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设计(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设计 篇一
(一)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顷 刻 面颊 喷嚏 激荡 嘈 杂 唠叨
2、读下列文字自己选择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你听过风吹的声音吗?当微风吹过柳梢的时候,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
3、品析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过滤”
②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世界声音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能说说作者写声音为什么从“无声”写起?
。
(二)
声音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美妙……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固然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也同样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两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6、给声音下个定义。
7、仿例句,用“固然……也”写一个句子。
例句:愉快动听的声音,固然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也同样使人痛苦。
8、文中说:“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你能不能试着从三个方面分别举例说说。
学会分辨 例如:
感受喜怒哀乐 例如
吸收了知识 例如
(三)
阅读下文,完成 9~11题。
①“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
②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人们普遍认为,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③从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
④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能装入口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⑤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部署纳米领域的研究。
9.根据第①段文字,给“纳米科技”下一个定义。
10.从文章看,纳米科技有什么深刻意义?从文中选取有关语句回答。
11.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加点的“略”“将”能否删去?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qǐng jiā tì jī cáo láodáo
2、可以从修辞、顺序、动词的运用等角度进行赏析
3、过滤:这里比喻人们对声音的选择和思考。 世界声音:这里泛指外界的各种各样的声响。
4、开篇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听不见。但若承认“声音就是物体震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是声响太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罢了。从这些微小的声音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
5、声音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6、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就是声音。7、略 8、略
9、.纳米科技就是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
10.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11.不能。如果删去“略”,就成了1纳米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删去“将”,“蓝图”就成了事实,显然与原意不符。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设计 篇二
设计意图:
美文美教,优化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情景,激发审美情趣,唤醒学生心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多形式朗读和交流,引导学生读美文、品美点、写美句,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生字词,了解课文结构与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积累美句
3.发挥联想、想象能力,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预习,积累字词。
2.合作探究,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3.听说读写结合,品味语言,仿写句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用心倾听世界,享受生活乐趣。
教学重点
多形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积累美句、美段。
教学难点
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寂静的山林》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眼睛给了我们色彩,让我们目睹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神奇美妙。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请大家先听一段音乐,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播放《寂静的山林》(部分音乐),学生听后发言
生1:我听到了大提琴的声音。
师:你对乐器挺了解,能分辨出演奏的乐器。
生2:我听出了清脆的鸟鸣。
生3:我听出了风儿吹过树梢,树叶儿沙沙作响;溪水叮咚,从草儿和石块间缓缓流过。
师:很好!你很善于想象,听出画面了!
生4:我听出了阳光洒进茂密的树林,晓雾消散,鸟儿在枝叶间欢唱、跳跃。
师:你的耳朵更敏感,情景描述很好!看来,大家的耳朵已经醒了,听出了这么美妙的世界。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桂文亚的一篇随感式小品文,学过文章之后,我们再来欣赏这支优美的乐曲,看看你还会听出什么。(板书课题,了解作者: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自读指导:1、放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积累雅词。
2、组内交流疑难问题,商讨学习目标。
自读反馈:
1.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学习目标;师生认定学习目标:
2.指名认读生字词(c层学生)
3.听写生字词(c层学生板演):面颊 喷嚏 嘈杂 过滤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同桌互查、订正)
4.指名解词(b层学生):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5.齐读雅词(出示课件)
顷刻 面颊 喷嚏 激荡 嘈杂 过滤 轻轻 脆脆 硬硬 缓缓
唠唠叨叨 不折不扣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鸟啼虫鸣 无动于衷
6.课文朗读比赛(小组荐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展示朗读,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师生一起对学生的朗读及时做出恰当评价,可以范读、对比朗读等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练习如何读好重音、节奏、语气等。
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师生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板书要点:
文章主题:善用耳朵,用心聆听,享受美妙生活。
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对比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用心聆听世界,感受美妙生活。
多形式朗读,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段。2.品味美句美段。
勾划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欣赏。
提示学生:可以从准确的用词、恰当的修辞、句式段式特点、思想内容、情感体验等多角度品读课文。
这一环节,要读品结合,以读促品,以品促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一些美句要当堂成诵。
赏析时,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补充,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赏析:
1.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言:
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2.运用排比,增强表达效果:
如: 1、2、3段构成排比段;5、6、7段构成排比段。
3.运用设问,引人深思:
如: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4、先总后分的段式结构
(1)用细节描写描述一种事物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2)从多个方面描述一种事物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当……,当…..,当……,当……,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5.对比写法,突出主题
第二部分从正反两反面论述“善于听”的益处和“不善听”的危害,增强说服力。
诵读积累:(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 的冬夜,一朵 的雪花,从天上、
的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 而
的融化了……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 柳梢,当清风过明月,当狂风
巨浪,当台风 山岭,你总听到过些什么吧?
拓展体验
欣赏音乐《寂静的山林》,展开想象,描述你听到的美妙画面。
附:学生作品展示:《寂静的山林》
生1:伴随着一声声鸟鸣,眼前出现了一片如诗如画的幽静山林——绿绿的树,弯弯的路,缕缕的阳光,白色的小屋……
万里无云,鸟啼虫鸣,树木苍翠。绿茵茵的草地上,开满了星星点点的野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花儿摇曳,蝴蝶翩翩,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好一片寂静的山林!
生2:一阵悦耳的鸟鸣划破深邃的天空,东方泛起点点鱼肚白,清晨的小溪唱起欢乐的歌。
“叮咚叮咚”,小溪流越过大石块,冲荡出圈圈绿波;“叮咚叮咚”,小溪流冲洗着小小的鹅卵石,给它们瘙痒痒;“叮咚叮咚”,小溪流逗逗娇嫩的小草,“叮咚”一声,一颗晶莹的“珍珠”落入小溪流的怀抱……
生3:伴随着一阵鸟鸣,我来到一片寂静的山林。
这里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晓雾将歇,晨鸟乱鸣。
听,鸟儿们在枝头叽叽喳喳,似乎在诉说着昨夜的美梦;风儿吹过林梢,树叶儿在窃窃私语;溪流叮咚,欢快的奔向前方。如果仔细聆听,你还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在春风轻轻的的呼唤中花儿悄然醒来,扑棱棱绽开了花瓣,露出美丽的笑靥,淡淡的花香随风弥漫。
在这里,不安的心也变得沉静起来,流连忘返。
课外练笔:
1.选择课文结尾介绍的一种游戏,做一做,试着把感觉写下来。
2.仿写句子。(任选其一)
a.“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当……,当…..,当……,当……,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你一定会听见的》重要知识点整理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东阳市实验中学 沈立平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和特点《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随感式小品。本篇课文放在以“祟尚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坚持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而又有主体意识的人。结合初二学生“独立意识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梦想却又容易忽略现实”的心理特征及“语文课要有语文味”的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3)情感目标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三)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二、结合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无声的感受)《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只设计了简短的开场白:“同学们,眼睛给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耳朵则给了我们悠扬婉转的乐声,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耳朵也是,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性实验——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现场模拟无声的情境3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教师通过课件和手势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无声的世界。这时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感受如何。还让他们和自己的同桌打招呼,无声之后,这些平常很简单的事情也将变得困难,学生一定感到很压抑,这时,先让学生们都随意发出声音,回到有声世界,再谈谈感受。通过模拟实验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看声音画面,读声音文字的感受)从大自然中常有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的声音引出课题,根据课题中的“你”理解课文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并让学生走进课文,同作者一同去发现、感受生活。a、先是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运用朗读法学习,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读后的感受。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语段讲述的内容及描绘的意境均可,教师只要适时运用点拨引导法在精彩段落的写作和朗读方法上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b、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梳理课文内容,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小问题:“为什么作者称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都是想象的声音?”“这么细小的声音作者为什么能够感受得到并描写得这么优美呢?”“像这样只有用心灵才能感受到的声音你还知道有哪些?”“有些人不仅不会用心灵去感受,而且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作者称他们为什么?”“木头人的具体表现如何?”“用我们知道的一个成语就是……”(人云亦云)“那么聪明的人又会如何利用自己的听觉功能呢?”从而得出:我们不仅学会用心感受,还要有选择地听,听好听的、“有益”的、充满爱意的、能充实我们生活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找找看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生活中充满爱意的声音?哪些大自然中充满爱意的声音?并说说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充满了爱意的声音呢?c、接着回顾课文,再现课文部分精美的画面和声音,并朗读课文前三段,揣摩细微声音的美妙。这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同时感悟到生活中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从而点拨得出:生活中一切都是如此,如果你能用心灵去感悟,就一定能感受得到。(三)情境体验(抒写聆听美妙声音的感受)然后放音乐《苗岭的早晨》,让学生留心去听,听听有什么内容,通过描述画面的形式用文字表现出来。并在交流后伴着音乐观看风景画册,看与自己想象的是否一致。这是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聆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交流后让学生观看画面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四)成果交流(学生再现有特别感受的声音)《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活动,让学生将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引起自己关注和喜爱的声音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中进行交流。这时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课文感知、情境体验,对作者以及老师所设定的声音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再现自己寻找到的有特别感受的声音,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能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并缺乏美妙的声音,也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精神。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成果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五)课堂小结(感悟生活)最后通过一连串的质问引起学生对自身实际的反思:我们是否对周围美妙的声音已经麻木了呢?我们是否已经充耳不闻身边充满爱意的声音了呢?我们是否有自己对声音的独特感受呢?从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对大自然对生活充满爱,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灵去聆听和感悟,你就一定能听见生活中各种美好的声音。(六)课后作业(深化体验)好好体会课文中的几个小游戏,尝试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300字以上)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设计(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