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引导学生情绪管控
——高中生情绪管控工作总结
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离不开个体健康的心理。一个学生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能够正确缓释自己的情绪,能够积极的融入班级体,能够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影响学习、生活,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由此,我便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情绪管控”为主题,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以及在班级管理中的措施。
高中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
1.由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过大问题。一方面是高中学习的时间紧张度给自己带来的无所适从的紧迫感,只是机械的来到学校,坐在课堂,没有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导致整天匆匆忙忙,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由于对自己定位不准确,或学习比较努力,但方法不当,而自己认识不到,给自己的假象是自己很努力,为什么成绩提升不明显,长期以往心理产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与同学的比较方面,比如他感觉某某同学没有自己努力,为什么每次考试成绩都比自己高。
2.性格特点造成的胡乱猜疑心理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不是在高中才突现,而是在高中才凸显。性格上的自卑、敏感,造成与同学不能正常的交往,若有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某一个事情,恰好被自己听见,他就会把这个事情联系到自己身上,认为这些同学是在议论自己、是在说自己坏话,而他这种性格特点也不会去问这些同学在说些什么,或者问为什么要这样说,只有自己默默的在心理树立起很多的敌人,把自己完全隔离其他人,甚至隔离整个班级。长期以往,心事重重,不能快乐的学习。
3.不愿改变自己造成的情绪失控问题。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在家长、老师的教育、陪护和迁就下,养成了好习惯,也养成了部分坏习惯(比如上课斜躺听讲、不动手书写、语言粗俗等)。到了高中,当老师再去给学生纠正这些不良习惯时,学生自认为上学这么多年,也没有人给指出来这些问题,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学习表现,如若老师经常与其交谈此事,他会在内心与老师对立,甚至表现出一些过激的情绪行为(比如上课不听这位老师的课程),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而他把原因归咎于老师,造成心理、情绪上的不稳定,容易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
针对以上问题,班级工作有以下的举措: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心理学的调查表明,每个学生在学习的个人动机上是没有多少差别的,可为什么结果各不相同呢?除了习惯、兴趣、刻苦勤奋等因素外,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也很重要,我们常用伟人来激发自己,但世上的伟人古今又有多少呢?为什么不拿昨天的自己做参照呢?只要你的今天比你的昨天有所进步,你就是最好的。具体一点就是:你今天上课认真听了,作业是自己做的,预习复习你都完成了,该你扫的地你扫的干干净净,你完成了自己计划中的内容,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天,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2.开导学生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尊重友谊。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同心协力,合作共事;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且都已进入青春期。当有学生抱怨自己不能被人理解,不能被人接受,这时最需要开导他想一想的是,难道周围人都错了?你有没有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别人呢?是不是遇事总想着自己呢?
3.引导学生要善于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美国前总统布什有句名言:如果你能调动情绪,你就能调动一切。我们上课也是一样。可见在人的社会交往中情绪的重要性。其实我们都想拥有轻松,活泼,快乐的心态,可生活中总有挫折,失败和不幸。当一个健康的人心态失衡时,都能在一月内自行恢复。在遇到学生嫌高中时间紧迫时,可以建议他向家人、老师和朋友诉说,写写日记,写完了再撕掉;在遇到学生嫌学校对校服和发型要求过严时,可以开导他有志士者,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何况校服和发型;在遇到学生怒不可息想要动武时,可以先叫他休息一节课或上一节课再谈自己想法。战胜自己是控制自己、走向成熟的标志。要提升自己,就首先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总之,心理健康、情绪管控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环节。班主任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树立现代班级管理意识,自觉地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在班级管理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做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做学生良好情绪的培育者和维护者,让学生掌握好自我情绪之舵,乘风破浪,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