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7-14 09:31:3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物质的基本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较为深入的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能通过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对世界的物质性这个概念加以阐释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2)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二)教学难点::物质的概念,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呢,我们从一般层面上学习了哲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探讨了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只有那些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它们对社会变革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哲学史上最璀璨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关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以及人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28页的这则材料。材料上说是上帝造出了天地万物,你们觉得可信吗?说出你们的理由,可以结合你们之前收集到的材料。

学生:不可信,因为那么中国还有说我们人是女娲用泥土捏出来的。还有盘古开天辟地等传说呢。那么自然界到底是由谁创造的呢?一下说是上帝,一下说是女娲,又有人说是盘古,这岂不是矛盾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其实上面的这些都是一些神话和传说罢了,根本就是背离客观现实的。其实,自然界不是由谁来创造的,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

问题一:

教师:李白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请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是由于人的悲欢离合吗?月与人的心情到底有没有关系?

学生回答:人的心情与月是没有关系的,月亮的阴晴圆缺是由自身的运动规律决定的,而非人的心情可以影响。

问题二:

教师:同学们有听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是依据土壤环境等因素,并非人的心情或意愿。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不能被思想所控制,自身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很好,从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花开花落,江河奔腾,还是沙漠景观的都是按照自然界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是被人的思想所控制的,他不是有上帝或任何人创造的 ,是客观存在的。

问题三:

教师:同学们知道人是由古猿(停顿,由学生回答)进化而来的?在猿还没进化成人时,古猿的生存依靠是什么?

学生回答:自然界。

教师总结: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自然界先于人产生,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离不开自然界给我们提供的各种物质资料。

问题四:

教师:大家都知道,在人产生后就必须维持生存,就开始了对自然物的改造和利用,人经历了原始社会,只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今天我们所处于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漫长的时间内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是没有停止过,那么自然界是否还是客观的呢?

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自然界仍是客观的,如我们用木头造桌子,依据的是木头所具有的属性。又如克隆羊,我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造出来的仍是羊,而不是一头猪。因此,我们利用和改造自然无事利用它的属性和发展规律,而不是改变它的属性来达到目的。在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还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教师:从上面的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知道,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客观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师:那么通过上面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说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具有物质性。那么什么是物质呢,这个概念我相信大家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但都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物质?

教师:请一个同学来大声朗读一下物质的含义。

学生:朗读

教师: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定义的,现在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一物质得定义。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不论我们承认与否它都存在。通俗地说,就是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的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的消失而消失。比如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万事万物同意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抽象概括出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一物质的客观性--------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不是虚无飘渺的,物质能为我们所感觉,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就是说能被人们所认识,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这是物质的可知性。可知论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而与它相对的不可知论则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以物质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3)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世界中所包含的千差万别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

什么又是抽象和概括呢?举个例子,我们日常所吃的苹果、梨、橘子、香蕉等,我们可以合起来说是水果。“水果”这个词就是对香蕉、苹果等的概括,它具有这些东西共同的一些属性,但是如果说拿一个水果,那么这个说过到底指的是什么,他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词。就相对于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一样的。

(4)物质是不能被消灭和创造的,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只要世界上存在物质,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存在,物质就存在。

教师总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同学们把这句话划一下。

问题五:社会的发展是由神安排和决定的,是由他控制的。

教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怎样看待?下面就由我们来证明他的问题是错误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产物

大家在看过了书本第30页后了解到人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由猿进化而来的,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人和猿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学生:劳动

教师:对了,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和猿的区别。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机构,形成了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劳动还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社会集团,逐渐形成整个社会,劳动的分工使这种关系进一步加强。从这我们可以得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问题六:请大家阅读一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三个要素,并且解释?

学生:讨论

教师:

地理因素,是指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也可以说是环境,大到国际环境,小到社区环境,这都是我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不是我们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是依据客观的状况决定的。

人口因素,人口的质量,数量不是我们单个人能够所改变的,我们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是依据当前情况进行的规划,而不是说我想使整个地球人口合理,我们是无法因为我们的想法而突变的。

生产方式,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关系如果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两者就像人的脚和鞋子,鞋子如果不适应你的脚,你就走不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人可是吃过大亏的,大跃进的时候,说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下,中国人做了很多不切实际的事情。有一个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炸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这是严重脱离实际,所以大跃进不仅没有使我们超英赶美,反而使中国倒退了好几年。所以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是物质的。

教师:从以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的三个要素,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三者都是客观的,这也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教师:自从人类产生后,也就有了意识,意识是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的,同时它的内容也来自于社会和自然界,意识也是物质的。因此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划起来。

教师: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讲了世界的物质性,其中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中我么们要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按这种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还要牢记物质的含义,理解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在人类的物质性中要明白从三个方面看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是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物质的;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最后得出结论,世界时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物质的哲学概念;

【理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的;

【运用】懂得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思考现实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物质形态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世界的起源的探究,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对神创论的否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难点:物质的哲学概念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一)设计理念

1、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贴近生活,体现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方法

教法:观察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质疑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具体实物(苹果、榴莲、香蕉(生和熟)以及其他非水果实物)

(二)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很高兴来到xx,和我们xx四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个神秘的话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三)讲授新课

1.物质的概念(约15分钟)

教师分发之前准备的物体,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描述自己手上的物体。

学生描述自己手上的物体,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表示感知的词语,并及时写在副板书上。

教师针对描述榴莲的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挖掘,提问“榴莲的味道你喜欢吗?不喜欢但是你能改变吗?”

教师提问:大家手中的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有什么共性?

教师总结:哲学上说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进一步提问:wifi是物质吗?

2.自然界的物质性(约4分钟)

让刚刚拿到香蕉的同学吃一下香蕉,分别采访吃了熟香蕉和生香蕉的同学,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回答出生的香蕉很难吃下去,从而引出我们应该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然界的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教师提问:请同学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说说自然界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至少能知道,自然界不是由神创造的。

教师小结:自然界的产生和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自然界是物质的。(板书)

【过渡】学生提出: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界。(突发事件)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大家来思考一下,“改造”是一个什么样的规程。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5分钟)

学生结合课本,分组讨论“改造”是一个什么过程,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

学生分组回答,教师层层挖掘:

(1) 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

改造需要用双手→这是一个劳动的过程→劳动的主体、工具、对象都是物质的→劳动产生人→劳动产生人的思维、语言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从人类社会的存在来看

人类社会产生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又需要哪些要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而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3)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这个规律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物质性。

教师小结: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板书)

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4分钟)

刚刚同学们提出,劳动产生人的思维。再看同学们提出的“改造”,人们改造世界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

引导学生提出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时候应该遵循客观的规律。

教师小结: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板书)

5.总结(2分钟)

刚刚我们逐一验证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分别对应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以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板书)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范文,共有565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下载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