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汇报材料 >

(41篇)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发布时间:2023-12-09 09:11:1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41篇)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41篇)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41篇)

目 录

一、地方党委政府

保山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综述 1

定边县多向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5

乐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8

康县打造“市场主体向往、服务对象满意”营商环境综述 12

乳源县全方位突破营商环境综述 14

东辽县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纪实 16

鹤壁市持续优化科创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18

昌吉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21

那曲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25

桥东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28

林芝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32

巴中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35

博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39

驻马店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42

吴忠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45

十堰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48

侯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51

朔城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经济发展工作纪实 55

宝山经开区党建引领营商环境优化纪实 58

厦门市持续优化经济特区营商环境综述 60

彭泽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62

宝山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65

武都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68

邵阳县凝聚合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70

广元市上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72

二、政法单位

四川政法系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74

怀化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78

玉林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综述 82

陇南市公安局主动创稳护航营商环境综述 84

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86

湘潭市两级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90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93

盐城法院能动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纪实 96

宁乡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99

湘潭法院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纪实 101

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综述 103

三、其他单位

安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营商环境综述 108

吉林省税务部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纪实 111

鹤壁市税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114

来宾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117

益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120

保山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综述

“保山营商环境优质高效,区位优势明显,生态优良,资源富集,非常愿意同保山市持续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拓宽合作领域。” 10月14日,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平与市委书记杨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锐座谈时,表达了京能国际始终把保山作为战略发展要地的真实感受。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倍增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牛鼻子”,让营商环境的高标准体现到助企惠企成效上、体现在主要经济指标提升上,“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打好政策组合拳,激活市场“一池春水”

10月17日,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税务部门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围绕办税负担更“轻”、办税时间更“短”、办税渠道更“广”、办税方式更“优”全面发力,持续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减轻纳税人缴费人负担,努力让经营主体“生得更多”“长得更大”“死得更少”。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63396万元,有效、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激活了市场“一池春水”。此外,在便捷缴费服务方面, 实现47个税费种“全程网上报”、256个功能事项“全程网上办”、110项税费业务“移动平台办”,网络申报率平均达99%以上。

事实上,税务部门仅是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的5 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54项工作目标中占比极少的部分。今年以来,全市30 余个部门围绕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不断破解制约发展的难点堵点。尤其是针对少数单位对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认识不足、经营主体培育存在少小弱等困难和问题,8月10日印发了《保山市“个转企”10条政策措施》,从全面提升准入便利度、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费优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落实就业创业补贴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扩大贷款贴息范围、推动银税互动、切实降低转型成本、强化部门联动协作10个方面作出政策性安排。8月14日,又印发《保山市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方案》,就市场准入与退出、获取经营场所、公共基础设施接入、促进公平竞争、获取金融服务、清理隐性壁垒、创新市场监管、提升便利度、增强获得感、激发创

造力等16个方面作了安排部署,加快推进保山市场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全面提质,全力打响“保山效率”“保山服务”“保山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相继落地见效,有力有效促进了经营主体倍增, 加快了“微变小、小变大、大变强”经营主体梯次培育格局的构建,全市经营主体小散弱的现状正逐步改变。截至9月末,全市实有经营主体243025户、同比增长19.29%,净增24729户、增速11.33%,完成省级下达年度目标任务28514户的86.73%,其中企业38023户、个体工商户20162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378户。

二、建立完善营商环境制度,推动纾困惠企政策直达基层

项目落地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是否需要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发展改革、林草、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市投资促进局投资服务科科长李明花介绍,全市投资促进系统为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截至8月主动走访服务企业474家,瞄准项目用地、水、电、路等“堵点、难点、焦点”开展攻坚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04件, 挖掘出新投资信息27条。

据悉,为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营商环境氛围,今年7月24日,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保山市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制度》《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制度》《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约谈制度》《保山市营商环境投诉办理工作制度》《保山市银企合作沟通制度》《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工作方案》6个制度。6个营商环境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倍增的抓手作用,进一步构建起亲清政商关系、强化了服务经营主体、加强了银企沟通合作、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推动了纾困惠企政策措施直达基层,惠及更多经营主体。

截至9月,全市以《保山市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制度》为平台,推动了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全市188名领导干部共走访调研商会(协会)、民营企业252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产品营销、技术改造、生产用地、复工复产、用工困难、项目申报、融资贷款、职工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问题151件;以《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制度》为平台,召开营商环境推进会议2次、新闻发布会2次、专题研究18次、工作调度5次、组织分析研判80余次;以《保山市银企合作沟通制度》为平台,开

展各类银企交流对接活动30场(次),实现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7.56亿元, 同比增长24.28%;以《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约谈制度》

《保山市营商环境投诉办理工作制度》为依据,实现跟踪问效制度化,目前共发出工作提醒函11份,共受理营商环境投诉211件,已办结销号173件、未办结38件,分办率100%、销号率82%。

三、营商环境“软实力”,转变成推动发展“硬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年以来,全市通过树牢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现了企业有诉求、政府必回应,企业有困难、政府帮解决,让保山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5大环境全面提质,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成为推动发展“硬动力”:

一是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财产登记效率持续提升,企业转移登记已压缩至平均0.2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已压缩至平均0.16个工作日。金融支持企业力度持续加大,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4.27亿元,同比增长25.35%,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2.22个百分点。纳税缴费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般企业留抵退税平均办理时限为1.59个工作日,“不见面”办税缴费服务网络申报率平均达99%以上。开办企业注册登记效率提高,企业注册登记平均耗时已压缩至0.19个工作日。

二是政务服务持续提升。优化网上大厅服务,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共承接、指派政务服务事项8422项,网上可办率100%(除涉密事项外),全程网办率90.52%,网络送达“零跑动”率91.52%。优化实体大厅服务,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进驻政务服务事项8422项,进驻部门217个,进驻部门、进驻事项、办事指南发布率均达100%。服务便利度提升,全市办理“跨省通办”办件14694件,“省内通办”55100件,政务服务事项好评率99.99%,整改反馈满意度100%。

三是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强化知识产权全面保护,截至9月末,本地区商标申请件数为2583件,注册件数为1005件,累计有效注册量19487件,与上年末相比增长4.8%;发明专利有效量为228件,与上年末相比增长18.75%。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全市调解成功率达90.33%、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42.1%,仲裁结案率保持100%、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1.11%。解决商业纠纷和办理破产22390件,当场立案率95.79%,服务满意度评价98.03%;诉前调解案件12491件,调解成功9787

件,调解结案平均办理时间6.53天。

四是创新创业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共举办6场研发投入培训会,培训160 余人(次)。目前,全市共有企业技术中心123个、市级众创空间17个、星创天地15个。截至9月末,全市完成数字经济投资21.8亿元,同比增长640.6%,超额完成省级下达全年目标任务;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累计达到172.6亿元,增长14.4%。

五是宜居环境不断改善。宜居宜业环境进一步提升,2022年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88.24%;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730户,建设老年幸福食堂20个。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今年9月末,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6.3%、细颗粒物(PM2.5)浓度20微克立方米,2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5.4%,全市89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1%。综合立体交通更加完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887.125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62.7公里,机场开通航线69条。

“营商环境是个系统工程,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金字招牌。下一步,我市将持续贯彻落实省委政府系列政策措施、持续精准发力壮大经营主体培育整体实力、持续推动营商环境难点堵点问题取得突破、持续以经济发展检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构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具有保山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定边县多向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高质量项目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今年以来,定边县围绕“三个年”活动,以党建为引领推动项目落地,持续推出AB岗、红蓝章、全流程代办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为全县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AB岗制度确保服务无空档

走进定边县政务服务大厅,可以发现很多单位的工作窗口,摆放的工作牌都是AB两个岗位。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窗口一直有工作人员在,方便群众办事。

“一般是A岗上岗,如果A岗人员有事情,B岗就及时顶上去,确保窗口一直有人值守。如有外地来的办事人员,可以提前加急办理,确保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事情都办好。”定边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有宏说,实行AB岗制度能及时回应并解决老百姓的需求。

为优化政务服务,今年以来,定边县各乡镇部门班子成员、下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全面实施AB岗制度。该制度推行以来,政务服务大厅真正实现了岗位无死角、服务无空档、工作无缺位。不仅增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培养工作人员不断拓展业务面,成为多个岗位的多面手,提高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既解决了人员缺位的工作难题,又培养出“一专多能”有责任心的人才,确保不因工作人员缺位导致群众办事跑“冤枉路”,切实将政务为民做细做实。

二、红蓝章制度推动项目进度快

今年以来,为全面加快投资项目审批进度,定边县印发了《关于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红蓝章制度的通知》,为各项目建设单位开通了“蓝色”通道。

近期,定边县水利局在新安边镇有个防洪工程需要及时投入施工建设,该项目单位在承诺期内取得容缺材料后,通过蓝章办理了防洪工程初步设计,使得项目得以提前投入施工。

“这个工程前期如果不实行红蓝章制度,可能会因为一些前置条件导致无法推进。有了红蓝章制度的保障,相当于之前的串联审批变成了并联审批。现在一边办理土地用地预审意见,一边送到财政进行评审,大大节约了前置时间。”该防洪工程技术员王向前说。

以往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政府投资项目,在立项前需取得资源规划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串联的审批制度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度。“蓝章”

的作用相当于为项目开通了并联通道,申报单位在书面承诺限期提交容缺资料的基础上,可容缺申请批复所申报事项,取得的蓝章批复文件可作为该项目在市域内其他前期手续办理的支撑性文件。

红蓝章制度实行以来,成效显而易见。定边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长张振兴介绍,过去对于有新增建设用地的政府投资项目,在完成用地预审或规划选址后,才能办理意向批复。实行红蓝章制度后,由项目单位在一定时限内签订书面承诺书,在完成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后,发改局于一个工作日内,转成正式的红章批复文件。

三、全流程代办制保障项目稳落地

中材叶片年产300套风电叶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是全市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企业借助定边产业区位优势进行深化合作的一个落地成果。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全建成,且具备300套大型百米级风电叶片的生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整个建设时间仅仅100天,实现了央企进驻定边的新速度,更是定边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有力见证。

“这个项目在前期调研、合同谈判期间,招商服务部门就给予了一些相关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审批过程中,成为定边县第一宗交地即交证的地块,这大大缩短了在后期办理工程规划以及相关施工许可的时间。”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副经理张勇瑞介绍,从洽谈合作到落地,都有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目前,已经接到订单350套,企业发展风生水起。

为推动项目高质量落地发展,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要求, 定边县在项目立项、企业开办、税务申报等方面全面建立了代办制。其中,招商引资项目全面实施全流程代办制,重点项目签约后的注册、立项、用地、规划、地勘、环评、奖补等全部由县政府安排专人代办、帮办。

此外,该县还持续开展县级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双包一解” 活动,110名包抓干部对111个县级重点项目进行督导代办服务,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度,目前已完成审批事项360项,办结率75%。

四、机制助推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机制是工作效率的催化剂。为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定边县制定完善了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评价制度、季度点评工作制度、年度考核办法等,通过市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平台,对46条“营商环境突破年”任务、16条专项治理任

务每月调度两次,对142条“审批不见面”任务、营商环境50条措施每月调度1 次,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形成了问题有台账、事情有人管、事后有评估的工作机制。

同时,为强化关键领域改革,提速项目审批工作,定边通过持续开展“双包一解”活动,对111个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建立603项审批事项台账,对市、县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审批事项实行“颗粒化”、限时办管理,抽调8个要素保障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对“市、县审批事项台账”进行指导督办。通过全面推行“联审联批”“容缺审批”“承诺审批”“多评合一”,促使在线平台审核备案事项办结率由75.71%大幅提升至96.91%。

此外,定边对政务大厅窗口进行了优化调整,将个体工商户注册、变更、注销登记等6项审批事项审批权下放,切实解决“就近办”问题。加强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梳理机关内部办事事项清单,着力解决机关内部办事多次跑、多头跑、周期长、环节多等突出问题。加强监管执法,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2023年度定边县“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规范重点领域监管,建立了全县安全重点领域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实行监管清单管理,严格控制监管事项数量,规范监管程序。

“今年以来,通过不断重塑项目审批流程、规范监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 以及制定出台营商环境跟踪督导机制,持续优化了定边的营商环境。”定边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专职副书记马宇洁说。

乐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乐昌市围绕解决企业诉求、群众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打造让群众满意、企业家点赞的高质量营商环境。

一、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要找准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在哪里?就在“效率”二字上。对各级政府而言,比简政放权更重要的,是办事效率的提升。

推推动动、拨拨转转,效率何来?无动于衷甚至设置障碍,效率更无从谈起。因此,乐昌市把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作为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的治本之策。

据介绍,乐昌市实现129项、218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县级1325项事项“市内通办”。探索“扫码亮证”“一证通办”“无感通办”,截至目前,该市已制电子印章651个、电子印章使用次数达70万次、签发工程审批领域事项电子证照500余张。

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审批阶段“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模式,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全程网办”。推广电子证照运用,全面推行“事前辅导+帮办代办”制度,通过“帮办代办”“数据共享”实现企业无感审批。

改善不动产登记服务,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提高不动产登记办结率,乐昌市一般登记3天办结率99.95%、抵押登记1天办结率100%。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积极推进企业项目“交地即发证”“交房即发证” “验收即发证”。截至目前,“交地即发证”4宗,“交房即交证”30宗,“验收即发证”业务4宗。推出了商品房智能审批模式,截至目前,通过线上办理完成一手商品房“不见面审批”1600宗。在产业园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专窗, 今年办理园区各类不动产登记740宗。

提升办税服务便利度,简化办税流程,实行数字人民币缴税,截至6月底, 233个税务事项实现全程网络办理、190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非接触办税率达97%。设立税费争议调解工作室——税立芳工作室,借鉴“枫桥经验”化解征纳矛盾。成立以来,成功解决税费争议事项30项,纳税人缴费人满意率100%。充分发挥纳税服务运营中心集约运营的作用,基本实现企业办税可网上办理、

个人办税可掌上办税。

深化水电气报装便利化,在行政服务中心、水气营业厅等推行“一窗受理”, 实现水气“一次办”。针对商业用户建立一户一档,实现用气报装“零门槛”。提升办电效率,实行低压居民、非居民用户办电环节时间分别压缩至3个、5个工作日。实行信用办电,通过用户签署承诺书代替提供物业权属证明,进一步简化办电手续。

对乐昌市委决定的事、对基层请办的事、对群众关注的事都努力实施“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谁不作为、慢作为,谁就要付出代价。这就是对效率提升的最好支撑。 今年以来,在治理政务环境不优问题上,乐昌市频出重拳,成立了思想作

风纪律整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联合督察组聚焦履职尽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个别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履职尽责不主动、不用心,不作为、慢作为问题进行严肃问责。同时,聚焦服务意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座谈走访。聚焦纪律规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部分干部失职失责、不按制度规矩办事等问题。

一次又一次重拳出击,不仅让工作效能得到了提升,还赢得了群众的喝彩和掌声。

二、形成“洼地效应”“集聚效应”

发展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还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好的环境,才能形成“洼地效应”和“集聚效应”,让资金、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纷至沓来,提升发展的“加速度”。

如今,乐昌市开办企业便利度不断提升。实行开办企业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实行开办企业全流程“零成本”,为新开办企业实现营业执照和首套印章同步免费办理。启用“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一体机,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登记业务实现“即来即办、即办即批、即批即得”。

如今,乐昌市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出台《关于对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条件实行“承诺+信用管理”准入管理制的通知》,全面推行政府采购供应商以书面形式作出资格信用承诺,降低政府采购活动交易成本。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乐昌农商行推出“政采贷”+“绿色贷款”信贷产品,助力

中标企业金融信贷,上半年发放“政采贷”+“绿色贷款”525万元。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项目“异地评标”工作,4月完成首例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如今,乐昌市招标投标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启用“粤企签”电子印章,同时启用招标人、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政府电子印章,提高企业参与招标投标的便利性。推广以银行保函、保险保函等非现金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工程质量保证金,节省企业交易成本。

三、让企业感受“有温度的执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两年,乐昌市依托平安创建、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强化法治建设,加强监管,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守法、企业懂法、共同护法的放心法治环境。

近两年,乐昌市全面加强和创新市场监管。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主动指导市场主体开展信用修复。持续推进国家“互联网+监管”工作,全市监管事项主项数492 项、监管事项实施清单647项,实施清单完成率和完备度达100%,录入监管行为事项数492项,监管事项覆盖率达94.27%。

近两年,乐昌市全面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加大欠薪投诉核处力度,今年以来,办理各类投诉举报441件,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2393余万元。提升“互联网+调解仲裁”和“要素式”办案效能,在韶关率先全面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全流程网办。持续开展“三送”服务,推进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工作。举办10期招聘会,达成就业意愿1226人。

近两年,乐昌市全面提升执行合同便利度。强化均衡结案管理,对长期未结案件实行“一案一策”,并由院庭长分级督办,三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持续保持“零”记录。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推动形成“诉调对接+简案快办+集中审判”的“加速度”办案模式。深化执行工作机制改革,组建事务集约、速控、速执、普执、特执等五类执行团队,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质效提升,执行平均用时为65.36天。

近两年,乐昌市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决兑现政府承诺和制定的政策,为企业提供公平、可靠、稳定的预期,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开展部门和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排查,教育引导干部增强廉政意识,

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题整改督办长效机制。近两年,乐昌市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搭建“书记联络室”,开设

“市长直通车”依托12345等政务服务平台及时收集企业诉求并由乐昌市领导督办解决,建立“行走的办公室”由乐昌市领导定期深入企业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发展上的难题,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落实“四个一”项目帮办服务机制,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实现招商引资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审批、建设、投产等“一条龙”高效服务。推行企业“办事不出园”,投放增强型“粤智助”政务服务自助机。发挥首贷服务中心作用,出台《乐昌市2023年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惠企政策措施》,加速惠企政策资金落地兑现。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保驾护航。乐昌市执法部门的暖心,化成了我们的安心和放心,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企业家们感慨。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乐昌市近年来在韶关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排名中不断争先进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它提升了企业投资的信心,让他们更看好乐昌的发展。”乐昌市委书记钟曦表示,乐昌的营商环境只有升级版,没有终结版,要真正让营商环境成为乐昌的金字招牌。

康县打造“市场主体向往、服务对象满意”营商环境综述

去年以来,康县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瓶颈制约,对标一流标准,聚焦关键环节,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制度机制,努力打造“市场主体向往、服务对象满意”的营商环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三化模式”提升政务效能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康县围绕群众和市场主体最期盼、最急需的问题入手,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政务服务集成化,按照“应进必进”原则,将政府部门和驻康单位办理审批事项及便民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涵盖服务事项1240项,事项进驻率达到100%。

推进事项办理数字化,进一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实行“一网通办” 和“不见面审批”,推动各领域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应用接入“甘快办”,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共发布县级政务服务事项1482 项,乡镇130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98%。

推进政务服务优质化,全面推行并联办理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以好作风保障服务质量。深化“放管服”10项便民措施和“减证便民” 行动,发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套餐35件,增强“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服务的便捷度和体验感。

二、“三项服务”做好助企纾困

工作中,康县把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全力打造又快又好、又亲又清的营商环境。

着力优化金融服务,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降低门槛、提高额度、简化手续、加快放款”。

着力优化办税服务,依托“陇税雷锋”帮办机制,推出42条便民办税缴费措施,全面推行税收优惠“不来即享”,持续完善“码上知道”“税务一扫通”服务,减少86项涉税业务资料。全面梳理兑现惠企政策,2022年落实“减、免、退、缓”税款合计9085万元。

着力做实包联服务,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联企业、“白名单”“六必访” 等制度,帮助企业增产、增收、增效。运用好“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帮

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流通、融资等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三、“三个夯实”提升发展基础

不断夯实产业载体,稳步推进康略高速、天陇铁路建设,打造内联外通、高效畅达的交通网络,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善王坝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为客商投资、项目引进提供载体保障。

不断夯实项目支撑,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周衔接、月调度、季分析”,2022年全县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63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增速17.7%。全县共编制2023年“六个清单”投资项目164个,总投资260.8亿元。

不断夯实招商引资,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提效行动,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 行动,截止2022年底,8次赴四川、重庆、湖南等地招商,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9个,签约资金21.83亿元,完成省外到位资金22.645亿元,占年任务10.5亿元的215.7%;完成新增储备项目22个,占年任务10个的220%。

四、“三个优化”激发市场活力

全力优化审批流程,推行首席代表负责制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工作措施,推行线下窗口服务和线上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将涉及企业开业登记等13项纳入“秒批”服务事项。通过“一证办电”建立电力规划、施工审批“绿色通道”,建立“一对一”挂钩服务机制,项目竣工即实现通电通水通气。

全力优化市场监管,实施跨部门协同监管,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努力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提升12315“接诉即办”工作效能,实现投诉举报当日受理、7个工作日内回应。

全力优化法治环境,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互联网+监管”模式, 健全完善联合奖惩机制,落实权责清单制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63次,提升了行政效能,营造了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康县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之“优”, 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乳源县全方位突破营商环境综述

今年以来,乳源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注重打好营商环境组合拳,推出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优化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力为经济发展赋能。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 模式,结合“企业开办一网通”“商事主体智能审批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申请途径,把“最多跑一次”变成“企业开办零跑腿”。

一、“三个上门”打造“零距离”

该县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上门送营业执照”“上门讲解政策”“上门问需” 三个上门专项服务,办事取证由“上门取”变成“送上门”,将坐等审批变为主动服务,让申请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拿证照”“办成事”,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实现服务企业开办“零成本”“零跑腿”,政企之间“零障碍”“零距离”沟通。

同时,线上平台使用效率的提升,全面压缩了企业开办的时间成本,进一步推动商事主体登记改革力度,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

据统计,近两年全县累计新设立市场主体4134户,其中企业1240户。今年, 企业开办网办率达到100%。

二、“五免服务”实现“零成本”

为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乳源市场监管局针对“韶关市商事主体智能化登记审批系统”的上线,印制了一批“营业执照智能审批”宣传海报及宣传单。同时,由该局牵头,县行政服务中心及县税务局联合推出“五免服务”,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

“五免服务”主要指免费帮办代办、免费邮寄、免费复印等基本服务以及新设立企业免费刻制四枚印章(行政章、财务章、发票章、法定代表人印章)、免费提供税务UKey设备等惠企政策,该项举措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利保障。

三、“以人为本”做好“店小二”

针对线下服务,该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主动、热情尽责、细致周到的服务,更是获得群众高度赞誉,为推动乳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通过宣传各项惠企政策,告知企业行政审批事项,细化后置审批、备案手续的指引,让企业少走弯路。

截止目前,乳源现有市场主体累计15085户,同比增长5.03%。其中企业3292 户,同比增长6.95%。今年以来,全县业务办结2049笔,平均用时不超过十分钟。

东辽县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纪实

营商环境既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秉持这一理念, 东辽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通过精准施策、优化服务,前后接续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开通项目建设“绿道”

在落实职能转变的进程中,东辽县紧紧围绕“抓产业、抓项目、抓环境、服务民营企业”这条主线,主动对接重点项目,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协同服务。

压缩建设项目审批时效。县政数、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成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班”,不断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全力压缩各环节审批时限。编制了《东辽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流程图》《东辽县政务大厅高频行政审批服务手册》。目前,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已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

推进审批在线办理。县政府协调各行政审批部门,认真学习“吉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联合验收环节,业务知识和操作流程,推进项目竣工验收实现全过程在线办理,加快审批时效、提升验收效率,保障项目尽快完成验收。

编制出台《惠企手册》。县营商环境办会同县发改局、县工信局等11家行业主管部门梳理编制了《东辽县惠企政策手册(2023版)》,利用权威新媒体广泛宣传。《手册》汇总了11个行业系统的27个政策点,明确了各政策点的承办解读责任单位、科室、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企业需咨询时第一时间与其取得联系,实现“一对一”解读,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二、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推行“集中办、就近办、网上办”,将更多事项纳入大厅综合受理窗口办理,全县政务服务事项进厅率提升到95.6%,进窗率提升到75%,均超过省统一标准。

服务“跑出”加速度。全县进厅业务实行“首席事务代表”“收件即受理” “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协调县直各部门,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通过“吉事办”网站全过程网上办理,网办率由年初的25%提升至57.7%。同时,推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延伸,企业、群众在本乡镇综合窗口即可办理各类事项,政务服务便利度大幅提高。进一扇门办多件事。协调建设银行、吉林银行、农村信用社、工商银行、邮蓄银行、

村镇银行6家金融机构入驻政务大厅,为企业提供银行开户、融资、信贷政策方面咨询解答、领办代办等便利化服务,帮助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三、多方合力纾困解难

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协调各部门开展“走企连心”走访调研助企行动, 走访过程中,各部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收集并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生产运营中的各类问题,形成“政企联动”局面,进一步拉近政企关系。行动开展以来,各部门累计走访企业200余户,收集问题80余条并协调解决,办结率100%。

创新政企沟通方式。以企业问题为导向,制定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 机制,确定了各部门“接哨人”,企业有问题时第一时间与其取得联系,点对点解决问题。同时,不断提升“接哨人”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实现随叫随到。截至目前,已有70余个企业“吹哨”,市监、发改、税务等部门及时“接哨” 报到,为广源实业、溪德牧业等企业解决了股权变更、产业结构目录填报等各类问题70余项,办结率100%。

为企业争取政策资金。通过召开科技政策解读会,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和运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已帮助吉林省诚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年产3 万吨大型精密汽车模具铸件智能制造项目”获得2023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49.99万元,另外,其“模具用高强韧性抗热裂特种铸钢材料研发”项目,获得吉林省科技厅75万元项目资金支持;格致汽车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2023年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申报认定。这些扶持举措,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鹤壁市持续优化科创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体部署,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实创新创业政策、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做强数字经济集群”为主要内容的“4+1” 创新体系,着力增强全市科技综合实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8月28日,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一、强化梯次培育,做强创新“主引擎”

重建重振后的省科学院首家省辖市分院落户鹤壁,目前鹤壁分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办公场所改造装修、展厅规划设计等工作已经完成,实现实体化运行。

省科学院鹤壁分院的成立,为我市科技创新带来了底气。与此同时,墨子实验室揭牌、神农种业实验室首家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落地,使得更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之花在鹤城大地不断绽放。

2022年,我市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5家,相较2021年实现了翻番增长。同时,我市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机制,出台了《鹤壁市科技创

新平台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促进创新平台提质增效。

二、加速成果转化,打造创新“丰产田”

今年7月份,第五届杰出工程师科技创新论坛暨杰出工程师专家委员会年会在我市举行。市科技局人才合作科负责人底飞介绍,此次活动吸引了数字经济、电子电器、智能制造、现代化工、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130余位杰出工程师代表参加,其中包括7位院士,对接产学研项目25项,分领域精准对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目前,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4年实现翻番增长。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共登记技术合同12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8.19亿元, 同比增长150%,为市定年度目标的204%。

今年,鹤壁科创新城成功获批建设河南省(鹤壁科创新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建设的10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之一,这是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建设结出的硕果。

三、落实惠企政策,打通创新“中梗阻”

在强化政企对接的过程中,我市积极争取惠企政策,真正为企业科技发展注入活力。“为了加快科技惠企政策落地,我市优化科技创新项目验收、科技奖补资金拨付流程,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获得感,让‘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精准快速落地。”市科技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吴西利介绍。

2022年,我市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为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3.56%,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以来,全市已落实惠企政策资金近5000万元, 实现稳步增长。

结合实际工作中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我市推出了“科创贷”“鹤创担”“鹤科贷”“科技保”等产品,构建“投保贷”联动、“政银保企担”风险共担的科技金融“鹤壁模式”。

2022年以来,我市已发放贷款75笔,共计3.63亿元,切实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四、强化精准服务,培育创新“集团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通过不断深化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开展专项辅导,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目前,我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24家,完成省定年度目标的10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21家,同比增长34.4%,16家企业入选省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我市通过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今年上半年113家企业成功获得企业研发补助,奖补金额达2811.72万元;52家企事业单位获得科技奖励性后补助项目,奖补资金达1470万元,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五、做大产业集群,下好创新“关键子”

数字经济既是新领域、新赛道,又是新动能、新消费。

我市依托鹤壁科创新城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鹤壁“智慧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今年年初,我市“智慧岛”成功入选首批河南省“智慧岛”。

与此同时,为了建设电子核心产业集群,我市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光通信电子产业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精密电子产业基地。鹤壁市电子核心产业(电子电器)集群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市科技局将持续聚焦打造一流科技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创新供给,提升科技管理服务质效。同时,优化人才、金融、科技、平台四大要素,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力,厚植创新沃土,激发内生动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志鹏表示。

昌吉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管根本、管长远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跃升的数字背后, 描绘出昌吉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活力不断激发、发展潜能加快释放的蓬勃画卷。

今年以来,昌吉州党委、政府突出问题导向,对标先进样板,通“堵点”、解“难点”、消“痛点”,推动全州营商环境实现更高水平跃升,为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助力全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疆前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8月16日,位于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番茄项目一期生产线正式投产。一个个番茄经过清洗、筛选、破碎预热、杀菌、热烫打浆、加热浓缩后,变成一桶桶番茄酱销往各地。“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时半个月,从一期项目打下第一根桩到第一批产品下线仅用时4个月,项目全产业链可带动周边10万亩优质番茄种植和3万余户农民增收。昌吉农高区的政务服务非常好,政府对企业关心的问题一一作出回应。各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跑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建设‘加速度’。”采访中,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海燕对“昌吉速度”“昌吉温度”“昌吉力度”大为赞叹。

昌吉州先后出台《昌吉州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等多项政策,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从落实减税降费举措到“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枝繁叶茂。

一是全链条优化审批。州市76个部门16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理, 设置建设项目、公积金、交通运管、民政、房产不动产、公安、医保、社保、税务等18个专区,积极融合大数据信息技术,加快政务大厅向信息化、智慧化服务转型。今年以来,全州共计1266个项目4956个办件通过工程建设项目系统平台进行在线审批。

二是全过程加强服务。昌吉州成立由行政审批局等18个部门50名工作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建设项目全程代办专窗,通过建立行政审批首席代表负责制,对建设项目涉及的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111个审批事项实施综合窗口受理、后台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实现州市建设项目“一

窗通办”。目前,全州各级政务服务场所共设立“帮办代办”窗口654个,今年已受理各类帮办代办服务事项11.6万余件。

三是全周期提升质效。昌吉州持续靠前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督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以更优质的服务为昌吉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开办专区”,设立“办照即营业综合窗口”“招商引资企业开办全程帮办代办窗口”,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开户等办事流程进行集中整合,实现一站式办理。在全疆率先推行招商引资企业免费注册工位服务,共办理各类经营主体登记45484件,新增市场主体13939户。截至目前,登记各类企业30414户、个体工商户112533户。

二、亲清政商关系更加紧密

优化营商环境,破解企业难点是关键。聚焦企业需要破解的痛点、难点、堵点,昌吉州推出了一项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为企业“减负”——政务效能有效提升,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将建设项目办理时限压缩至30-55 个工作日,审批效率位于全疆“第一方阵”;政务服务更加便捷,汇聚各部门、各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构建统一移动服务平台,打通跨系统信息壁垒,实现网络互联、用户统一、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审批模式更加精准,作为全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我州率先在昌吉市成立行政审批局,完成10个部门91项行政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工作人员划转,打造“一支队伍服务、一枚印章审批、一个大厅办事、一个平台保障”的行政审批新模式;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实行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推动新型监管全覆盖、常态化。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是基础。

一是优化服务流程。昌吉州聚焦商事登记、工程建设、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重点高频领域,构建以快捷咨询、委托申请、跟踪反馈、办结送达、回访评价为一体的“一事一档”帮办代办服务流程,统一制定帮办代办服务涉及的委托申请书、工作进度跟踪台账、办结单等5类表单模版,进一步明晰服务环节,规范服务程序,实现帮办代办全流程可溯。

二是拓宽服务路径。昌吉州大力推行“政邮同心、便民同行”帮办代办服务行动,充分利用州内127处邮政网点,在免费帮办代办工商登记的基础上,扩大帮办代办服务范围和种类,逐步向基层延伸“帮办代办+邮政”服务。

三是探索服务模式。昌吉州推出高频服务“免证办”,完成全州31个部门141种电子证照标准化模版制作,汇聚营业执照、不动产证、老年优待证等高频电子证照31.08万个。

推动终端集成“自助办”,在全州15个便民服务中心配备综合政务自助一体机,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社保参保证明、农药经营许可证、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等26项高频事项“自助办”“视频办”。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是核心。

聚焦为企服务,昌吉州充分发挥10个营商环境监测站、164个营商环境监测点、92名义务监督员作用,不断升级完善营商环境监测工作。大力打造线上“吉速办”营商环境监测和问卷调查服务专区,健全涉企问题收集整理、分类交办、情况反馈、跟踪督促等规范化工作流程,2023年共收集解决企业意见建议262条。

三、“硬核”护航企业发展

10月17日,位于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疆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风电叶片生产基地百米级风力发电叶片生产线上,工人正加紧赶制来自疆内的订单。

“项目投建以来,昌吉高新区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领导带队上门了解企业困难诉求,面对面帮企业解决现实问题,为企业发展鼓劲加油,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新疆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车林说。

昌吉州实行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行动,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动态清单管理,推行政务服务一次告知制度。对州直877个、县市1210个事项, 逐项编制服务指南和工作规程,推进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线上线下一致,部门事项承诺时限压缩率为85%,申报材料精简率为31%,流程环节缩减率为30.7%,50%事项实现即来即办。

今年以来,全州各地坚持要素跟着项目和企业走,在用电、用水、用气、信贷等要素上下功夫,更好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营商环境好了,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了。全州各地还纷纷推出政企恳谈会等活动,为市场主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10月15日,在企业家昌吉行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对昌吉州营商环境称赞有加,认为这里资源禀赋独特,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努力实现互利

共赢,共建幸福美好新昌吉。

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昌吉州,正形成优势叠加、动能澎湃、近悦远来、生机无限的生动局面。

那曲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市本级已取消发布证明材料464项,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市县乡覆盖率达100%,办证时效由法律规定的45天缩短至20天,2022年全市累计退税减税近2.23亿元

近年来,那曲市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强服务,以企业视角建机制,多措并举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积极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为那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一、力推政务服务马上办

今年年初,嘉黎县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设立了“办不成事”问题反映窗口,由县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安排人员坐班,主要受理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复杂问题。小小的“办不成事”问题反映窗口,解决的是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心头大愁,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办事获得感、幸福感。

“办不成事”问题反映窗口的设立,是那曲市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诸多举措中的一项。像这样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效能的事例,在那曲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今年的3月15日全市12345热线正式开通运行,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截至目前,共接听群众来电690件,按时办结率为99.35%,办理结果回访满意率为99.68%。

——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深化,积极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 办证时效由法律规定的45天缩短至20天。

——制定实施《那曲市“减证便民”专项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取消了一大批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推责证明等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所需的申报材料,目前市本级已取消发布证明材料464项。

——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市县乡覆盖率达100%,“一网通办”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实现102项“跨省通办”,企业干部职工退休、开办服装店等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之首。那曲市积极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正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服务,让各类经营主体在那曲放心投资、舒心发展。

二、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

国网那曲供电公司多次深入扶贫安置点调研,发现多数用户重复往返营业厅办理业务,增加了办电的时效,加重了用户的负担。为更好的服务那曲市广大电力用户,减少用户往返营业厅的次数,在国网那曲供电公司和那曲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配合下,在那曲市政务大厅推出“房产+电力”联动过户机制,有效降低用户往返营业厅的次数,更好地服务那曲市广大电力用户。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那曲市政务大厅,国网那曲供电公司和那曲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完成16户“房产+电力”联动过户。

与此同时,围绕企业用电需求,分类施策,推行居民和低压小微企业办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低压居民用户平均接电时间控制在2天以内,低压非居民用户平均接电时间控制在3天以内。推行大中型企业办电省时、省力、省钱“三省”服务,高压用户平均接电时间控制在30天以内,验收合格后,立即送电。

那曲市聚焦企业生产发展所需,在切实加强基础要件服务保障的同时,各方力量共建共治,营造了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

一是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2年全市累计退税减税22267.62万元,惠及各类企业5499家。

二是严厉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开展多次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及时纠正收费项目未公示、未明码标价、收费不规范等问题,持续规范收费行为。

三是积极创新融资服务。强化“政银企”对接,畅通融资信息共享渠道, 2020年以来,组织举办18期“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为102家企业满足融资需求,涉及资金5.57亿元。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和企业走,在基础保障、信贷服务等要素上下功夫,更好地实现了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三、优化环境是“一把手”工程

一组数据,透露出那曲市助企纾困的措施有力。

2022年率先出台稳经济措施23条,制定临时性配套措施7条,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86亿元,为全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67亿元, 发放企业贷款22.77亿元,集中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1.19亿元。

那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及市长共同担任组长的那曲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营商环境相

关工作,形成顶格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为了做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个“一把手”工程,制定并印发了《那曲市2023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及行动方案》《那曲市2023年招商引资重点工作方案》,通过细化目标任务、攻坚措施、时间节点,抽调专人,集中办公,扎实有序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就是要拿出“真金白银”来惠企纾困解难,就是要“真刀真枪”提出为企服务举措。如此,才能下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在那曲,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正在深入推进,与此相应的是经营主体呈现良好增势。截至2023年5月31日,全市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到40544户,同比增长15.0%,注册资金480.78亿元,同比增长10.55%。其中,个体工商户(34017 户、占比83.9%)在经营主体中占据主要份额。

以最优政策、最好资源、最强平台、最暖服务,全力营造宜商宜业的营商环境,那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桥东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措施,背后是桥东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

今年,桥东区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全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活动,强化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店小二”意识,主动靠前服务,将要素配置向重点项目倾斜,创新打造“营商品牌”,许多创新方法在全市处于领先,着力构建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高质量建设张家口经济中心城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桥东新场景提供坚强营商环境保障。

一、顶层设计擎画营商环境新蓝图

战略谋划营商环境,顶层设计规划蓝图。

今年以来,桥东区围绕营商环境评价创A目标,创新工作举措,推动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聚焦企业热点关切,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着力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进入2023年,桥东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建了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进一步完善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机构。区委常委会每月研究部署全区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区政府常务会每次都要听取2个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区委区政府专题推进,区委书记冯祥利、区长庄炳强逢会必讲,并先后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会、营商环境指标培训会、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讨会、营商环境评价创A动员大会、优化营商环境迎检工作会议等全区专题会议,分析问题短板,明确提升措施,提炼亮点经验。

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部署举措落细落实,桥东区坚持在创新中探索, 在实践中完善。扎实认真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区委书记、区长带头,区处级领导干部、区直各单位和乡镇街道“一把手”,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采取亲身办、体验办等方式体验办事流程;开展“找差距、找问题、找短板”、“大练兵、大比武、大提升”等活动,将优化营商环境列入理论中心组重点学习;邀请营商环境领域专家,从营商环境认知、营商环境评价和优化提升等方面对全区各部门进行培训;抽调12名优秀干部加强了区营商办人员力量,组建

综合协调、文字材料、问题整改、督导考核、信息简报5个工作组,建立日常推进、动态通报、重点破题等机制,提升综合能力,确保全年重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与此同时,制定出台了《桥东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桥东区“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桥东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11个制度性文件,将200项任务分解到42个部门单位,建立起“1+20+N”架构

(1个总方案、20个部门子方案、N条任务分解),有效整合工作力量,建立每周调度工作机制,高效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二、健全制度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我们只在教育系统进行了备案,没有在卫健系统进行备案的经验,对托育机构政策和备案流程的掌握不够熟悉,真是着急啊!”回想起为幼儿园办理托育托幼备案的经历,城市花园幼儿园贾园长深有感触。

营商环境改善与否,企业感受最深。贾园长说,今年以来,桥东区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5月29日,桥东区卫健局改“企业上门办事”为“主动上门服务”,主动到城市花园幼儿园提供“手把手”上门服务,对备案资料、电脑操作等各项环节进行统一培训教授,对所有手续办理进行“一次性”告知。

在为城市花园幼儿园办理托育托幼备案的同时,区卫健局安排局妇幼保健科、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来到幼儿园,提前启动托育机构环境检查工作,为辖区托育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打扰,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

“主动上门服务”是如今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给贾园长的一个新印象。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瞄准“堵点”“痛点”。今年

上半年,桥东区紧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指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对掣肘桥东区营商环境发展的重点难点指标集中攻坚,制定《关于调整桥东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桥东区优化营商环境整改提升方案》《桥东区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办法(试行)》《桥东区优化营商环境亮点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桥东区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问责办法》《桥东区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提升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刚性约束,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的框架下高质量运转。

为构建信息互通桥梁,畅通诉求反馈渠道,拓宽社会监督平台,不断创优营商环境,区营商办建立营商环境“改革体验官”制度。“改革体验官”以公开招募的形式进入团队,涵盖企业家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协会代

表、法律工作者、第三方机构六大群体。通过对服务窗口进行“沉浸式”体验探访,及时发现影响营商环境工作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以“小切口”加速政务服务微循环,不断提升服务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通过“改革体验官”开展“沉浸式”“细节感拉满”体验活动,发现在政务服务方面存在3个问题,提出解决建议4 条,全部得到了解决。

三、服务得力为企业当好“店小二”

进企业去!到车间去!办实事去!当好“店小二”,优化营商环境,全区各部门纷纷行动。

今年以来,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持续与企业结对帮扶,深入企业调研座谈、宣讲政策,送好政策包、服务包,作为包保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最大程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优质服务。

张家口东源热力有限公司因受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桥东区税务局网络员通过“远程帮办”一键呼叫系统联系到供暖企业,确定企业符合退税政策,即时提供了留抵退税2997万元协办服务,为采购供热材料、升级供暖设备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智慧互通科技有限公司反映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困难,区委组织部、区工信局主动对接,对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一消化解决,提升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帮助引导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不仅如此,有关部门主动创新改革,优化服务,方便企业。

桥东区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试行)》,区财政划拨300万专款创新设立全省首个县区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一旦发生企业还款困难或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等)价值资不抵债的情况,风险补偿资金立即启动,代替企业先行还贷。

桥东区行政审批局通过在农业银行桥东支行布放智能终端,覆盖了市场主体开办事项办理、营业执照自助打印以及婚姻登记、交通出行、不动产登记等领域信息查询打印,打通政务服务+银行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利企便民。开通“云管家”微信小程序,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服务、线上勘验、政策

法规查询,真正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群众“家门口”;开通“惠企通” 微信小程序,提供政策精准推、诉求在线问、服务简易办等一站式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创新建立企业赋“码”保护机制,解决职能部门随

意检查、多头执法的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桥东区将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追梦高质量发展,桥东依然在路上。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林芝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对一座城市而言,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大项目、好企业落地的关键。

今年以来,林芝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项目审批、企业开办、服务群众的各环节、全过程,全面创优政务服务、方便企业经营,林芝市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打好税务“组合拳”,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

“今年留抵退税政策一出,税务局的同志就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我们,担心我们不了解具体政策,又约好时间上门进行讲解。”林芝市交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张玲高兴地说,“今年,公司留抵退税税款13.69万元,还能享受公共交通免征政策,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林芝市税务局持续深入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 把准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事项,梳理当前纳税服务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掌握纳税人缴费人对纳税服务及税收工作的真实诉求和预期,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纳税人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西藏天禾啤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啤酒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本土制造企业。2022年,受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该公司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了解到该企业情况后,林芝市税务局及时开展“点对点”提醒和“一对一” 辅导,为企业提供申请、核实、审核、到账全流程全链条服务,保障退税资金及时到企业,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限。

为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林芝市税务局根据纳税人成立时间、信用等级、主营业务、生产经营等,建立企业类型画像体系,梳理企业各阶段遇到的共性问题,组织“全面体检”,让供需匹配的“政策礼包”精准直达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增强市场经营主体的发展底气。

二、聚焦知识产权,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我们积极利用本地特色资源,狠抓地理标志培育、运用促进工作,推动地理标志产业成为林芝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林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科的张立洋介绍,早在2020年,林芝市便设立了商标和品牌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其工作重心就是培育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我们圈定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积极协调政策资金专项扶持,帮助获得用标

许可的市场经营主体有效利用地理标志,推动实现企业发展、群众增收。” 林芝市米林市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简称红太阳家庭农场)便是受益

者之一。林芝灵芝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红太阳家庭农场被核准为用标企业。“获得用标许可后,林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开始服务支持红太阳家庭农场开展‘林芝灵芝’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红太阳家庭农场立足企业收益与社会效益,确定了“家庭农场+种植基地+农户”的藏药材发展模式,努力解决种植户的技术难题和销售顾虑,米林当地灵芝种植规模由200亩扩大到600亩,年产量达到4万斤,产值1500万余元, 带动315户农牧民年户均增收近3万元。

为弥补林芝市无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质量不高的缺陷,林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四川鼎宏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年度服务协议,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服务,每年举办面向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负责人的专题培训,举办知识产权特色专题讲座;协助建立知识产权专家服务团,定期为林芝市重点产业、中小微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确权、用权、维权辅导;协助建立维权援助工作站,提升林芝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工作水平。

同时,林芝市坚持品牌保护运用,编制知识产权服务指南,建立知识产权援助工作站2个,指导做好商标、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和认证工作,“波密辣椒”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林芝市有效注册商标4500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5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0件、专利521件。

三、服务提速增效,便民利民有温度

营商环境要突破,首先就要在政务服务的提速增效上求突破。林芝市政务服务中心始终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以群众感受为第一感受,全面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理念。

翻开林芝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留言本,满满全是好评。“心中装着群众,把群众要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就一定能办好。”林芝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针对企业因对办理程序不了解、手续不全而多次往返的情况,耐心地做好解答,告知办证所需要的材料、办证的程序、时限以及相关依据,做到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同时,落实材料不齐“容缺受理”制度,针对企业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事项,在关键证据材料齐全,部分次要辅助性材

料暂时缺失的情况下,先予受理,缺失材料事后补齐,方便企业办证,减少办事人来回跑。

此外,林芝市政务服务中心还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一对一服务”“上门办证服务”,限时出证,急事急办,缩短办证时间,对符合条件的“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出证”,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努力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

下一步,林芝市将对标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着力打好“放管服效”改革战、争先创优突破战、企业服务升级战、品牌打造创新战,加快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巴中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牢记叮嘱、奋勇前行。一直以来,我市把努力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 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头号工程”,坚持开放第一引擎、创新第一动力、诚信第一底线、效率第一生命,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6.6%。

今年,我市继续坚定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成效显著。在2022年度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位列全省“优秀”梯队。

一、聚焦服务,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当前,随着国内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继续调整,和谐健康的营商环境逐步构建,使经济发展能够调动自身内在动力,从而确保经济发展的脚步更坚实、方向更明确。

优化发展环境要找准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在哪里?就在“服务”二字上。今年年初,石先生准备在巴州区天马山镇投资380多万元修建农家乐。5月

26日下午4点多,在网上申请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仅仅过了一分钟,便通过了申请,这让石先生大为赞叹。

在办理此业务的巴州区发展和改革局行政审批股工作人员杨敏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现在有了‘一网通办’,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时,企业只需打开四川政务服务网,通过注册、登录、上传资料,就能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办理结束后,可自动生成备案登记表,企业自行打印即可。”

石先生是我市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众多受益企业家之一。今年,先后印发《巴中市贯彻落实责任清单》,明确加强电子证照应用、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等39项改革任务,持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全市汇聚电子证照种类175个、签章证照18.5万多个,配置发布主题式“一件事一次办”事项81项,1.9万多个事项实现“零跑动”办结,政务环境更加高效便捷。

在我市,服务企业的举措不止于此。

穿好工作服、佩戴红袖章11月13日上午,“全副武装”的刘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刘军是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巴中跑团”跑手。上午9点,刘军准时出门,准备给一家企业送营业执照。

每天,刘军都是在企业和政务服务中心之间来回奔波,他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跟企业打交道,帮助企业跑一些日常需要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

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市深化“巴中跑团”无偿代办服务机制,组建企业服务专班,实行“项目管家”服务重点项目制度。今年以来,为巨星铭创、建丰新材料等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帮办代办服务2300余次。

除了靠前服务,今年我市持续深化便民服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全力破除政务服务“不担当、不作为”、吃拿卡要、违规设置审批前置条件、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截至目前,共清理排查政务服务领域问题67个、移送纪委监委线索2条、党纪政务处分2人、组织处理38人、通报曝光1人。

二、立足规范,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去年,工业园区没开通公交车,导致企业临时用工难。县行政审批局深入调研后,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日前,通江祥瑞公共运输有限公司经理苏通介绍,根据职工上下班需要,目前园区已开通定制公交,调整了8路和9路公交车停靠站点,解决了约300人的出行问题。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我市始终坚持营造更加规范透明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不断提升区域营商环境竞争力。

“针对企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市逗硬落实‘一企一策’‘企业宁静日’制度,积极开展企业合理合法诉求问题‘动态清零’行动,坚持召开外来投资暨民营企业协调服务季度座谈会,累计解决企业诉求问题637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下沉打捞,让企业诉求“浮起来”,各级部门还建规立制,让办理规矩“立起来”。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行行政处罚“首违不罚”包容审慎监管,将256项行政处罚行为纳入“首违不罚”清单。同时,加强诚信履约建设,常态化开展清

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截至目前,通过协商、法律途径等方式,化解并偿还中小企业欠款3392.45万元,推动争议解决金额1371.45万元。

此外,我市今年还加大惠企纾困帮扶力度,提供企业新开办“零成本”服务,出台免费刻制印章、免费寄递等政策,为5025家新开办企业节约费用532.65 万元。并积极开展统筹引才,持续探索“编制吸引、政招企用”模式,推动企业引才落地率提高至67%。

据介绍,今年,先后制定印发《巴中市营商环境对标创新行动方案》《巴中市进一步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三十五条措施》《巴中市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方案》《巴中市营商环境“清障”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在对外开放铺路、竭诚高效服务、市场竞争有序、政府说话算数、政商交往适度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

三、围绕公正,营造公平暖心的法治环境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为营造公平暖心的法治环境,我市创新举措不断。

10月25日,市司法局巴中经开区分局深入巴中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1+2”政策明白卡宣讲暨“法治体检”专项活动,为企业员工宣讲各类政策, 为企业健康经营发展提供法治方案。活动中,工作人员针对企业管理、劳动用工等方面涉法事项进行“法治体检”,审查各类合同(协议)12份,提出意见建议3条。

“依托‘法治体检’专项活动,我们深入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和“法治体检”, 为企业疏堵点、除痛点、解难点,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力量。”该分局局长任奎林告诉记者。

“法治体检”专项活动是我市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守“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全面提升司法质效,强化服务保障,护航企业发展。

一是强化法治约束。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开征集妨碍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问题线索。今年以来,全市审查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131件,实地核查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案件3件,废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政策措施3件,立案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68件。

二是细化法律服务。进一步畅通诉讼服务渠道,实现诉讼服务大厅一站通

办、在线诉讼平台一网通办、12368热线一号响应,畅通企业维权绿色通道。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机制建设,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入驻调解组织23个、调解员311名,为企业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服务。

三是深化法企联动。开展“百名法官护航企业”专项活动,提供“点对点” “订单式”司法服务,为154家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供法律咨询106 条,提出法律建议23条,帮助企业“治已病”“防未病”。

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目前,巴中已入列“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和“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区域)”,“视营商环境如生命”成为全市上下普遍共识。如今,在巴山大地上,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企业,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热情和开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发展,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一直在路上。今后,联系微信32311699,我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全面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博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如何让各类市场主体经营得“如鱼得水”?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基础和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博州今年的关键词,各单位各部门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为自治州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新疆哈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方代表苏坦在筹备公司开办事宜前,来到博州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窗口咨询相关证照办理程序,窗口工作人员将办理营业执照等事项一次性告知。从咨询到企业落户,用时不到一个月,所需流程均办理完毕,顺利拿到营业执照。

“我们的申报材料不规范的地方,工作人员当场指导我们修改、打印,服务很贴心,不用来回奔波。”苏坦说。

“我们精简办事程序,优化办事环节,压缩办事时限,采取帮办服务,就是要让群众少跑腿,就能把事情顺利办成。”博州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科二级主任科员王凤莲说。

今年以来,博州市场监管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创新推出信用承诺赋能“容缺登记”举措,以告知承诺制为基础,采取投资者承诺、先办后补、辅助材料佐证等方式,化解外资企业登记的难点、堵点,助力企业早登记、早落地、早经营。实现与人社、统计、海关、商务、外汇部门的年报事项“多报合一”,相关信息一次填报,部门之间实行共享,减少企业信息多头报送,大幅减轻企业负担。落实“首违不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落实“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执法频次,提高执法效能;对经营异常状态的企业,支持重新取得联系或补报年报后及时恢复正常登记状态,为外资企业营造包容审慎的发展环境,推进博州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州登记注册外资企业35家,注册资本1.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9%、6.6%。王凤莲说:“今后,我们将在优化流程、压减时限、提升服务上持续发力,进行全链条简化优化,实现简单便捷、好办易办,不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服务外商投资企业落地博州,助力博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

“之前,公司缴纳失业保险费率是2%,如今费率降到0.5%,对于一家有109 人的企业而言,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去年以来,企业享受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政策,总降费6.5万元,缓解了企业不少压力。”近日,新疆博海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华说。

日前,自治区人社厅、财政厅、税务局印发相关通知,自今年5月1日起, 将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博州预计再降费减负3000余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我们将继续统筹推进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在落实好政策的同时,将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同时,利用各类新媒体新媒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畅通申领渠道,全力助推社会保险提质增效。”州社会保险中心主任徐薇说。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州人社局促进人才工作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形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

留住人才的新态势,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在博州集聚。2023年第一批、第二批“天池英才”引进项目,博州共推荐53人申报,自治区初审合格21人。

“博艾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博州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企业在人才招引、成果转化等方面和州里衔接配合得非常好,也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州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文江说。

博艾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才技术推动中国水产育苗行业发展的理念,以环保科技服务博州水产饲料产业绿色发展,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解决季节性就业岗位1500多个。此外,该公司将自主研发、成果转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打造了一支行业领先的技术团队,已获发明专利15项。

王文江说:“我们将在落实落细营商环境各项新政策的同时,融入更多、更有效、更具创新性的引才、用才和留才内容,为揽才提供更多渠道,为用才提供更广空间,为留才提供更好保障,多措并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发展活力,推动人才环境和营商环境同频共振,为助推博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法治赋能增添新动力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中,我州进一步凸显法治的重要作用,让营商环境更有序、企业经营更有公平感。

近日,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某商贸有限公司与被告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后,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了矛盾,被告不能按时交货,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存在长期未退货款的行为,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原告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遂诉至人民法院。

案件受理后,为及时化解双方纠纷,承办法官认真翻阅案卷,梳理案情。了解到被告承认未返还货款的事实,法官秉持着调解优先的理念,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在诉求上达成一致:被告于2023年9月30日前向原告支付货款及其他损失6万余元,于2023年10月30日前向原告支付剩余货款10万元。一起企业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得以圆满调解。

今年以来,博州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的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已为企业优先立案1412件。其中,通过智慧法院App“一网通办”诉讼服务,为企业开展网上立案410件。该院还建立了民商事速裁团队,对涉企案件进行繁简分流,缩短简单商事案件平均办理时长,降低企业时间成本,今年截至目前诉前调解涉企矛盾纠纷530件、速裁快审涉企案件1026件。

“我们还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小程序作用,为企业提供立案、缴费、调解、开庭、送达、保全、鉴定等服务,诉讼事务可以全流程、全天候‘掌上办’。”州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黄欢说。

近年来,博州高度重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出台《自治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一张张“防护网”。其中,博州聘请企业家代表为执法司法义务监督员,多方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设立政法部门主要领导常态化包联企业机制,把企业“找上门”变为主动“上门找”;成立博州律师行业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律师公益服务团,排查涉企矛盾纠纷,受理诉讼,及时挽回经济损失;优化减免涉企服务费用,减免了旅游业、娱乐业、刻章业等企业业务系统维护、入网等费用;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涉企案件,开展执法监督和案件评查,帮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好”。

革故鼎新东风劲,策马扬鞭再奋蹄。博州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优化营商环境,让青色草原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要素聚集的“磁场”。

驻马店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保障。近年来,我市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驻马店为抓手,围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攻坚发力,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法治保障。

一、坚持法治引领,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制度完善为核心,努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立法引领作用,以高质量立法立好法治化营商环境之规。健全党委领导、人大主导、

一是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结合驻马店实际,制定出台全省地级市中第一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综合性法规《驻马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创设性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在市场主体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普遍性生产经营困难时,应当及时制定扶持政策,依法采取帮扶措施,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提升市场主体的信心和安全感。

二是全面梳理规章制度,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相继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服务“万人助万企”十二项措施等,明确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制定细化落实工作台账,确保按时保质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见行见效,形成善作善成的高效工作闭环,以强有力的制度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法治化新阶段。

三是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充分保障企业参与。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制度,持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制度,把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从源头上预防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发生。在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保障企业参与权。加强涉企规范性文件审查清理,切实清理歧视性和不公平市场待遇各项政策措施。

二、坚持依法有为,行政执法取得新进展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以执法监督破壁垒、拓空间、添动力,切实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一是聚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重新对94项政务服务事项逐项进行梳理排查,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办事指引。进

一步做好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工作,更好发挥政务服务监督评价作用,畅通政务服务评价和投诉渠道,预防化解窗口矛盾纠纷。2023年上半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401件,按时办结率和好评率均为100%。

二是聚力服务升级,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指导督促全市各执法部门结合实际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制定驻马店市年度法治建设考核实施方案、驻马店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将包容审慎监管工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重要内容,帮助市场主体纠错减负,形成全方位的包容审慎监管工作格局。

三是聚力有效监管,提升执法监督水平。印发关于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对18个优化营商环境重点行政执法单位进行常态化执法监督。结合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每月确定重点执法监督对象。对大气污染防治、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执法领域进行重点监督。对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或问题较多的执法单位,召开行政执法监督约谈会,着力督促相关执法单位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3年来,累计审查各类行政执法信息1654 条,评查行政执法台账6612条、行政执法案卷577卷,核查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相关举报投诉线索1861条。

三、坚持人民立场,公正司法取得新成效

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全力优化司法环境、提升司法质效,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一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强化对市场环境的司法保护。加大对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金融诈骗、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犯罪的惩治力度。市两级法院办理侵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权益刑事案件34件,办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犯罪刑事案件15件。全市检察机关批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嫌疑人107人、起诉302人,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13人、起诉58人。公安机关以“百日行动”“利剑行动”为载体,建立重大涉企案件挂牌督办机制,推动涉企案件依法快速办理,全力追赃挽损,累计移送起诉金融商贸领域犯罪嫌疑人49人,抓获在逃嫌疑人12人。

二是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对市场主体的司法保护。严格落实“少捕

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人身权保护。公安机关累计对300 多起涉案价值100万元以上经济案件、侵犯知识产权类等案件提级法律审核,有效防范逐利执法、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滥用强制措施等执法问题。法院系统开展挂案清理等专项活动,加强对一年以上涉企未结案件的调度和督办,对无正当理由超一年以上未结案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承办法官评选办案标兵资格。

三是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优化升级司法服务。法院系统全面升级12368公益热线服务,设立营商环境服务专线,为全市企业及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案件查询、找法官、投诉建议、案件旁听等优质的营商环境司法服务需求。检察机关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立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54项业务一证通办、38项业务跨省通办,取消23项证明材料,公安政务即办件率100%、不见面审批26项。司法行政机关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设中小企业服务窗口,加快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资源,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1万人次,开展“法律援助进企业”宣传活动1530人次,解答企业职工法律咨询6250人次,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213件,为受援农民工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242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吴忠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一直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任务,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推行“不来即享”服务为突破口,聚焦“放管服”改革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关键性措施落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活力充分释放,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扭住重点发力,纵深推进改革

审批时限再压缩、企业成本再节约、企业投资再省心。我市下大力气破除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肠梗阻”,着力打造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企业实现“拿证即开工”,有效加快项目落地。

在吴忠市区天宸湾商住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项目负责人郭才华介绍:“该项目进展如此顺利,离不开审批手续之‘快’,办理施工许可证等手续只用了3天时间,大大缩减了审批时间,为我们企业节约了不少时间和成本。”

从半个月到几个小时,从证明到承诺,从线下到线上,从纸质版到电子版, 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施工许可证,真正实现“不见面、马上办”,成为吴忠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城建名片”。

“我准备开一家服装店,第一次办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没想到在同一个窗口,只交了一套申请资料,就办好了所有业务,省心又省力。”9月5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市民王海燕对简单、快捷的办理程序连连称赞。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红帮办”专区,吴忠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设立了周三“红帮办”接待日,由局党组班子成员带头示范,带动全体党员干部轮流接待、处理群众办事遇到的各类问题,有力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吴忠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杨志巍说:“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以精准‘放’激发活力,以到位‘管’营造公平,以用心‘服’提升效能,打造了‘易办• 吴优’、惠企政策直通车等服务平台,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工程项目审批制度等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人性化、贴心化的服务让企

业、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群众办事有此便利和效率,得益于我市全力探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政

务服务改革。近年来,我市以“跑一次”“一次不跑”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窗口优化、资源整合、协同办理,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置15个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开发建成“易办• 吴优”政务服务平台,先

后梳理公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02件,涉及开店、办证、经营三大类,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办好”。申请材料、办理环节、办理时限分别压减了53%、43%和63%,平台办件能力比改革前提速1倍。

二、聚焦利企便民,拓展服务广度

9月7日上午,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办税大厅,前来办税的群众不少,但是办税窗口不再如往常一般“热闹”,越来越多的办税群众在自助办税终端上就能完成业务办理。

“现在非常方便,不用排队,在自助办税终端就可以办理。”刚刚在自助办税终端上完成办税的个体工商户李磊说。

吴忠市锐安商贸有限公司会计朱芳有着同样的感受。“以前,我们每次办理涉税业务都要准备很多材料,再到政务大厅排队办理,有时候要来好几趟。现在,只要用手机登录‘宁夏税务’APP,几分钟就办理好了,特别方便。”朱芳说。

近年来,市政务服务中心税务窗口聚焦纳税人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入优化服务,细化便民办税举措,促进政策落实,通过建立与自然资源、水利、残联等多部门间的多元数据共享归集机制,大力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可以24小时在线办理233项涉税业务,自然人还可以通过“我的宁夏”“宁夏税务”APP代开电子普通发票。同时,在办税服务厅开辟了“绿色办税”通道,推行“预约错峰办”“承诺容缺办”“最多跑一次”等举措,精简办税资料、简化办税流程,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企业和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

“‘跨省通办’这个政策太好了,我不用再跑冤枉路了。”“这个政策确实好,不仅解决了我的烦心事,还能省下一笔路费。”在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户政窗口,办理身份证“跨省通办”业务的群众纷纷为这项便民举措点赞。

今年4月份起,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在实施身份证异地补办、换领的基础上,又全面实施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业务,这是我市持续深化公安政务服务改革、开展“跨省通办”业务的其中一项。

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切入点,打破地域阻隔,跨省

流转审批手续、证明材料,取消跨省迁移户口的纸质版迁移证和准迁证,实现群众办理户口迁移就近办、一地办,将惠民便民“放管服”政策温暖到群众的心坎里。

百姓的“小事”,正是民生的“大事”,也是“放管服”改革瞄准的“靶心”。

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等便利化措施,推进市场主体登记“快准入”,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推行“互联网+便捷退税服务”, 通过在线办理确认、申请和退税,企业留抵退税可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全流程电子退税的覆盖面已达99%;推进“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模式,实现不动产登记与金融信息共享,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小时;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新设立企业网办率达到96%;开通社保核定、劳动合同签订、工伤参保等人社网报业务,提升企业申报效率;强化电子证照录入应用,市本级63 类证照全面实现证照电子化,目前共生成电子证照23.4万个;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采取告知承诺办理事项3392项,采取容缺受理办理事项364件;吴忠市“惠企政策直通车”公共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进一步畅通政策沟通渠道,方便市场主体或个人及时查询各级各类惠企政策。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优化服务的“加法”,啃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十堰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今年1至6月,我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不含框架协议)567个,同比增长28.9%;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同比增长32.6%。1至5月,十堰项目开工率排名全省第一,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幅位列全省第三一串串数字,反映了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市全力以赴推动营商环境大跃升,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打造投资福地、兴业沃土,以营商环境之“优”,谋高质量发展之“进”。

一、“小切口”推动“大变化”,释放发展新活力

“没想到现在办事这么便捷,只跑一趟就全办好了,省时省力又省心。”近日,张湾区首批体验水电气联动报装的某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黄先生高兴地说。

过去,企业开通水电气,要在多个部门单独申请、提交材料。今年以来, 市城管执法委以水电气共享营业厅试点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行水电气联动报装服务。在现有营业厅基础上,设置统一标准的水电气联动报装营业厅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厅通办、一次办好”的目标。

同样,刘女士近日到郧西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注销业务时,在企业“1+N”注销专窗工作人员帮助下,只提交一份申请材料, 就完成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步注销。今年以来,郧西县对涉及食品经营许可证、小餐饮经营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等19个许可事项提供一站式联办服务,一窗受理、一窗办结。将原来的“跑多处”变为“跑一次”“跑一处”,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

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办事群众真切感受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带来的便利。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理念,聚焦市场主体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使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5.6万户, 实有经营主体47.3万户,同比增长12.01%,增速位列全省第六,总量位列全省第六。

为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我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控制市场主体成本为核心,以紧盯全省标杆城市“四连冠”为目标,按照市委“123456”总体要求,切实降低市场主体“七个成本”。

一是聚力政务服务,制度成本持续降低。全面推行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市亲清在线平台目前接入779个单位、4000余家企业、归集1120项惠企政策,为1563 家企业匹配政策超过2121条,办理企业诉求200余件。

二是聚力政策落实,税费成本持续降低。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模式,为近30万户(次)纳税人减免税费35.2亿元。

三是聚力办结质效,法治成本持续降低。提升涉市场主体案件办理质效,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2850件,结案27728件,结案率84.41%,同比提升11.4%。

四是聚力金融需求,融资成本持续降低。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融资产品, 办理各类融资担保业务385笔9.14亿元。

五是聚力运输效率,物流成本持续降低。完成十堰火车站货运站台扩容工程,推进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应享尽享,免收通行费1861万元。

六是聚力人才保障,用工成本持续降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1122场,为企业解决用工4万余人,并发放各类补贴和贷款15.9亿元。

七是聚力基础设施,用能成本持续降低。推进用水用电“转改直”,完成1.5万余户“一户一表”改造,对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分年进行管网更新,已改造

4.6公里。

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注入发展新动能

营商环境好了,企业发展信心足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十堰。今年5月18日,总投资50亿元的维生素D3类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

丹江口市白果树沟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工。该项目由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未来将建成20多条生产线,年产2万吨维生素D3,以及脱氢酶、5羟基色氨酸、黄体酮等。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3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在郧西县云极新能源30GWh锂电池智能循环产业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一期

工程已完工,并进入调试状态,预计11月正式投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

这些项目的落地,是我市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结果。今年以来,我市派出111支驻外招商专班,分区域、分产业、分项目驻点招商,围绕全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编制产业招商地图,明确产业链情况和重点招商企业,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和项目,提高招商工作精准度。

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开展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中国首届商用车论坛等活

动,现场签约项目102个,协议金额1283.1亿元。各招商专班分别在厦门、杭州、北京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推介我市产业发展环境。

为细化项目管理,我市提出“3313”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即项目从签约到开工3个月、从开工到入统3个月、从开工到竣工1年、从竣工到进规3个月,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节点,确保重点项目如期保质完工。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招商引资,久久为功。下一步,我市将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硬功夫,补齐工作短板,提升服务效能;在招商引资上持续发力,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侯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侯马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重要举措,对标一流,狠抓落实,在政务服务、政策兑现、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不仅让企业和百姓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更让侯马这座城市,成为远近闻名的投资创业热土。

一、助企纾困,打通企业发展“中梗阻”

初秋时节,山西正大制管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吊车繁忙,一派火热景象。自2019年投产以来,该公司产值、产能逐年递增,这得益于侯马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该公司在全国率先使用首台F300冷弯成型大方矩机组,所生产的管材产品用于国家多项重点工程,成为侯马市民营企业中名副其实的佼佼者,先后获批“临汾市企业技术中心”,入围山西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荣获“2022 年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企业发展扶摇而上,离不开侯马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相助。”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健说,“公司当时把项目落地侯马,就是看中了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服务机制。自项目落地,当地职能部门就帮助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使企业当年就实现投产运营。”

事无大小,期于利民。如何助企解困,侯马的答案是走进企业,问难问需问策于企。近年来,侯马市在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的同时,聚焦企业面临的发展问题、要素制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定期走访、加强政策宣传、了解企业诉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打通堵点痛点,推动产业发展提质提效。

2022年,山西正大制管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造成产品积压。侯马市工信局在入企服务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听取企业方意见,主动联系了相关部门加快协调,出台了“点对点”接返工作方案,协调上游原材料企业,为企业运输车辆开通“安全通道”,第一时间解决了企业“断链断供”问题。

作为一个工业城市,除了以优越的区位优势吸引人,侯马市更以优质的服务留住人,让魅力侯马成为企业投资的“洼地”。

二、创新举措,打造服务发展“新引擎”

探沟、标记、记录 连日来,在侯马市浍南工业区一号标准地块,省文物勘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发掘。这是省文物局启动的全省第一批“标准地”考古发掘工作,即在土地没有落实项目的情况下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考古发掘,并取得发掘牌照。

而此前,侯马经济开发区已先后向省文物局报送5批次共3580.91亩文物勘探请示,在队伍和人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组织省文物勘测中心于2021年5月13 日开始对侯马经济开发区标准地、道路用地等进行文物勘探,截至目前已完成勘探3145.73亩。

这是侯马市积极落实“考古前置”工作的具体举措。侯马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程亮说:“长期以来,文物部门的考古勘探在土地出让之后、相关建设项目即将动工之前,一旦发现文物就得停工勘探发掘,对企业造成损失。而侯马文物古迹众多,且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多,兼顾好文物保护工作和市场主体培育工作迫在眉睫。”

为此,侯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保工作,坚持保护优先,建立了6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会商研判、并联审批等机制,推动建设用地由“先拿地、再考古”向“先考古、后出让”转变,并探索形成了专人办、前置办、快速办、重点办“四办服务”工作模式,确保了土地出让前完成考古和相关保护工作,让建设用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净地”。

得益于“考古前置”工作,侯马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指导和服务侯马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确保了建邦集团年产30万吨高纯生铁+20万吨铸铁型材新材料技术改造项目、广和建材铝模板及PC装配式建筑构件项目、平阳重工动力自主化建设项目、晋星环保废钢加工项目、开发区消防站等项目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并顺利开工。

企业无论大小,都期望可以轻装前行、加速奔跑,而优化营商环境,则是达成目标的关键之举。近年来,侯马市在创优营商环境方面,坚持“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理念,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承诺制+并联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政府提供统一服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创优营商环境“一路领跑”。

如何让落地企业既放心又舒心?侯马经济开发区综合管理部部长牛辉说: “作为侯马市产业集聚地,侯马经济开发区探索形成了‘双协议、双承诺、双合同、双监管’的‘四双’三改集成模式,通过双协议将全代办服务贯穿于项

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达效全过程,通过双承诺、双合同明确承诺事项和标准要求,通过双监管确保承诺和标准得到有效落实,推动‘承诺制+标准地

+全代办’改革集成贯通、一体推进,加快选商引资和项目落地。”

如今在侯马,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企业,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热情和开放。优越的营商环境,为推动侯马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带来更大的机遇。

三、多方合力,打造高效便民“服务圈”

少跑腿、少添堵,一直是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时的最大期望。走进侯马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政务大厅,记者看到,在企业开办窗口、税务窗口、社保窗口前,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窗口工作人员热情高效地为企业和群众办理各项业务。

“最近准备开一家餐饮店,在这里办理营业执照特别顺利,很快就办好了。” 侯马市民樊国伟在办事窗口办完业务后欣喜地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施智能化审批,让窗口工作效率提高很多。

作为办事“第一线”,一直以来,侯马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次数,梳理事项清单、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能办”走向“网上办好”。该局局长李建华说:“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优化窗口服务措施,立足服务‘小窗口’,优化营商‘大环境’,以信息化赋能政务服务,打造高效便捷智慧的服务体系。实行‘云上签’服务创新应用,通过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提供远程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章服务,构建无纸化签署环境,压缩申请材料准备时间,最大化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

好水养大鱼。为全力打造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侯马市对标一流,多方发力,高标准推行“承诺制+标准地

+全代办”,高效率落实营商环境“多项套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侯马市自然资源局积极在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登记、创新政策、优化服务

等方面做好要素保障,合理布局商业区、步行街、商品集散地等,为小微生活服务类经营主体提供发展空间;马市工信局强化制度保障,提供专班服务,以企业为“单元”,逐企上门,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同时,积极推动企业搭建高端创新平台,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国家税务总局侯马市税务局创新工作流程,开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着力打造“枫桥式”办税服务厅,做到“办事不推诿、问题不出厅、服务不缺位”;侯马市社会保险中心积极推行“互联

网+自助服务”和延时错时预约服务的经办模式,着力破解企业用工成本提高的“痛点”“难点”、办事不通不畅的“堵点”;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失业保险金申领、失业登记等10个以上高频服务事项在规定办理时限基础上提速50%;一次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公平公正的办事、一次优质到位的服务、一次及时有力的帮助,对市场主体来说,真切感受胜得过千言万语。随着一张张证照的成功办理、一份份投资协议的签署和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设,营商环境愈发成为侯马的金字招牌。

侯马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未来, 这片具有无限潜力的土地还将越来越热。

朔城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经济发展工作纪实

“感谢政府和公安部门,及时化解了我们和村民之间的纠纷,保障了工期, 解决了实际问题”近日,经朔州市朔城区沙塄河政府、公安派出所和春花调解室的耐心调解,一起企业与村民之间因施工引发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朔城区政法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一盘棋”整体谋划、“一股劲” 共同发力、“一杆子”保障到底,倾力发挥助企、护企、惠企的积极作用,实现“硬措施”“软实力”两手抓、双见效,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一盘棋”整体谋划完善机制助企发展

为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真正落地见效,朔城区政法机关放眼全局, 高站位谋划部署,主动扛责尽责,把建强机制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加强机构职能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了强有力的机制堡垒。

朔城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及时成立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专门研究制定了《朔城区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4个重点目标,细化14项具体任务,归口定责,明确责任单位,确定时间步骤及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凝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整体合力。同时,在区委政法委员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朔城区政法机关从严纠治政法干警损害营商环境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监督。

朔城区法、检、公、司立足职能,结合实际,相继出台《涉企案件会商机制》《法律服务机制》《派驻工商联检察联络机制》《涉企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等制度机制,以机制保障为基础,全面筑牢法治化营商环境基石。

二、“一股劲”共同发力强化职能护企安商

“我们要聚焦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多举措解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朔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田志国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前移风险隐患防线,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持续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今年以来,朔城区共对“中煤山西杨涧项目煤棚建设项目”“朔州高铁站站前广场项目拟征收土地”等8项重大决策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现了从源头防控风险,通过前置防线打造更优质营商环境,有效保障了各项重大决策顺利落地。

“把‘打防管治’作为保安全护稳定的重要抓手,立足全区实际,把化解涉企纠纷、打击涉企违法犯罪、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等作为工作重点,当好企业发展护航员。”据朔州市公安局朔城分局局长杨喜财介绍,今年以来,朔城区共破获损害企业利益的各类案件13起。

朔城区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借助诉调、检调、警调、访调一体化优势,整合区人民调解协会、区人民法院民事速裁审判团队以及“春花调解室”“细雨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力量,全力解决涉企的各类矛盾纠纷,力争涉企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护航企业安心经营、稳步发展。

三、“一杆子”保障到底优化服务惠企暖心

朔城区政法系统坚持落实政法机关联企服务制度,把入企送法活动作为联企助企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涉企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开展助企法律服务,倾听企业意见建议,并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优势,结合实际推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体举措,通过多样化法律服务,从源头上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朔城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区法学会法律专家组作用,组织法律专家深入辖区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并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需求,为企业答疑解惑。

朔城区法院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强力推进网上立案和办理,实现快速送达,并完善繁简分流工作机制,精准处置案件分类,有效节约了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手段和方式,对于能够“活封”的财产,尽量不进行“死封”,使查封财产能物尽其用。

朔城区检察院通过向企业派驻检察官担任免费法律顾问,与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法律层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敦促企业依法办事、守法经营,帮助企业预防和防范各类法律风险。同时,在区工商联设置派驻工商联检察联络室,主要负责收集核实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线索,与工商联合作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朔城区司法局组织开展“普法进企业”宣传活动、“典亮企业• 优化营商

环境”集中行动,组织公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辖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通过开展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企业劳动用工专题讲座等,为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并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法律援助热线和政务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朔城区政法机关将持续提亮“法治底色”,以“近悦远来”为目标,大力

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宝山经开区党建引领营商环境优化纪实

党建“融”入一线,党建“融”入服务,党建“融”入业务今年年初以来, 宝山经开区坚持把党建工作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推动“党建+营商环境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实现党建和营商环境建设双促进、双提升,有力助推企业健康发展、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11月6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一、凝共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实施党建基础大提升行动,以高质量党建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在宝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军华看来,优化营商环境不只是公权力部门的事,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代言人。

为此,宝山经开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区党工委会议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站在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关乎营商环境”的理念,争做营商环境的代言人。

在聚心聚力的同时,宝山经开区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健全党建工作网络,在区党工委领导下,成立2个党委,优化N个党支部设置,构建“1+2+N”党建工作格局。

此外,督查考核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该区实行机关党建与业务考评联动机制,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责任清单, 将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作为督查内容,健全完善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为全区抓党建促营商环境优化增添动力。

二、解难题,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党员服务管家常态化进企业,累计解决问题1370项。

落实惠企政策、挖掘企业难题、谋划解决路径、主动服务化解宝山经开区坚持让基层党组织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唱主角”,让广大党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注入“红色动能”。

党建融入一线。广泛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党员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一线打头阵、当先锋。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等36个, 累计参与义务巡防、防控值守等1000余人次。

党建融入服务。健全完善“一企一警一党员管家”机制,以“主题党日+” 为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服务管家常态化进企业,当好服务企业

的先锋队、解决问题的突击队,为企业提供全方面、全时段的服务,累计解决问题1370项,企业满意率逐步攀升,创造了招商引资“美瑞特色”,项目建设“赞宇速度”,营商环境“星宇模式”,“万人助万企”“大树效率”。

党建融入业务。坚持把“党建+”作为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持续锻造“效率宝山”“活力宝山”“智慧宝山”“平安宝山”4张特色党建品牌。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定责践诺,开展“攻坚克难从我做起”“党员身边零事故”等特色活动,全力推进总投资285亿元的16个重点项目建设,点燃宝山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三、促联动,助力营商环境同频共振

打造“十分钟红色资源共享圈”,激活非公党建工作活力。

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宝山经开区立足“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理念,打造商圈“党建联盟”,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助力营商环境同频共振。

突出“两个重点”。突出机关党建和非公企业党建两个重点,实施党建基础大提升行动,开展“红色车间”争创活动,推进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班组、党员先锋团队建设,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同向聚合、同向发力。

注重发展非公企业党员。实施“双向培养”工程,将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 将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5年来,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同比增长9倍,新发展党员中非公企业党员占比达83%,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党建阵地共建共享。打造“十分钟红色资源共享圈”,建立党群活动中心、非公党建主题游园,实现园区企业党建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近年来,党建阵地共开展各项活动200余次。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宝山经开区将聚焦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重点,继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出硬招,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谋企业之所谋,不断提高为企服务效率,破解发展瓶颈,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宝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胡艳兵表示。

厦门市持续优化经济特区营商环境综述

2022年3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施行,其中明确每年11月1日为“厦门营商环境日”。今年11月1日是第二个“厦门营商环境日”, 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举行各种宣传活动,并进一步采取措施,让便利、高效的服务惠及广大经营主体。

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创新监管,优化服务,全面推动厦门经济特区营商环境升级优化,助力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主体高质量发展。

一、登记审批更便利

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94%,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厦门市共新设经营主体12.82万户,全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90.29万户,同比增长8.88%。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目前已迭代升级商事主体“一网通”平台至5.0版本,实现企业开办注销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双向便利。思明区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厦门市“开办企业”指标获评全省标杆,相关做法连续3年入选全市“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厦门持续发力,围绕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全环节,联合税务等10部门于9月推出23项企业全周期证照审批便利化改革举措,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联合财政等11部门印发《加大服务扶持力度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26条纾困解难举措。推出融合登记注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多达64类事项的11个“一件事” 主题集成服务,入选2023年福建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案例。

二、监管执法更高效

开发运用63个AI智能识别模型,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在全省率先启用智慧监测系统,实现对1600余家零售药店终端实时监管;将11.5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食品安全智慧追溯系统;全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示范建设评估验收名列全国第一。

近年来,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嵌入“双随机”系统中常态化应用,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今年以来,该局持续强化“信用+数字”赋能,在全省率先出台《旅游市场

价格行为合规指引》《商业广告代言活动合规指引》等重点行业领域指导性文件。深入开展进一步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专项行动。针对16个重点领域违法失信行为,持续推进“铁拳”行动,2023年以来共立案3356 件,罚没款超1100万元。开展企业信用提升行动,对3830家企业免予信用惩戒, 将4950家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修复联合惩戒信息500多条。

三、知识产权保护更有力

厦门市首批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电子商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入选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经营主体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均比5年前翻了一番。

今年,《厦门市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出台,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链条综合施策,实施精准扶持。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办法,建立司法确认制度,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厦门市在全国首创跨区域知识产权行刑衔接保护平台,形成“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一书一库一办法一专栏”机制,推动权利人合法权益在海外依法得到保护。围绕知识产权运营,累计征集企事业单位试点实施开放许可144件,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659 件,促成高校企业达成专利开放许可合同99件。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数字赋能和法治保障,驰而不息推进改革创新,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彭泽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市各地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指明了方向。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作为长江溯流入赣第一县,彭泽县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努力以一流的园区基础、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服务保障吸引更多企业家投资兴业,为彭泽县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为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彭泽力量。

一、以“一流环境”造就“二期现象”

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吊塔林立 初冬时节,记者在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江西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这里处处奔涌着建设的热潮。

“二期项目总投资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目前,正在加紧施工,预计12月建成试生产。”公司二期项目经理胡飞飞说,选择再次投资彭泽县, 主要是因为一期落户时,彭泽县提供了“保姆式”服务,还有特派员时时跟进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施工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像这样一期投资尝到“甜头”,然后上马二期、三期项目,或扩建新厂、或上新项目这样的“二期现象”在彭泽县还有很多,真正做到了从招商引资的“头回客”变成“常驻客”。为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彭泽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县持续擦亮“您的选择就是彭泽”这块金字招牌,以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一流服务、一流环境和一切便利,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截至目前,彭泽县实施增资扩产的“二期、三期”项目31个,总投资超270亿元,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27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彭泽县还成立了由彭泽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 设立14个县级指标长,将县营商环境促进中心从议事协调机构升级为专门常设机构,建立了“专班专项”调度机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调研、监督,县纪委监委开展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

彭泽县营商环境促进中心主任汪欣介绍说:“我们为企业配备一对一、一对多帮扶专员,将服务落实到人,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着力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二、以营商环境提升打造“投资福地”

“在彭泽县投资期间,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企业发展,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真正做到了‘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圣君深有感触地说。

从企业的投资路径也不难看出彭泽县以营商环境提升打造“投资福地”的决心。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一期投入100多亿元。鉴于彭泽县良好的营商环境,又新增投资100亿元,建设二期产业链延伸项目,目前该项目10个区域已经开工。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彭泽县先后印发《进一步优化“五个领域”营商环境整改工作方案》《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重点工作安排及指标提升计划》等文件,明确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等系列措施。持续开展的“贴心交流、暖心服务、真心惠企”走访服务企业活动,助力企业强信心、稳预期、解难题,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手抓发展。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彭泽县还持续围绕“访民情、听民意、惠民生

——大走访、解难题”活动,设立“您说我办”办公室。通过开发营商环境监督服务二维码,建成政策“码上看”,意见“码上说”,难题“码上办”的闭环处理机制。

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营商环境问题333个,已办结331个,办结率达99.4%。全县220余名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378家规上企业;乡镇规下企业、农民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实现全覆盖,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帮扶服务。

三、以服务不断提质释放“磁场效应”

不久前,彭泽县成功举办了2023江西彭泽对接长三角投资合作推介会,签约项目12个,合同资金112.6亿元;收集有投资意向的项目信息22条,推介会后有15家企业深入彭泽县考察洽谈。

这一举措,展现了彭泽县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努力,也是彭泽县以服务提质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表现。

面对激烈的竞争,彭泽县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集中招商,实行组团招商模式,成立10个县直招商组团及17个乡(场、区)镇招商组团,坚持带头招商、高层对接、高位推进,不断提高项目对接成效。招商过程中,彭泽县以最大的诚意、拿最优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家们创造最优的环境、

提供最优的服务。

为实现营商环境质的跃升,彭泽县投入5000余万元对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全面提升硬件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智能化”“标准化”政务服务大厅,完善“窗口+赣服通+网办”“错时+延时+预约”“智能办+自助办+上门办”等机制,推行事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彭泽县还率先成立全市首家功能齐全的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成为“政、银、保、担、企”密切联系的桥梁纽带,并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打造品牌、培育特色等方面持续发力。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彭泽县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一系列得力措施、一条条暖心政策,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优渥发展“土壤”,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彭泽新篇章。

宝山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宝山经开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实施政企联合办公服务举措,建立“1+3+N”服务机制,成立33个助企专班,主动服务企业和项目,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1+3+N”服务机制,协同作战纾难解困

化工项目土地、规划、安评、环评、能评、建设等方面手续既纷繁复杂, 又相互关联。宝山经开区通过打包审批统一区域评估、建立联动会商机制、职能部门提前介入、推行“服务管家”全程代办等方法加快手续办理,只用了3个月就把星宇化工项目一整套前期手续办理完毕,赢得了企业的赞许。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今年,宝山经开区创新建立了“1+3+N” 服务机制,“1”是指园区的每家企业,“3”是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县级分管干部、一名“服务管家”、一名警务专员,“N”是指问题涉及需要配合的多个部门、人员,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企业问题处理细化为汇总收集、明确责任、转办交办、专题协调、结果反馈、即时回访、跟踪督办等7 项流程,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平稳发展。

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主动报到。在宝山经开区,常态化送企业所需、解企业所困,打造让企业舒心的发展环境、心贴心服务企业的景象随处可见。今年年初以来,该区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0项,问题办结率100%, 服务质效持续提升,企业满意率稳步攀升,园区营商环境品牌进一步擦亮。

二、成立33个助企专班,高效优质服务获称赞

大型机械不停作业,工程车辆来回穿梭6月1日,记者在鹤壁宝山聚氨酯产业园一体化项目现场看到,27个单体建筑拔地而起,一派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美瑞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在宝山经开区建设的聚氨酯产业园投资大、技术新,多项工艺技术系国内首次采用,主要产品为河南省首次产业化应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较多且步骤相对繁杂。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原计划至少一年才能完成的手续半年就办好了。在做好手续办理的同时,水、电、气也协调好了,确保了我们如期开工建设。宝山经开区还积极兑现7500万元的优惠政策资金,帮我们申请了10 亿元的中长期贷款。”鹤壁宝山聚氨酯产业园一体化项目工程部负责人汪战豪

对宝山经开区的营商环境十分满意,“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接近尾声,年底前有望实现试生产。”

和汪战豪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赞宇科技中原日化生态产业园的负责人。一日一督导、一日一提醒、两日一通报、一周一调度,两天接通用水,三天接通用电在赞宇科技中原日化生态产业园建设初期,项目服务专班人员每天在工地协调解决进地前的困难和问题。为督促项目部临建房搭建,专班人员连续三天在工地工作到深夜。经过不懈努力,短短9个月时间,21个单体建筑主体建设完成, 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赞宇速度”。

宝山经开区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创新实施“政企联合办公”服务举措,设立33个助企专班,县级领导挂帅,高位推动、及时跟踪、扎实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企业家获得感,推动该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硬实力”保障,园区品质提档升级

郁郁葱葱的元宝山公园、鲜花盛开的赞宇公园、绿意葱茏的煤化大道初夏的宝山经开区,一步一景,活力迸发。

在提升“软实力”服务的同时,宝山经开区还强化“硬实力”保障,实现营商环境新提升。该区建成污水加压泵站、蒸汽供热管廊、煤化大道南延、建材路等公用设施,完善基础配套,增量配电网试点项目投用,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高标准实施宝园路、煤化大道、石化路一标等廊道绿化提升,高标准完成市定植绿目标。完成元宝山公园一期绿化,扮靓园区颜值,园区宜业宜产指数持续提升。

为持续做优企业服务,宝山经开区规划了集企业孵化、安全教育、智能化园区管理等服务智能于一体的工业邻里服务中心,建设一站式企业服务大厅。目前大厅正在进行内部基础装修,6月底前可投入使用。此外,做好人才培育, 加快推进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在宝山设立分校,订单式培育化工专业技术人才, 解决化工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难题。做实安全基础,持续抓好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重点化工企业“把脉问诊”,对招商引资、技改、研发项目进行源头把控,消除系统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对标‘五位一体’ 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效,让宝山经开区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和‘雨中打伞’的贴心服务,打造措施准、效率高、服务优的发展环境,叫响宝山服

务品牌。”宝山经开区科技工信局局长胡潮源表示。

武都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近年来,武都区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全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突出“三个引领”,以思想“破冰”实现行动“突围”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

武都区围绕“五大活动”内容,对标查找差距不足。突出思想引领,将优化营商环境知识纳入学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学习、讨论和大反思行动,增强干部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争先意识。

在区属媒体平台开设了《优服务促营商》专栏,累计发布稿件355篇(条)。突出作风引领,由区纪委监委牵头,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18项指标单位整

改落实情况定期开展督导调度、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大力整治。2022 年,区纪委和作风办累计开展监督检查12次,督促整改问题32条,发出通报2次, 对7个单位进行了点名通报,约谈相关单位负责人3人(次)。

突出制度引领,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动态解决企业和市场主体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不同方式,面向各企业商会、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建议,共梳理4个方面10条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逐一完成销号整改。

二、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而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知最敏锐、最深刻。武都区大力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把1432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2022年累计受理事项13.43万件,办结13.38万件。

设立“跨省通办”专区,通过网上受理和异地代收代办等方式,实现136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不动产登记等137项事项“省内通办”。

持续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理环节、压减办理时限、减少跑动次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标准化、规范化。

创新开展便民利企特色服务,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11项便民服务,设立“帮办代办咨询引导窗口”,日均接受帮办代办200余人次。

全面加快电子证照库建设和移动端APP应用,2022年采集电子证照52类33.55万个、电子印章286枚。对武都政务服务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与省级

“甘快办”系统的对接,移动端可办理政务事项738个一项项务实的举措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仅温暖、滋润着每一位企业家的心,也给市场主体吃下了“定心丸”。

三、落实政策支持,以靠前服务满足纳税人新期待

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武都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先手棋”,围绕土

地保障、财政奖补、税收优惠、服务保障等十一个方面密集出台政策。

去年以来,武都区税务系统结合“便民春风行动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推出惠企利民、便捷高效的办税举措。

为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武都区精简涉税资料,取消部分涉税证明和申报纸质资料报送,证明类资料减少90%,申报纳税资料减少50%。建立多元化办税新模式,涉税事项的90%、纳税申报的99%实现网上办理。全力打造10分钟自助办税圈,提供24小时随时领票开票服务。

落实中央和省市一揽子惠企纾困政策,为市场主体精准落实减税降费2.9亿元。积极构建“陇税雷锋”全员帮办服务机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监督有力度。

加大涉税金融支持,深化“银税互动”举措,利用“税易贷”“小微快贷” 等信用贷款产品,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优化发展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相信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将给武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邵阳县凝聚合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今年以来,邵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系列决策部署,立足该县营商环境新变化,紧密对接发展所需,不断提升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率、贡献度,用法治营商“软环境”,激活邵阳县经济发展“硬实力”。

一、树牢法治思维,规范经济发展秩序

邵阳县委、县政府将法治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推进,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县政府常务会议确定法律顾问和县司法局全程列席并就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合同进行法治审查和法律把关。该县组织法律顾问线上线下为政府涉企事项提供法律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清理规范性文件108件,废止的规范性文件6件,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18件,不断提升涉企政策文件的精准性、规范性、合法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法治服务。

二、严厉打击犯罪,提升企业满意度

邵阳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委政法委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项专项行动相关部署,制订出台《关于2023年开展“护航重点项目建设,打击非法阻工闹事”专项攻坚行动》等文件措施,创新“123456”工作举措进行深入推进,即:政法系统开展“一”个专项攻坚行动,严厉打击“两”类不良行为,承诺“三”十分钟快速处置、坚决落实“四”个一批,建立“五”个机制,成立“六”个工作专班的工作举措,严厉打击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和涉企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该县共办理各类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案件30余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9人,其中行政拘留14人、刑事拘留5人,企业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国家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犬木塘水库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该县共查处非法阻工闹事违法犯罪行为5起,特别是成功打掉了一个以胡某远为首的恶势力团伙,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4月20日, 邵阳县居然之家马可波罗瓷砖店老板杨某群与顾客(伍某明)发生纠纷,顾客家属进店骚扰,导致无法正常经营。邵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在30分钟内快速出警处置。当日下午,邵阳县政法委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并多次上门进行普法和调解,成功劝说并制止了伍某明家属进店滋扰的行为,引导伍某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民事纠纷,事件处置得到双方当事人的满意答复。

三、健全联动机制,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建立重点项目跟踪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社会诚信监管等长效机制和部门负面清单,一方面促进政府各部门依法依规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持,推动形成争创优质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通过设定诚信积分标准、设置诚信奖励、失信惩戒等方式,引导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持诚信原则。

二是推动政法部门服务企业措施落实落地。推动“千警访联千企”服务扩容提质,建立“一会一警”“一企一警”联系制度,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专门设立红石工业园区派出所,积极排查整治企业、重点工程周边突出治安问题。依托“一村(社区)一辅警”,推动警力下沉就近企业,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工程项目建设、征地补偿、拆迁还建、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社会矛盾纠纷,定期调度排查化解涉重点项目建设各类矛盾纠纷,同时信访部门落实问题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工作闭环,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全力维护企业和项目建设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县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部门利用刑事手段插手干预经济纠纷、超越管辖规定违规立案以及以罚代刑、有案不移、有案不立、放纵犯罪等问题,开展立案专项监督。

三是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县委、县政府将重点项目推进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项目建设指挥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将涉企矛盾的化解作为考核各级干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据。重点项目属地乡镇和项目建设指挥部依托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县、乡“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对全县工程项目建设涉征地补偿、拆迁还建、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化解。今年以来,共调处各类涉企矛盾纠纷501件,成功475件,调解率100%,成功率95%,协议履行率100%。

今年以来,该县对公安机关的2起采取了强制措施、但解除强制措施后超过一年未处理的案件进行督促整改;同时对公安机关随意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活动。邵阳县人民法院组建破产案件审查和审判专业团队办理破产案件和破产衍生诉讼案件,完成“执转破”案件审查工作2件;邵阳县检察院共办结涉企案件31件,其中涉及知识产权案件4件18人。邵阳县司法局通过成立法律服务团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问题和纠纷,构建“亲”“清”新型政企关系。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10余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5 件,其中受理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3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8万余元。

广元市上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这是一份充满能量、提振信心的“成绩单”:政府效率大幅提升,位列2022 年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全国第45名、西南地区第5名,政务公开全国第 2名。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列全省

第1位。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 获评“2022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优异“成绩单”的背后,凝聚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展示广元对外形象的重要抓手,始终聚力推进环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创新、年年做加法,探索出营商环境“1+5”推进机制,为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便捷服务。

一、专班护航,全生命周期推进服务

广元大地,骄阳灼灼热烈绚烂,跳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近段时间, 位于广元西部的三江新区石龙工业园的劳德巴赫啤酒包装车间内,啤酒包装机器正全速运行,现场一片繁忙。

营商环境好了,一大批好项目纷纷来广洽谈合作。投资100亿元的西南煤炭调拨储运中心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王老吉饮品等845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久达铝基新材料等75个重点项目全面完工项目跑出“签约、落地、投产”加速度,主要源于产业和要素专班的贴心护航。

“今年我们在专班市县一体工作格局上,持续强化建专班促服务,建立了铝基新材料、绿色家居等17个全生命周期重点产业专班和1个要素保障专班。”广元市重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专班建立后,对重点产业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推进服务,企业反映的一般问题有专人解决,重大问题有市领导牵头研究解决,有效推进市场主体培育,扩大民间投资渠道。

全力提升服务效能,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广元经开区被授予“中国绿色铝都”称号,剑阁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青川县、剑阁县入围中国旅游百强县。

二、5大机制,高效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今年上半年,发布惠企政策兑现事项免申即享类74项、即申即享类1382项、综合评审类150项,建立惠企政策“资金池”9个,纳入预算资金1.09亿元

一项项惠企数据,折射出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硬核举措。

通过惠企政策一站式兑现,我市将惠企政策落实作为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的管用之招,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专窗和惠企服务工作专区。推行营商环境“背靠背”评价,建立由以企业、办事群众为主体的评价调查样本库,每4个月随机抽取300人,对县区、服务部门、重点单位开展一次集中评价。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广结亲(清)缘”企业家恳谈会,市委书记、市长轮流倾听企业家意见建议,了解大家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建成全省首家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统筹纪检监察监督、检察法律监督、行政执法监督、涉企政策监督的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受理、转办、督办、分析市场主体涉及营商环境的各类投诉举报。建立12345亲商助企总平台,设立涉企专用号码和管理栏目、专用知识库、专用工作流程和模式,让企业享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三、对标先进,坚持改革创新促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对标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工作,组织市级部门、县区,赴杭州、重庆、广州等地借鉴学习,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创新举措,为广元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奠定基础。

服务项目审批方面,成立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实行综窗统一分派、部门及时办理,保障工程建设项目“一窗进出、并联审批、全程在线”落到实处。获得信贷方面,设立全省地级市首家“首贷服务中心”,建成全省首家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实现普惠金融“一站式”服务。包容普惠创新方面,率先在全省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奖励制度,先后选派35名高企特派员“点对点”服务64家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市场监管方面,实施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处罚(首违不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给予市场主体成长“容错”“试错”空间。

四、招投标方面,持续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

“目前,我们主动对标营商环境先进地区,举全市之力启动广元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市首次将优化营商环境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并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水平、广元特色”原则高效推进。

四川政法系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四川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及专业的政法队伍,还有国内一流的天府中央法务区,为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商事纠纷解决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法治助力。”今年2月17日,全省政法系统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在成都召开,成都明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法善治是企业家信心之源。

近年来,四川政法系统坚持法治思维,以创新完善执法司法制度体系为抓手,以提升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障能力为核心,不断扩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边界,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着力让企业“留得住”“经营好”“能生根”。

一、聚法治之势,一座一流法律服务高地正强势崛起

秋风吹拂,兴隆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湖畔,一座一流的法律服务高地正强势崛起,描摹着城市发展新的天际线。

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坚持运用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全力推动“政商学研企” 融合发展,构建法务业态全链条,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

动能从何而来?源于法务资源的高度集聚。

自2021年2月5日成立以来,天府中央法务区围绕打造高能级法律服务集群, 集中布局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法院四级审判资源,构建起“一点、六院、六庭”全层级司法审判矩阵。2022年,成都国际商事法庭、成都互联网法庭、成都金融法庭、成都破产法庭等“六庭”共受理案件3.4万件,审结3.2万件,涉案标的额701.6亿元,成为法务区案件审判的中坚力量。

优质审判资源带动着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核心法务机构和各类泛法务资源的加速集聚。目前,天府中央法务区已吸引280余家机构入驻运行, 综合服务中心更囊括了检察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事务服务中心等30余家政务法务窗口,进驻15家商事特邀调解组织,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高端高效服务15万件次,代理非诉讼业务标的额近25亿元。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一年多再次来到四川,一路深切关怀、一路殷殷嘱托。

如何更加精准赋能创新创造?天府中央法务区着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

局,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公安、法院、检察、海关、市场监管等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同时,开展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实现专利申请、确权、维权各环节快速审查全覆盖。其中,由“六庭”之一成都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青花椒”案,更是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商标权保护的大讨论,并以杜绝“碰瓷式”维权的审判结果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点赞,该案也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改革思维和创新方法带来的还有智慧法务建设的全面提速。

司法鉴定在线委托和进度查询、电子委托书和鉴定意见书签署、区块链存证及核验、文书送达等全流程服务。过去管理人员从汇总全省鉴定机构信息到报送给司法部,需要一至两周时间,而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从后台精准获取最新数据。随着今年7月1日天府中央法务区“法律云市”启动试运行,法务协同“一网通办”、法律法规“一网通览”、诚信信息“一网通查”和司法科技“一网通用”将进一步“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栽好营商环境“梧桐树”,引来筑巢发展“金凤凰”。当前,天府中央法务区已吸引泛法务机构近300家,集聚重大产业化项目128个,总投资超2600亿元,涉法务机构2022年税收同比增长45.2%,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创业信心不断提升。

二、行法治之力,一批护航企业发展的实践方兴未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年夏天,成都市新津区安西镇的千亩荷塘中,身着汉服、乘乌篷船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穿梭其中的还有一支义警队伍,用护卫平安“藏青蓝”保障当地旅游产业“连天碧”。

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要求,一方面着眼“优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地“川渝通办”、西南五省“跨省通办”等共计99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另一方面着眼“净环境”,全力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重大战略实施和川藏铁路重大项目建设,累计侦办涉铁路建设领域、涉“三电”类刑事治安案件428起,立案侦办涉企经济犯罪案件1621起、涉案金额98.25亿元,不断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以雷霆之势重拳打击行业乱象,更以法治温情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2022年,成都高新区检察院创新运用企业合规异地协作新模式,办理上海Y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张某等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通过“云听证”

“云会议”“云访谈”等对涉事企业开展合规考察,并在考察期满后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助力企业“司法康复”。如今,Y公司已经重回发展正轨,业务进一步拓展,营收同比增长20%,应纳税额同比增长4倍以上,公司面貌焕然一新。

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新业态规范、助企纾困帮助小微企业渡过经营难关、以数字检察护航本土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省检察系统聚焦强化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保护,常态化开展涉企“挂案”清理工作,持续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同时,省检察院联合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省高院、省公安厅等共同发布《推进四川省知识产权鉴定工作方案》,协同推动知识产权鉴定运用和技术进步,用法治手段让市场主体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营商环境好不好,说到底要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说了算。从2022年4月开始, 全省法院系统逐步铺开双向考评改革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司法工作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一方面,开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专项执行行动,共执结案件20.42万件,其中,涉金融债权执行到位162.24亿元,盘活金融机构融资款项,为市场经营发展输入更多“血液”。另一方面,优化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畅通“执转破”移送审查渠道,小微企业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67天,用法律程序拯救危困企业,及时化解市场债务风险。

为进一步将司法服务扎进基层“毛细血管”,全省法律队伍积极作为、主动出击——省司法厅致力于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制定《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清单》,为市场主体的注册成立、融资交易、清算注销注入法治“动能”。同时,开展“百处帮万企”,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帮助企业规避大量潜在风险。此外,创新“金融+公证+执行”模式,与30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提供事前风险防范、事中协商调解、事后纠纷化解全链条保障,不断将政法“服务指数”转化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指数”。

三、筑法治之基,一场恰如其时的专项整治对“症”下药

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今年6月,全省政法系统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开展服务保

障高质量发展中存在问题专项整治,切实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大家心坎上。“多部门合力,在政策端撬动更多资源,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治服务。”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道。

作为专项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政法委联合省政法各单位制定《全省政法系统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从5大方面提出18项务实有力举措,涵盖政策供给、审批服务、案件办理各个领域,成为政法各部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主引擎”和“支撑性工程”。

除了实施精准性集成化政策供给,全省政法系统还针对涉企刑事“挂案”、超标的“查扣冻”等9类企业反映突出的案件,扎实开展涉企案件专项督办行动, 共自查梳理涉企案件17万余件,对可能存在的执法司法问题及时依法依规纠错补瑕,不断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目前,我们共摸排出300余件案件,并将扎实推进问题整治和依法依规督办,确保取得实绩实效。”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在涉企司法实践中定分止争、树规立范等作用,省高院、省检察院分别编发《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既包含川煤集团、华荣股份破产重整案这样的金融大案,也囊括了“青花椒”“郫县豆瓣”等知识产权保护要案,不断促进司法机关公正高效处理类似案件,扎实守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设置诉讼服务站点3502个,联系微信32311699,166家法院实现“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推进居民身份证补换领“全程网办”、实现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注册登记“一证通办”;完善工业园区、自贸区等企业和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功能,服务530余人次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我省政法各单位持续用力推进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改出过硬的质量、改出实在的效果、改出良好的风尚,真正让群众对法治红利可感可触可及。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

未来,全省政法系统将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不息求索、不断进阶,用好多方面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用法治“点燃”营商环境新引擎,驱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新力量!

怀化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前不久,怀化市委政法委组织党员干部赴怀化国际陆港、怀仁健康产业集团、金升阳公司开展“弘扬廉洁新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党日活动。这是市委政法委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与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在助企、暖企、护企中出实招、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今年来,怀化政法系统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聚焦重点任务,“一盘棋”整体推进,以法治力量保障企业专心创业、安心经营,成效显著。前不久省委政法委委托第三方开展的全省企业满意度调查评估,怀化市总体评价排名全省前列。

一、护航国际陆港建设,小切口破题创优大环境

今年7月中旬,经有关部门批准,鹤城区人民法院儛阳人民法庭正式更名为鹤城区人民法院国际陆港区人民法庭。日前,在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原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怀化国际陆港区人民法庭用房正在进行改造施工,预计10月底可搬进办公。这是该市聚焦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又一硬核举措。

去年下半年,怀化经开区挂牌为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为加快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建设,市委政法委出台《全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3+1”行动实施方案》。即在省委政法委部署开展涉企执法司法提质增效、打击治理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行为、优化经济领域政法服务3项子行动的基础上,结合怀化实际创新开展保障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子行动,以高水平法治全力护航怀化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

“3+1”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后,怀化市政法系统立足政法职能,精准对接国际陆港各企业需求,定向优化法治供给。公安机关推行“一重点项目一专班”机制,全市共设立园区警务室7个,园区派出所1个,配置项目警官317人,实现14个产业园区警力全覆盖;怀化国际陆港法庭在建设中探索“专业法官+陆港陪审员+行业专家”的专业化审判模式,统筹保障国际陆港重大项目建设。

“小切口”破题,“大环境”创优。该市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创新上着力用力,制定《怀化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五条措施》《加强法治保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政策,全市政法各单位积极响应,联手发力,深入开展进园区、联商会、访企业、解难题活动,主动上门听意见、解难题、促发展。

同心护企,法治安商。中方县制作政法干警联企业“民情连心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各类执法司法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政法干警咨询、解决。沅陵县制定了《政法系统领导干部联系“四上”企业工作方案》,对全县124家规模企业结对联系,帮助解决重点问题24个。

二、开展专项治理,聚力攻坚战探索新机制

“年内项目有望重新启动建设,这不仅让企业重振信心,也给债权人吃下定心丸。”看着4年前就烂尾的项目通过引进共益债投资人让项目重启,湖南壹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吉祥高兴地说。

湖南壹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件是怀化中院近年来审理的重大破产案件之一。该公司开发的壹线国际商业街项目涉及债权数量1000余个,债权申报金额23.94亿元。

由于债权人人数众多,债务金额特别巨大,其中公司部分股东涉嫌刑事犯罪。同时重整涉及的项目续建、资产处置、投资者引进等,需要当地政府在资金、建设、规划、国土、税务、招商、社会稳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市委政法委召开“壹线国际”工作调度会10余次,合力解决破产案件审理难题。

今年4月,该公司成功引进共益债投资人,怀化中院依法批准湖南壹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湖重整程序,“壹线国际”得以涅槃重生。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怀化以实际行动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今年,怀化政法系统聚焦群众和企业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入开展房地产、金融借贷纠纷、物业管理、园区“僵尸企业”4大领域专项治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在4大领域专项治理中,怀化中院着力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率先成立9人破产审判团队,坚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思路,深化运用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针对7个重点停建房地产项目召开府院协调专题会议14次,并由院领导对10件重点破产案件定期开展专题调度,多方联动、集中化解复工复产、人员安置、信访维稳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出清“僵尸企业”24家,助力5家企业重整再生。

同时,该市强化以打促治。在4大领域专项治理中,共立案破坏市场秩序违法行为98件,立案侵害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人身财产权利违法行为13件,立案侵害企业产权违法行为212件,整治涉企案件执行不力3件。

在巩固既有成效基础上,该市探索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在物管领域创造出叫得响、比得赢的怀化经验。其中有以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为统领,

探索以法院主导诉讼分流、街道社区组织实施的诉前调解机制,创新“红色物业”“红色自治”管理新模式。会同、溆浦等县通过健全红色微组织、建强红色微阵地、规范红色微管理、优化红色微服务等措施,组建街道(城镇)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体系、红色微管” 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破解了物业管理中小区无人管、住户不服管、物业不敢管的难题。

三、优化法治供给,打好主动仗提升贡献度

企业需求延伸到哪里,政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很满意!各部门领导当场给出明确答复,这让我们心里有底了。”中方顺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满脸笑容。今年7月中旬,中方县政法委书记杨春斌来到该公司现场办公,对企业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现场督办。在政府支持下, 目前,企业推进项目进展顺利,所有证照手续全部完成,厂区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设备进场进入安装阶段。

今年来,怀化政法系统聚焦问题精准研判,有效回应市场主体对政法工作的关切,梳理形成了包含问题清单、整改事项、创优举措等内容的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台账,解决了一批妨碍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着力营造企业至上、企业家C位的社会环境,全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主动仗,不断提升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法治贡献度。

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怀化市公安局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十个严禁”》《怀化市公安局关于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为“首违不罚”提供规范指引,开展涉企“放管服”改革项目958个,落实项目警官制度918件次,入境部门为企业员工上门办证送证518人次,加急办理商务出境手续3200人次。禁毒部门帮助13家企业解决16.34吨化学品回收,为企业节约成本近百万元。

全市法院系统吸纳商会负责人、企业家担任人民陪审员、特约监督员,增强涉企案件审判的透明性。在经济相对活跃、纠纷多发易发的乡镇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36个,协同基层调解组织实体化运行,深入推进“一乡街一法官”、法官工作室等诉源治理品牌创建;对600余家涉诉企业开展经济影响评估,帮助45家企业协调债务展期,对53家企业灵活运用活封活扣、置换担保或以租抵债, 最大限度保障市场主体正常运转。

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加大相关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力度,健全治理“挂案”成效机制,排查出的涉企“挂

案”7件9人。今年截至9月初,共撤案5件7人,终止侦查1件1人,挂案清结率88%。市司法行政机关整合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公

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法律服务团队,帮助企业修改合同242份,助力园区市场主体防范化解法律风险,探索建立涉国际陆港专业性调解组织,切实将涉企矛盾纠纷解决在源头、化解在诉前。

司法“硬功夫”优化营商的“软环境”。正如怀化市委书记许忠建所言, 要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破解要素瓶颈,提升服务效率,持续擦亮投资怀化、办事简化政务环境名片,真正让企业家入怀乐开怀。

玉林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综述

走访服务企业180家(次),帮助企业排除安全隐患35处,解决企业难题16 处,设立产业园区派出所2个,下沉警力138名。这是今年以来玉林市公安机关为全市经济发展写下的扎实答卷。

玉林市公安机关以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为目标,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全方位深入经济发展第一线,实施一系列助企、便企、安企综合措施,为玉林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安支撑。

一、警务入园深植经济发展一线

服装产业一直以来都是福绵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目前有258家企业入驻,高峰期从业人员总数达到3万人。该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人员流动性极大、管理体系分割破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治安复杂区域。

玉林市向阳服装有限公司经理李业有至今仍记得企业刚入园时的治安情况,“员工的电动车经常被偷,一个月就有一两起,我们只有两个保安,3500 多平方米的厂房根本看顾不过来。”

2022年5月,福绵公安分局樟木派出所在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设立警务站,将警务前移到园区内,与园区专职网格员、企业安保人员、消防应急人员组成联合管控力量,同时启用智能管控平台,整合园区内的监控系统,以技术赋能园区警务。短短半年时间,园区警情数量下降31%,盗窃案件下降45%。

二、区域合作劲吹向海而行风帆

玉林龙潭产业园地处两省(区)三县(市)的交会处,毗邻北海合浦和湛江廉江,是玉林向海而行、发展临港产业的重要环扣。园区内新材料、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聚集,是典型的重资产园区。

博白县公安局因地制宜、“因产施策”,设立龙潭产业园派出所,与北海、湛江公安机关开展跨区域合作。“因为隶属于不同地市,以往要联系邻近派出所的手续比较复杂。”龙潭产业园派出所所长詹伟平是园区警务工作提质增效的见证者,如今龙潭产业园派出所和相邻的地市基层派出所建立了快速合作机制,“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确认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三、警企共建厚培营商环境沃土

玉林市公安机关建立警企共建机制,实现警企有效对接,以“安全生产、企业内保、反诈宣防、群防共治”为重点,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营

造放心、安心、舒心的营商环境。

在陆川工业园区,玉林福达国际香料物流港共有600多家商户,人员、车辆、货物流动性极大,管辖该园区的白马派出所增加了巡逻次数,设立安保工作微信群,及时掌握园区动态。园区安保部门负责人吴红超说:“见警率不断提高,我们的安全感也不断增强。”

北流工业园管辖派出所建立健全部门、企业线索推送机制;玉州公安分局压缩企业许可审批环节,推进企业开办业务“一网通”“一窗通”;福绵公安分局先后完善身份证“全区通办”“跨省通办”等业务,为园区外来从业者提供便利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玉林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必将有“公安蓝”保驾护航。

陇南市公安局主动创稳护航营商环境综述

今年以来,联系微信32311699,我市公安局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以“三抓三促”“主动创稳”行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综合运用防范、打击、整治、管理、服务等举措,扎实推进服务企业、护航发展各项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高标站位,打造更优助企机制

工作中,市公安局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十二项措施等一系列专项文件,将营商环境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全年公安工作绩效考评。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一把手”挂帅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抓运作、联席例会抓落实”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地落实。

深化落实干部包抓联企业工作,市级公安局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结对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走访服务企业89家(次),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25起,收集办理涉及企业各类问题8个。

以党建为引领,建立常态化警企协作工作机制,主动上门宣传政策,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现场办理公安审批服务事项,合力打造“亲清”警企营商环境。

二、深化改革,打造更优政务环境

持续提升企业监管质效,积极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制定“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计划、抽查事项清单、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截至目前,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换证220余件,审核发放三大员证件800余人次。

持续落实护航警官机制,围绕全市招商引资企业和建设项目,建立公安机关联系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共设立护航警官90名,实行“点对点”“一对一” 服务。

持续强化服务监督体系,建立集中受理、统一回访、分类交办、跟踪督办机制,加强群众满意度测评,倒逼一线窗口提升服务质量。

持续推行便民服务举措。大力推进出入境、小型汽车驾驶证等“全国通办” “全国通考”全面落地。全面推行“田园警务+背包警务”和流动车管所下乡服务,架起警民连心桥。积极探索推行“综合窗口”,实现警种业务“一窗通办”。投放各类自助服务设备27台,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办证。

三、安商便企,打造更优发展环境

深化理性执勤执法,始终将“柔性执法”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全过程,对18

种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的外地车辆首违免罚。推出人才落户“绿色通道”、出入境“延伸服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等便民措施,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严打突出违法犯罪,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陇南,为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深入开展打击金融领域犯罪“破案清收百日会战”,纵深推进“陇剑”系列行动。全力消除“食药环”风险,有效服务保障民生。

把护航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日常治安管理、狠抓工地智慧防控、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主动宣传防范案件,护航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定期开展日常治安巡逻,提高项目工地周边的见警率和管事率,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不是因为我公司胜诉,而是在我们这家小公司与庞大的集团公司诉讼的情况下,法院主持公道,方便外省百姓,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令我们非常感动!”这是一封来自远方的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助企利民的赞誉之情。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准格尔旗法院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为实现司法公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策马加鞭,努力推进涉企案件办理提质增效,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的举措让企业和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便利、感受到了公平。

一、送法进企把脉问诊助力营商深化诉源

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生产力,更是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以来,准格尔旗法院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将诉源治理工作与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紧密结合,同全旗“企地企民携手、共建美好生活”专项行动有效衔接,创建市域社会治理“579”法律服务“六进”模式,主动对接全旗168家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和落脚点,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力量为企业运营精准“把脉问诊”。

9月19日,准格尔旗法院龙口人民法庭会同执行局深入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我为群众办实事”普法宣传进企活动,以“点单式”普法形式结合企业疑虑、聚焦企业需求,征集企业意见和建议,通过“以案释法”、法律政策解答等方式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依法经营提供“一对一”精准化、定制型司法服务,并建议企业增强自身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提升法律风险防控能力。

“陈法官,我们的钱都已经到账了,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2023年7月14日,柴登法庭法官陈华收到一面来自内蒙古元瑞电建有限责任公司送来的锦旗。该公司对法庭灵活运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既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又免于双方对簿公堂,以利于今后能够继续合作的工作方法给予极大肯定。

像这样“俯下身子”进企业、“点对点”普法、将矛盾化解于诉前、化解于萌芽是准格尔旗法院持续推进“六进”工作走深走实,形成长效机制、达到

惠民暖企良好效果的缩影。该院紧盯企业和群众面临的堵点难点,找准“小切口”,瞄准“靶向点”,打出“组合拳”,目前已举办民营企业家对话法官座谈会105次,帮助解决涉法涉诉实际问题851个,搭建起法企良性沟通的平台。

二、全力化解商业纠纷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2022年以来,准格尔旗法院聚焦“解决商业纠纷”,立足审判职能,努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本文开篇概述的案例正是该项亮点工作的具体体现。该院民二庭庭长白洁接案后了解到,该案中,陕西某公司与内蒙古某公司因十年前签订的买卖合同履行及违约问题一直处于互不退让的状况。经过悉心调解无果后,法官对双方合同的履行及内蒙古某公司存在违约情形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鼓励交易、慎用合同解除制度出发,充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析理,确定双方之间的合同可以继续履行,遂判决内蒙古某公司要求解除合同的主张不能成立,使该起商业纠纷案件得以合理合法解决,既依法扶助了一个面临困境的企业,也为双方日后继续合作提供了空间,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准格尔旗法院始终坚持全力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先,2022年审结涉企案件3567件,涉案金额达30.12亿元,通过司法确认、督促履行为企业解决涉案纠纷9400余万元;审结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电信网络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3件38人, 追赃挽损595.5万元;从快妥善处理金融纠纷,在全市率先探索金融案件“互联网庭审”模式,审结金融纠纷1706件,金融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13天; 充分发挥破产审判防风险、优结构、促转型作用,依法办结破产案件3件,申请确认债权数额15.4亿元;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共享,为金融机构开展风险评级、防范金融风险提供重要依据;坚持高效能低成本解决商业纠纷,高站位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坚持系统集成、专班运作,大力推进司法确认、小额诉讼、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独任制审理、电子诉讼五项改革,全面激发司法效能。

此外,该院推出涉企诉讼绿色通道等13条务实举措,解决商业纠纷时间平均缩短了19天,在2022年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解决商业纠纷”指标排名全区第一。

三、率先开启服务新模式“一件事”让群众少跑腿

2023年8月,准格尔旗法院与准格尔旗不动产中心正式签署司法拍卖不动产

“一件事”工作协议。9月25日,该院联合准格尔旗不动产中心在现场为家住薛家湾镇的吕先生通过司法拍卖成功拍得一套房产,随后,两家单位协同联动,通过不动产统一登记管理平台现场完成房产过户办理工作,这也是鄂尔多斯市首例司法拍卖“一件事”,标志着全市司法拍卖不动产“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模式就此开启,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随后,准格尔旗法院联合不动产中心召开司法拍卖“一件事”首例经验交流会。会上,两家单位就司法拍卖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双方均表示将以司法拍卖不动产“一件事”服务联动机制为契机,以“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为抓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共同推进联动合作。

司法拍卖不动产“一件事”改革是准格尔旗法院践行“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平台流转、部门联动”为创新点,有效破解了司法拍卖中存在的信息不畅通、成交后过户手续繁琐等影响司法拍卖质效的问题。

四、联动调解化纠纷“行内”优势赋能服务

“内蒙古的水土好,准格尔旗的营商环境好。有政府和法院做保障,我们浙江的企业会继续与准格尔旗的企业合作发展,实现共赢。”2023年8月,杭州某公司代理人如是说,而他这番话也的确言出有因。

原来,早在2012年6月,杭州某公司向准格尔旗某公司售出价值1.45亿元的甲醇深加工项目的空分装置设备。双方签订合同后,杭州某公司如约交付货物, 但准格尔旗某公司未及时付清1300余万元尾款,因而被诉至准格尔旗法院。该院综合审判庭受理此案后,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认为案件调解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遂启动“法院+工商联”联动调解化纠纷模式。8月18日,准格尔旗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索雅、副庭长高晓辉会同工商联主席王丽萍,针对该案双方当事人争议问题展开调解,索雅与王丽萍表示,在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下,企业想要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就应该相互协助规避弱点,法院和工商联也会在职能范围内用好助企纾困政策,助力企业良性发展。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同意将1300余万元的欠款以分期的方式给付。综合审判庭干警趁热打铁,利用远程互联网开庭,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至此,这场长达11年的纠纷得以有效化解,双方当事人满意而归。

好风凭借力,优化营商乘法航。正如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祁

建军向全院干警强调的“要持续完善、用好司法惠企政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未来,准格尔旗法院将不断创新司法惠民利企举措,深化多方参与、多元治理诉源治理新格局,继续把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航舵,为准格尔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湘潭市两级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成立全省首个执源治理工作站、为中联重科挽回损失近1亿元、281件重点涉企案件“一案一策”、前三季度执行到位金额50.74亿元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抓手,锚定服务企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湘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访”字出击,源头筑牢企业风险防火墙

“内容很契合企业实际,以后我们在签订合同时,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 湖南某铸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湘乡法院走访发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受制于资金等原因,没有聘请专业的法务人员,忽略了公司制度设计、合同签订、劳动关系处理等合法性和规范性,导致在涉诉案件中常处于被动。于是,该院制定并发放《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列举了177个常见的企业法律风险点,并总结归纳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涵盖法人治理、合同管理、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增强了企业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雨湖法院选取辖区6家中小微企业,制定法官“一对一”联点服务安排表, 同时集中走访保险公司及银行企业,就金融借款、保险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等问题,与企业探讨相关案件纠纷解决的最优途径,并就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创新形成“诉前鉴定+质证+调解+和解”的纠纷化解流程。

湘潭中院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集中走访1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针对企业反映的诉讼成本过高、物业和业主矛盾突出等问题,总结制发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裁判观点》,对全市法院物业纠纷案件提供指导,并将大部分物业纠纷引入调解平台,物业纠纷迅速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1至9月,全市法院物业纠纷案件同比下降30.54%。

二、“调”字为先,奏响诉前多元解纷协奏曲

湖南某公司委托某建设公司搭建钢结构大棚,案涉工程总价款1700多万元。工程完工后,双方对扣款项目、付款时间和方式及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等产生争议。考虑两家企业经营均面临困难,湘潭中院法官数次前往涉案工地,针对双方争议点逐一释法析理,在每个细节上尽量考虑双方诉求。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最大限度降低了诉讼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湘潭中院针对房地产、建设工程、金融借款、生态环境等矛盾多

发的涉企纠纷,主动与人民银行、工商联、贸促会、银保监局等部门对接,畅通联动调解渠道,助力解决企业市场准入、资金困难等难题。

前不久,湘潭中院收到一起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立即通过线上案件平台,推送给湘潭市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召集调解员到湘潭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与立案庭诉前调解中心的法官一起调解。经过两个小时调解,这桩纠纷得以平息,双方签署协议。

湘潭中院组织全市中小企业协会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完成线上对接, 实现涉企案件诉调对接,提升解纷实效。截至目前,全市法院调解平台共进驻168家调解组织,聘请484名调解员。

全市设立159个诉源治理工作站,实现乡镇街道、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今年以来,法院调解平台委派诉前调解案件7935件,其中涉企案件诉前调解为3193 件,民商事一审收案数同比下降7.01%。

三、“活”字发力,为企纾难解困释放新动能

永锐与三峰两家公司金融借款纠纷,三峰应偿还永锐借款本金3490万元及利息,三峰名下仅有的近50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厂房均已抵押给永锐。未经永锐同意,三峰又擅自将厂房分租给了另外6家企业,两家企业矛盾不断升级。

接案后,湘潭中院执行局组织了十多场研讨会,最终说服永锐公司同意带租拍卖,解决了三峰欠款问题,同时保证了6家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永锐还主动拿出350万元解决职工的工资及养老保险等问题,由此涉及的83个相关案件也一并解决。

今年来,湘潭中院出台执行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六条举措,依法审慎采取财产性强制措施,通过运用债权转股权、加入新保证人、置换保全标的物等“活封活扣”方式,缓解诚信被执行企业的发展压力,尽可能维持企业的“造血”功能。对在执行中能及时主动履行或主动达成执行和解的企业,法院及时在失信系统中删除名单,帮助企业修复信用。对符合重整条件的企业,法院积极开展预重整,采取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企业重生,“满血复活”再出发。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破产案件4件,推动2家企业预重整顺利转入重整程序。

在审结涉企纠纷案件时,湘潭中院还运用“诉讼费杠杆”减免涉企诉讼费。截至9月底,全市法院涉企案件缓交诉讼费1121.57万元。

四、“新”字为魂,按下涉企案件办理快进键

中联重科是我国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湘潭县法院自2019年来对涉及中联重科总标的2.3亿元的71个案件予以执行。自受理该系列执行案件以来,该院成立三个专项执行团队,远赴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湘执利剑”涉工程机械领域专项集中执行行动,已执行到位近1亿元。通过创新执行,湘潭中院在全省率先建立针对自然人民间借贷案件的风险提醒、税款征收的“法院+税务”协作机制,强化自然人民间借贷税费控管,有效防范国家税费流失,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完善相关信息系统对接,建立查人找物、失信惩戒、询价纳税、协助执行等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化了不动产司法网络查控和转移登记协作,全力推进不动产网络查询和查解封,提高了不动产查控效率。

目前,全市法院与公积金管理部门共协作9588次,其中查询8966人次,冻结账户277个,强制执行77人次划扣金额261.94万元。

我市法院法官打开微信小程序“湘潭法院卷宗流转”,就可以了解卷宗的办理情况。湘潭法院建立涉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绿色通道,涉企民商事案件全流程加速办理。

此外,湘潭法院创新“一案一码”案卷分流机制,立案、审理、执行等诉讼程序全流程监管。二维码链接案卷当前持有人、持有时间等数据信息,案卷流转实现全程留痕和监管,案卷流转操作衔接更加紧密,涉企案件办案效率更高,为涉企案件办理按下“快进键”。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在“立、审、执”三大环节同向发力,创新打造“共享法庭”品牌集群,推动“无讼园区”“无讼企业”创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减少诉累

“时间紧急,我一大早就出门了,真没想到咱们这个绿色通道效率这么高!” 11月8日,到雁塔法院立案的刘先生说。

为便捷中小微企业立案,雁塔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开通了立案“绿色通道”, 由专人指导企业立案,解答诉讼流程问题,同时简化立案手续,提高办理效率,及时流转案件。自开通立案“绿色通道”以来,该院已为上百家中小微企业办理了立案业务,在审查、登记、受理等各个环节提速,及时为当事人解决燃眉之急。

在立案的同时,工作人员还梳理出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风险点, 就如何更好地防范法律风险向企业提出建议和提示。“中小微企业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为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立案庭积极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以法治思维、法律手段为中小微企业纾困。”立案庭庭长贾宇润介绍。

二、“共享法庭”高效化解金融纠纷

近日,在雁塔法院“共享法庭”雁塔区金融办服务站内,速裁庭法官王华调解了一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以前总觉得打官司程序繁琐、耗时耗力,现在通过‘共享法庭’法官很高效地就解决了纠纷,节省了我们的时间成本。”原告某银行工作人员说。

被告张某和某科技公司因欠原告某银行款项未还而被起诉。面对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形,在掌握案情的基础上,王华一方面多次与被告沟通,解读金融借款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被告积极主动还款;一方面劝导原告某银行理解被告的困境,给予被告一定的时间筹措资金。最终,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纠纷得以零成本快速化解。

去年4月,陕西省首个“共享法庭”雁塔区物业协会服务站在西安市雁塔区红色物业会客厅正式揭牌启用。今年6月30日,雁塔法院联合雁塔区金融办为第五个“共享法庭”雁塔区金融办服务站揭牌。

“金融领域矛盾纠纷往往复杂且专业。我们着力推动将金融‘共享法庭’

打造成深化诉源治理的‘前沿阵地’,实现法院、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等机构高效联动,简化了金融纠纷流程、缩短了周期,有效提高了金融纠纷化解效率。” 11月10日,速裁庭庭长何燕介绍。

三、司法建议“开出良方”防范风险

“法官请放心,我们对司法建议的内容非常重视,已经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举措,一是加强销售队伍诚信合规及警示教育;二是强化客户风险提示”某保险公司员工向雁塔法院西影路法庭法官介绍了公司的新举措。

雁塔法院西影路法庭此前审理了一起老年人购买保险引发的纠纷。原告何某表示,保险销售员小张未经其同意,利用自己的保单申请了借款,又将借款用于购买新保险。承办法官郑彤要求保险公司限期向法庭提供办理保单借款的所有原始资料,保险公司称无法提供当时的原始资料。

最终,在郑彤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将两份保单的借款本金与保单现金价值冲抵,保险公司仅退还扣除的借款利息。

为督促保险公司加强从业人员管理、规范销售行为,郑彤依法向保险公司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其根据中国保监会要求,强化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规则的落实。同时,法庭还释明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提醒公司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出现。收到司法建议书后,保险公司立即制定举措,规范展业行为和销售流程,有效促进了公司依法合规经营。

雁塔法院坚持将司法建议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2022年以来,对审判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制发司法建议94件,被建议单位涵盖行政部门、民营企业、行业协会。雁塔法院加强跟踪问效、精准施策,让司法建议落地有声、取得实效。

四、“无讼”理念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西安市政法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两行动、两措施”开展以来,雁塔法院结合“两行动、两措施”工作要求,围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无讼园区”“无讼企业”创建工作,开展“三帮三送三关注”活动,即为企业“帮解纷、帮协调、帮答疑,送服务、送法律、送建议,关注企业需求、关注企业意见、关注企业风险”。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邀请企业代表观摩庭审、开展法院开放日等活动,雁塔法院详细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争取将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近年来,雁塔法院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理念,全力聚焦雁塔区‘优’无止境、‘营’在雁塔的营商环境品牌目标,发挥司法机关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信用体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雁塔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云峰说。

盐城法院能动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纪实

今年以来,盐城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盐城市委政法委颁布的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坚持能动司法、主动担当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以最优服务助企发展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中院先后召开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座谈会和全市法院机关作风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专题部署研究贯彻落实“二十条措施”。制定出台《关于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全市法院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指导两级法院持续深化高质量司法实践,抓实公正与效率, 全力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心贴心服务。两级法院主要领导带头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所需所想所盼,收集汇总司法需求、意见建议。各法院对搜集到的意见建议、困难问题,实行分类“建账”、适时“督账”、限时“销账”,切实高效服务企业。

近日,盐都法院受理的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在作业过程中被彩钢瓦砸中受伤,胜诉后申请执行。因辖区内此类纠纷较为常见,执行局法官对案件分析研判,梳理常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并走进辖区企业开展针对性安全生产主题普法宣讲。

“非常实用,干货满满!我们以后也会多加注意,全面抓好安全生产。” 某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说道。

实打实解忧。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盐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立涉企立案窗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实行“快速立案、快速送达、快速调解”。依法准予困难企业缓交、减交诉讼费用,加快胜诉企业诉讼费用退费流程,判决生效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二、以模式变革守护创新

为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减轻企业诉累,中院联合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纷“盐城模式”,采取“人民法院推送、行政机关协同、特邀调解员接单、员额法官跟踪指导”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模式。

“多方协同,以调解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有着高效、专业、低成本的优

势。”中院民三庭庭长刘红介绍道。

江苏某纸业有限公司是盐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商户涉嫌侵犯该公司持有的某注册商标的商标专用权,被诉至盐城中院。因原告诉讼代理人在外地,法官、特邀调解员、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与商户座谈协商,并以线上方式开展调解。纠纷调处过程中,法官发现这些被诉的小商户大都属于侵权而不自知,增强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于是提出由侵权商家从权利人处进货正版商品的解决新思路,获得一致认可,最终促成原告、被告、供货方三方达成调解协议。

“感谢法官,不仅帮我们成功化解了纠纷,还为我们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意,我今后也会多学习这方面知识,确保合法合规经营。”商户夏先生感谢道。

截至目前,已有130起知识产权纠纷通过诉前调解方式成功化解。今年6月, 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纷“盐城模式”的相关工作经验被最高法、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广。

对标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蓝图,盐城法院设立45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加大对新能源、大数据等领域创新技术的司法保护力度;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地理标志司法保护中心职能,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创新的种子正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开花。

三、以能动执行纾困解难

3月30日上午7:00,盐城法院“亲商护企2023”涉企案件首次集中执行行动拉开帷幕。全市法院执行干警兵分19路,对涉企案件被执行人发起执行攻势。中院抖音号、阿里拍卖等平台不间断同步直播,21名代表委员、公证人员全程见证,十余万网友“零距离”围观,万余名网友点赞。

为全面贯彻落实“二十条措施”,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年底,中院在全市法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亲商护企2023”盐城法院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通过“凌晨执行”“夜间执行”“假日执行”等形式,切实加大涉企债权案件执行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建湖法院在执行一起案件过程中,依法拍卖了被执行人名下一处工业厂房、附属设施以及部分机器设备,买受人系一名民营企业家。后由于原有企业内物品堆积,厂房迟迟不能交付。买受人心急如焚,建湖法院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组织干警对案涉厂房及时进行了强制腾空,并对厂房内的物品逐一

清点、登记、搬运,最终顺利交付给买受人。

“此次腾空的厂房占地1万余平方米。今年以来,建湖法院通过拍卖盘活低效厂房10万余平方米,成交价1.3亿余元。”建湖法院执行法官严杨晒出该院执行“成绩单”。

“感谢法院高效快速执行,帮助我们顺利入驻厂房,我们有信心把企业经营好。”买受人竖起大拇指。

今年上半年,盐城法院共开展涉企债权专项执行行动79次,执行到位债权4 亿余元。树牢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98件涉企案件采取“活查封”“活冻结”措施,帮助42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向企业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27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宁乡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 宁乡是全国为数不多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县级市。为服务园区企

业高质量发展,宁乡市人民法院设立两个园区法庭(即金洲人民法庭、蓝月谷人民法庭)。以强有力的司法支撑让司法预期稳起来,市场主体活起来,市场环境优起来。园区企业呈现出活力迸发、生机盎然的良好景象。

一、强调解,守护小微企业生命线

“保全快,调解快,确认快,还不用缴纳诉讼费,金洲法庭服务企业的做法高效又贴心!”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金洲人民法庭灵活运用诉前保全+诉前调解的模式,7天便化解了某材料公司与某模具公司之间的货款纠纷。

“通过调解不仅实现了原告企业正常回款计划,同时也没有影响被告企业的信誉与生产经营节奏,双方都从调解中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先机。”金洲人民法庭庭长周攀介绍,在目前的融资环境下,企业一旦被起诉,则有可能影响信贷评级,这往往将限制企业的融资贷款,给涉诉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为此,在处理小微企业标的金额不大的矛盾纠纷时,园区法庭设身处地从企业的发展与需求出发,通过多元的调解方式,最大限度平衡双方利益,促使矛盾和平解决。守护小微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的善意。

2023年以来,园区法庭共计调处涉企纠纷230件,调撤率42.57%。

二、治未病,精准堵住发展漏洞

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每一起案件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交流。“在办理涉企案件中,不能只是机械的办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

眼睛,为企业堵漏洞,护航企业稳健长远发展。”蓝月谷法庭副庭长周纳说。在办理一起合同纠纷案,周纳发现原告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着不小的

法律风险。“原来企业是做国际贸易,交易模式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续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采取融资租赁的模式销售产品。”周纳介绍,融资租赁模式有利于减轻买方企业的资金负担,同时实现卖方企业的顺利销售及资金回笼,是许多设备制造业的优先选择。但在该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签署的合同中,将本应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的债务风险转嫁到该公司自身承担,对企业经营稳定及追偿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

为了避免企业“踩坑”,周纳精心撰写《司法建议书》,将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一一释明,帮助企业从源头预防债务纠纷。

园区法庭积极将司法建议与审判态势分析有机结合,针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可行性法治建议,能动司法,以司法建议良方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三、优服务,努力当好“店小二”

“碰到拿捏不准的问题再也不用为难了,在园区法官接待日,面对面与法官探讨交流,就能获得专业的指导意见。”某企业法务说。

法官接待日,变单一的企业走访司法服务模式为双向互动交流,企业可通过电话预约或直接现场登记接待时间。面对面听取企业的司法需求,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现场解答和办理企业反馈的问题。

园区法庭延伸司法职能,前置司法服务,通过“号脉问诊”,进行风险提示与预警。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把法官接待日与企业走访相结合,带着诉求走访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司法服务,推动企业合理诉求及时解决,实现司法服务企业全过程、全覆盖,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使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更强、动力更足。

今年以来,园区法庭走访企业30余次,收集涉企问题54条,推动解决54条。“园区法庭要全方位推动司法服务、司法作风、司法质效提档升级,全链

条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厚植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让企业在宁乡这方沃土上投资更放心、发展更安心、经营更舒心。”宁乡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珍枝如是说。

湘潭法院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纪实

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围绕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立足法院工作职能, 不断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用心用情助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积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延伸审判职能,为企业提供法律“全体检”

“现在物业企业生存也难,物业服务费收缴率不高,而业主要求高。”前不久,在湘潭中院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走访中,十多家物业管理企业在参加物业纠纷联动调处工作座谈会时表示。对此,法官就物业企业提出的法律问题予以答疑释惑。

今年以来,湘潭中院对企业实地走访大调查,对涉困企业“主动出诊”, 围绕企业如何依法经营、规避法律风险和企业职工如何依法维权等法律知识,从专业角度为企业提供全面“体检”服务,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针对物业企业提出的诉讼成本过高、法院裁判尺度不一等问题,湘潭中院法官在走访后制定《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裁判观点》,指导基层法院的物业纠纷案件,将绝大部分物业纠纷引入诉前调解中心,从而使物业纠纷迅速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1至9月,全市两级法院物业纠纷案件同比下降30.54%, 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在遇到纠纷时选择自主协商,将纠纷解决在诉前。

二、构建联动机制,奏响优化营商环境“大合唱”

不久前,湘潭中院立案庭收到一起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立即通过线上案件平台推送给湘潭市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召集调解员到湘潭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与立案庭诉前调解中心的法官一起线上调解。经过两小时电话沟通、线上调解,最后调解成功签署协议。

针对房地产、建设工程、金融借款、生态环境等矛盾多发的涉企纠纷,湘潭中院与妇联、工商联、贸促会、人社局、银保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小企业协会等10余个部门对接,组织金融消费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中小企业协会等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行“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确认”联动解纷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调解平台共进驻168家调解组织,聘请484名调解员。全市设立159个诉源治理工作站,实现乡镇街道、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通过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案件9877件,成功6831件,其中

涉企案件调解成功4086件,民商事一审收案数同比下降7.01%。

三、利用信息技术,跑出涉企案件“高速度”

如今,在我市任意一家法院,干警打开微信小程序“湘潭法院卷宗流转”, 就可以了解卷宗的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湘潭两级法院开发微信小程序,建立“一案一码”案卷流转机制,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通过扫卷宗封面二维码,即可了解案卷当前持有人、持有时间、签收记录、转出记录等信息,案卷流转实现全程留痕,大大助力涉企案件高效审结。

湘潭两级法院开辟了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在涉企案件卷宗上加盖涉企印章,对涉企案件实行优先受理、快速办理、强化管理,助力涉企诉讼全流程提速增效。湘潭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高清视频跨域接访、指挥执行,全面推进网上立案、庭审、调解、保全等智慧法院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了信息科技与

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综述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刚发布不久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

近年来,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打好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组合拳”,表达了鲜明的“检察态度”。

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上,作为检察机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生动缩影,最高检部署开展的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下称“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入选2023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护航行动”。

一、专项+治理,创新服务营商环境新模式

一直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以监督办案的“硬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关怀”,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切实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020年,最高检就曾专门对11件涉民营企业重大行政检察监督案件进行重点挂牌督办。2022年,最高检部署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其间,各地检察机关聚焦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小专项”,共办理涉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案件8100余件, 推动破解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诸多瓶颈问题。

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的要求,最高检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仅今年上半年,已办理涉市场主体行政检察监督案件近1万件。

湖南省益阳市某制衣厂车间里,生产活动忙碌而有序。这个被当地县政府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的厂子共接纳当地残障人士、留守妇女及低保户等近百人就业。然而,此前该厂却因食堂未取得相关证件而面临行政处罚,食堂停了,员工就餐问题一直解决不了,经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均未解决。连续打官司也让该厂创办人陆女士焦头烂额,企业运营陷入困境,员工面临失业。

后陆女士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检察机关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举行公开听证,协调制衣厂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签订分期缴纳罚款和解协议,获各方一致认同。

“经历这起案件后,我们依法办好了各类手续和证件,也意识到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陆女士说,检察机关不仅化解了争议,还针对厂子合规经营提出可行性建议,让自己重拾信心再次启动生产。“我会努力经营好,继续为保障我们偏远地区就业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这是检察机关在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中办理的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案件,于今年7月被列入最高检发布的第十三批“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

“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是新时代行政检察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有益探索。”最高检第七检察厅厅长张相军表示,实践中,行政检察立足职能优势,着力加强涉市场主体行政诉讼监督、行政违法行为监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以更高层次诉源治理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受到法律平等保护。

在最高检指导下,各地检察机关积极部署,围绕“虚假登记”“恶意注销” 等社会治理问题,通过类案检索、构建工作衔接机制、建立监督模型等多种形式,创新护航当地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模式: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聚焦企业恶意注销换壳逃避法律责任的难点问题,与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会签文件,以信息共享破解民营企业注销领域难点堵点,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登记管理秩序;浙江省检察院针对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商事登记的便利性,虚假登记公司,导致“被股东”“被法人”现象频发问题,在全省开展虚假登记数字监督专项行动,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753家公司撤销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二、优化+服务,探索纾解经营困难新路径

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不仅要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还要让企业“经营得好”。对此,各地检察机关加大对涉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方面的行政生效裁判、调解书监督力度,重点围绕执行标的、费用错误、超额冻结、处罚不当等开展行政非诉执行监督,综合运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保障民营经济健康

发展提供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江西,上饶市检察机关聚焦法院生效裁判确定行政机关负有补偿责任, 但行政机关怠于履行的执行难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促使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补偿义务,帮助民营企业及时获得执行款。

在广西,南宁市检察机关加大行政裁判结果案件监督力度,通过抗诉纠正行政机关“过罚不相当”的违法情形,推动行政处罚符合比例原则。

在福建,记者了解到一起由晋江市检察院办理的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 某公司因环保手续不完整被责令限期改正,后重新办好环评手续,却因环保部门未及时向法院作结案说明,该公司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检察机关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并督促相关单位作出结案说明,并建议法院及时将该公司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移除并作结案处理。

“涉案企业超标的额查封、行政处罚过重、行政补偿不到位等问题一直是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在这类案件办理中,检察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主动同行政机关、法院沟通协调,防止民营企业因不当强制执行措施而陷入生产经营困境。”晋江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许新报告诉记者,该院围绕行政处罚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共发出检察建议75件,努力清除妨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杜绝“案子办了,企业垮了”。

此外,晋江市检察院进一步抓细综合服务保障措施,打造“亲清护企”晋江模式:依托福建省非公企业法治教育基地,设立行政检察专栏,以案释法,相关工作经验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牵头联合市法院等25家单位成立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服务联盟,自主研发企业法律风险自检系统,为企业提供行政合规体检;开展合规问诊走上门、法治讲座送上门、听取意见请上门等服务活动,着眼企业关注热点和潜在痛点加强普法宣传。

三、创新+监督,构建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新机制

在办理服务市场主体个案中,检察机关针对个案暴露出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通过类案监督凝聚行政机关合力,共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治理与维护。

例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检察院以该院办理的单用途消费预付卡治理检察监督案为切入点,开展预付卡规范管理专项监督活动,填补监管空白,促进预付卡规范治理。

再如,在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督促某市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检

察监督案中,检察机关在办理某公司与李某安的纠纷案件时,发现类似纠纷并非孤案,当地建设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乱象时常发生。检察机关经进一步调查查明,在全市范围内法院作出生效裁判的案件中,存在建设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线索148件,遂逐一核实相关事实及诉讼证据。宁波市检察院在督促相关行政单位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调查、处理的同时,还牵头与当地法院等6家单位会签《关于建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联动机制协同治理建设工程施工发包承包违法行为的意见》,从源头预防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提升诉源治理效能,促进该市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程转包、分包给无相应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是违法行为,但因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管中难以及时发现。”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汪培伟说,检察机关以个案为切入点,挖掘同类违法行为,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会签文件等方式堵塞监管漏洞,为行业的安全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的拓展,大数据渐渐成为激活行政检察服务保障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江苏省昆山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时,发现非法转卖营业执照行政执法缺位的线索,遂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非法转卖营业执照行为作出处理,并完善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双方还签订联动协议,合力增强治理实效。

受该案启发,昆山市检察院构建非法转卖营业执照大数据监督模型,并在苏州全市落地应用,通过模型筛查发现180个营业执照被非法转卖后还处于存续状态,该院便向相关主管部门移送线索70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初步吊销20 余家市场主体的营业执照,并通过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将市场主体吊注销信息实时推送给银行系统等形式,在实践层面推动形成问题整改闭环。

在昆山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顾昀祯看来,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可以透过表层,以点带面发现隐蔽的问题,通过加强对涉企行政检察案件数据的归集、分析,推动行政检察办案模式从“个案为主、数量驱动”向“类案为主、数据赋能”转变,更高质效深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最高检党组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法治提供稳定的基础、持久的动力、公平公正的环境。

今年8月,最高检发布了《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指出“健全

检察机关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

对此,张相军表示,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纵深开展之际,行政检察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持续聚焦涉市场主体产权保护、财产征收、市场准入、行政处罚、减税降费等焦点问题,坚持依法惩处与平等保护相结合,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引导和促进市场主体守法合规经营,为打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安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营商环境综述

推动项目建设,提振企业信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关键。

今年年初,安阳市吹响全力“拼经济”打赢“十大攻坚战”号角,全市上下凝聚强大合力,争分夺秒拼起来、干起来。市委书记袁家健反复强调,要打响“安阳最安心”营商服务品牌。

在这场必须打赢的战斗中,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冲锋在前,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的“头号工程”,紧盯各种影响决策实施、阻碍政策落地、缺乏服务意识、破坏市场秩序等突出问题,靶向发力、综合施策,以最硬的措施、最严的纪律、最高的标准,全力保驾护航,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一、疏通堵点、规范执法,确保惠企助企政策落实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无事不扰、有事上门,让惠企助企政策落实落地,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

“这条路搁了两年,现在终于开工了,真是帮我们解决了难题。”安阳市万熙达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朱涛感动地说。

原来,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留言板收到了一封诉求信,企业反映通过招拍挂获得地块后,周边一直没有一条可以通行的市政道路,严重阻碍企业开发项目正常进展。今年4月19日,市纪委监委有关领导带领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专班的同志对该问题进行实地督导调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协调解决,市、县纪委监委监督治理工作专班跟踪督办项目建设情况,困扰企业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为破解惠企政策知晓率低这个难题,市纪委监委将市直各涉企职能部门助企惠企政策汇编成册、统一发布,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红利”;组织市工信、财政、人社、环保等涉及惠企政策的23个局委,遴选专家深入县区宣讲, 3500多家企业参加并受益。

今年5月,市城管执法中队到一家房地产公司执法时,递上了一份《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重点涉企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告知书》,提醒企业若遭遇不规范执法,可以立即“扫码”向纪委反映。这一举措让执法人员感叹道:“这相当于纪委就在身边,咱的言行举止都得严谨再严谨。”

如今,这项制度在全市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中已成为常态。

围绕税费减免、财政贴息、金融扶持、稳岗稳产等助企惠企政策的贯彻落

实,市纪委监委组织7个督导组开展专项监督,对政策棚架、措施不力、责任空转等落实不到位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核实,督促各职能部门切实扛起责任。

二、明察暗访、公开公示,助力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政务服务事项是否全部入驻?”“窗口工作人员有没有迟到早退、岗位空置现象?”“遇到过业务不熟、推诿扯皮的吗?”为监督推动全市政务服务环境持续向好,市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专班成立9个察访组,通过实地暗访、查阅资料、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下沉一线听呼声、问意见。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开展明察暗访共156次,察访发现问题186个。

市纪委监委认真研判,将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涉企、纪律、服务分为三类,分类交办整改、统筹推动提升,共整改问题187个,印发营商环境监督治理问题交办函97份,督促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涉企职能部门认真整改落实。

在安阳比亚迪项目工地前,一块巨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重点建设项目公示牌”格外醒目。牌子上详细列举了在项目建设中易发的“吃拿卡要、擅自设立审批项目、重复检查”等诸多问题,所有企业和群众发现类似问题可立即“扫码举报”。

“这么大的公示牌树在这里,对我们项目来说又多了一个定心丸。”企业负责人说。

向企业公开监督治理范围和问题反映方式,这项举措不仅提醒相关责任主体履职尽责,也让企业看到了纪检监察机关“实意护航”的良苦用心。

三、网络监督、直面诉求,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今年年初以来,市纪委监委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办的

《营商环境看亲清》节目备受关注。

安阳钙瑞益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留言反映,该企业的钙果项目在育苗大棚建设、育苗培育技术上遇到了困难和瓶颈,希望林业等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营商环境看亲清》节目上,市林业局副局长秦玉亮当场表示,将与该企业有效对接国家林业产业有关扶持政策。节目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带领相关负责人和林业专家,前往该企业实地跟踪调研、解决问题,受到该企业的称赞。

《营商环境看亲清》节目采取网络直播问政的形式,以通报典型案例、曝

光“四风”问题、解读惠企政策、回答企业疑问、帮助解决难题为主要内容, 邀请市政务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涉企职能部门参与,搭建起了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政务监督互动平台。

节目自去年8月开播以来,近40位一把手带队业务骨干参加问政,累计100 多个企业来到直播现场反映诉求。政府职能部门和经营主体就发展中遇到的难题面对面、红红脸、出出汗,帮助经营主体解决问题2000多个。

市纪委监委对损害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大起底”,澄清问题线索底数。对涉企问题线索及时分办、优先处置、挂牌督办,通报经营主体反映强烈、对政商关系影响恶劣的重大典型问题118起,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65份,精准督促整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建设、权力配置、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监督、整改、治理有效贯通。

吉林省税务部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纪实

今年以来,省税务局全面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创新推出“1+5+N”工作机制, 促进党建工作与税收业务深度融合,确保重大税费政策落地落实。通过不断升级完善系列纳税服务举措,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1+5+N”党建引领添活力

今年以来,省税务局将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推动税务系统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并将今年确定为“基层政治机关建设年”。

为确保政治机关建设见实效,省税务局结合实际,创新推出“1+5+N”工作机制,“1”即坚持党建引领,“5”即“快退、狠打、严查、外督、长宣”五措并举工作法,“N”即各项重大税费政策落实工作。通过这一机制,促进党建工作与税收业务深度融合。此外,还配套制发了“1+5+出口退税”“1+5+研发优惠”“1+5+土地增值税清算”等细分领域工作指引,以更好落实各项税收征管改革任务,确保重大税费政策一体化落实。

作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第一线”,各基层税务部门以党建品牌领航发展,亮点不断:白山市江源区税务局积极打造“擎旗领航税惠江源”主题党日品牌,携手工商联、农商行深入一线为企业解决涉税难题,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宣传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各项举措;辽源市东丰县税务局坚持以“党旗红”引领“税务蓝”,精心打造叫得响、有实效的“税惠鹿乡”品牌,并以打通纳税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导向,依据纳税人缴费人意见建立整改清单,及时查缺补漏,完善服务举措。

身处税收征管改革一线的长白山税务局干部王婷表示,“1+5+N”工作机制科学调度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落实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不仅便于税务干部对外辅导相关税收业务,也有助于对内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上半年,借助“1+5+N”工作机制,我省累计落实新增减税降费政策

70亿元,累计办理出口退税18.27亿元,同比增长47.7%;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

44.7亿元。

二、落实为基释放红利增动能

在四平,双辽庆达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受益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留抵退税等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改造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得到了有力保障,企业项目稳步推进。“今年,我们将加大投入,加快建成规模更大、现代化水平

更高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企业总经理龙越说。

在梅河口东北不夜城,风情演艺、篝火晚会、特色美食让人目不暇接,游客摩肩接踵,商户们生意红火。来自梅河口税务部门的“梅小税”志愿团队也异常忙碌,为假期营业额激增的商户们送去政策服务,帮助他们准确掌握和适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其发展再添动力。

在珲春,税务干部们深入外贸中小微企业问需问难。针对中小微企业不太了解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及相应办理方式的实际问题,为120家相关企业量身定制税务支持方案,逐一答疑解惑。“税务干部主动了解我们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并辅导我们学习了解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申报注意事项和具体操作流程等,服务非常到位。”珲春市海源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浩洋说。

这些场景,折射出我省税务部门聚焦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确保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落实的生动实践。

为助力全省大项目建设,省税务局清单化、台账化跟踪项目建设,专班跟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开展全过程、全链条政策辅导和个性化税收服务,为在建项目注入资金“活水”。

全省税务系统聚焦热点,促进消费,助力提升经济活力,在便利新业态个体工商户准入经营、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上持续发力。今年上半年,已为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税费45亿元。

持续简化出口退税流程,升级电子税务局,提高退税服务效能,通过征纳沟通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精准推送,不断扩围“容缺办理”项目,提高出口退税速度,将办理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压缩至2—3个工作日内。

三、服务为要精准施策促发展

最近,全省新设立的114个税费自助服务驿站受到广泛好评,580余台自助办税终端设备让纳税人缴费人感受到了就近办税带来的便捷。在白山市通江市场的24小时自助办税驿站,搬运工李建民开好发票后说:“随来随开,不到10 分钟就办好了,真方便!”

全省税务部门在调查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打造“10分钟自助办税圈”,在政务中心、产业园区、银行网点、市场商场等场所配备自助办税机,可供纳税人缴费人自助办理税费种申报、专票普票领取、完税证明打印等业务,同时,安排驻地税务干部辅导纳税人缴费人进行业

务办理。

纳税人缴费人遇到的紧急情况、特殊情况,同样是纳税服务的“经验交流”。不久前,四平市宏野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晓明在填写了容缺办

理承诺书后,顺利完成了股权变更,不禁赞叹:“对待紧急情况能够灵活处理, 业务办理更是高效便捷,帮助我们避免了损失,为税务部门的服务点赞!”

为了办好纳税人缴费人的急事、要事、难事,我省税务部门设置快速反应机制,在办税服务厅设置应急办理窗口,针对特殊情况“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确保涉税难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在各级办税服务厅建成104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指定专人负责“办不成事”诉求,即时反馈“不该办”事项, 及时办结“很难办”“不给办”任务清单,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鹤壁市税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增便民之利、行惠企之策、聚发展之势。近年来,市税务局以打造“鹤税优办,非常满意”税收营商环境品牌为目标,持续在便民办税、智慧办税、优质办税等方面提质增效、创新载体、拓展渠道,使广大群众办税缴费、企业办事享惠更为省心、舒心、暖心。

一、便民春风“温馨”需求响应更及时

“在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辅导下,我们几分钟就解决了发票开具问题,顺利拿到了客户的预付款,使公司资金有效回流。”6月5日,浚县中联石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玉振将一面印有“情系企业解其忧,依法为民办事快”的锦旗送至浚县税务局卫溪分局,对税务部门的优质服务表示感谢。

这是我市税务部门今年年初以来收到的第15面(封)锦旗(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见证了我市税务部门办税服务质效的持续优化升级。全市各级税务部门以连续10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主线,聚焦涉税热点、办税堵点,通过前台服务的改进完善和后台流程的简并归集,实现了办税缴费更快捷、需求响应更及时。

通过整合税费申报表单,市税务局实现10个税种“一张表一次报”,纳税人年纳税次数由2018年的7次压缩至1次。积极推进备案单证电子化和全流程无纸化,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0.93个工作日。邀请群众代表、企业代表组建税费服务体验师团队,以第三方视角为办税服务“把脉问诊”。建立7个税费服务调度中心,集中处理发票票种核定等网厅高频业务,网上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2分钟,实现了96%以上网厅业务的快速办理。

二、智慧税务“上新”办税缴费更智能

“以前领发票要花20分钟时间到县城的税务局。现在镇上有了税务智能微厅,4分钟就能走到,还有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远程教,真方便!”6月9日,淇县养殖户薛青山到淇县高村镇税务智能微厅办理完业务后说。

近年来,市税务局创新运用“互联网+5G”思维,通过实体化税务智能微厅、离厅办税网点建设和电子税务局、掌上办税App智能化升级,创新推出四种远程“问办合一”办税缴费渠道。2021年3月,市税务局在全省率先推出税务智能微厅远程问办服务,在距离办税服务厅较远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湾街道聆海御园社区和古城街道博文社区建设了两个搭载“人像身份识别”“视频语音交互”功能的问办一体机,2022年又在淇县高村镇增设一间税务智能微厅。

与此同时,于城区银行、办事处、工业园区等人群密集区域,设置了16个离厅自助办税网点,运用5G可视化技术将电子税务局升级为电脑端“云办税厅”, 加上手机端“鹤小淇”远程问办服务提供办税缴费指引,目前远程智能办税缴费业务已经占全市税费业务总量的40%,实现了税费业务就近办、智能办、远程办。

三、全程辅导“暖心”实时服务更优质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对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进行解读。”6月9日,税务干部李佳芳在市税务局“云税直播间”对全市物流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了“线上讲税”辅导。

为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政策掌握程度,市税务局借助互联网开办了《鹤您讲税》云税直播课堂,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主播团队,围绕税收新政和当前的税费服务热点问题,通过在线直播为全市纳税人缴费人答疑解惑,满足了纳税人缴费人学税、用税、懂税的业务需求。该栏目自2022年4 月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48期,累计4万余人次观看,得到了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的一致好评。

在热线服务方面,该局以统一、规范、优质、高效为标准,将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升级为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在原有电话咨询的基础上,拓展充实服务类型,实现热线可视化咨询服务,纳税人缴费人可以通过视频与视频接听“坐席”面对面沟通,随时随地获得直观高效的咨询服务,真正实现热线咨询“不打烊”、征纳沟通“零距离”。今年年初以来,截至目前共受理热线电话1.55万个,评价满意率达99.94%。

四、税惠红利“添薪”政策送达更精准

“持续不断的智能改造和技术研发是我们海昌智能领跑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优质的税务专业支持、高效的税收优惠送达为我们抢占创新赛道增强了制胜信心。”在市税务部门到企业走访服务时,鹤壁市海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军这样说。

为服务海昌智能等重点企业创新发展,市税务局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 活动,派出185名首席税务服务官“点对点”为442户企业提供对接服务,并组建由市局、县区局、税源分局业务骨干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加快各类税费优惠政策的审批、办理,及时解决各类企业在政策享受、办税缴费等方面遇到的难点问题,确保税务服务直达、政策红利快享。2021年至2022年,海昌智能累

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减免达2346万元,为企业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实现快速发展注入了“税收动能”。

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河南省全域营商环境评价中,鹤壁市纳税指标连续两年保持全省优秀位次,“鹤小淇帮办”“综合办税体验区”等多个案例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营商环境的优化没有最高点,只有新起点。下一步,全市税务部门将牢牢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着力在降低办税成本、提升服务质效、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为擦亮鹤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彰显税务之为。”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晓琳表示。

来宾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非常感谢市生态环境局一直以来对企业的支持,切实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提振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8月24日,市生态环境局收到来自广西湘桂华糖制糖集团来宾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全力当好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程的“施工队”、服务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店小二”,进一步提升生态服务效能,确保服务有温度、有底线,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一、实施帮扶机制,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对相关职能部门在服务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2月14日,市生态环境局到象州县开展“送法入企”暨重点企业帮扶服务活动,通过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走企业、察企情、解企忧,协调解决企业在办理项目环评中存在的难点,进一步加强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服务支持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据悉,该局坚持党旗领航,充分利用党建联建、主题党日等契机,先后组织业务科室及相关领域专家到有关园区、企业开展“送法入企”暨“帮企减污”活动。

“生态环境部门上门指导服务,帮助我们发现环保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并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真真切切做到送法入企、送服务入企,让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环保部负责人韦明磊欣慰地说。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已开展“送法入企”活动12次,下达帮扶指导意见书50余份,完成30家污染源的现场帮扶工作,并向企业移交一批隐患和问题组织整改,指导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保障。

此外,该局扎实开展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通过远程推送任务, 开展现场排查工作,形成“发现问题—现场指出—形成清单—审核上报—跟踪整改”的闭环机制,逐一发现并解决我市重点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短板弱项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全力以赴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聚焦精准执法,助力营商环境升级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企业生

产活力,市生态环境局在日常执法中创新使用《环境问题帮扶指导意见书》, 明列问题及对策,让“指导校正、服务先行”成为环境执法的习惯性动作。

一方面,对企业环境管理工作中发现“疑难杂症”实行“联合会诊制”, 组织业务科室及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现场调研,指导企业科学减污、精准治污、合法排污。

去年3月,合山锌业科技有限公司发现大量不明物料杂乱堆存、危险废物缺报漏报等,该局负责人带领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入现场调研,指导企业严格遵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危险废物库存要做到一门清。同时,规范设置容器、包装物及贮存场所的识别标识,在“全国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系统”申报的危险废物种类和数量要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力推危险废物环境规范化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探索精准服务,推动园区引入“环保管家”服务模式。依托“环保管家”派出生态环境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园区、企业,精准“把脉”企业存在的环保问题,并对症开出“处方”,督促企业照“方”整治,将环保问题预防在源头,为企业消除违法隐患,实现由“事后惩罚型”监管向“事前服务型”监管转变。

三、强化正面引导,打出“刚柔并济”组合拳

“嘿!未批先建要不得咧,(嘿,要不得)环评手续要先办咧 ”近段时间,市生态环境局创编的环保普法山歌被广泛传唱开来。

该局创新宣传形式,探索多元普法新视角,结合壮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壮族三月三”期间自编、自导、自演、自唱,并制作发布《来宾市环保普法山歌》,以企业、群众、生态环境部门三方对唱山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宣传了“未批先建”“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未按规定处置固体废物”以及“甘蔗叶焚烧”等常见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及后果。脍炙人口的旋律、质朴爽快的唱词、通俗易懂的内容、生动有趣的形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传播的热度和广度,助力营造“政企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除创新执法普法宣传引导方式外,市生态环境局还实施调整正面清单、包容审慎机制,激励企业守信,走好政商“亲清路”。

推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清单内企业实行减少、免除现场检查等正面激励措施,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检查、视频监控检查、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检查、无人机巡查等方式进行非现场监管,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

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严管重罚不是唯一途径,精准对焦、靶向发力、热忱服务才是“良方”。该局通过包容审慎机制,对企业轻微的违法行为设置合理的“纠错期”;对依法立案查处的,审慎使用查封扣押、停产限产等强制措施;对处以罚款的,依照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和指导意见等合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降低和减轻一般或轻微环境违法行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今年以来,先后对一批轻微违法行为设置“纠错期”,对12家企业的一般环境违法行为予以合理降幅处罚。

益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培育培优“益事易办”政务服务品牌为抓手,以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和数字政府建设为重点,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将走访调研“准星”对准高质量发展“靶心”,进一步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强化远程导办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简单暖心的办事服务体验。

一、依托数据共享提供高效服务

“我的孩子出生了,要准备哪些材料?去哪里办?”曾经,新晋的“奶爸奶妈”往往要茫然地面对这些问题,而现在,我市推出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近年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耕民生关键事,紧盯群众办事的感受度,始终将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一网通办”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持续强化与各部门的整体联动,通过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减跑动等手段,确保在业务流程上做“减法”,在便民利企上做“加法”。截至目前,我市企业“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97.8%,居全省第二。

在全面落实省300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的基础上,我市着力推进个人、企业、项目三个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督促指导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医保局等市直单位创新推出“我要办理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一件事”“医保一件事”等25个“—件事一次办”主题式套餐。开设不动产、财税、“企业开办全流程”“二手房+水电气网联动过户”“水电气网一站式报装”等“一件事一次办”小专窗,确保实现“一窗办结”。

同时,该局还首创以“一(清)单、一(知识)库、一(政务服务)网” 为核心的远程导办平台,通过音(视)频、文字等在线交流,为企业、群众提供专业化、精准化问题解答和导办服务,实现“边聊边办”,开创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新模式。设立“跨省通办”窗口,对全市第一批18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提供事项申报、进度查询、获取结果等“跨省通办”全程导办服务。设立“跨省通办”自助办理机,实现14省76地“跨省通办”业务“一对一”“屏对屏”自助服务。

二、聚焦办事体验提升服务效能

“现在办事真的很方便,烟草证不用自己跑过来拿,免费邮寄给我们,实

实在在为老百姓减压减负,为益阳的营商环境点赞!”近日,赫山区新市渡镇新兴街批发经营部的曹先生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好免费邮寄后欣喜地说。

近年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始终坚持从群众办事体验出发,聚焦政务服务办事流程不畅、机制不顺、态度不优等问题,在走访调研、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全面推出统一预约服务,群众可结合自身实际自由选择办理地点和办理时段,减少排队等候时间,享受线下窗口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服务。同时,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提升全程网办率”行动,进一步规范审批服务,优化业务流程,通过系统对接整合和数据共享,减少办事环节、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再提速。

该局还组织市直各相关单位重点对依申请服务领域提供证照临期提醒,以及在企业生产领域对风险隐患提供风险预警提醒等两类事项进行梳理,发布《主动提醒服务实施方案》,依托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开发主动提醒服务功能。在省内率先将公安、市监、资源规划等部门业务集中进驻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在全市92个乡镇(街道)、1432个村(社区)成功打造了15分钟政务服务申报圈。2022年以来,共为群众就近办理各类业务870.09万件。

同时,采取电话、短信等方式定期对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中出现的“差评”和大厅投诉等情况进行抽样回访,对全市行政效能监管工作进行情况通报,强化监督检查和跟踪督办,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和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的重要依据,以此倒逼各部门不断提升审批质效。2023年以来,全市共归集各类政务服务办件831.48万件,同比增长46.72%。全市政务服务办件法定提速率99.94%,承诺压缩率85.03%,即办件率87.35%;全市“好差评”总评价量805.44万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41篇)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41篇)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范文,共有9233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41篇)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下载
(41篇)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