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祝福教案
祝福
教学设想
1、突出悲剧美质。以“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教学主线,真正把《祝福》作为悲剧来教。《祝福》教学的中心就在于揭示祥林嫂的“价值”和“毁灭”的根源。探寻“价值”,经过两个阶段:感悟价值──祥林嫂的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突出其作为一个劳动妇女的价值;深化价值──封建势力对祥林嫂的不公待遇,祥林嫂对不平命运的强烈反抗。探寻“毁灭”,重在突出其“无主名”、“无意识”,似乎没有人存心要害她,要她死,但似乎每个人都在她的“死”上出了一把力。
2、拓展创造空间。改变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计、环境描写、主题结构等为流程的小说教学的刻板程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辨证思考、升华发展,给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创造空间。
3、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筛取整合能力、推断能力及思辨能力。导入问题既对教学流程起穿针引线、缝合严密的作用,又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筛取整合,探究问题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断和思辨,使学生的思维上层次,避免学生思维表面化。
教学过程
导语:前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祝福》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究杀死祥林嫂根本原因。(在黑板中央板书—“祥林嫂”)
一、探祥林嫂的“价值”:劳动妇女的典型─—不应死。
1.导入问题: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也是因“冻饿”而死?
祥林嫂死了,因“冻饿”而倒毙在祝福之夜、倒毙在祝福前夜的风雪之中,倒毙在她辛劳了一生的鲁镇街头。
2.探究问题:祥林嫂死了,也是在鲁镇,也是在鲁迅笔下,另一个苦人儿孔已己在初冬之时最后一次喝完酒,“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一个一生没有进学的孔已己走向了他人生的终点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比较一下孔已己和祥林嫂的异同。
不同点:
身份不同:祥林嫂是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孔已己是最贫穷的读书人。
养活自己的方式不同:
祥林嫂十分能干,不光家务做得好,“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而且是田间的一个好劳力;“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祥林嫂又十分勤劳,在卫家山的婆家、在鲁镇的河埠头、在货家岙的茶园蚕房,到处都留下她辛勤劳作的影子,“似乎闲着就无聊”;板书:勤劳、能干
孔已己:不会营生,好喝懒做,衣服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没有几天抄书的纸笔一起少掉了。到丁举人家偷东西。
相同点:
两人都有劳动的基本条件:祥林嫂十分健康,“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 孔已己身材高大。板书:健康
性格中都有善良的一面:
孔已己:从不赊帐,教小伙计学写字,给茴香豆小孩子吃。
祥林嫂:善良地以为昼夜不停地劳作就可以躲避被卖的厄运,善良地以为丧夫失子的悲痛就会博得鲁镇市民哪怕些微的同情,善良地以为捐了门槛就可以逃过地狱分尸的劫数,就可以获得“祝福”的权力,就可以重新做“人”,善良地希望有灵魂就可以一家团聚; 同时祥林嫂更坚强,丧夫失子,没有击倒她,更没有使她失去生的希望,靠做女工养活自己,顽强地活下去。可以说,她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围绕“祥林嫂”板书:健康、能干、勤劳、善良、坚强)
最终的命运相同:
孔已己:被丁举人打死了;
祥林嫂:而倒毙在祝福之夜、倒毙在祝福前夜的风雪之中,倒毙在她辛劳了一生的鲁镇街头。
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杀死好喝懒做的孔已己的真凶是丁举人吗?
明确: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
二探相关的人物:合力“毁灭”──必须死。
(一)导入问题:祥林嫂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怎么会因“冻饿”而死呢?你认为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中哪些人嫌疑最大?
(学生讨论后,师围绕祥林嫂板书: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柳妈、鲁镇所有的人们、“我”。)
(二)探究问题: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的祥林嫂,被残忍地害死了,如果我们今天还不能为她伸冤的话,真是天理难容。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柳妈、鲁镇所有的人们、“我”都是些怎样的人,他们对祥林嫂的死都负有那些责任?
1.我们首先来看看课文1、2两段描写鲁四老爷的句子,请大家来探究一下鲁四老爷的
身份、爱好和立场。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思考:本文写于1924年,已经是孙中山已经推翻了帝制,康有为的思想早就过去了,
他还在骂康有为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装作关心国事其实不了解,足见其思想迂腐、顽固、守旧。板书:顽固
2.我们在来看书房的描写,书是宋代理学的入门的书,对联出自宋代理学家的文章,
可为什么还要挂陈抟老祖写的“寿”字呢?陈抟老祖可是科举不中而去做道士的呀?
从“寿”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鲁四老爷内心也有渴望退隐长寿的生活的乐趣。因此,说他
并不是完全讲理学的监生,这也为后文他对祥林嫂的忌讳埋下了伏笔。既有对寡妇的厌恶,也有祥林嫂“克夫克子”的迷信思想。
3.祥林嫂首次到鲁家做工,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是怎样的?
“四叔皱了皱眉”
4.四叔为什么皱眉?
讨厌祥林嫂是寡妇。
5.中途被婆家劫走后,鲁四老爷是怎样说的?
学生:“可恶!然而??”。
思考:鲁四老爷为什么说这四个字?
说“可恶”,主要是恨祥林嫂的婆家劫她回去有损自己的家门体面及尊严;说“然而??”,
是其一转念觉得在妇女“出嫁从夫”的礼法面前又无话可说:婆家将她弄回合乎礼法。
6.完成了劫持任务,卫老婆子来鲁家“说说清楚”了。她还未开口,鲁四老爷先甩出
了个“可恶”。后又来了个“然而”。鲁四老爷为什么说“可恶”和“然而”?
这可恶和然而这两个字显然是对着卫老婆子来的:骂她既当“介绍人”“”又当劫持者
的鄙污,憎她介绍“逃妇”来又合伙劫其去,败坏了自己的门风。
我们可以看到,“然而”是在卫老婆子道歉,又讲了一大堆好话后说的。这时鲁四老爷
心里已然是无可奈何的态度,于情于理这桩事也符合封建法度。只要再荐一个好的,也无所谓了。
应该说,这两个“可恶”“然而”是本文中画龙点睛的妙笔。看似两次简单的八个字,却揭示鲁四老爷性格本质:有中小地主的对家门面子的维护的虚荣,也有知道祥林嫂被抓而只扫自家门前雪的冷漠,还有对所谓的封建法度的奴顺和卫护等种种特征。 板书:虚荣、冷酷
7.祥林嫂第二次来鲁家的时候,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学生读相应的句子(71 四叔虽然照例??祖宗是不吃的。)
此处我们可以看到,鲁四老爷不准祥林嫂动祝福的东西,给了祥林嫂精神上致命的打击。
8.对祥林嫂死的,鲁四老爷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20谬(请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种)
9.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谬种”里透露了鲁四老爷怎样的性格?
因为恰好祝福时节,祥林嫂偏偏在这会儿死了,所以鲁四老爷心中很是愤恨。把他的迷
信,忌讳甚至尖刻的性格再次表现出来。
10.作为鲁四老爷的妻子,四婶对祥林嫂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大家首先想一下,四婶第一次不顾四叔的反对留下祥林嫂是什么原因?
学生: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想利用她。
第二次留用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后来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祥林嫂熟门熟路,比生
手实在好得多。为了自己,而不是同情,当祥林嫂没有从前那么能干的时候,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
11.在鲁家祭祀时,四婶的两次慌忙说“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一次大声慌忙说“你
放着吧,祥林嫂!”鲁迅先生在安排四婶三次慌忙说的语序是否相同?(不同)第一、二次是采用常式语序,第三次采用变式语序。为什么?四婶因为内心厌恶祥林嫂,认为她是不干净的人,怕弄脏了鲁家祭器而慌忙阻止她,因为态度失常,说话也前后颠倒了。
本文中四婶的各种语言,动作,神态可以清楚地看到鲁四老爷的影子。四婶其实是鲁四
老爷的传话筒,是配合鲁四爷一同举起屠刀向祥林嫂一类奴隶砍来的帮凶,是一个积极维护封建思想、封建秩序、封建伦理道德的卫道士。板书:帮凶
12.卫老婆子
卫老婆子两次把祥林嫂介绍到鲁四老爷家打工,她是在帮助祥林嫂吗?(她以介绍人打
工为职业,从中谋利。)你能从文中找到证据吗?
学生回答。有可能老师补充:祥林嫂被四婶赶出家门,卫老婆子再也不来帮她介绍打工
的人家了,因为她认为祥林嫂再也没有能力充当她赚钱的工具。因此,卫老婆子和祥林嫂之间纯粹是一种金钱关系。
即使对祥林嫂这样一个善良、安分耐劳、命运悲惨的人,也把她当作自己谋取金钱的工
具,即使对鲁四老爷这样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她为了拿到祥林嫂婆婆的一点施舍,也敢于欺骗,合伙将祥林嫂劫走。
1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卫老婆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卫老婆子是一位利欲熏心、毫无人情味、虚伪狡黠的中人形象。板书:利欲熏心
14.柳妈
柳妈在祥林嫂生前对祥林嫂是怎样的态度,对祥林嫂的死亡应负怎样的责任?
打听、传播再嫁隐私 ,把玩味别人的苦痛作为自己的享乐。出于善意,鼓动祥林嫂捐
门槛赎罪,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
祥林嫂在向“我”询问有关“灵魂的有无”之后,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柳妈应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板书:嘲笑
15.祥林嫂的婆婆和大伯对祥林嫂的态度是怎样的?
婆家:强抢逼嫁,换取钱财;再嫁婆家:收屋驱赶。他们是杀死祥林嫂最直接的帮凶。板书:虐待、欺压。
16.鲁镇的镇民
他们真的是太不近人情了,在一次又一次听到祥林嫂那日夜不忘的故事后,他们早没有
了同情心,对祥林嫂只剩下不耐烦的应答,甚至是唾弃。板书:唾弃
17.文中的“我”是鲁迅吗?(不是)他对祥林嫂是怎样的态度?
学生:“我”同情祥林嫂,但对她临死提出的问题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为了不增加末
路人的苦恼。“我”的这种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时显出了“我”的无能为力。
老师:祥林嫂的一生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因此,“我”既
充当小说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结构文字,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祥林嫂死了,孤寂而又悲惨地死了,我们似乎找到了凶手,却又找不到真凶、元凶。正如丁玲同志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路上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都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赶呢?是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它和鲁镇的人们一起织成了一张网,吞噬了千千万万个象孔已己和祥林嫂这样的苦人儿。
三、探祥林嫂的反抗:自投罗网──肯定死。
1、导入问题:刚才我们探讨了祥林嫂悲剧的外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祥林嫂悲剧的内因。面对这张网,祥林嫂反抗过吗?
面对婆婆的“卖”,她先是“逃”,再是“撞”;面对死后被分尸的恐惧,她是努力工作,“捐”来门槛;面对别人的嘲弄,她用无言来反抗;面对死前的悲凉,她对灵魂既希望其无,更希望其有;面对“祝福”,她用寂寞的死来控诉。(板书:逃、撞、捐、问、死)
2、探究问题:面对这张巨“网”,祥林嫂进行了剧烈而顽强的反抗。但是,为什么这些反抗没有帮助她走出自己的悲剧,反而使她更加痛苦,加速了她的“死”呢?
面对这张巨网,祥林嫂的反抗是太软弱、太无力了。况且她的反抗也没有跳出这张“网”。她的“逃”、“撞”,虽表现出她不愿任人摆布、企图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性格,但更是为了遵守“三从四德”、“烈女不嫁二夫”的礼教;“捐”,虽表现出她企图改变自己受人歧视的境遇、争取人格平等的努力,却走入了以迷信反抗迷信的泥淖;“问”,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恐惧;“死”就更显无力。可以说,祥林嫂也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祥林嫂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一句话,封建礼教该死。(板书:封建礼教该死)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健康、能干、勤劳、善良、坚强的祥林嫂真
的不应该死啊,但是在那个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已经深入到国人骨髓深处的时代里,在众人合力的毁灭之下,哪有她生存的空间呢,因此她必须死。虽然她也曾挣扎过,但是,她却不知道,她是以迷信反抗迷信,她的挣扎无异是自投罗网,她肯定死,于是最憾人心魄的一幕
出现了,在祝福之夜、在祝福前夜的风雪之中,在她辛劳了一生的鲁镇街头她孤寂地死去了。
板书:不应死、必须死、肯定死、寂寞死
斗转星移之间,时间已逝百年,我们真希望通过时光隧道把鲁迅笔下的两个苦人儿请到
我们身边来,用我们的热心,用我们的爱心唤醒他们绝望的心,让他们和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一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这只是梦想。我想:在我们控诉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罪恶的时候,在我们尽情享受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明确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着的重塑我们中华民族辉煌明天的历史责任呢? 课余问题讨论:
1.祥林嫂如果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结局会怎样?
2.如果她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会如何?
3.如果没有一个严厉的婆婆,祥林嫂是否会避免悲惨的命运?
4.如果第二个丈夫没有死在伤寒上,儿子也没有被狼吃掉,祥林嫂是否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5.假如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不给她讲“大道理”,她是否就会避免被饿死、穷死、冻死的命运?
板书设计:
鲁四老爷、四婶:顽固、虚伪、自私、冷酷
能干、勤劳、善良婆婆、大伯:欺压、虐待
祝福祥林嫂卫老婆子、柳妈:利欲熏心、嘲笑、挖苦封建礼教该死逃、撞、捐、问鲁镇的人们:烦厌和唾弃
“我”:同情、无力帮助
第二篇:鲁迅 祝福 教案
祝福鲁迅
教学目的:
通过本文的学习,思想上:了解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
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故乡鲁镇:闭塞落后愚昧迷信
(讲理学的老监生:比先前并没有什麽大改变大骂其新党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本家和朋友:他们也都没有什麽大改变
年终大典祝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主要人物是谁?(祥林嫂)
她的身份是什麽?(寡妇、女佣、再嫁寡妇、女佣-----社会下层劳动妇女)
她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先后两次丧夫,独子惨遭狼吃,沦为乞丐惨死雪夜。)
死前景况:(四十上下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消尽悲哀仿佛木刻,提着空破碗,拄着破竹竿-----纯乎是一个乞丐)
2. 写出:其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夫小十岁,初婚不幸。丧夫受虐,勇逃魔掌。
初做女佣,勤劳能干。被卖再嫁,出格反抗。
亡夫丧子,连遭不幸。再做女佣,备受歧视。
沦为乞丐,饱尝炎凉。惨死雪夜,仍被咒骂。)
3.分析:在她身上哪些方面的表现是劳动妇女的特质?(手脚都壮大、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然而反满足-----安分耐劳勤快能干)
(“变成奴隶“还万分喜欢”--------最后“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她身上哪些方面的表现是一般劳动妇女所不具备的特质?
(并不逆来顺受,敢于奋起反抗:逃出婆家,反虐待;出格地闹
反迫害;求捐门槛,反命运;询问魂灵的有无,怀疑神权统治。
屡遭不幸打击,仍然坚韧坚强:在丧夫丧子又被赶“真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要寻求自食其力的活路
面对鲁镇人们“又冷又尖”的嘲笑“总是瞪者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
4.讨论:这样一个勤劳、坚韧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为何命运如此悲惨?(试深入分析一下造成她悲剧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
点拨:两次丧夫和失去爱子均属不可避免的天灾;
婆婆的虐待迫使她逃出,过上“满足”的生活;
婆婆的强卖反使她“交了好运”有夫有儿;
两次在鲁家做女佣均没有受肉体的打骂虐待和工资的克扣
5.自行组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哪麽,真正造成她不幸的原因是什麽?是从什麽开始的?
课堂小结(略)
布置课后作业:以“试析造成祥林嫂悲剧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为题,写一篇500字的文学评论。
6:课后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鲁迅本文揭示的“礼教吃人”的主题;明白一个人不能盲目的反抗命运教学方法:师点拨,置疑,生讨论发言
教学步骤:1:检查作业(抽查)
2: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
先看祥林嫂反抗精神的表现:
逃出婆家却到讲理学歧视寡妇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家;
反抗被卖是为了遵从“从一而终”的礼教,却不知贺老六是个可以依托的好人;
想自食其力坚强地活下去却又来到被封建礼教统治着的鲁镇和鲁四老爷家
想摆脱被歧视的境遇却采用并不被人们认可的捐门槛的方式
所以说,主观上,祥林嫂虽有反抗精神,但受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但她毕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下层并不自觉的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我们不能苛求她。
再来看她先后两次到鲁镇人们对她的态度有何变化?
第一次:鲁四老爷:皱了皱眉 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人们:都说她“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第二次:鲁四老爷:暗暗地告诫四婶:“这种人---败坏风俗的---不干不净”
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却冷冷的;笑影 又冷又尖
女人们带着“鄙薄的神气”
大家对她“烦厌和唾弃”
他们的笑容和声调“是在嘲笑她”
为什麽有这麽大的变化?谁的话揭破了谜底?
柳妈的话:“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什麽大罪名?-----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
夫妻有别“别”在何处?
男人可以借七种借口遗弃妻子并可拥有三妻四妾
女人只能必须遵从“三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且“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活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他们注定妇女必须过那掩藏的生活,而使妇女的再醮(再嫁)成为犯罪行为。崇拜贞节-----这是理学家在妇女界中竭力鼓吹的---变成心理上的固定的理想,妇女因此须付社会道德上的责任,而男子则对此享着免杀的特权。妇女更须负责以保全名誉而提高品格。这一点,男人家也常热烈予以赞美,盖至此其主眼已从寻常家庭妇德转移于女性的英雄主义与节烈的牺牲精神。”
--------林语堂《吾国吾民.第五章.妇女生活》
“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
----------鲁迅《我之节烈观》
小结:全镇人都将学和礼教奉为金科玉律,她一个下层妇女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一妇两嫁怎不会被视为“败坏风俗的”败类受到歧视、鄙薄、嘲笑、厌弃呢?所以即使做了乞丐,人们也不给她施舍,并对她的死十分冷淡,甚至她生前“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卖命服务过的主家鲁四老爷还骂她“是一个谬种”。
这样说来,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残害祥林嫂的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封建礼教思想,是鲁镇上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们,是他们组成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礼教这把软刀子杀害了祥林嫂。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
礼教思想的驱使,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角色。所以可以这样说,本文表现的是一出“礼教吃人”的悲剧。
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先生说:《祝福》的主题“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其实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被礼教吃掉的又何止一个祥林嫂?看看古徽州和全国各地遗存的贞节牌坊,哪一座牌坊下不埋葬着一个被礼教吃掉的无辜妇女的冤魂?难怪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因此,鲁迅大声疾呼要掀翻这吃人的筵席,“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我之节烈观》)
三,再研讨
1, 本文既然是一出悲剧,还为何以《祝福》为题?
----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甚的时候。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
----“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时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年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
----所谓“祝福”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
劳动人民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幸福?以“祝福”为题有反讽之意。
2, 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麽?(倒叙)
3, 这样安排有什麽好处?(先写她的惨死,就为全文定下的悲剧的基调,也制造出悬念,引人入胜。)4, 首尾两段可否删掉?(不可。首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与祥林嫂命运有重要关系的一个人物鲁四老爷,没有鲁四老爷这样的人物和鲁镇这样的背景,就不会有祥林嫂这样的人生悲剧。
尾段:呼应全文,也烘托渲染了气氛,突出了主题。否则首尾不完整。
小结:(略)
布置作业:1,作者运用了什麽方法又抓住什麽来描写祥林嫂的?
2,作者在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写道:“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
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请你写出脱落的上联。(品德详明德性坚定----朱熹《四书集注》)
3.思考一下:此处这样的描写有无深意?
(与鲁四老爷其后的行为形成对比,生前“食物不论,力气不惜”为他卖命服务过的祥林嫂惨死雪夜,他不但不同情,还骂她“是一个谬种”,这哪里有‘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之样?由此对其进行反讽,表现了他为人的虚伪。)
四:布置作业:将本课对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分析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评论。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训练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习题训练
教学步骤:
一、1,检查作业(抽查) 请一位同学填写上联。
2.有何用意?(略)
二.研讨:1。对祥林嫂的描写中最突出也最成功的是什麽方法?(外貌描写)
(共有四次:第一次在鲁家出现时:春上刚死了丈夫“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
第二次:经历了丧夫丧子的不幸后“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次:在捐过门槛插手祝福却遭拒绝后:“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总是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第四次:临死前: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2。“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一句该怎样理解?这是一个表认知行为的单句,宾语是一个复句结构形式。话语字面的指称语义是清晰的,骂的是康有为。之所以骂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改良主义的领袖,有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由此更进一步揭露了鲁四的政治立场。但这句话还蕴含了一个言外之意。“还是”,仍然是,竟然是。时值辛亥革命前夕,清王朝已知大厦之将倾,“新党”的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用来指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鲁四所骂的竟然还是、仍然是康有为,其不谙世事变迁和社会进步的落后腐朽性便昭然弥彰了,而中国农村笼罩在封建统治之下死水一潭的社会状况也可想而知了。这段平实的叙述和简洁的评议入木三分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平实之中寓深刻,言近旨远,辛辣地对形象进行了嘲讽和鞭挞;绵里藏针,含蓄之中,闪烁着尖锐的批判的锋芒。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叙述者“我”与鲁四立场的对立,其民主进步的倾向也清楚地表现出来。
3,“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一句该怎样理解?
称呼依旧。“仍然”,副词,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但祥林嫂的生活和命运已经改变了,故事情节已经发展了,再嫁的一段遭遇绝不是虚无的梦幻。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一淡淡的似乎不经意的过渡语,在具体语境中却隐含着深刻的蕴涵,反映出鲁四一家对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冷酷而坚决地不予承认的态度。“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贺六嫂”,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整个鲁镇社会在伦理观念上与鲁四仿佛是形成了共识的,音调的变化,笑容的冷冷,反映出人物关系的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
4.对“我独坐在”到“为人为己也都还不错。”一段话该怎样理解?(略)
5.在祥林嫂被劫后,四叔先后两次说“然而---------“,他未说明的意思是什麽?
(第一次:虽然她婆婆的行为野蛮粗暴“拿我们家里开玩笑”让人可恶,然而作为婆婆也有这样的权利。)(第二次:虽然你这样说,但未必真能再荐一个像祥林嫂这样能干的人。因为当地其他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不像她这样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第三篇:祝福教案(原创)
祝福
鲁迅
教学目标:1 鲁镇人物形象分析
2 祥林嫂悲剧命运探究
3 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鲁镇人物形象分析
2 祥林嫂悲剧命运探究
教学难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点拨——讨论;启发——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他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同时他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塑造了很多类型的旧中国的人物形象,初中我们学过的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 背景介绍
《祝福》是鲁迅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祝福》写于1924.2.7,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词语:蒙眬曚昽朦胧
蒙眬:指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也做矇眬。 曚昽:指日光不明,引申为不清楚,模糊。
朦胧: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三者都是形容词,都有不明晰、模糊的意思,但适应对象不同。“朦胧”最常用,“蒙眬”“曚昽”书面语色彩较浓,现在较少使用。如果表示模糊、不清楚的意思,一般用“朦胧”即可。 简洁简捷
辨析: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内容。
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说话、作文简单明白的意思。“简洁”侧重于简练干净、不拖泥带水,没有废话;“简捷”侧重于简明快当,不拐弯抹角。除适用于言语、文章外,“简捷”还可以用于行动方法。
单是但是
辨析:单是:单纯是,单单是。
单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往往与“虽然、尽管”等呼应。
三 研习新课
1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明确: 时间顺序
让学生首先明晰情节及结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
结构特点:倒叙
内容:
序幕写祝福景象(为祥林嫂悲剧发展提供背景)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引起“我”的追忆)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祥林嫂悲剧的全部历史)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再写祝福景象(深化主题)
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剧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
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
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
探求原委呢?
说明:让学生明晰情节及结构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
2祥林嫂是被谁害死的?
犯罪嫌疑人:鲁四老爷、柳妈卫老婆子、四婶、大伯、祥林嫂自己
学生应该主要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教师把它当成一个侦探小说来讲,当成一个破案故事来讲,最后找出凶手。这样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鲁四老爷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卫道士,他自私冷酷,最后把祥
林嫂赶出大门,祥之死与他有直接关系,他应是“首恶”。
柳妈是“帮凶”。柳是一个和祥林嫂一样有着不幸命运的下
层劳动妇女,但她又是可恶可恨的,表现在两个方面:1 柳妈有着当
时处于地层的中国人的最阴暗的心理,她不仅对自己的不幸无知无觉,
还把别人的不幸和痛苦作为用以慰藉乃至娱乐自己的东西。2 柳与祥
第二次对话使祥陷入了恐惧的深渊,她告诉祥其两位丈夫会在地狱里
夺她,把她分尸。
四婶严格的执行鲁四老爷的吩咐。
卫老婆子是出卖者。
大伯代表了封建族权。
说明:学生应该主要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教师把它当成一个侦探小说来讲,当成一个破案故事来讲,最后找出凶手。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此处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教师详细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的罪恶
祥林嫂悲剧的发生还和她自身有关系:她满足于做稳了奴隶的地位,
她的出逃、抗婚等反叛行为背后却是“从一而终”的封建“女德”,她
的捐门槛是出自在封建神权下感到的精神恐怖。一句话,她以封建礼教
的是非为是非,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说明:此处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教师详细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的罪恶。
3分析人物形象
(1)鲁四老爷
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
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的代表人物。
(2)柳妈
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受封建迷信与封建思想的迫
害甚深;她同情祥林嫂,而又将其推向深渊。
(3)卫老婆子
见风使舵,惟利是图
(4)“我”
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
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软弱无能,
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5)祥林嫂
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善良、勤劳、朴素、顽强,但在封
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与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摧残,以
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
与反抗,最后还是失败了。
说明:鲁迅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一些优秀的创作手法,如运用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任务形象,学生应主要通过作者运用的描写
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4、分析其匠心独运的构思
①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在做什么呢?
第一次祝福:彻夜干活、“一人担当”、能干、受称赞
第二次祝福:只能烧火“不得沾手”
让学生更深刻的把握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明白封建四权的统治下,旧中国农村的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第三次祝福:满怀恐惧 寂然死去
②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都有什么变化?
出到鲁镇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轻,精神还好,再到??:
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济,临死前的外貌变化:被赶出门,成
为乞丐,精神已彻底麻木。
③小说三次写祥林嫂的眼睛有什么变化。
初到鲁镇:“顺着眼”表现其安分守己、任劳任怨的品行。再到??:
仍然“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临死前:“只有那烟柱间或一轮”。
④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剧都发生在春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丧夫在春天
第二次丧失且失子也是在春天
第三次祥林嫂在新春的祝福中倒毙
像祥林嫂这样的旧中国农村的劳动妇女之性命中是没有“春天”可言的。
说明:让学生更深刻的把握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明白封建四权的统治下,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并且作者这种写作上独特、精巧的构思也是值得同学借鉴的。
5补充答疑
a教师设置问题:
(1)祥林嫂是否有过幸福和满足
(2)祥林嫂是否有过反抗和抗争
(3)对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围人持什么态度
(4)找出描写祥林嫂语言的段落,分析起语言反映了她怎样的心
理状态。
b答疑时间
说明:这一环节不可少,本文的写作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化运动的发展时期,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毁灭,学生对这一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会有很多疑问,由此会对这篇文章产生很多困惑。教师要耐心讲解并进行适当的扩展。
6拓展阅读
阅读鲁迅其他表现旧中国女性的作品,把祥林嫂与《离婚》中的爱姑、《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对比分析
3、 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初到鲁镇,情形如何?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再到鲁镇,情况怎样?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择其要板书)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小结:
以《祝福》为题的意义:(1)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甚的时候。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
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
(2) “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时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年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
(3)所谓“祝福”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劳动人民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幸福?以“祝福”为题有反讽之意。
第四篇:鲁迅《祝福》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鲁迅的《祝福》,
文章的题目是祝福,那祝福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课前都有预习了,祝福是旧年间江浙一带每年除夕之前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是忙碌了一年的人表示对祖先的敬重和在这一年中勤劳的人们进行祈福的一个活动。
1. 那通过阅读文章,我有一个疑问,是所有的勤劳的人都得到了祈福吗?不是,那在此起彼伏的祝福声中
发生了什么事情?对,祥林嫂在这个祝福之夜凄然死去。(板书凄然死去)
2. 祥林嫂是谁?她叫什么名字?
同学回答(她没有名字,祥林嫂是祥林的妻子,所以人们都叫她祥林嫂)。这位同学文章读的很仔细!祥林是谁?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普通的一员,祥林嫂既然是这样普通的人的妻子,那是不是说明祥林嫂也是非常平凡的人呢?祥林嫂只是祥林的妻子吗?不是,她还是贺老六的妻子,那人们为什么不叫她老六嫂呢?以为人们习惯叫他祥林嫂,无法改变了,就这样一个平凡到自己的名字都不为人所知的,只能依附于自己的丈夫才能有被人称呼的名字。仅仅为千千万万大众的一个普通的祥林嫂却在人们相互祝福的雪夜凄然死去,这是怎么回事?
3. 祥林嫂死的时候多大?
请同学回答文章提到,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然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那么四十岁左右的年龄是什么阶段呢?可以说是正值壮年,而文中17页34自然段又提到,祥林嫂的身体健壮,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这又说明祥林嫂的身体是非常健康的,无病无灾,那么这样一个正值壮年的,身体健康的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呢?是自然死亡还是有原因的死亡?
这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课本
在原文中找出几个典型的事件,从这些事件中祥林嫂眼睛变化的细节来看一下祥林嫂在这十几年间都经历了什么。她的性格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呢?
祥林嫂在初到鲁镇的时候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这位同学说一下,好这位同学的回答是“顺着眼”,顺着眼是什么样子?有着非常温顺眼神的眼睛。顺着眼是鲁迅那个年代的独特用语,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低眉顺目” 人在什么情况下顺着眼?对,人在安分老实的时候的眼睛是顺着眼,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祥林嫂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啊?对,是安分守己。.(板书安分守己)
在祥林嫂讲阿毛故事的时候的眼睛是怎样的?直着眼,大家想象一下直着眼是什么样子的?直勾勾的看着一个地方,目光呆滞,没有精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才会直着眼?发呆发愣内心没有思想的时候,此时祥林嫂在讲阿毛的故事的时候直着眼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内心性格呢?对此时的祥林嫂性格有些麻木。
最后,在祥林嫂行乞的时候,她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呢?这位同学,你的回答是间或一轮,什么是间或一轮:看15页课下注释4,间或是一个表时间的词,偶尔的意思,轮就是转的意思,整体的意思就是眼睛偶尔转动一下,,眼睛偶尔的小幅度的转一下,大家可以试试这是怎样的一种动作。是不是一种生气的眼神啊?那此时祥林嫂这样的间或一轮的眼睛,并且课文第3自然段说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那由此可见,此时的祥林嫂几乎是一个活死人,那么他此时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对,已经完全麻木了~~~(板书麻木呆滞)
祥林嫂初到鲁镇的年轻干练安分勤劳,到讲阿毛故事时候的有些麻木,直到沦落成乞丐的麻木呆滞,我们可
以看出,祥林嫂的精神上一步步遭受到重大的打击。一定是有一系列的事件在打击着祥林嫂,把祥林嫂一步步逼向死亡,而且祥林嫂年且四十正值壮年,身体健壮。那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祥林嫂的死是有原因的死而不是自然死亡。
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祥林嫂呢?
有人说啊,是鲁四老爷杀死了祥林嫂,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回到课本,看一下,鲁四老爷对祥林嫂“动刀动枪”了吗?没有,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鲁四老爷在言行上没有半点对祥林嫂的人身威胁,他不但没虐待她反而管祥林嫂吃住并且给她按时按数的发工钱,文中36自然段也提到祥林嫂“口角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可见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待的挺舒服。会是鲁四老爷杀死了祥林嫂吗?(不是)
但是,不动刀枪就不可以伤害人了吗?鲁四老爷虽然没有对祥林嫂言行上的威胁,但他在思想上是鄙视祥林嫂的,他讨厌祥林嫂,认为他是个寡妇,不干不净,他只是鲁四婶不让祥林嫂参加祝福,大家看课本24页,炮烙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木炭把铜柱烧热让罪人在上面爬,直至烧死。这地方祥林嫂炮烙一样的缩回了手,表现了她怎样的一种心境?大家想一下被东西烫到是什么感觉,不是战战兢兢,而是突然的打击!如五雷轰顶!!这对祥林嫂是怎样的一种打击?!简直是扼杀祥林嫂精神的杀手啊!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的死是和鲁四老爷有关的!
然而鲁四老爷在思想上对祥林嫂的歧视是鲁四老爷的人品不好吗?鲁四老爷就真的是个坏人吗?不是,鲁四老爷并不坏,他之所以瞧不起祥林嫂,是由他所接受的文化所影响的!那么,我们就不能说是鲁四老爷杀死了祥林嫂。
对于祥林嫂的死,著名作家丁玲曾经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行?谁才是杀死祥林嫂的罪魁祸首?(板书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祝福
鲁迅
受打击谁?
安分守己-----------------------------------麻木呆滞-------------------------------凄然死去
第五篇: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 祝 福 》教案
张 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运用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倒叙手法。
掌握情节结构,理清思路,把握主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是肖像描写,环境描写。
(办法:对祥林嫂不同时期的肖像比较分析。)
教学难点是祥林嫂的死因及主题的理解。
(办法 :围绕她周围的人物展开深入的讨论。)
(四)教学设想
学生以写小传形式,概述祥林嫂一生,熟悉情节。重点讨论分析肖像描写及悲剧原因。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
2,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教学步骤:
简单介绍小说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的主题:作品的思想立场及倾向。
直接板书,进入新课
《祝福》写于1924年,江浙一带的迷信习俗。“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致敬敬礼,迎接福神。成功塑造了祥林嫂的形象。把“凶人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摆在眼前。
梳理文章的情节结构(阅读教材20~25分钟)
a教师板书情节六要素学生概括
情节内容叙事手法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倒叙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b思考: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将祥林嫂寂然死去放在前面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
从情节安排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从小说矛盾关系来看,祥林嫂寂然死去与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形成对照体现小
说反封建主题。
c 注意:倒叙结束,转入顺序,必须使用过渡句。
同学自读《祥林嫂小结》
要求:身份,籍贯,性格特征 遭遇要突出
概括: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定性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
分析祥林嫂的悲剧的根源,揭示作品主题。
教学步骤:
由诗导入新课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命名《彷徨》
勤劳,质朴。顽强的祥林嫂在鲁镇的祝福声中凄凉的离开人世,走得艰难,走得寂寞。不知大家思考过没有:祥林嫂为什么会死呢?(自杀,他杀,穷死等)
投影显示(丁玲语:)
围绕祥林嫂的坎坷经历,作者写了哪些人物?
(明确:鲁四老爷,四婶,“我”。柳妈,短工,卫老婆子,婆婆,堂伯)
分析:这些人物对祥林嫂的态度怎样?
具体操作:1,2组思考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
3,4组思考“我”对祥林嫂的态度
5,6组思考“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
7,8组思考其他人对祥林嫂的态度
全班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
a,鲁四老爷的态度(地主阶级,卫道士)
第一次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第二次皱眉——讨厌她逃出家
第三次皱眉——暗暗告诫(含警告)
学生活动
朗读“这种人似乎很可怜但伤风败俗??”
附四嫂两次慌忙制止祥林嫂去取酒杯筷子。
祥林嫂“讪讪地缩手”“疑惑地走开”
祥林嫂“受了炮烙似缩手,脸色灰黑”
评: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地主知识分子典型形象。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把套在祥林嫂脖子上的绳索,勒得死死,永不松动,致死为止。
b “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问题设计:1,“我”与乡里所进行几次问答? 内容是什么?
2,“我”是怎样回答的? 心态有何变化
明确“三问”一问,魂灵有无,
二问, 地狱有无,
三问,死掉的家人能否见面。
三答,“也许有”,“就该也有”“说不清”含糊回答,伴随“悚然”“吃惊”“胆怯”。 延伸: 如果你是“我”你这样回答祥林嫂所提的问题? “我”为什么不能回答?
明确:“我”的这一切变化,出于“人何必增添末路人苦恼”的同情心实际上这未能使她摆脱绝望同时又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想帮助却又无能为力,任由悲剧的发生。
[讨论]
“我”为什么会想到福兴楼吃鱼翅?
c,柳妈(与祥林嫂一样的劳动妇女)[问题设计] 1,如何对待祥林嫂?
2,她是不是凶手,与鲁四老爷这样地道的凶手等同吗?
明确:a祥林嫂唠叨“阿毛的故事”不耐烦—— 缺乏同情心
b第一个奚落祥林嫂额上伤疤——缺乏同情心
c告诉祥林嫂一个秘密——加速死亡
主观角度分析:不具备杀祥林嫂的动机
出于善意,替祥林嫂寻求“赎罪”办法
客观角度分析:加速了祥林嫂死亡(画虎不成反类犬)
延伸:造成柳妈主客观效果背道而驰因素是什么呢?
明确: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毒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讨论《祝福》的含义及本文的反抗性问题
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导入课文
“ 文学即人学” 一部成功的小说离不开给世界文化艺术长廊提供典型人物形象。 思考:作者是如何写祥林嫂的?
人物形象分析
a ,幻灯片显示描写祥林嫂肖像的片段
b ,体会三次肖像描写的特点
第一次: 祥林嫂在亡夫之后,不堪严厉的婆婆的压迫逃到鲁家,表现这位年轻寡妇的凄苦形象。既有旧社会残酷折磨她的鲜明标志。也是她生机还旺的具体表现。
第二次:祥林嫂亡夫丧子,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这次形容枯槁,两眼无神,外貌变化,是旧社会对她又一次残酷打击的形象写照。
第三次:祥林嫂再到鲁家后,饱经种种精神迫害,心灵摧残,被踢出鲁家。外貌与年龄极相称,表现祥林嫂脸上先前总带着悲哀神色,更表现出她在严重悲哀的长期侵袭中,折磨得麻木,表露不出悲哀的神色,血泪控诉。
“要极节省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
讨论祥林嫂的反抗性。
祥林嫂带着四十年的屈辱与辛酸,寂然地离开了人世间,生命划上句号(结合课文讨论)我们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a,出逃与严厉的婆婆“相处太难” 遵循“从一而终”的先贤古训。
b,抗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意识维护封建礼教思想。
c,捐门槛对再嫁还活怀有深深负罪感。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d,对灵魂有无的怀疑恐惧矛盾心理无论有无,劫数难逃。
评价:
一生有过不懈的抗争,都是反抗命运的具体行动,纯属生理需要,但她反抗完全出于自发。也很盲目,本身也有浓厚封建礼教,封建迷信色彩,充满了悲剧性。
鲁讯小说在揭示人物的命运悲剧时,强调人的灵魂、精神的改造。
思考:本文为何题叫《祝福》?
明确:1。小说源于祝福,又终于祝福,情节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2.深化作品的主旨,一方面热切的希望祈求神明赐给幸福。另一方面是祥林嫂这样的劳动人民在悲惨中死去,形成对比。
3。小说否定了”向神求福”的“祝福”启示人们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另外寻求出路。 祝福没有任何作用。
讨论本文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
本文环境描写比较的突出的共五处:
明确:三处祝福描写
一处客房听雪
一处书房陈设
重点讨论篇首,篇尾的环境描写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渗透鲁迅小说的作品内涵深度、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小说的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它往往会影响小说中典型人物的思想及命运的发展,所以恩格斯曾说“典型人物是生活在典型环境中的离开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也不存在”。 重点讨论祥林嫂的生活环境。
快速浏览课文
画出觉得比较突出的环境描写?
明确:三处祝福描写,一处客房听雪,一处书房陈设
分析文章中典型的景物描写
步骤:1)2)3)4)组齐读第一段环境描写
写景角度:视觉灰白色
听觉钝响
景物特色:沉闷,压抑
去掉第一句的修饰成分“年底像年底”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新历的年底不像年底) 作用:对封建制度仍然存在,封建风俗习惯根深蒂固。————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必然性)
b步骤5)6)7)8)组齐读最后一段环境描写
描写角度:听极响的爆竹声连绵不断
看黄色的灯光
想天地圣众歆享了??
作用:
a,结构上过度,照应第一段
b,祥林嫂的“死”与祝福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三,讨论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究竟在何方?
鲁迅小说关注社会现实,但决非客观描写将人生悲剧社会悲剧融为一体,制造悲剧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改变人物命运并不能只关注经济地位,更应关注人们的精神状态。
补充:
祥林嫂年谱
二十六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
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上被迫改嫁,年底生阿毛
二十八九岁阿毛三岁
三十或三十岁四岁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性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四五到三十六七沦为乞丐
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