四次科技革命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引入科技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哪个国家就能赢得科技竞争的胜利。
农商银行以服务“三农”为主责,但同样可以做大科技金融的“蛋糕”, 特别是在支持农业科技与区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大有作为。
在范若滢看来,与国有大行相比,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产规模小、业务区域受限、风险控制能力弱等短板,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仍面临诸多制约。一方面,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度有待提升。目前,农商银行贷款品种及抵押担保方式较为单一,除普遍推行抵押、担保、授信业务外,缺乏适合科创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受传统因素影响,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往往凭经验办事,在对新兴行业的分析与判断方面缺乏完备的知识储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质量。
“农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有待完善。当前金融对科创型企业的服务 很大程度上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应用,而农商银行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短板。”范若滢认为,农商银行在运用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加强大数据的收集运 用、发展线上金融、拓展场景金融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助推农商银行更好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如何助推农商银行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范若滢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农商银行要主动拥抱金融科技,顺应科技与金融渗透融合趋势,把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等科技脉搏,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根据科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的差异性,提供基于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促进科技企业生命周期融资链的无缝对接。
第二,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开发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推进知识
产权质押、股权质押、排污权质押、订单贷等新型信贷方式,以更好地满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发展应收账款、保理等供应链融资和票据贴现业务,创新科技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
第三,打造科技金融良好生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多方力量持续发力。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和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建立科创产业信贷数据库,减少信息不对称,帮助科创企业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同时,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间的合作,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及多方风险共担机制。
促政策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拓空间
中国经济时报
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部分指出, 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作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明年我国民营经济重点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既体现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贯政策,又突出了我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政策发力点。
一、促政策落实增民企信心
民营经济活则经济活,民营经济稳则经济稳。从7月至今,多部委相继出台了一揽子硬核举措,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地显效,民营经济发展有望迎来新机会、拓展新空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子文在接受中 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影响民营企业预期稳定的问题体现在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壁垒高、参与公平竞争难,土地、资本等要素获取成本高,以及法律保障不完善、面临执法“一刀切”等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可谓“切中要害”,既有极强的针对性,也有现实的迫切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许英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实际上是坚持问题导向,从外部发展环境的视角对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突出问题的重要回应,明确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重点领域,持续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确保民营企业依法更加平等获取和使用生产要素、依法公平做好执法监督,以及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是当前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重要着力点。
许英杰认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相关政策举措落实,一是加快推进已经出台的政策尤其是中长期政策落地;二是聚焦经营主体的新诉求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持续完善政策。
二、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精细化生产运营,提供的 产品或服务独具特色,创新能力较强,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我国建链、补链、强链和做强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许英杰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既是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要功能和价值的认可,也是对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期待和要求。
李子文也表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水平,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占据产业链供应链核心节点的中小企业,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经开展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10万家、“小巨人”企业1万多家。
不过,许英杰强调,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论数量还是全球竞争力,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持续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着力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引领能力和全球竞争力,以及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加大资金、人才、政策等发展环境方面的支持力度将成为重要的发力方向。”
李子文建议,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要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发力,做 好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重点工作,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改善企业预期;要在推动创新发展上发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业化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要在完善服务体系上发力,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协同联动,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痛点和短板,不断提升惠企政策宣贯、合规培训、创业创新咨询、资源链接、人才引育、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服务保障水平。
经济工作要处理好稳与进、立与破
学习时报评论员蒲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蕴含着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把握好这两对辩证关系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关键。
新时代以来,“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此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则是在对国际国内环境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进行战略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重大转型意义的新要求,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从国际形 势看,当今世界发展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形势看,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明年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态势,仍面临解决好非均衡复苏以及来自总量和结构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辩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是主基调,是大 局;进是方向,是目标。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动能。坚持“稳中求进”要抓好抓实“稳”的基础,坚决防止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区间,为实现“进”的目标不断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坚持“以进促稳”要主动为“进”培育力量、把握方向、开辟道路,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从而实现更加坚实、更有活力的“稳”,实现“稳”和“进”的良性互动。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是“进”的前提,经济环境的“稳”也需要积极政策作为支撑,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意在兼顾熨平短期波动和化解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是“稳中求进”的政策取向,也是“以进促稳”的重要举措。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辩证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坚持先立后破。立与破,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
重要方法论,这对于仍处于经济恢复关键阶段的我国尤为重要。我国在长期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及“渐进试点”等做法就是先立后破的范例。此前的“先立后破”主要是对某些具体行业、领域的要求。此次会议提出先立后破,意味着这一原则将从部分行业、部分领域上升到对经济社会全局的更高要求。在具体的经济工作中,应该“立”什么、“破”什么?我们要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立起来,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则是要“破”的部分,但在“破”的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对改变旧动能、打破旧模式操之过急,要更加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在经济工作的总体推进中,要提升新机制与新模式“立”的优先级,对“破”旧的工作和影响有所控制,在防范经济失速风险的情况下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结构性改革。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在稳与进、立与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焦中心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狠抓落实
解放日报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过去一年工作,对当前形势作了深刻分析,对明年工作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并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埋头苦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创造新业绩、交出新答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须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些重要论述,重申了经济发展应当坚持的路径方向,也是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发展取向。我们要善于用更为全面、系统、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判断、重大决策,按照中央明确的正确道路坚定前行,绝不懈怠、绝不摇摆。
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最可依靠的就是自身工作的确定性。“稳”与 “进”最终都要落在“实”上,要以务实高效有力的行动来提升质量、提振信心。这个“实”应当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实”。个中关键,一方面是进一步聚焦问题、堵点、痛点,因应形势变化和发展需求,持续精准决策、精准施策,以更为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释放明确信号;另一方面是在落实行动中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做善为,并像中央要求的那样,充分抓住时间窗口和机遇窗口,“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将政策信号切切实实转化为改革红利、发展红利,绝不空转、绝不虚掷。
这个“实”,也有赖于决策与行动之间、行动各环节间的协同配合、同向发力,最大程度提升质效。面对各种困难挑战和约束条件,提质增效的前提,是杜绝各类“内卷”“内耗”,理顺各项政策措施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内在矛盾带来堵点、盲区。要提升全社会的信心,增强政策效应,尤为重要的也是深刻体察微观感受、民情民意、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设计,让决策与政策更接地气、更有效力。“先立后破”的重要内涵之一,正是各项举措的协同性。
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检视各项既有的制度、规章、措施,及时清理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无法顺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条文制
约,坚决杜绝那些不利于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容易让市场与社会出现模糊认知,甚至动摇对正确道路信念认同的观念、言论、做法,切实做到同心同向,形成最大合力。
上海是经济中心城市,是要主动为中国经济“挑大梁”的城市,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对上海提出过殷殷嘱托,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更加奋发有为地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全面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创造性行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国家做更大贡献,为人民谋更大福祉。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南方日报评论员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时与势的深刻洞察、对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深切考量,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就经济发展形势提出针对性要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从国际形势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形势看,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越是面对风高浪急的挑战,越要牢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稳”与“进”、“立”与“破”两对辩证关系,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是大 局,也是进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等举措,体现的正是“把该稳的稳住”。进是目标,也是稳的动能。“以进促稳”意味着没有进就不会真正实现稳,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重塑新优势;以畅通经济大循环之“进”,助力发展大局之“稳”该进的必须进,才能实现经济稳、大局稳、人心稳。
正确处理“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坚持先立后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
形象比喻生动说明了先立后破的重要性。坚持先立后破,首要在“立”,即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避免未立先破、破而不立。特别是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对改变旧动能、打破旧模式操之过急,要更加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切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正确处理“立”与“破”的辩证关系,除了要兼顾政策的延续性和创新性,还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整体把握、协 同推进,不可偏废。无论是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还是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抑或是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九项重点任务,都贯穿着“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逻辑,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 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全省上下要深刻领会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部署,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南方日报评论员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 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年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在复杂局面下,面对诸多不利条件,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回升向好关键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 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这信心和底气,来自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信心和底气,来自实实在在、得之不易的发展成绩——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前10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83.2%,中国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名列前茅。这信心和底气,来自对明年经济工作的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 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重点做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九项工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
为抓落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 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学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南方日报评论员
对做好经济工作重要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和我们党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 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经济之所以顶住压力、回升向好,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关键就在于我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即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高超领导艺术和政治智慧,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底气。
善于在总结经验中深化思想认识,善于在探索规律中打开工作局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治理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从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次提出的“五个必须”,是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的经验启示,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必须科学把握这些规律性认识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地运用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察大势、求变革、防风险、促发展。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是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永恒不变 的主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次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仍然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而展开:“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与“发展是硬道理”一脉相承,
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意义;“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着眼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强调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强调发展与安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从政治高度聚焦锚定未来发展方向。这五个方面内在贯通,是一个辩证统一、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赋予了高质量发展新的内涵,发出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号令,必将激发全党和全国上下抓发展、拼经济的豪情和斗志。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要把这“五个必须”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中去。要紧扣“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以“最大的政治”为统领,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东作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不折不扣落 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重要部署要求。只要坚持“五个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坚定必胜信心,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就一定能形成经济发展新气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研判时与势奋楫扬帆向未来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曹茜茜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形势,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重大部署,而且格外强调对中央精神的落实,彰显出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望中国经济大船明年的航向,离不开“经济恢复”这个大背景。今年是 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呈现出回升向好的势头。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判断:“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目前我国经济或多或少还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尤其需要砥砺信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策马扬蹄跑起来。
百年变局之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置于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反映出中央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凸显了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局这一新特点。细细梳理湖南的工作重点,无论是深入推进“智赋万企”行动,积极开展“湘商回归”工作;还是滚动推进“3+5+3”标志性工程, 加快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中都可以掂量出 新动能的分量与重量。以科技创新之“进”促高质量发展之“稳”,是时与势 的必然,也是未来“抓紧干”的发力点。
有句谚语说得好:“一艘没有航向的船,不管什么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这意味着,做好经济工作,既要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也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实践导向,锚定结果导向。此次会议中,从“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到“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再到“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犀利而生动的表述,释放出中央“提信心”“抓落实”的强烈信号。对各地各部门来说,必须把会议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将其转化为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的具体行动,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实效。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不确定性也是常态。在切实增
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尤为重要的现阶段,主动出击、善作善成,激发起千行百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中国经济航船定能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上来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梳理各方面情况、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后作出的科学判断。
这是我国最高级别年度经济会议。会议既肯定了过去一年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指出了我国经济的优势所在和整体势头;同时也不回避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问题与挑战。
这是一次汇聚全党智慧,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会议。会议旗帜鲜明提出 了“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等“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强调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最大政治”“中心工作”“首要任务”,这些强有力措辞,以及“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方针、做好明年工作的九个重点,清晰无误地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具体对策的深远谋划,为高质量发展释放出积极信号、吹响了行动号角、指明了前进方向。
凡事预则立。作出科学判断,对于指导明年经济工作、增强信心和底气,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错综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这是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所在、力量所在。
信心堪比黄金贵。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 量的合理增长”。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5.2%,高于同时期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这些充分证明,党中央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下驾驭经济工作的高超智慧和娴熟能力。
奋斗夯实根基,实干赢得未来。我们应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部署上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努力以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实干实绩,为落实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
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添彩。
高质量发展就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万丽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时,总基调除了延续去年提到的“稳中求进”,同时提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以往强调“稳”,到现在突出“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近年来一直坚持的经济工作总基调。目前处于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阶段,“稳”仍是主调、大局,但若是一味求稳,难免会错失发展良机,“稳”亦会失去持久动力。“以进促稳”,就是既要抓好抓实“稳”的基础,更要主动作为,以“进”“立”培育新动能、开辟新赛道,从而实现更加坚实、更有活力的“稳”。
进的底气,并非凭空而来。根据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经济回升向好。虽遇风浪,但我国经济跑得挺稳,“配速” 科学,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和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澎湃动力。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韧性和潜力,我们理应增强信心和底气。
高质量,是进的方向。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仔细观察岁末年终各地发布的成绩单,经济不同板块有减有增、有降有升。减的是落后产能,增的是质量效益,降的是污染耗能,升的是后劲活力。相较于短期波动,这样一种结构性、趋势性的变化,彰显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才是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所在,也是“以进促稳”的坚实底气所在。
日前闭幕的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签约项目19个,总 签约金额超200亿元。眼下,如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正给经济向上生长、向好突破埋下更多破土待出的种子。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把力量和智慧汇聚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中去,齐心协力把该稳的稳住,把该进的进好,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合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既要感知身边冷暖又不可“一叶障目”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朱永华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是每一个“经济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学判断当前经济形势需要考虑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
现代人都生活在“经济”当中,对身边的市场冷暖日常变化自有切身体会。客观而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不少人感受到了压力——生意不好做,工作难找,钱难赚然而,当我们从宏观数据来看,经济发展的情形却呈现出“基本面总体回升”的态势。据权威部门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同比增长4.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9%。尤其是从第三季度开始,很多经 济指标边际改善的信号越来越明确。
如何看待两方面感受的落差?
微观感受和宏观数据的差异主要源于观察视角的不同。微观感受来自个人 或企业的直接经济活动、小圈子内的变化,如消费需求、就业状况、收入变化、物价波动等,这些感受非常直观具体但又局限于“身边”。而宏观数据则是通过统计和调查得出的总体数据,它更全面、更综合,但并不能涵盖所有个体或企业的具体情况。
微观感受是真切的。这种“真切性”是国内外各种困难、矛盾,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也折射出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阶段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在此背景下,产业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房地产、中低端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式微必然传导在就业和市场上,进而给相当多的人员带来生活层面的冲击。但是,如果仅仅以此微观感受来判断经济大势就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必须看到,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会经历周期性的变化,市场和产业总会有结构性差异。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和韧性十足的判断并非虚言。事实上,不少权威机构对中国经济做出了正向的前瞻,如摩根大通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5% 上调至5.2%,摩根士丹利从4.8%上调至5.1%。与此相随的是,微软、英伟达、特斯拉、路易威登等全球商业巨头负责人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前景,接连访华寻求合作机会。
科学认识是正确行动的前提。认清规律就会对“微观感受”处以“平常心”, 放大视野就能看到前方的风景。作为个体要通过自我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作为企业要主动求变,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舞台上赢得自己的空间。
以竞进姿态做好明年各项工作
河南日报评论员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贯 彻落实工作,强调结合河南实际狠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我们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指明方向。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五个必须”,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重建省医学科学院,统筹院城融合发展,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已全面起势,我省6人当选2023年两院院士,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济郑高铁全线贯通,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河南再造枢纽经济新优势;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和“万人助万企”,重点项目接茬推进,助企纾困政策协同发力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拼经济,纲举目张抓工作,铆足干劲促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全省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动能增强态势。
明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全面落地的攻坚之年,也是我省“十大战略”蝶变成势的突破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人一之我十之”,以竞进姿态做好明年各项工作,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关键时刻,比的是信心决心,拼的是实干笃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勇争先、锐意进取,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
奋楫扬帆启新程,凝心聚力谱新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决扛起科技创新的职责使命
人民邮电评论员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部署的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凸显了科技创新在明年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信息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要坚决扛起在科技创新中勇担第一方阵的责任使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拓展产业创新之路,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
信息通信业是科技创新主战场,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科技供给能力。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已经从跟跑、并跑发展到局部领跑阶段。目前,我国5G标准 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为推动全球5G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6G、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面向前沿数字技术,信息通信业应坚持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发挥数字技术的高链接性和强渗透性,加强基础研究,重视原始创新,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对已经取得优势地位的5G技术, 要强化5G产业支撑,系统推进5G芯片、模组、终端等产品和关键器件研发与产业化,助力产业演进升级。瞄准6G技术研发关键期,深入开展6G关键技术攻关, 强化技术储备,为6G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基础运营商是科技创新主力军,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 成果转化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有责任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作用。近年来,三大基础运营商切实履行央企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责任,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加大高科技人才引进,不断提高技术研发经费,加快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中国电信承担移动支付产业链“链长”,围绕云计算、AI、安全、量子、5G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核心能力,2023年 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4.0%。中国移动承担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 长”,实施以AI、算力网络、大数据、6G、能力中台、安全为重点的“BASIC6” 科技创新计划,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前三季度研
发费用同比大增28.90%。中国联通承担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4%。三大运营商作为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业务和产品。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信息通信业的目标方向,要以培育 新产业新赛道为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众所周知,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信息通信业要加快布局开拓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通过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的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释放数据价值,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拓展特色应用场景。要加快“智改数转”,夯实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提升产业能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持续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明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 坚信,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必定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重塑新优势,信息通信业要自觉扛起科技创新 职责,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杨光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部署扩大内需,提出要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何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如何进一步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显然是摆在青岛面前的“必答题”。2024年,我们将依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任务。外部挑战可能有增无减,内部增长模式的转变刻不容缓。
“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在强调“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要求时,用了新的表述——“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对内需的定位由“基本动力”提升为“主动力”,这一新提法进一步鲜明强调了扩大内需对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作用。有专家表示,扩大内需对当下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扩大内需政策是当前应对经济低迷的重要“反周期”手段,结合着“跨周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是当下中国延续“引领新常态”调控政策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求实现“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消费和投资是驱动内需的两个“轮子”。但消费和投资不是相互割裂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此次会议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扩大内需政策的新亮点,也是针对当前消费和投资领域出现的堵点、难点问题展开的新部署。
推动消费和投资形成良性循环,要把二者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打通二者之 间的堵点,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动态的新的平衡,积聚经济进阶发展新动能。
从顶层设计来看,青岛此次出台的扩大内需三年行动方案中,从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三方面着手,在充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的同时,强调了“畅通循环”的作用,既有助于发挥青岛的门户枢纽城市功能,也将进一步打通循环的关键环节,整体推进消费和投资发展。
推动消费和投资形成良性循环,要让消费和投资真正相辅相成。具体到一座城市来说,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补齐产业短板,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公共
服务水平,继而带动消费需求的释放,更加高效地扩大内需。
年底冲刺阶段传来的一些振奋人心的重大项目进展,为青岛下一步扩大内需释放了“积极信号”。产业领域,两大百亿级项目相继投产。总投资103亿元的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投产,可实现年产各类高端大型挖掘设备2.3 万台;总投资130亿元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的首个工厂首台高端冰箱下线。两大项目不仅将在各自的消费端提升供给能力、带动产品结构的优化,还将在青岛形成以龙头项目为引领集聚产业集群的“链”动效应。
民生领域,青大附院崂山院区6.6万平方米医疗综合楼竣工启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二期)将启用、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有望投入使用,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施工图获国铁集团批复,给城市带来了更丰富的民生载体和更强劲的连接通道。
下一步,青岛要扩大内需,更需处理好消费和投资在经济循环全链条中环环相扣的关系,将投资项目更好地与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加关键领域和行业的投资强度,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处理好“四对关系”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马梅若
砥砺奋进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同时,我国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次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此外,会议强调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本次会议列出的明年九大方面经济工作无疑是决策层划出的“重点”。做好经济工作不仅要明确重点在哪里,更要用对方式方法,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顾此失彼、加剧失衡,而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20万亿元,在大基数的背景下,5%的增长已经是不低的速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比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更加重要。本次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从这些表述中不难看出,创新驱动、动能转换正是未来政策发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是要把握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微观感受与宏观数据应是同起同落,然而今年以来,舆论上一度出现了“温差”说,对此,国家统计局回应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原因。这背后当然有个体感受的差异和情绪化传播的因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微观主体信心不足。本次会议要求,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会议强调,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政策效果评
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这些都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呵护微观主体感受。
三是要把握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本次会议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单独列为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本次会议提到的就业优先、社会保障、生育支持、银发经济等,都将是下一步政策发力的重点。
四是要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这里的安全,当然有外交、军事方面的安全,同时也有经济的安全。我们要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本次会议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这需要进一步统筹推进此类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工作。
2024年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抓好这些重点任务的落实,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改革的春风、政策的暖意,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速锻造更多“大国重器”
张厂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围绕科技制高点的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产业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驱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近年来,央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
任务”,集中力量和资源,先后建成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投入研发经费年均增速超过10%,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攻克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科技进步驱动产品创新成效显著,一大批行业领先、国际领先产品和国之重器纷纷涌现,展示了科技创新国家队的实力和担当,也促进企业和国家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也要看到,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技术围堵一刻也没有放松,密集打 压高科技企业、技术“卡脖子”问题愈加突出。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特别是企业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很多行业和产品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为此,需增强使命感和危机感,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推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立足“国之大者”,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国有企业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针对数字技术、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新材料等产业薄弱环节,努力打造科技攻关重地、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特区,加快建设自主创新领军企业,促进国产化替代,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 创性成果,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发挥主体作用,建立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国有企业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 做好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大中小企业上中下游协作,打通了从科技强到产品强、产业强的通道。为了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还要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打造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形成带动广泛的
“辐射圈”,推动更多产品和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聚焦自主创新,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国有企业须围绕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术攻关,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重大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同时,巩固航天航空、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方面的优势和领先地位,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领域,加快研发和掌握更多的行业领先、国际领先产品和大国重器,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5多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经济工作素材(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