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4 08:52:4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前言]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篇一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

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

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

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

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考与讨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考与讨论]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供练习用的胶片

[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欲想知道究竟,请认真学好本章内容。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讲解]课本上列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供大家参考。

[稍顿]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板书]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1。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

[投影练习]填空

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2mol氢分子含个氢原子。

3.1molSO是个硫酸根离子。

[讲解]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投影练习]

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1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B.1molCO2√

C.1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评价上题,得出结论]

[板书]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投影]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1.1.204×1024个H,合多少mol?

2.5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粒子总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

[板书]5.

[讲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有0.5molO2,0.01molH2SO4等,而分子、原子等,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

[投影练习]

1.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mol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

[小结]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板书设计]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

5.n=

[教学说明]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应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深入浅出地讲清物质的量的概念,不要希望一节课就能解决概念的全部问题,也不要认为讲明白了学生就应该会了。实际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只有在本章教学和后续的各章教学中,帮助学生反复理解概念、运用概念,不断地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较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

★第二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一杯水

[复习提问]1.1mol物质所含粒子的个数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总个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课引入]教师取一杯水,(教案 ) 对同学说:

“老师这儿有一杯水,老师想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现在让你们来数,能数得清吗?”

回忆初中有关水分子的知识:

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清。

很显然,靠我们在座的大家一个一个来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完不成任务的。那么,能否有其他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只要称一下这杯水的质量,就可以很轻易地知道!

连接水分子这种粒子与水的质量之间的桥梁,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物质的量。

“下面,就让我们来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推导并板书]

[板书]

微观一个C原子一个O原子一个Fe原子

↓扩大6.02×1023↓扩大6.02×102↓扩大6.02×1023

1molC原子1molO原子1molFe原子

↓↓↓

质量0.012kg=12gxgyg

相对原子质量121656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若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学生计算]得出x=16y=56

[问]要是1molNa原子或1molH原子的质量呢?

[学生讨论,得出

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

[设问]那么,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1mol的质量是多少呢?离子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对于离子来讲,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1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离子的式量。

[板书]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物质的原子(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投影练习]

1molH2O的质量是g

1molNaCl的质量是g

1molNa+的质量是g

1molS的质量是g

[讲解]由以上我们的分析讨论可知,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

[板书]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单位:g·mol-1或kg·mol-1

表达式:M=

[讲解]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联系起来。

[投影练习]1.Na的摩尔质量

2.NaCl的摩尔质量

3.SO的摩尔质量

(注意单位)

[教师]下面,让我们根据摩尔质量的概念进行计算。

[投影]例1.24.5克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由式子M=可得n=,我们可以通过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出M(H2SO4)=98g·

mol-1,题中给出了H2SO4的质量m(H2SO4)=24.5g

解: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98g·mol-1。

n(H2SO4)==0.25mol

答:24.5gH2SO4的物质的量是0.25mol。

[练习]1.1.5molH2SO4的质量是,其中含有molO,molH,其质量分别为和。

2.0.01mol某物质的质量为1.08g,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例2.71gNa2SO4中含有Na+和S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因Na2SO4是由Na+和SO构成的,1molNa2SO4中含2molNa+和1molSO,只要我们知道了Na2SO4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n(Na+)和n(SO)。

解: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摩尔质量为142g·mol-1。

n(Na2SO4)==0.5mol

则Na+的物质的量为1mol,SO的物质的量为0.5mol。

[思考]

[教师拿起一上课时的那杯水]问:已知,我手里拿的这杯水的质量是54克,大家能算出里面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吗?

[n(H2O)==0.3mol

N(H2O)=nNA=3×6.02×1023=1.806×1024个]

[小结]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数目虽然相同,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相同,以g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微观1个C1个O1个Fe

↓扩大6.02×1023倍↓扩大6.02×1023倍↓扩大6.02×1023倍

1molC1molO1molFe

质量0.012kg=12gxy

相对原子质量121656

因为元素原子的质量比=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比

所以x=16y=56

[结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的(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1kg·mol-1

表达式:M=m/n

[教学说明]此课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有关物质的量和质量之间关系的推导。这往往是由于初中学习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不甚明了所致。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先复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另外,有关摩尔质量的单位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目标

1、在学生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第二课时: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约为6.02×1023个,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那么,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即摩尔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

[教师]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做桥梁把它计算出来。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须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学生]还需知道物质的密度!

[教师]请写出质量(m)体积(V)密度(ρ)三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填写下表。

注:质量与体积栏内的数值由学生填写。

[投影]温度0°C、压强101kPa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并参照课本上的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跟体积的关系。

[学生讨论]

[结论]1.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

2、在相同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3、同样是1mol的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

[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1mol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插图和有关数据,来体会1mol同样物质,当状态不同时,其体积的差异]

[教师]请大家参考课本内容和自己计算所得数据,分析和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微观因素?

2、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液、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3、为什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mol固、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mol气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

4、为什么比较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学生活动,回答]

[老师总结]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粒子数的多少、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

2、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液态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本身的大小,而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

3、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的不同,而不同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

4、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

[讲述]对于气体来说,我们用得更多的是气体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且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测定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此,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板书]一、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讲解]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号为Vm,表达式为Vm=。

[板书]符号:Vm

表达式:Vm=

单位:L·mol-1

[讲解并板书]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或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

[讲解]1.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上把温度为0°C、压强为101kPa规定为标准状态,用S·T·P表示。

2、气体摩尔体积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投影练习]判断正误

1、标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物质应是气体)

2.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未指明条件——标况)

3、标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L。(√,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

4.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只在标况下)

6、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L。(×,不一定)

思考: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所含的分子数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板书]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讲解]由上述定律我们可以推出如下推论:

[板书]同温同压下:

[小结]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多种,对于气体,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此,引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约为22.4L·

mol-1。只要同学们正确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就很容易做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相互换算。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一、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表达式:Vm=

单位:L·mol-1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1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学说明]本课题立足于师生共同探究和讨论,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很好地理解了气体摩尔体积,但在课下对有关条件特别容易忽略。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注重强调外界条件对气体的影响。

★第二课时

[复习练习]

[投影]1.在标准状况下,2molCO2的体积是多少?44.8L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是否相同?

2、在标准状况下,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不同,其原因是()

A.气体性质不同B.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

C.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不同D.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引言]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与质量及粒子个数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又学了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大家能否找出这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呢?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并最后归纳]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的量是联系质量和粒子集体的桥梁,也是与气体的体积密切相关的物理理,以此为中心,我们可得出以下关系:

[板书]

[讲解]根据我们上节课讲过的内容,大家想想在m与V,M与Vm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大家讨论]

[结论]Vm·ρ=MVρ=m

[把上列关系补充在上面所写的关系网中]

[过渡]下面我们就在熟悉以上各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板书]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投影]例1.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要知道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必须用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这需要气体的物质的量做桥梁。根据我们上面对各量关系的讨论,可进行如下计算:

解:n(CO2)==0.05mol

因为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

所以0.05mol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V(CO2)=n(CO2)Vm=0.05mol×22.4L·mol-1=1.12L

答: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为1.12L。

例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生先思考并计算,教师巡看,然后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分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因此,要求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首先应计算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据M=ρVm可以求出:据M=也可以求出结果。

[解法一]解: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

ρ==2.86g·L-1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ρVm=2.86g·L-1×22.4L·mol-1=64g·mol-1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解法二]解: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0.03mol

摩尔质量为:

M===64g·mol-1

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请大家下去以后考虑该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

[投影]

[补充思考]现有3.4gH2S和0.1molHBr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大多少?

(4)哪个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多?多多少?

(5)其中含S和Br各多少克?

[解答](1)条件不同时,例如改变压强或温度,只能改变气体的体积,改变不了分子的数目,因为两者均为0.1mol,所以两者分子数目相等。

(2)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体积相同,所以应用一样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只改变聚集状态不改变其质量。0.1molHBr的质量=0.1mol×81g·mol-1=8.1g,比H2S多4.7克。

(4)H2S含的H比HBr多0.1mol。

(5)S为3.2g,Br为8g。

[小结]有关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必须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对气体进行的计算,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于同一个问题,可通过不同途径进行解决。

[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教学说明]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概念较多,而概念的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解题的质量,所以,采取边学边练习、边比较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投影]1.已知某1LH2SO4溶液中含有250mL浓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2、已知每100克H2SO4溶液中含有37克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设问]那么,要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从哪方面着手呢?

[结论]必须设法找出溶液的体积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做如下练习。

[投影]3.将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溶解于水,得到体积为V的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引言]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别,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1.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分析可知,要算出物质的量浓度,必须设法找出所取溶液的体积及其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由于浓度是与所取溶液的多少无关的物理量,所以,我们既可取一定质量的。溶液来计算,也可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来计算,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解法一:

取100g溶液来计算

m(H2SO4)=100g×37%=37g

n(H2SO4)==0.37mol

V(液)==78.12mL=0.078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解法二:

取1L溶液来计算

V(液)=1L

m(H2SO4)=V[H2SO4(aq)]·ρ·w=1000mL×1.28g·cm-3×37%=473.6g

n(H2SO4)==4.8mo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思考题]对于溶质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的某溶质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为:()。

[同学们思考后]

[板书]c=

[练习]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计算市售浓H2SO4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1)

[设问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及溶液的密度ρ,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同学们对上式推导后得出]

[板书]w=

[投影]例2.已知75mL2mol·L-1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已知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求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须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依题意,

我们可进行如下计算:

解:75mL2mol·L-1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c(NaOH)·V[NaOH·(aq)]=2mol·L-1×0.075L=0.15mol

m(NaOH)=n(NaOH)·M(NaOH)=0.15mol×40g·mol-1=6g

w(NaOH)=×100%=×100%=7.5%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教师]根据以上的计算,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各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学生们完成上述关系后]

[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施用,实验室所用一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板书]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设问]溶液在稀释前后,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学过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时所遵循的规则来分析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遵循的规律。

[大家思考,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我们常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有关计算: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3.配制250mL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本题可依据上式进行计算

解:设配制250mL(V1)·1mol·L-1(c1)HCl溶液,需要12mol·L-1(c2)HCl溶液的体积为V2

c1·V1=c2·V2

V2==0.021L=21mL

答:配制250mL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HCl溶液21mL。

[小结]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板书设计]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c(浓)·V(浓)=c(稀)·V(稀)

[布置作业]重温实验基本操作中“容量瓶的使用”的内容,并预习下节课。

[教学说明]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由于涉及概念较多,一般学生,特别是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些内容是有困难的,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多次相关的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知识的归纳、整理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学生只有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参与有关知识网、包括公式等的整理工作,克服单纯的模仿和套用公式的毛病,才能真正掌握它。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

[复习]在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固体往往要配成溶液才能使用,浓溶液也常常须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满足需要,有关溶液的配制在初中我们就已学习过,即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请大家回忆有关知识后,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配制200g5%的NaCl溶液,需要哪些实验用品和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学生考虑并回答]

[投影列出答案]

[仪器]天平(含滤纸)、药匙、玻璃棒、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导入]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也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如果我们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容器和步骤是否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一样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师]下面,我们以配制500mL1mol·L-1的Na2CO3溶液为例来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仪器和步骤。

[讲解]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首先需要算出溶质和溶液的量。此题需要的原料是Na2CO3和水。

[请同学们计算出所用Na2CO3的质量]

m(Na2CO3)=n(Na2CO3)·M(Na2CO3)=c(Na2CO3)·V[Na2CO3(aq)]·M(Na2CO3)

=0.1mol·L-1×0.5L×106g·mol-1=5.3g

[板书]配制步骤:1.计算

[设问]我们用什么仪器来取用5.3g的Na2CO3呢?

[学生回答]

[板书]仪器

1、天平(含滤纸)2.药匙

[设问]所需溶质的质量有了,那么,所需溶剂即水的量呢?我们能否算出它的质量或体积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显然,我们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算出水的量。即我们不能通过用一定量的水和Na2CO3混合来配出所需的Na2CO3溶液。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呢?

[教师]展示500mL的容量瓶

[教师]这种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请大家回忆实验基本操作中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投影]容量瓶的使用

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教师]下面,老师演示配制溶液的过程,大家请注意观察我所用到的仪器和操作步骤。

[教师演示]

[教师和学生一同总结出以下的内容并板书]

[板书]配制步骤

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

[仪器]3.容量瓶,4.烧杯,5.玻璃棒,6.胶头滴管。

[教师]在熟悉了配制步骤和所用仪器后,请大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为什么要将洗涤后的溶液注入到容量瓶中?

3、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

(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体积)

4、转移溶液时,玻棒为何必须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

5、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在配制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若在配制操作中有以下行为,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投影]1.称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颠倒。

2、容量瓶内壁存有水珠。

3、定容时仰视读数。

4、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5、溶质溶解后,没有恢复至室温转移。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溶液体积偏小。

7、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总结]分析误差时,要根据c=围绕操作行为对n与V的影响来分析。

[思考练习题]若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10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

L-1的溶液,需怎样配制?

[注意]①计算浓H2SO4的体积V

②浓H2SO4的正确稀释方法③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主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其配制步骤与所需仪器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不同的。

[板书设计]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

所用仪器:1.天平,2.滤纸,3.药匙,4.容量瓶,5.烧杯,6.玻璃棒,7.胶头滴管。

[教学说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实验之一,除了要掌握正确的配制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外,还要能准确地分析实验误差,以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设计质量承诺书 篇三

本法定代表人承诺:我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履行了下列职责,并承担相应终身质量责任。

1、严格按照核定的工程设计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开展设计业务,无越级和超范围设计或以其他工程设计单位的名义承揽设计业务情况,依法签订工程设计业务合同,未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揽的设计业务。自觉执行国家规定的工程设计收费标准,无恶性压价竞争情况。

2、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相关工程建设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图设计严格按经现场见证的勘察成果、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

3、本单位确保提供的设计文件经过严格的内部审核校对程序,相关的签字、盖章手续齐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文件编制深度要求,并及时将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4、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交付建设单位的设计文件,均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并加盖审查机构专用章。对施工图审查机构提出的审查意见的修改变更,一律体现在加盖有审查机构专用章的设计图纸上。

5、向相关单位提供加盖有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执业人员印章和审查机构专用章的'合法有效的施工图纸。按规定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好设计交底,积极做好设计后续服务。

6、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变更。涉及到建设规模、行业标准、工艺流程等重大变更,均由建设单位报原初步设计审批机关批准后才进行设计变更修改。涉及到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性等方面的变更,均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并加盖审查机构专用章。所有的设计变更均体现在加盖有审查机构专用章的设计图纸上。未向建设单位和施工、监理单位提供未加盖有审查机构专用章的设计变更图纸,也未用设计变更通知单替代设计图纸的变更修改。

7、及时将设计图纸及相关原始资料归档保存。

8、本单位在本工程项目承担了下列设计业务:

承诺人:XXX

XX年XX月XX日

持轻物掷远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教材选自人教版《体育》持轻物掷远一课,这节课是投掷教学单元的第一个课时,这节课主要解决肩上屈肘、快速挥臂这个重难点,为接下来更高难度的助跑投掷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主教材“持轻物掷远”是基础教材,作为新教材体系中“投掷”的重要内容。投掷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小学生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投掷教材方法多样、器械丰富、富有童趣,所以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体育教学,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和比较简单的投掷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上肢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班级人数40人。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对英语兴趣比较浓厚;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之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持轻物掷远的动作,培养正确的肩上挥臂姿势,突出重点――肩上屈肘,克服难点――快速挥臂,尝试简单的自我评价。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促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锻炼,形成坚持锻炼的意志品质。

3、养成乐于与同伴交往,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肩上屈肘、快速挥臂,发展投掷能力。

五、教学准备:

器材:呼拉圈16个,标志杆4根,装沙的瓶子40个(学生自带),录音机1台,课前给每队排头发一支贴有福娃的火炬;场地:2个排球场;

六、教学流程:

神圣的火炬 英语过关 选择城市(立定跳远) 蛇脱壳 障碍赛跑

持轻物掷远 歌伴舞(放松) 小结

课的

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次数

时间

设计意图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服装情况,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3、神圣的火炬

4、英语过关

5、选择城市(立定跳远)

1、以问题导入主题: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

2、提出要求。

教师带领学生绕操场慢跑一圈。

导入:刚才在跑步时,我发现你们脸上洋溢着笑脸。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那么开心吗?

师生进行简单英语对话。

Hello ! 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 !

1、教师指引学生观察地上的三条线。

2、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选择城市。

3、教师及时点评。

集队做到快、静、齐。

1、跟老师绕操场慢跑一圈。

2、排头高举火炬。

1、学生按次序连续跳两次。

2、选最好一次成绩,汇报给老师。

四列纵队

跑成圆形

学生散点自由站位。

起 上 香 北

点 海 港 京

备注:男生跳远的距离比女生远。

1次

2次

8到

10分钟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产生对这节课的好奇心,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作了铺垫。

运用英语与体育课整合,使本堂课更加丰富多彩。

抓住了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的特点,创设情景--选择城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1、蛇脱壳

方法:跑到呼拉圈处,拿起呼拉圈套过身体,放回原位,连续套过四个,之后绕过标志杆直线返回。

2、障碍赛跑

方法:绕过四个呼拉圈及标志杆,取回一个瓶子,直线跑回。

重难点:

身体的'协调能力(转身时身体重心的控制)。

导入:接下来,让我来考考你们的身体素质,首先是身体协调能力的考验。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并进行示范。

2、教师讲评。

3、教师置疑:你们还有什么方法套圈吗?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比赛。

导入: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挑战第二关?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并做示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套圈的其他方法。

3、请个别学生示范。

4、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比赛。

1、听取教师介绍游戏方法。

2、学生听哨声进行比赛。

3、小组讨论套圈方法,再次进行比赛。

1、听老师讲解游戏方法和示范。

2、学生认真比赛,并进行思考套圈的其他方法。

3、学生展示自我。

4、进行第二次比赛。

2次

1次

10到12分钟

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强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他们的主人翁地位。

课的内容丰富多彩,避免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篇五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 ”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 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应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 :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

讲述 :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

回答 :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

投影 :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

单位名称

长度

质量

千克

时间

电流

安[培]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发光强度

坎[德拉]

物质的量

摩尔

讲述 :在定量地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

板书 :第一节物质的量

提问 :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

回答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讲述 :“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引入 :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 12 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摩尔”

阅读 :教材45页

讲述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这个常数的符号是N A ,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 23 mol -1 。

板书:二、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12 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 A ,近似值6.02×10 23 mol -1 。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讲解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 23 是否可以划等号呢?

不能。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33×10 -23 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10 23 mol -1 。

提问 :1mol小麦约含有6.02×10 23 个麦粒。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思考:各执己见。

结论 :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粒子的名称。6.02×10 23 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 9 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 -14 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

板书 :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

投影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CO 2 。

(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10 23 个微粒的粒子集合体。

(5)0.5molH 2 含有3.01×10 23 个氢原子。

(6)3molNH 3 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答案 :

(1)错误。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改成1molO,1molO 2 ,都是正确的。因此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化学式表示。

(2)正确。

(3)错误。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4)错误。6.02×10 23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5)错误。0.5molH 2 含有0.5×2=1molH原子,6.02×10 23 ×1=6.02×10 23 个。

(6)正确。3molNH 3 中含有3×1=3molN原子,3×3=9molH原子。

投影 :课堂练习

2、填空

(1)1molO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O;

(2)3molH 2 SO 4 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H 2 SO 4 ,可电离出_________molH +

(3)4molO 2 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质子

(4)10molNa + 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Na +

答案 :(1)6.02×10 23 (2)3×6.02×10 23 ,6mol?(3)8mol,8×8=64mol(因为1molO原子中含有8mol质子)(4)10×6.02×10 23 (5)2mol

讨论 :通过上述练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出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 23 。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作业 :教材P 48 一、二

板书设计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二、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12 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 A ,近似值6.02×10 23 mol -1 。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

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与原理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A,单位是每摩(mol -1 ),数值是

NA=(6.0221376±0.0000036)×10 23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由实验测定。它的测定精确度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测定方法有电化学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但测定结果几乎一样,可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常数。例如:用含Ag + 的溶液电解析出1mol的银,需要通过96485.3C(库仑)的电量。已知每个电子的电荷是1.60217733×10 -19 C,则

NA=

下面着重介绍单分子膜法测定常数的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学习用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用品

胶头滴管、量筒(10mL)、圆形水槽(直径30cm)、直尺。

硬脂酸的苯溶液。

实验原理

硬脂酸能在水面上扩散而形成单分子层,由滴入硬脂酸刚好形成单分子膜的质量m及单分子膜面积s,每个硬脂酸的截面积A,求出每个硬脂酸分子质量m分子,再由硬脂酸分子的摩尔质量M,即可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N。

实验步骤

1.测定从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

取一尖嘴拉得较细的胶头滴管,吸入硬脂酸的苯溶液,往小量筒中滴入1mL,然后记下它的滴数,并计算出1滴硬脂酸苯溶液的体积V1。

2.测定水槽中水的表面积

用直尺从三个不同方位准确量出水槽的内径,取其平均值。

3.硬脂酸单分子膜的形成

用胶头滴管(如滴管外有溶液,用滤纸擦去)吸取硬脂酸的苯溶液在距水面约5cm处,垂直往水面上滴一滴,待苯全部挥发,硬脂酸全部扩散至看不到油珠时,再滴第二滴。如此逐滴滴下,直到滴下一滴后,硬脂酸溶液不再扩散,而呈透镜状时为止。记下所滴硬脂酸溶液的滴数d。

4.把水槽中水倒掉,用清水将水槽洗刷干净后,注入半槽水,重复以上操作二次。重复操作时,先将滴管内剩余的溶液挤净,吸取新鲜溶液,以免由于滴管口的苯挥发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5.计算

(1)如称取硬脂酸的质量为m,配成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为V,那么每毫升硬脂酸的苯溶液中含硬脂酸的质量为m/V。

(2)测得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为V1,形成单分子膜滴入硬脂酸溶液的滴数为(d—1)(详见注释),那么形成单分子膜需用硬脂酸的质量为:

(3)根据水槽直径,计算出水槽中水的表面积S。已知每个硬脂酸分子的截面积A=2.2×10 -15 cm 2 ,在水面形成的硬脂酸的分子个数为:S/A。

(4)根据(2)和(3)的结果,可计算出每个硬脂酸分子的质量为:

(5)1mol硬脂酸的质量等于284g(即M=284g/mol),所以1mol硬脂酸中含有硬脂酸的分子个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N为:

注释:当最后一滴硬脂酸溶液滴下后,这滴溶液在水面呈透镜状,说这滴溶液没有扩散,即没有参与单分子膜的形成。这时单分子膜已经形成完毕,应停止滴入溶液,所以,在计算形成单分子膜所需硬脂酸溶液的滴数时,应将最后一滴减掉,即滴数计为d—1。

说明 :

一、实验成功标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NA在(5-7)×10 23 范围内为成功。

二、失败征象

实验测定的阿伏加德罗常数数量级不等于1×10 23 。

三、原因分析

1.因为苯是易挥发的溶剂,故在配制、使用硬脂酸苯溶液的过程中因为苯的挥发,造成浓度的变化。

2.在测量每滴硬脂酸苯溶液体积时是连续滴液的,在形成单分子膜时的滴液是间歇的,同时,滴管内液体多少不同,手捏胶头的力不同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液滴的大小不均匀。

3.水槽洗涤不干净,将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4.水槽水面直径测量不准确也会造成误差。

四、注意问题

1.苯中有少量的水,可用无水氯化钙或氧化钙除去。

2.配好待用的硬脂酸苯溶液一定要严加密封,防止苯的挥发。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加塞塞住。

3.在使用胶头滴管滴液时,均要采取垂直滴入法,以保持液滴大小均匀。

4.在形成单分子膜的过程中,应保持水面平静,防止单分子膜重叠。

5.水槽的洗涤:每做完一次实验,一定要把水槽洗涤干净。否则,第二次实验所需硬脂酸苯溶液的滴数将明显减少,因为残留在水槽内的硬脂酸分子会占据部分水面。洗涤方法:用自来水充满水槽,让水从水槽边溢出,反复2-3次即可。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①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②掌握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质量及其相互换算。

③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掌握溶解度的计算。

教学重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

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换算

教学方法:

分析引导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精析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多少的物理量。符号:n;单位:mol。

2.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注意】:在理解概念时,不能按字面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是多少,它是一个专用名词,而简称摩,符号为mol。“物质的量”仅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很多,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物质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如1mol氢原子、1mol氢分子、1mol氢离子,也可用化学式表示为lmolH、l mol H2、1 mol H+等。此外,“物质的量”还可用来表示某些结构微粒的特定组合,如由Na+与Cl-按1:l特定组合构成的NaCI晶体,可表示为1molNaCl。

【思考】1 mol NaCl和1 mol HCl所含的粒子总数相同吗?

答案:不相同,因为NaCl是离子化合物,组成微粒是Na+和Cl-,而HCl是共价化合物,组成微粒是HCl分子。

3、阿伏加德罗常数:12g 12C中所含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加载中。)。符号:NA;单位:mol—

【思考】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6.02×1023完全相同吗?

答案:不相同;原因是NA是指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即12 g12C中含有的原子数,是一个真实值,而6.02×1023是一个实验值,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说明】: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原子量标准均为人为规定的,如果它们发生改变,则原子量、分子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均发生改变;但是,质量、微粒数目、密度、体积等客观因素却不会改变。

【讨论】:假设12C的原子量为24,以24克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数据肯定不变的是:

①氧气的溶解度 ②44克CO2的体积 ③气体摩尔体积 ④摩尔质量 ⑤相对分子质量 ⑥阿伏加德罗常数 ⑦物质的量 ⑧气体的密度 ⑨物质的量浓度 ⑩质量分数

答案:①、②、⑧、⑩。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具有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M;单位:g/mol

5.气体摩尔体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m;单位:L/mol。

①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②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距。

【思考】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是22.4 L,如果当1 mol气体的体积是22.4 L时,一定是标准状况吗?

答案:不一定;因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和气体的分子数有关,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

6.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单位:mol·L-。

【注意】:

①要用溶液的体积,单位是升,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一定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如给出的已知条件是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或微粒数,应根据有关公式换算为“物质的量”。

③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用带有结晶水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④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大体积,其各种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均不变。

二、基本关系

1.物质的量与离子数目: n=加载中。

2.物质的量与质量: n=加载中。

3.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 n=加载中。

4.物质的量浓度: c(B)=加载中。

5.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 M(平均)=加载中。

6.气体密度与式量: M=p×Vm (注意:密度的单位为g·L-1,多用于标准状况下的计算。)

三、基本规律

1.摩尔质量与式量关系规律:

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式量。

2.阿伏加德罗定律:

(1)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注意】:①使用范围:气体;②使用条件:相同的温度和压强。

(2)重要推论:

①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都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加载中。=加载中。

②同温同容下,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加载中。=加载中。

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式量之比。

加载中。=加载中。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加载中。=加载中。;克拉伯龙方程:加载中。=加载中。

3.物质反应的计算规律: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在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之比。

②在同温同压下,参加反应的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在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之比。

【方法与技巧】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六个陷阱

题组一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A (×)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A (×)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题组二 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A (√)

(2)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A (√)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2012·新课标全国卷,9C)

题组三 物质的微观结构

3.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A (√)

(2)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A (√)

(3)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

(4)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

(5)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6)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

(7)12 g石墨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

(8)31 g白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

题组四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4.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0.1 L 3.0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的数目为0.3 NA (×)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A (×)

(3)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A (×)

(4)25 ℃、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

题组五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与“隐含反应”

5.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 (×)

(2)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 (×)

(3)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

(4)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题组六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6.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

(2)0.1molZn与含0.1molHCl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

(3)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4)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5)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NA (×)

(6)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

【突破陷阱】

1.只给出物质的体积,而不指明物质的状态,或者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不为气体,所以求解时,一要看是否为标准状况下,不为标准状况无法直接用22.4 L·mol-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n;二要看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态,若不为气态也无法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得n,如CCl4、水、液溴、SO3、己烷、苯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

2.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质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3.此类题型要求同学们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要非常熟悉,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18O2、D2O、Na2O2、CH4、CO2等特殊物质。

4.突破此类题目的陷阱,关键在于审题:

(1)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

(2)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3)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c(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 mol·L-1的Ba(OH)2溶液,c(O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5.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一些“隐含的可逆反应反应”,如:

(1)2SO2+O2催化剂△2SO3 2NO2?N2O4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Cl2+H2O?HCl+HClO

(3)NH3+H2O?NH3·H2O?NH+OH-

6.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的判断是一类典型的“陷阱”,突破“陷阱”的关键是: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如①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做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②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而Na2O2与SO2反应,Na2O2只做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所以上述题(5)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NA。

〖板书设计〗 基础知识精析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关系

1.物质的量与离子数目: n=加载中。 2.物质的量与质量: n=加载中。

3.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 n=加载中。 4.物质的量浓度: C(B)=加载中。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共有2562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下载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