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汇报材料 >

简政放权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16-11-29 07:01:4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让市场活力全面迸发

吴俊

2014年03月13日14:32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简政放权”问题时,李克强指出:“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3月13日人民网)

对“简政放权”,总理曾经多次谈及,“既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削权是一场自我革命,各级政府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这一系列的重要表态,不仅表明了我国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更传达出一个信号,要通过“简政放权”,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让市场活力全面迸发。 “简政放权”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从一系列数字成果中得以体现。去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oo多亿元。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达到近十多年来最高,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企业松了绑、市场大激活,中国经济在全球下行的压力下,gdp等相关指标实现平稳增长,民本民生得到了根本改善,改革的成果最大程度了人民群众。

然而,革自己的命、刮自己的骨、断自己的利,何其之痛、何其之苦?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对中央的决定部署听之任之,或不执行,或搞变通,把次要的权放出去,重要的权还留着,以至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依然存在,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毋庸置言。

“开门没有回头箭,对于简政放权要一抓到底、一往无前”。总理的话掷地有声。如何推进、怎么改革,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以无畏的勇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真正在落实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加强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发挥监管职能,严厉查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蓄意污染环境,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等行为。另一方面,坚持放管结合,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为企业服好务,让企业在发展中做大做强。

第二篇:简政放权

行政审批瘦身 释放经济“创新红利”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重点是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 早在今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首次见面会时,就曾坦言,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此次,国务院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是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兑现这一承诺的首份答卷。

层层审批、挨家盖章,行政审批环节过多过滥,不仅导致行政办事效率低下,严重限制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自由,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行政审批权力的部门越多,自由裁量权越大,公权力寻租的空间也越大。

自2014年9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十年内国务院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超过两千多项,其中包括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等。此次下放的71项审批项目,主要是与企业投资审批事项紧密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旨在减少中央职能部门对地方及市场主体的直接微观干预。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政放权,首先有助于理清政府权责边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长期以来,政府的“手”伸得过长,一些该管的事情没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却管得过严。政府权责不清,导致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混乱。当前,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分工不断细化,公共需求也不断扩大,政府若不能及时理清权责,把更多的职能转到做好宏观规划、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及市场监督上,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还权给市场和社会,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去行使原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才能逐步理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的权力和责任边界,消除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 其次,下放行政审批权限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近年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下放审批权限,是践行“能简则简、能放则放、能快则快、能优则优”行政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逐步规范权力,让公权力回归公共服务的必经之路。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尊重民意,严格实施行政审批的公开制度。该不该审批,增加或者取消哪些审批项目,都要让公众评断。如果行政审批改革绕过民意关,停滞在公权力自说自话的状态,改革必然陷入“扩张-取消-再扩张-再取消”的怪圈。让行政审批项目接受公众的检阅和监督,在法治框架内进行,才能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一项为民福祉的改革。

政府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该管的事情放权给市场和社会,让公权力回归公共服务,让服务型政府的阳光照进市场和民众,才能激活市场经济的活力,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篇:简政放权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定位与要求。一年来,中央政府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近400项,向着“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的承诺坚实迈进。

简政放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情管好。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政府不再管“管不了的事”和“不该管的事”。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根本上讲,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助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定,这是在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经验积累上,对国家发展路径做出的抉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政放权,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涉及方方面面,最根本的是放权,也就是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放权,不会一步到位,更不是撒手不管。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与市场的自发调节。政府管理的改变,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也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当前的简政放权,正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做出的调整。放权不代表政府职责的减少,相反责任更加重大,重点更加明确。按照要求,“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这就要求政府应重点加强三方面的职能。

一是加强市场规则制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府要在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以及市场活动监管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偏差,政府的职责就是要及时纠偏,使市场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哪一个问题解决不好,解决不到位,都可能影响经济发展全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政府责无旁贷。一方面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

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行政审批权的取消和下放,意味着市场的自由裁量权更大,政府的监管职责更重。职责的加重,体现在对市场的反应要更加灵敏,对市场行为的预判要更加准确,这对政府的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效率的提高,体现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讲,简政放权是政府对自身的更高要求,也是从行动上支持全面深化改革。

聚焦“简政放权”之二:简政放权,两个轮子都到位才能走稳走远

今年,简政放权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并且,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简政放权已经由“瘦身”阶段进行到了“割肉”阶段。一般来说,行政审批先取消和下放的往往是比较容易消减的项目,越往后涉及的利益面越广、越深,“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要调整、协调部门之间的核心利益关系不仅非常困难,而且还会引起抵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仅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更要有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的策略。

聚焦“简政放权”之一:简政放权,释放红利激活经济关键一招

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体两翼,不能偏废。一方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监管能力。因此,要在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加强和改进监管方式,创新公共服务内容和方式,推动政府依法履职。唯有如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才能蹄疾步稳,推动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简政放权?一句话,为了更高效且更公平地配置资源,而这是由经济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经济学,简单说就是研究有限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一门科学。从斯密的市场“看不见的手”到凯恩斯的政府“看得见的手”,人类调节经济或者配置资源就有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手段。但也恰恰是可以有选择惹的祸,市场和政府往往容易掐架,而且往往是政府占上风。政府稍占上风也可能无大碍,但是政府一旦无节制地干预市场经济,陷入无穷无尽、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管理决策漩涡后,势必瞎指挥、乱操控、穷折腾,无疑会给经济生活的健康运行带来极大危害,甚至让整个国民经济“摊上大事”。中外历史上及现实中这方面的无数经验教训无不极其深刻惨痛地警示着这样一条真理:唯有简政并放权,才有生机与活力。

回顾这些年来的改革历程,围绕简政放权这个中心,取得的成就无比巨大也有目共睹,但是和人民的更高期待相比,和深化改革还有更大的潜力与余地待挖掘相比,和完全可以通过放权以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来极大地减少权力寻租、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反腐甚至达到杜绝腐败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换个角度看,差距就是潜力、机遇与希望,因此简政放权大有可为。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要自己革自己的命时困难无以复加。

因此,真要在简政放权上有实质性作为,就必须自顶层设计而为之,才会势如破竹、功到自然成。而我们现在常讲顶层设计,那么,到底什么是顶层设计呢?最简单地说,就是自上而下、高屋建瓴进行的富有源头性、全局性、治本性和前瞻性的总体改革发展规划。

在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已先后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落在简政放权上,突出了新一届政府改革的魄力。这种魄力根植于对国情的清晰认识上,对人民和市场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简政放权,就是腾出手来抓大事。当前,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头等大事。但从温州金融改革、郭树清股市新政乃至当下的上海自贸区改革来看,这是一场攻坚战。官员会本能地抵制放权,同时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把“改革风险”作为挡箭牌。其实,李克强已经说的很到位:“不改革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要真正实现放权,政府就必须克服“怕乱”的心理误区。放权,不等于不监管,而是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督;不放权,只会积累更大的矛盾和风险。从上海自贸区令人失望的“负面清单1.0版”来看,政府依然存在放权的心理障碍。美国前总统里根有句名言:“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所在”。这句话很值得我们铭记。

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行政体制改革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边界的中枢环节,是科学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工具,亦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路径。简政放权,不仅仅是管理权限的调整和划分,更是职能的转变、流程的优化、效能的提升。

把握住这一关节点,既有利于正确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确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的

功能优势,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可以通过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充实地方政府事权,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提高审批效能,并通过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集中体现中央政府进行“职能加强”的重点;同时,审批项目往往是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高发、频发领域,取消与下放行政审批权将有效减少审批领域腐败和寻租的机会与土壤。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厘(请关注:wwW.hAOWorD.COM)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政府必须下决心放手管那些不应该管或者管不好的事情、改善应当管又没有管或者没管好的情况,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篇: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才有“各劝其业乐其事”

( 2014-05-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头版新闻

姜锦铭

简政放权稳增长、简政放权推转型、简政放权促就业。不到一个月时间,国务院三提“简政放权”。“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政府转变职能从“削自己的权”开始。

显然这并不容易。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条永恒的经验是,任何掌权者都倾向于滥用权力,他会一直如此行事,直到受到限制。”正因为不易,更显放权之必要,也显改革者的大勇大智。回望改革来时路,每往前跨一步无不伴随简政放权。

如果说当初的改革更多的是打开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心笼,那么今日改革就面临调整各方的利益,尤其是要触动既得利益的奶酪。简政放权,触动的正是利益。要知道,在管制、审批、许可的背后,往往都有利益的影子。

诚如吴敬琏日前在其文集出版座谈会上所言,改革30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出现新的十字路口,如果不在选择的关头做出正确选择,整个经济发展就会脱轨,所以现在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今日的抉择,就包括进一步简政放权。

早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太史公就提倡“善者因之”,“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该放的权力放掉”,才能勃发生长,“不求而民出之”。而“该管的事务管好”必须上升到法治层面。

乱作为和不作为本是一体两面。近年来,食品、环境等领域事故频发很大程度是因为“该管的没管好”,诸如劣奶粉、假羊肉、毒生姜等等,民众承受底线屡屡被突破,消费信心无处安放。

说起来,在一些公权部门,尸位素餐者有之,寻租逐利者有之。这些人的存在,不仅不能服务发展,反而是制约发展的绊脚石,是诸多乱象的乱源之一。

简政放权,才有“各劝其业乐其事”。对此,最高决策层既深刻洞察,更矢志行动。从两会上“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到今日“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央政府转变职能的决心坚定,打赢这场攻坚战是公众的殷盼,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

第五篇: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让市场活力全面迸发 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简政放权”问题时,李克强指出:“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3月13日人民网)

对“简政放权”,总理曾经多次谈及,“既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削权是一场自我革命,各级政府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这一系列的重要表态,不仅表明了我国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更传达出一个信号,要通过“简政放权”,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让市场活力全面迸发。

“简政放权”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从一系列数字成果中得以体现。去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oo多亿元。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达到近十多年来最高,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企业松了绑、市场大激活,中国经济在全球下行的压力下,gdp等相关指标实现平稳增长,民本民生得到了根本改善,改革的成果最大程度了人民群众。

然而,革自己的命、刮自己的骨、断自己的利,何其之痛、何其之苦?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对中央的决定部署听之任之,或不执行,或搞变通,把次要的权放出去,重要的权还留着,以至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依然存在,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毋庸置言。 “开门没有回头箭,对于简政放权要一抓到底、一往无前”。总理的话掷地有声。如何推进、怎么改革,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以无畏的勇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真正在落实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加强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发挥监管职能,严厉查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蓄意污染环境,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等行为。另一方面,坚持放管结合,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为企业服好务,让企业在发展中做大做强。

原标题:【两会瞭望】听总理讲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

政府完善社保时不我待,但这样的完善只是起点,目的是为了激励国民努力奋斗;从同样的起点出发,需要更多的国人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奋斗,为自己的幸福和国家的强盛“万类霜天竞自由”。

根据人民网的调查,社会保障连续4年成为群众最关注的民生话题。

3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总理记者见面会在平稳、顺畅、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耐人寻味的是,社会保障再度成为整个问答的收官之作。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社保新政有哪些进展和打算时,这样强调:今年要着重继续做3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其中前两点明确的是政府的责任,最后一点则寄希望深化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在制度转型过程中,各种深层矛盾日益显现,尤其是贫富分化、阶层固化逐步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和弱势人群的对立加剧,成为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隐患。

一个关键原因是在gdp单一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各级政府主要投入集中到发展板块,不仅导致社会矛盾集聚,还直接制约了内需的全面启动。

一个鲜明的例证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住房投资热度空前的地区,背后一个重要诱因——由于社会保障的缺失,教育、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成为制约广大百姓花钱的主要因素,最终波及经济快速健康增长的基础。比如中国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口目前还有不少,而由于养老体系不完善以及双轨制等体制瓶颈,导致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两亿老人中相当一批面临养老的困顿。

尽管这些年中央财政向民生财政快速倾斜,不断增加民生投入,努力完善社保体系,但总体上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加上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政策执行不同步甚至不到位,与百姓内在需求仍有相当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福利制度,尤其是提升整体覆盖面,适度提高社保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从整个收入分配格局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相当一批人群的生存要秉承效率优先的原则,收入水平根据自身贡献能力确定,政府不宜过度干预;但为了平抑社会贫富差距,政府要通过财税调节,进行二次分配,主要是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国家福利,凸显公平正义。

而长期以来,这方面的欠账巨大,一些地区社保无法兜底。因此,如何进一步调整传统政绩观,完善相关的监管问责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中消弭相关制度壁垒,都是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严峻课题。由于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增长的任务很重,破解社保难题,决策层采取了科学务实的态度。

“保基本、兜底线”,一方面表明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保安全网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单靠政府的投入以快速提升全民社会福利水平,是不现实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意味深长地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这意味着,要想有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好的社会保障,除了强化政府的基本保障职责,尚需要更多的国人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奋斗,创造财富,为社会保障水平的上升夯实基础。李克强总理关于社保工作的第三点要求“促公平”便成了重中之重。“我们保基本、兜底线,还是要为了解除人民群众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还是要采取措施,尤其在一些领域要有更有效的办法,让就业、求职机会公平,让创业有公平竞争的环境,特别要注重起点公平,也就是教育公平。”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我们要继续增加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今年要增加10%以上。”

李克强总理总结道:政府就是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我们要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这成为他本次两会在正式场合说的最后一句话。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的进程,“简政放权、回归市场”构成了政府自我革命的主旋律——大力降低创业门槛,一年缩减416项审批权、今年再减200项,推动依法行政,倡导节俭之风,发动空前反腐风暴,完善法治,厘清政府、市场、社会边界,这些都在努力为国人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也在向世人宣布着“拼爹”时代必将随着改革的进程走向终结。

这昭示了一种符合当下中国实际的新公平正义观——政府完善社保时不我待,但这样的完善只是起点,目的是为了激励国民努力奋斗;从同样的起点出发,享受着同样的国民待遇,为自己的幸福和国家的强盛“万类霜天竞自由”。

word该篇DOC格式简政放权工作汇报范文,共有886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简政放权工作汇报下载
简政放权工作汇报.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