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主动体验”音乐教学模式总结
一、研究概况:
1、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音乐新课程倡导“以审美为核心”,其中反映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是以直接关注“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因此,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新课程理念,把握课堂教学规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使其健康成长。“主动体验”音乐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构建和实施的。
2、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聆听感悟—表现创造—拓展延伸。
模式的研究,主要以音乐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得音乐教学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过程,力求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兴趣出发,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渴望,进而引导学生感受领悟,保持探索音乐学习领域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开发心智潜能。
3、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课题实验目标的研究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7-2014.8(目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课题模式进行实验)
第二阶段:2014.9-2014.7(目标:在实践中总结得失,进一步落实课题目标)
4、课题研究对象:七年级学生,总计400人
5、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
二、实际效果:
从学生方面说:
1、学生学习的状态变“被动”为“主动”,乐于主动倾听和学习音乐。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教学方式突出体现了其教学优越性:在短时间内及时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在讲授广东音乐之前,教师围绕授课内容,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与内容相关连的视频: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实况演出,视觉与听觉的冲击顿时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激发起学生学习了解倾听广东音乐的愿望,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增强。
2、学生学习的方法变“肤浅”为“深入”,乐于主动深入体验音乐。
音乐艺术,是一门听觉艺术。聆听音乐的感受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初听乐曲(或歌曲),学生往往凭借直觉印象及个人喜好来评价其好听或是不好听,速度快或者慢,情绪是忧伤或是喜悦,而很难另有说法,或者是感到无从说起。然而,教材中每一部音乐作品的选编都有其典型性特征,能够深入体验这些作品,正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在充分聆听并把握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才能恰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细节的微妙之处,如:
民乐合奏曲《江南好》开始部分教师设计问题提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由哪些乐器模拟演奏的?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样的演奏方式来表现的?”由于这些问题的设计,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到乐器音色、其演奏技法及整体的听觉印象,进而通过速度、节奏特点来体验音乐语言的表述方式;第二部分在分析音乐速度逐渐加快,力度逐步增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到音乐情绪及色彩的变化、感受扬琴音色的变化,进而了解其丰富的演奏技法。
又如:在介绍吹打乐《龙腾虎跃》一课中,教师精心选取不同鼓声的片段欣赏,从其音色对比,敲击方式,及配器的层次上引导学生感受激越热烈(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的气氛。教师在某一乐段中关于鼓的描述是这样的:各种鼓敲击鼓沿儿的演奏以及竹板有规律的声音,形成了一段富有个性的音响背景,同时更加突出了大鼓雄浑粗犷深沉激越的声音。娴熟的排鼓演奏声音清脆悦耳,节奏鲜明轻快,华丽流畅的鼓点一气呵成,呈现出一段色彩绚丽的听觉效果,加之人声应和更是锦上添花,增添了喜悦的情绪。各类鼓声完美融合、交织错落,使得此乐段的演奏声部清晰,张弛有度、层次分明。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聆听并有所感悟后,才可能精心选取到特色片段进行欣赏并设计出有效问题,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感性的语言描述将会引导学生发展乐思,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主动欣赏,深入地体验和感悟音乐。
3、学生学习的效果变“胆怯”为“自信”,乐于主动参与合作表现音乐,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自信,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提问及练习中,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将会增添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学中面对学生唱歌跑调现象(见教学叙事《让飞扬的歌声伴随心灵成长》中案例),积极引导和鼓励,最终学生树立起了学习音乐的信心,没有因为“跑调”现象而对音乐课望而生畏。
4、对教师而言:因为教学方式的改变,引起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及课堂学习效果的改变,由此反过来促进教师反省自身,充实提高业务理论和专业技能,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结论:
“主动体验”音乐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必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鉴赏音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音乐领域学习探索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并且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合作探究意识,从而达到了高效低耗的课堂教学效果,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鉴赏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
四、问题讨论:
“主动体验”音乐教学模式适用于音乐课不同课型(唱歌课或欣赏课)的研究和实践,在教学中我更多偏重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验研究。因为,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快速成长,七年级学生面临着变声期的不适应,自我意识的急剧增强,逐渐不愿意开口唱歌,因此,教学内容也应据学生实际情况而作相应调整。唱歌课课型不再成为音乐课的主要课型,而欣赏课则以其创作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配器丰富、表现形式新颖多变等全新的视听效果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认可。
因此,我想: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此模式在运用于唱歌课的教学时,则可以在“主动体验”模式下,更多加强声音音色训练、气息控制、歌曲艺术处理及多种演唱的表现形式上,在实践中对比、强化人声演唱的不同效果,并尝试适当的教法和学法,提高中学生对唱歌课的兴趣及演唱水平。
第二篇:主动教学模式的反思
主动教学模式的反思
实行主动教学模式以来,我从期盼——质疑——探索——赞同,觉得主动教学模式是个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教师一个新的希望,给学生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从自己的内心到对历史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走出教师心里疑惑
刚参加工作的我,还连参与式教学模式都没有搞懂的我,接着就来学习什么主动教学模式,实施了主动教学模式就意味着这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主动教学模式我抱有过怀疑的态度,后来我们校区搞主动教学模式观摩,在后来又到了城南小学观摩、听课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在主动教学模式中要尽快转换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主动参与。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学生自主学习很重要,刚学习主动教学,学生和我都属于探索阶段,要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疑惑,找出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预习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历史课堂正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练习,解决本节课中的问题。而现在我们正式把历史课堂上的内容放到课下解决,现
在学生上课只要带着疑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如果解决不了再由教师来点播。通过反复尝试,感觉学生现在学起来很轻松了!
三、课堂展示,展出学生的自信和魅力
1、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例题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化、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2、课堂展示,让学生在小组内找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把问题解决并上台讲解给大家听,讲的不到位的地方再由教师点播指导。
总之,对于主动教学模式我虽然曾经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这也是让我最为高兴和欣慰的地方。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新课、习题课、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
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第三篇: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发言稿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在国家改程改革之际,在民乐县教体局“三个指导”意见深入推进的大好形势下,新天寄宿制小学积极思考探索学校发展的办学之路,我校树立“生命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为推进高效课堂建议,从2014春学期开始,我校大胆引入“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改革,其实际意义在于落实教体局“三个指导”意见,“三个指导”意见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通过追求课堂的高效性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参与读书乐于活动,体验兴趣爱好,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因此,我们通过“主动教育”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互动的温度,生成的高度和拓展的宽度。由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格能力的主动构建,由注重知识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愉悦成长。
主动教育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探索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能规范教学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上学年,我校三至六年级教师尝试了“主动教育”教学模式,科目涉及语数英、品社、科学等学科,有10位教师多次交流展
示了课堂教学案列,其他教师都参加摩课、评课研讨,综合总结。我校“主动教育”课堂模式呈现出三大特点:①主题目标明确—尝试“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并有成效。②形式丰富多样,上下课反思、评课交流、讲座指导、成功案例展示;③参与面广—全校老师不同层面参与教研活动,磨课的老师热情积极,评课的老师中肯负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展示活动,激发了全体教师对主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极大兴趣和热情,促使学校坚定了全面推进主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决心。
二、取得的成效
“主动教育”课堂教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构建学生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大信息量,大自主空间里,教师与学生亲历生命的共同成长,质疑探索,课后链接预习,这是我校“主动教育”尝试最深刻的体会和总结,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
1.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听的一头雾水,所谓的参与也是师问生答,照本宣科,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更谈不上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校尝试“主动教育”课堂模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发现自我,诱导与主动探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主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2.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主动教育课堂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敢于参与,善于质疑,大胆提问,并把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表达相互迁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3.在主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校的基本做法是:课堂上大量采用讨论,辨论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使沉闷封闭的课堂成为活跃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学会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校教师在改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教师一把手包办的教学局面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活动的力度。
4.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提供创造机会
为学生提供创造发明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我校在主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引导学生创新,教师的教学体现创新性,改变旧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为学生提供、创造机会,具体体现在改变教学形式,提供创造条件,发展思维能力,注重激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展开联想,通过再创造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还存在的问题
1.没有正确处理好主动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2.操作要领中会存在一些模糊。
五、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1.认真抓好落实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问题生成单与解读教材同步导学,实现开启主动学习之源。课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作根,伸展主动学习之翼。课后:以增强智力背景为本,承载主动教学之效。让每一节课课前成为独立学习能力的序曲,让每一节课课中成为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让积极学习,感悟,应用成为主旋律。让每一节课课后都有为学生良好行为的展现,努力使课堂所学内容化为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学习行为,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习高效、快乐。
2.加强学生主动性的操作和演讲
具体的过程是通过充分的活动使学生从被动的状态解放出来,通过操作和演讲使他们在心理上达到主动。
3.确实让“主动性教育”对主动能力得到培养
主动能力是通过主动性教育培养起来的能力,主动能力是教育目标的重中之重。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实施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有效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才能促使学生活泼、主动发展。
第四篇: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⑴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①音乐欣赏法:如借助诗歌,舞蹈,戏剧绘画等②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③参观法:如组织学生听音乐会,参观乐器博物馆,事先向学生讲明目的,要求,事后进行讨论⑵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①练习法:如教师提出要点进行必要的示范;或由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练习,教师加以指导;师生共同对练习进行分析,小节②律动教学法: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习用听觉感受音乐,用肌体和心灵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③创作教学法④游戏教学法:随音乐的情绪,节奏,有表情地进行律动⑶语言性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发①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教学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⑷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第五篇:主动的发问,独特的体验
主动的发问,独特的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初中衡相虎
【摘要】依据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进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如下探索与实践:一、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责任,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二、正视独立要求,鼓励独立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立性;三、尊重个体差异,发展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特性;四、重视直接经验,引导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体验性;
五、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问题性。
【关键词】学习方式主动独特体验
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现代的发现学习转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摸索,以见教于同仁。
一、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责任,实现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这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热情高。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学形式,例如,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对上课充满热情,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责任的承担,离不开责任感的树立。学习责任感就是指学生能认识到搞好学习是自己的职责,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认真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孜孜以求、任劳任怨、不辞辛苦。
二、正视独立要求,鼓励独立学习,达到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变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能够自觉地、不依赖他人地学。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要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能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 “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们应让学
第 1 页
生对“做什么?”“怎么做?”有一个独立选择的权力。要使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使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自己的愿望去进行独立的学习。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任何教育活动,如果对儿童教育有效,那么就必须帮助儿童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每一次独立学习的完成我都给予激励性评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一丝一毫的成功,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使学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尊重个体差异,发展创新能力,体现统一性向独特性转变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学生对学习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立个性的体现。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许多“探究”、“感悟”和“对话”活动,都为学生张扬个性、发挥学习独特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要积极组织开展这些活动,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四、重视直接经验,引导体验感悟,关注接受性向体验性转变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与“接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探究。“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应重视体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去体会知识、感受情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可创设视听情境 ,让学生进行心理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验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事物,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由于体验、感悟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自然而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普遍“青睐”体验式的思想品德课。
五、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完成盲从性向问题性转变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是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美国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只停留在“师问生答”的层次上,鲜见学生“主动问”。久而久之,学生的批判意识、怀疑精神、求异思维和创造精神就会受到压抑而逐渐丧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问,实现课堂教学以教师提问为主向以学生提问为主的转变。关键是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考虑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创设“乐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想问”的欲望与热情;教师在课堂上抛开“面子”、放下“架子”、摆正“位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究,营造积极、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向自己“发难”,形成师生双方心智交流、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战胜怯懦、树立自信,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把问题大胆地说出来,并对大胆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敢问”。 指导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尤其要留意构成事物特色的东西;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其中的差异;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从最喜欢看的书籍、文章、教科书或现实中找一些关键词。
总之,以上几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有机整体,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实践中,应从整体的角度全面把握,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