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站共筑生命家园 导学案
【导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养成低碳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
能力目标 | 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
知识目标 |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明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 |
【重点】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难点】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1-88页,画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导学案自学内容并熟记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导学案当堂训练,完善并落实好导学案所有内容。
3、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预习梳理】--感受新知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 ,是人类面临对生态危机作出的只会选择。
(2)人与自然,共荣共生,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3)生态兴则,生态衰则。
(4)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也是时代的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 。
(5)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 和 的基本国策。坚持 、、、、共享的
发展理念。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 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与 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 。如果不能兼得,我们只要。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自然恢复的原则。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 上限, 、生态保护红线。
(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时代图景)
【合作学习】--掌握知识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走好绿色发展的道路?
【课堂演练】--夯实基础
1、2019年3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这要求()
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
③开始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
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天蓝、水清、景美”,就必须()
①把保护环境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
①践行低碳生活、养成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
②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③认真学习遵守环保法律,依法监督企业和政府的行为
④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环境保护规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8年10月15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下列做法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①按标识单独投放有害垃圾
②进行露天烧烤
③举报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
④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记者2018年2月12日从环保部获悉,近日,国务院批准了京津冀3省(市)、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这15省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约61万平方千米,占15省份国土总面积的1/4左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要适可而止,不要影响当地经济正常发展
③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④解决当今的环境问题,最关键的是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国家、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建议)
国家:
(1)完善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管;
(2)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依靠科技保护环境;
(3)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社会:
(1)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
(2)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及时曝光相关违法行为。
企业:
(1)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和科技创新,降低生产能耗,推行清洁生产。
(3)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企业的行为。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公民或青少年:
(1)学习环保知识,增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2)积极宣传生态环境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政策,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3)依法保护环境,善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4)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改善空气质量献计献策。
(5)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共生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明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们要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养成低碳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