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2019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2019年的第一学期,教务处紧紧围绕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在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的支持与努力下,高举“幸福教育”的旗帜,按照“让教师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质量”这个核心目标,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夯实校本教研,追求高效课堂,提高管理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师生素质全面、持续、有效发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抓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秩序。
1、细化日常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管理品质。
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加强了查课力度,也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
(1)抓月查。 我们每月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资料进行(备课、作业、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单元检测等材料)定期检查。教导处把发现的优点、不足等一一记录下来,在教师会和交流群里通报,进行反馈,用此方法扬长避短,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强老师们的质量意识。
(2)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务处和教研室一起携手加强听课、研课活动,既采用随堂听课制度,又进行了“同课异构”、“幸福课堂展示”活动,并利用“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活动,进行了全校性的讲课、听课、评课活动,形成了“人人上课,个个评课”“一人上课,全组听课,全组评课”的教研氛围,让每一个老师通过互听互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领悟和收获,从而构建快乐高效的幸福课堂。
(3)抓作业批改。课堂作业是反映教师课堂效果的有效形式。
教导处特制定了《团风县实验小学学生作业要求》,对各科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格式,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了新的考评办法,提高了批改的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4)抓课后辅导。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为此教务处在学期初就让老师们制定了培优转差工作计划。要求老师既面向全体,又要分层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务必做到耐心和细致,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本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并下制定了《培优转查记载表》,要求老师在平时做好记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进行辅导,并保留好原始的学生作业,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2、重视规范教学检测,加强质量监控力度。
为了提高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教务处组织了严格的考试制度,要求语、数、英、科、思各科要对学生进行检测。本学期,
除了进行各单元的过关检测和单元分析外,还采取了换班监考、流水阅卷的形式,组织了全校的期中考试和三、四、五、六年级的月考测试。检测结束后,教务处对各班成绩进行统计、核算,组织年级蹲点领导和科任教师召开分析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及时进行解决,缩小班与班之间的差距,推动每个年级各学科的整体发展。
四、六年级在期末质量检测中被抽中为统考年级,教务处非常重视。在刚刚结束新课后,就组织四、六年级全体老师的座谈会,就复习计划、复习内容、复习重难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鼓励老师们团结一心,搞好复习,为校争光。先后印制了考试科目的各种训练试卷和复习资料,并组织了模拟考试,让学生清楚了解考试的各种要求以及做答题卡要注意的事项。对于非统考年级的期末质量检测,教务处安排得非常细致,部署到位,实行同年级换班监考,年级交换、流水式阅卷,真正让检测落到实处。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本学期,我们依托例会、校本培训等形式开展师德教育深入学习,带领教师学习《团风县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义务教育法》,以及《中小学生减负措施30条》。引导全体教师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全体教师法制意识,提倡建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老师们牢固树立廉洁从教、爱岗敬业、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搭建教研平台,引领教师成长。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提高教师素质是教务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务处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积极配合我校的教研室采取多种措施,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改能力搭建学习、展示、提高的平台。
1、在“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县级成果展示活动上,教研室的胡桂萍主任来我校听语文展示课,授课的青年教师方佳玉与自实小、团小、淋小三所学校的语文送教团队参与了磨课、研课。在但店小学会场,我校方佳玉老师与来自兄弟学校的二位老师进行语文同课异构,现场展示了《“贝”的故事》一课;蔡丽君老师做了综合成果的分享;肖丹老师分享了特色课件《纸的发明》。
2、在本学期校本研修成果展示中,我校展示课有85节次,优秀教学设计112篇,优秀教学反思98篇,优秀课件97个,优秀评课稿105篇,三人参与县级交流展示。此次活动,我校教师在成果展示中彰显实力,在成果展示中展现风采,在成果展示中发现自身不足,在成果展示中互相学习,在成果展示中共同成长。
2、为积极推进小学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加强学校共同体的建设,分管教学和教研的副校长、主任带着我校的年轻骨干教师,参加了武汉光谷第七小学联合李明菊名师工作室、汪学军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专题研讨活动。让年轻的老师通过观摩示范课,聆听名师点评,更加深入地理解高效课堂。
3、4月30日,团风县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优秀课例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的蔡丽君老师和马曹庙小学、王亚南学校的青年教师带来了三节优质课。通过这样的研讨平台,使老师们懂得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探索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
4、5月,蔡丽君老师的语文课《传统的节日》,吕晓玲老师的数学课《掷一掷》都荣获市级一等奖。
四、关注艺术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幸福的校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探索具有美育特征的课程文化,现开设的艺术课堂(第二课堂)已有三年,成为了我校的一张名牌。现有62个兴趣班,每周二至周五,一至六年级学生全面开设音乐、美术、书法、体育、舞蹈、象棋等专业课程。充分利用音乐、美术等专用功能教室促进艺术教学。教务处认真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参与艺术教学特色活动,及时进行督查、研讨、考核、评估,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县艺术比赛和展演活动,让学生享受艺术的熏陶,在活动中陶情、益德、健体、强能。
五、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1、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文化经典的优秀资源,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成长。我校在今春开学典礼上,全校2600名学生集体朗诵《三字经》,200名学生分别展示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拉开了“诵读国学 传承经典”活动的序幕。教务处在学期初制定了“诵读国学 传承经典”活动实施方案,并进行了“诗情画意,传承经典”的手抄报评比活动,二—六年级近300幅作品参赛,这些作品构思精巧,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2、4月份,我们举行了英语书写比赛活动。全校三到六年级所有学生都参加了本次比赛,初赛以班为单位,在各班教室内统一进行。以书写课本上的单词、句子为书写内容,在英语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每个学生都热情响应,积极参加。初赛结束后,英语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认真地筛选,在各班抽选了十名优秀代表参加校级比赛。参赛选手根据比赛现场所提供的内容进行正确书写。本次英语书写比大赛不仅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英语书写水平,提升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意识到英语正确书写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3、4月5日,我校16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诗润荆楚 翰墨薪传”为主题的湖北省中小学师生书法评比活动;5月有76名学生报名参加了“书法报第十五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305名学生向“华夏万卷杯”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递交了作品。这样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增强了学习传统文化,练好书法的信心。
4、5月29日,我们进行了《梦回大汉 放飞梦想》的庆六一活动。本次展演活动大气恢弘,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艺术才华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良好的风貌和综合素质。
5、6月14日进行了经典诵读的展示活动,一篇篇经典佳作,经过教师们围绕主题的精心编排,学生们声情并茂、饱含激情的诵读诠释了中华经典诗文无穷的魅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性潜能的舞台,让他们尽展才艺,张扬个性,真正践行了我校“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
六、全面规范学籍管理,建立稳定教学秩序
学籍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最基本的常规管理,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主动发展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籍管理异常繁琐,在本学期,教务处在这一块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真正落到实处。
1、对转进、转出学生,按上级要求做到手续完备,材料齐全,并及时做好电子学籍的审核、完善、上报等各项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2、对在校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清理,组织班主任老师清查,对未入库的学生一一进行学籍办理。
4、建立严格的休学、辍学制度,认真做好防辍控流工作。
5、加强各种学籍表册档案的管理 。
6、做好毕业生的报名工作和新生的资格审核工作。
本学期开学以来建立了《在校学生花名册》,小学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存根,分年级做好各种套表及各种原始材料等,及时记载学生变动情况,并对档案资料及时收集,对各种表册及时建立、及时填写、整理、分类,完善,及时装订成卷,编写归档。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各备课组活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
2、第二课堂的教师专业素养还不够,需进一步得到提高。
3、学生的习惯培养这一块还不够重视,下学期应有一些举措。
4、教务处的人员不足,承担的事务较多,经验还不够,工作开展得还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