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硬件环境的改善。然而,目前学校仍存在办学活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综合效应不好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110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02平方米,绿化面积1600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2457平方米。共181名学生(含42个送教学生),有11个在校教学班。共有在职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9人)、工勤人员1人、校医2人,学校另聘有临时门卫2人,食堂从业人员2人。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31人,大学专科学历18人,高中及以下(工勤人员)1人,学历合格率100%。
二、办好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支持保障体系,特殊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
政府给予的重视不够,经费投入、政策倾斜都不能满足特殊教育的充分发展。特教学校、普通学校、资源中心三者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未能实现全纳教育和融合教育统一的有机整体。
(二)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
1.教学用房、学生宿舍不足。随着学生人数、班级数的增多,所需教室、功能室也不断增加。当前缺少酒店保洁模拟教室、茶艺室、个训室、蒙氏教室等教学功能室;学校现有的音乐律动室、烹饪室、健身室等因学生人数增多,容纳不了现有学生;下一学年面临没有多余的教室容纳新生。此外,学生住宿也较为紧缺,目前,学校已在原本放置4张床的宿舍增添1张床,并动员部分城区学生走读,让家长早、中、晚接送孩子。
2.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缺乏。
学校目前有5套刚更换使用的希沃一体机,其余的电子白板是2012年建校时购买安装,还有的是建校时其他学校淘汰不用的。此外,还缺少有针对性的特教专业教学设备。
3.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①校中村住房属于八十年代建造的D级危房,住户还在楼顶违章搭建了简易石棉瓦房,现有校中村住户5户,均是外地人。疫情期间对于校中村人员进出难以管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学校周边长期施工,每天施工车辆出入多,师生出入存在安全隐患。
(三)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1.从师生比配备来看。
按培智类1:2.5的师生比,我校目前所需教职工是72人,目前我校有教职工50人,还缺22名教师。
2. 从特教师资的来源看。
我校师资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普通学校转岗到特殊教育学校;二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三是医学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其比例是18:4:1。大多数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特教理论,缺少正规的入职培训,缺乏扎实的特教理论来指导教学工作,不能按照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科学施教。因此,希望政府给予倾斜支持,分配编制通过各类招考招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
3. 从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看。
缺乏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特校的师资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传帮带;二是短期外出培训,主要是专题讲座,参观交流;三是为数极少的教师到高等学校特教系参加短期的骨干教师培训班。由于经费的限制,有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班都不能及时参训。
(四)资源中心应成立在特殊教育学校,构建专业支持和帮助服务的平台和机构。
由于不少随班就读的残疾孩子因得不到特殊的关爱而掉队,甚至出现被师生排挤现象,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普遍偏低,导致特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建议把资源中心成立在特殊教育学校并充分发挥资源中心的功能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针对全县残疾儿童少年系统评估认定,掌握普校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并指导学校资源教师及任课教师进行授课;针对送教上门教师和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培训并进行阶段性评价。
(五)特殊教育办学督导缺失,特殊儿童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目前,没有一套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所以教育督导对特殊教育领域涉足较少。
二、对策
(一)转变国人观念与认识。
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在受教育的机遇上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机关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
1.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提高特校工作成效。一是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提出教育建议或共同研究教育对策;二是利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三是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进行信息交流、互通情况,协同教育。
2.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争取社会对特教工作的支持让特殊的孩子尽早融入社会。单一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适应时代需求。所以,学校应主动与社会各界搞好关系,争取他们对特教工作的支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3.与当地普校开展融合教育,推动特教与普教共同发展。 融合教育的开展,大大促使了普通学校和特教学校发挥各自的办学优势,互相作为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使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增加交往,自立自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奋发图强、扶残助弱的优良品质,最终让残疾学生融入“大家庭”,培养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回归社会主流。
(二)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请政府及时解决当前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校中村)。落实十四五规划实现特校整体迁建,政府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帮助学校解决校舍、操场、教学设备等问题,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两头延伸办学规模。其次,建议教体局牵头组织成立特殊教育助学基金会,申请残保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学生教育教学、生活保障支持。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特殊教育学校办的如何,教师的水平与职业道德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特教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奉献意识,爱心、耐心、细心、信心、恒心是特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二要严把入口关,到特校工作的教师必须严格把关,要求是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医学康复类毕业生等。坚决制止“年纪大,想养老,进特校”的社会谣言。三要提高教师待遇,让专业毕业的教师进得来、留得住,让在特校工作的教师安心工作、甘于奉献。四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特殊教育理论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昆明盘龙区培智学校、新萌学校等知名学校取得联系,把教师分批送出跟班学习或交流轮岗;学校邀请名师教授进入学校开展培训一级实地研讨,时间灵活,形式多样,为特校发展奠定雄厚师资基础。
(四)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及职业教育,让特殊教育15年义务教育推广落地。
在“十四五”规划中,我校将积极探索特殊教育的两头延伸,即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对特殊孩子而言,无论是教育还是康复训练,都是越早越好。学前教育主要是特殊孩子康复的一个早期干预,本着“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开展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特教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应从培养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基本劳动常识入手,通过多品种、多形式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在总体素质上得到提高,然后结合其自身的特点,选择一两门专业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使其具备“一技之长”。让每一个孩子今后有质量有尊严的的生活。目前,我校开展了“洗车”及“烹饪”两门职业课程。
(五)发挥好特殊教育学校在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中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全县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每学年配合教体局开展好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教师的师资培训活动。
(六)加强督导评估工作。
建立统一的特殊教育事业领导机构,并加快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相关质量评估体系与督导检查长效机制的建设。根据评估细则,对所属区域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评估定级,分为示范、重点、合格等不同等级,调动和激励各级各校的积极性,同时使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提高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和重视,从而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