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成反比例量教学方案(精选7篇)

发布时间:2024-03-18 16:34:0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7篇《成反比例量教学方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成反比例量教学方案》相关的范文。

成反比例量教学方案(精选7篇)

篇1:成反比例的量的教学方案

成反比例的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新授教学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外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4(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三)教学例5(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四)比较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4和例5,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一定)

(五)教学例6(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师提问:

(1)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积是什么?这个积一定吗?

(3)播种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思考: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二)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五、课后作业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7.小林拿一些钱买练习本,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篇2:《成反比例的量》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张鸿森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2-43页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成反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自学,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你是怎样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的?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相应减少;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相应增加;

(3)两个量的乘积一定。

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二、关键点拨

1、正比例的意义

(1)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随着宽的变化而变化。长增加,宽相应减少,长减少,宽相应增加,长和宽的乘积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

X×Y=K(一定)

2、判断反比例关系的量

(1)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3、你还有什么疑问?新课标第一网

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

(1)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2)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3)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43页做一做:

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运的吨数 300 150 100 75 60 50

需要的天数 1 2 3 4 5 6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积的大小。

(3)说明这个积表示什么?

(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七第46页第9、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www.xkb1.com

听课随想

反思与体会:

篇3:成反比例的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导学内容:P42--43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七6--9题

导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题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导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导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预习学案

填空。

1、光明小学列队表演,设计了以下几种方队。

每队人数 20 25 30 40 50 60

队数 60 48 40 30 24 20

观察表中的信息,( )和( )是变化的,而( )不变。因此( )和( )成( )比例。

2、风筝车间接到一份风筝出口定单,生产情况如下。

每天生产的个数 120 180 200 300 360 400

天数 60 40 36 24 20 18

表中( )随着( )的扩大而缩小,但相对应的两种量的( )是一定的,所以这两种成( )比例关系。

3、小明看一本书。

每天看的页数 10 15 20 25 30

看的天数 60 40 30 24 20

表中每天看的页数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但相对应的两种量的( )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 )比例关系。

导学案

出示下表。

高度 2 4 6 8 10 12

体积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 25 25 25 25 25 25

这是我们上节学习的内容,谁能说说表中哪两个量成正比例?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回答。(表中体积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体积与高度的比值总是一定的,所以体积与高度成正比例。)新课标第一网

出示新表。

高度 30 20 15 10 5

体积 10 15 20 30 60

底面积

请同学们把表填完整。

讨论一下,表中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水的体积是一定的,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关系变化规律不同,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反之,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它们变化的方向总是相反的。但是高度与底面积的乘积总是一定的,我们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是: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一定),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在上例中,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的高度与底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高度与底面积成反比例,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我们用x和y来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请同学们把反比例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X×y=k(一定)xkb1.com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举出例子。

前面通过高度、底面积和体积的变化,我们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在体积计算中,体积、高、底面积的关系是什么?

当底面积一定时,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体积一定时,底面积与高成什么比例关系?

根据上面的总结,比较一下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堂检测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课后拓展

古时候,一次伯乐和助手一块去鉴别一匹千里马。伯乐让助手骑一匹日行400里的马向京城跑去,过13 天后,又让千里马的主人骑上千里马给助手送一封急信,信送到助手手中后,又马上返回家。此时一天已过去34 。伯乐看后十分高兴地说:“这真是一匹千里马啊!”你知道伯乐是怎么算的吗?(设马匀速地奔跑)

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高度/cm 30 20 15 10 5

底面积/cm2 10 15 20 30 60

体积/cm3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表达式:x×y=k(一定)

篇4:成反比例的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42

教学目的: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篇5:《成反比例的量》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过程中,体会应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 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能够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说一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投影展示,指名回答)

(1)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和底。

(2)总钱数一定,花的钱数和剩余的钱数。

(3)圆的周长和半径。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比例。

二、自主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义。(19分钟)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2情境图和统计表。

说一说,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观察表中数据,组织学生研讨:

①表中有几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

②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③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④这个积表示什么?

2.明确成反比例的量及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1)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减小,高度反而增大;杯子的底面积增大,高度反而减小,而且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反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反比例的意义。

(2)你能举出生活中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吗?

3.尝试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

提问: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学生尝试汇报后教师板书。

4.总结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展示:

(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两种量对应的数的乘积一定。

5.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

小组讨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归纳填空。(课件出示表格)

学案

1.学生回顾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

2.学生完成复习练习。

1.(1)杯子的底面积是10cm2时,水的高度是30cm;杯子的底面积是15cm2时,水的高度是20cm……

(2)①表中有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从左往右观察表中数据,发现:杯子的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小。从右往左观察表中数据,发现:杯子的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大。

③计算并比较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

30×10=20×15=15×20=…=300,说明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总是一定的。

④所得的积实际就是倒入杯子的水的体积。

2.(1)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学生列举生活中反比例关系的例子。

3.学生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

4.学生总结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5.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填写表格。

三、巩固练习。(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1页第8、9、10、11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的,鉴于正比例与反比例在研究意义的时候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教学开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为学生研究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义奠定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及表达式。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加了正、反比例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正、反比例的认识和理解。

课后习题

1.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的人数与站的行数的关系。

每行站的人数与站的行数是否成反比例关系?为什么?

答案: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每行站的人数与站的行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行站的人数随站的行数的变化而变化,且两者对应的数的乘积一定。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汽车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住房面积一定,居住人口数和人均住房面积。

(3)生产电脑的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天数。

(4)非零自然数a和它的倒数。

答案:(2)、(3)、(4)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

3.有a、b、c三个相关联的量。

(1)如果a=3b,则a、b成(正)比例。

(2)如果a=6c,则a、c成(反)比例。

(3)如果 b= c,则b、c成(正)比例。

板书

反比例

反比例关系表达式: xy = k (定值)

篇6:成反比例的量(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的本数(本) 1 2 4 6 9

总价(元) 0.80 1.60 3.20 4.80 7.20

2.回忆: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教学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外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4(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三)教学例5(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四)比较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4和例5,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  =  (一定)

(五)教学例6(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师提问:

(1)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积是什么?这个积一定吗?

(3)播种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思考: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篇7:《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

师:课前我们先来猜个成语(出示课件:水涨船高)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船总是浮在水面上,水面升高,船也跟着就升高了。

师:他解释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今天这节数学课要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个成语有密切的关系,请接着往下看(出示例1)

二、观察与思考:

(一)分析例1

1、出示例1

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2、观察表格中,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3、反馈交流:

(1)表中有哪两种量?(表中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预设:数量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师:是啊,从表中我们发现数量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多媒体出示这句话)。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师:我们接着来看。你们求出来了吗?(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比值都是3.5,比值都相等……

师:是的,他们的比值都是相等的,是3.5没有变化。我们也可以说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板书一定)

师:同学们,刚刚,通过我们的学习讨论知道了总价与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应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师:那你知道这个不变的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吗?(单价)

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吗?(总价?单价) 数量

师小结: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

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三)课内练习

1、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路程如下表:

2、分析

(1)观察表格,这里出现了哪几种数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2)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比值分别是多少?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3、归纳小结:

师:总价与数量、路程与时间都是成正比例的两种量,比较他们的共同点,你能说说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

出示:成正比例关系的三要素:

a、两种相关联的量。

b、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随着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随着减少。 c、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k(一定) x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预设:

三、认识正比例关系图像:

师:同学们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折线统计图,你能将这些数据整理成图像吗?

1、想一想:横轴上和竖轴上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2、老师这里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连线”的方法,整理出来这样一幅图像。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画出来的是一条斜线。

师:也是什么线?

生:直线。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并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3)、不用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买9米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3、师:通过刚刚的练习,你觉得这样的正比例图像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引导学生小结:

(1)、从这个图像中可以观察到彩带的总价与数量的变化情况,彩带数量增加,总价也随着变大。反之亦然。

(2)利用正比例关系图像,不用计算,可以根据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四、回顾与展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word该篇DOC格式成反比例量教学方案(精选7篇)范文,共有1013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成反比例量教学方案(精选7篇)下载
成反比例量教学方案(精选7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