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1:08:2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新版多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四年级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

刚开始,老师说要给四年级每个班六块白板,并且把座位调成一组一组的。当时,同学们都很奇怪,我们为什么要发白板,为什么要做成一组一组的呢?老师告诉我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就是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来组织小组里的同学。老师上课时不用说太多话,只是引导我们学习,把课堂的时间真正的还给了同学们。

最初,我们还不太习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渐渐地熟悉了这种学习方法,让我们变得更团结,更友爱。同时也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责任感。

我们小组叫团结组,是我们组的同学一起想的,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组的口号是:快乐快乐,永远快乐!我们要用快乐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身为一名小组长,我感觉肩上的责任很重,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总是管不住组内的人,不会组织大家。不过,我慢慢的学会了组织大家。

另外,小组评比也对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竞赛中,同学们都想得到奖品,所以就产生了“我要学”想法,然而产生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他让我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走了许多的弯路,但通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学生发生较大变化,我收获颇多。现将自开学以来的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阶段性成果

1、学生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参与面较实验前更广。原来的课堂,是班内“优秀生”的舞台,很多中下游学生缺乏自信心,面对优秀生的强势,他们不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时间一长,他们与优秀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很多学困生也鼓起学习的自信心。

2、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讨论时,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成员发言,充分考虑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对于不积极参与的同学还要进行引导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4、学生的胆量增大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二、具体的做法

1、学生课上展风采。通过向其他老师取经,我走了许多弯路,实验一段时间后,针对有些同学准备不充分,我对组长提出了要求,要求组长在本组展示前对小组成员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起到督促作用,保证能顺利完成展示。同时,对各组的展示情况由同学们打分,通过此活动,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

3、抓好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同桌互学、四人小组交流、朋友间互教互评、全班集体讨论、师生间的讨论等。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更愿意向同学请教,也有当“小老师”的欲望。在这种合作中,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在学生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指导他们如何汇报,如何倾听别人发言,如何补充。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员少、距离近,学生读书的机会更多,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机会更多、接受伙伴评价的机会也更多。这时,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时,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有时偏离主题。有个别小组的个别同学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监督好,制定相应的措施制约他们。

3、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并且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导致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班内总有十几位同学特别活跃,展示自己的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压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4、由于时间较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细致。

无领导小组讨论六招 篇三

1、礼仪上的准备

从倾听新闻联播开始,用温柔的目光、坚毅的表情,欣赏新闻联播,可以略微频频点头以表示对说话人的鼓励,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学会对组员的尊重。接着还要练习打断别人。还是用新闻联播,当播音员说完上一句时,在她换气的一瞬间,按下暂停键,然后说:“这位组员,我想你已经很清晰地表达的你的观点。你的想法可以概括为……”然后简要陈述刚才听到的内容。此必杀技用在有人啰嗦得天怒人怨时使用。但由于易招致打击报复,所以要估计自己的战斗力,战斗力不足时慎用此法。

2、口才上的准备

给自己准备若干主题。对每个主题进行二分钟的阐述。酝酿三分钟,再进行二分钟阐述,内容尽量不要雷同。内容雷同也要追求措辞上的变化。如果反复,直到精疲力竭为止。通过此法,可以锻炼连绵不绝的口才,旨在拖垮对手。如果有人对你表现出敌意,建议应试者将话题向深度进展下去。让对方应接不暇。在语言方面的另一个重要准备是名言警句。一定要准备一些珍藏版的名言,例如谈论民生:“吾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例如谈论廉政:“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在适当的时候甩出来,可收到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功效。

3、心理素质上的准备

想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胜出,就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试想,周围都是虎视眈眈,被着羊皮的狼,表面上温文尔雅地倾听你的发言,事实上一直在拼命找你发言中的漏洞试图反驳。在这时候,超然物外的心态就非常重要了。建议考生首先要多搜集一些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培养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看到那些不幸的人们,应试者就知道,应试者要得到这个岗位,主要想要改变大家不愿意见到的,种种不公的现象。这样,你将会从个人得失的小纠结中解脱出来,用包容而慈悲的心态看待这份工作,看待与你共同竞争的竞争者。从而让你全身心可以笼罩在一种赤诚、坚毅的氛围中,增强你的心理素质。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心态怎么办?如果你达不到这种精神境界,又何必苦苦追求这个岗位。岗位,只留给对自己狠的人。

4、语言风格上的准备

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扬长避短。体会自己的语言风格,改变语速、口气等方面有所欠缺的地方。然后发掘自己的潜力。激情、逻辑、思辨、归纳、演绎,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进行专门训练,直至炉火纯青的程度。

5、情绪控制上的准备

无领导小组中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情绪激烈,激怒别人后引火上身,两人拿出一山不容二虎的劲头,余人摆出坐山观虎斗的架势,则万事休矣。面试时,如果遇到反驳,要知道,如果自己的内容有硬伤,则乖乖地承认,然后进行下一个话题比较好。否则会死要面子就要活受罪,若仍然坚持错误不放,除了让别人认为你固执,再没有别的好处了。如果他是嫉妒你才华横溢,那就好办了,说明你已经站在优势地位上了,这时只要巩固自己的位置就可以。处于弱势的成员情绪会比较容易激动,也容易放出“胜负手”,也就是用一个话题的尖锐交锋,试图取得心理上的优势。当然,如果你把持不住,陷入缠斗,两败俱伤的可能性较大。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得不偿失。

6、气势上的准备

无领导小组讨论,意为圆桌会议式的平等气氛的讨论。这时候,有匪气人的会流露出匪气,有霸气的人展示出霸气,有意气的人会焕发出意气。这个“气”,就是平时的性格气质。气势不能过于强势,说理要深入浅出,劝说要循循善诱,论证要言简意赅,表态要铿锵有力。

无领导小组讨论只有在实战进一步去体会、深化,应试能力才能真正有所提高。尤其在语言表达方面,需要特别注重加强学习。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能对无领导小组有全面而详细的掌握,并能在接下来的应试准备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小组讨论心得 篇四

5月互助学习心得

自从学校组织了互助小组学习活动后,我就和小明等同学组成了学习小组。在几个月的学习中我们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让我们有一种良性地竞争,这种良性的竞争激励了我们努力学习,效果比在老师高压模式下学习更具有效果。并且小组学习互助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我们为了获得小组的整体进步,维护小组的共同努力,既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我在这个小组中算基础比较弱的,学习积极性不怎么高,刚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厌恶这个学习小组,但后来慢慢地发现其他组员是真心帮助我学习,每次我没什么积极性的时候,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帮助我学习,让我感觉到了在大学中久违的温暖。

总之,这个学习互助小组对我帮助很大,既提高了学习成绩,又与几位组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X x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四月二十四日我校组织初一初二全体老师到古城正定六中观摩学习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我感到心灵受到了震撼,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太落伍,老师们再不能抱着老本吃饭,教育不改不行,必须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打一场教育改革的战争。

一、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听别人说完。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三、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三、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主要是“撑船者”,不能代替学生“划桨”,否则学生永远是乘客,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针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重点问题或操作练习;也体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引导、鼓励、反馈,如发现未曾预料的问题可及时调整解决。教师同时又是巡视者和协调者,以确保正常课堂秩序,及时提醒个别学生,协调组间必要的信息联系。主导、巡视、协调者的角色密切了师生关系和提高了师生、生生交往密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划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也才能真正让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会学习”迈进。

以上是我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 篇六

小组合作学习从实施到此刻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它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意义。此刻就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1、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研讨、合作等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课堂的时间尽最大可能还给了学生,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学生由被动的理解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承担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帮忙、促进者的主角。课堂上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利用团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帮忙下,自主地完成对教学资料的学习。进取、主动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2、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课,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而这位学生所在的小组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预习时必定要查阅很多的资料,可能比教师还要多,并且在选择上会更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更愿意听。学生的创新本事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他小组在听讲过程中有不懂的随时能够对质,如果汇报的小组没法回答,教师再给予澄清。真正能做到“学生会的教师必须不讲,教师讲的必须是学生最想听的”。坐在下头听讲的学生更是期望能评价上头讲课的同学,在讲课的同学讲完后,同学们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复习和总结,从而保证了物理课的持久吸引力与高效率。

3、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我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所以,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会了合作,更大的收获在于得到了高质量的学校生活,其精神是愉悦的,心态是进取的,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但在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

一、学生的合作不主动

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许多学生只顾自我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出现这种“冷清”的场面,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如果座位安排不合理,指导不够得力,活动之前没能对学生脑海中相关的知识网络进行激活,这些都可

能会抑制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学生角度分析,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合作本事不强,也会影响合作。另外,课堂的紧张气氛也会使学生无形中背上思想包袱或造成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合作的效果。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经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可是语言表达本事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明显较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而另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

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出现后一种情景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他们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他们干脆置身事外;另一类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喜欢自我琢磨,喜欢独处,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他们有本事说,但他们不善于争取机会,即使听到与自我不一样的见解也不加辩驳,多数时候在合作中缄默不语。另外,就发言的机率而言,一般是男生多于女生,性格外向的多于性格内向的。还有,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对话题感兴趣的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

三、学生的合作不充分:

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资料多、任务重,教师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一些个别小组展示了自我的成果,教师就匆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问题的讨论仅停留在表层理解而缺乏深度,许多学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我的想法。

四、主角的落实不到位:

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每个组各成员的学习、本事、性别等个体差异的搭配不够均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由于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本事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五、教师的评价不全面:

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容易忽视对成员个体的评价;或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估,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肯定。

解决策略

1、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本事、学习本事、学习成绩、性别等都要尽量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能够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评判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各成员各司其职,组长负责组织、管理,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并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评判员负责评判各小组的汇报结果。

2、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学要将班级团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资料要有必须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必须的开放性。所以,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哪些资料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教学时灵活掌握合作的时机及动态。

3、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课后调查、反思与评价对改善教学十分有利。教师能够经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

小组讨论记录 篇七

小组讨论记录(文献综述)

1.刘晓川

文章:《地方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个人认为,文献综述应当起到如下作用:

(1)帮助文章作者确定选题。通过文献综述,向读者说明——该文的选题不是“直接决策”、而是“理性决策”;

(2)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表明我的文章不是“窃他人之美”,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对已有研究情况的总结、梳理。为读者建立背景知识,完成文章的准备工作、开启文章论述的起点;

(4)指出本文的基本问题——主要概念界定、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创新点„„只要依托充足的文献基础,才可以有效开启文章的论证和分析。

文献综述的特点是:

(1)收集文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虽然无法做到通读相关选题的所有文献,但应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及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加以阅读,此外,再重点关注最近发布的相关文献和自己选题研究兴趣最贴切的文献;

(2)对思考内容和所收集文献的归类。如盖伊。彼得斯在《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一书中,将新制度主义划分为七类,分别是——规范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经验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利益代表制度主义、国际制度主义。并从九个维度对每类制度主义加以归纳——制度有何构成、制度怎样形成、制度如何变迁、个人和制度如何互动、制度如何解释行为/其能否验证、制度如何设计、制度如何运行、什么是好的制度、该理论的解释限度。

(3)符合研究的基本特点。最重要的是——可证伪性,因为文献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易和下列两种概念混淆:

(1)抄袭。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归纳,就原封不动照搬某些段落。其实,文献综述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和原文的关系充其量是“引用”。文献综述的背后是作者的再思考、深加工,即针对自身研究内容的兴趣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整理、评价、补充。

(2)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强调“广博”,而读书报告强调“精深”(就某一部专著)。

我本人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有下列困惑:

(1)当文献综述写到最后,发现前人研究的盲点和自己最初定的选题有所偏差时,之前的文献综述是否就应该全盘否定?因为这必然面临着选题的调整,那么相应地文献综述应作何种调整?

(2)如果全文以“实证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如何确保文献综述和其他部分的衔接,避免给读者以“两张皮”的感觉?比如,和“问题提出”部分有重合的嫌疑、和之后的实证调查及结论分析部分有脱节的危险。

2.郑雯

文章:《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作者针对自身的研究题目、研究范围,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对大量相关论文、数据、资料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提炼和分析。

文献综述的目的(1)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定义和限制范围;(2)分享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3)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4)确定研究的重要性、延续性;(5)避免重复研究;(6)取其精华,弃其糟泊;(7)为研究提供框架。

《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的特征

(1)思路清晰,从综述到问题分析和探究,再到研究方法的提出,层层递进和深入;(2)在客观归纳总结已有研究和观点的同时,有自身的主观评价和探讨,并从批判的角度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3)试图提出一个新的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的经济学本质的研究框架。

3.蔡嘉琳

文章:《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是对某一个概念、理论或者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的过程。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权威观点的汇总,更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观点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为例,本文对工作投入这一概念的综述包含了以下部分:(1)工作投入的概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界普遍认同的概念进行解析。(2)工作投入于相关概念的关系。比较工作投入如其他与其相似的概念的不同点,如与工作卷入、组织承诺等的不同。使读者对工作投入的概念更加明确。(3)工作投入的测量。介绍国际上测量工作投入的量表及存在的技术缺陷。(4)工作投入的影响效果。即工作投入是哪些因素的因变量。作者介绍了国际上研究的工作投入对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及行为、团体效能的影响。(5)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即哪些因素是工作投入的因变量。作者介绍了个体特征因素(效能感、人格和气质、身份认同、应对策略)、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和与家庭相关的因素。(6)总结与展望。

这样一篇对概念的文献综述就显得比较完整。要研究这一主题的人员可以从这篇文献出发找到要构建的关系,对读者会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文献综述的目的(1)回顾目前学界对某一概念、理论的研究;(2)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以对研究对象有更好的理解;(3)发现目前研究的不足,发现可能的贡献点或创新之处。

文献综述的特征

(1)论文中原创性最低的部分,但好的文献综述能够为文章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2)不是观点的简单堆砌,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4.范坤

文章:《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电子治理研究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通过检索与搜集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对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动态和研究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归纳整理,在评述的基础上形成的供进一步研究参考的文体。

文献综述的目的(1)归纳整理已有研究现状;(2)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的特点

(1)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2)对数据、资料、观点进行比较、归纳、整理;(3)不仅需要陈述,还需要分析评论

5.马天航

文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

6.郭佩坤

文章:《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概念: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目的: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

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4)文献综述的第四步:建议

文献综述的最后步骤是在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

议。根据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其他专业,领域可能给予本专业,领域的影响,根据在纵横对比中发现的主流和规律,指出几种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对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并说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还要指出的是,阅读和分析已有的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的文献综述,可以高效率地获得有益的观点和建议。但是,这类集中介绍研究成果的综述性文章只能作为新的研究的基础或参考点,不能被用来替代自己的独立研究。总之,要做好硕士,博士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必须重视资料概览,认真写好文献综述。

7.窦忠毅

文章:《协商民主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作者就某一领域在某一时间段内对大量原始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描述该理论的形成环境,研究状况和发展背景。主要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者接下来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价值。

文献综述的目的我们在对一个研究领域进行了解时,我们首先必须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环境,研究成果、研究趋势以及主要研究人物有所了解。一方面文献引用,理论指导有极大帮助。另一方面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与趋势,明确自己的研究具体方向,以防研究过时理论,研究成果缺乏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文献综述的特点

(1)时间性。文献综述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个特定时段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的归纳总结。

(2)归纳性。文献综述并不是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简单堆砌。而是在资料搜集整理上的归纳总结。

(3)指导性。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对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有极强的指导性。对前辈的理论成果的归纳总结对自己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陈新义

9.郑文杰

文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定义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的目的及其意义

(1)文献综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2)文献综述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

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3)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文献综述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4)文献综述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文献综述的特征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就文献综述的结构特征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部分。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新版多篇)范文,共有1354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新版多篇)下载
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