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习导学: 1. 常识填空: 茅盾原名 ,字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农村三部曲” 、 、 ,“蚀三部曲” 、 、 。 2.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给下列字注音: 大毡( )子 无边无垠( ) 主宰( ) 坦荡如砥( ) 恹( )恹欲睡 外壳( ) 倔强( ) 婆娑( ) 秀颀( ) 虬( )枝 晕( )圈 锤( )炼 4、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⑴若不是(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 ⑵无边无垠,(平坦得像磨刀石),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 ⑶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⑷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二、整体感知 1、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 )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文章从( ),( ),( )三个方面具体说明白杨树的不平凡。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三、合作探究一、二部分 1、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 (1)黄土高原特点, (2)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 (3)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3、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四、赏析句子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