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陕西洛南县委党校牛亚洲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通过激发农民创造力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这是着力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重大战略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当前,洛南县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从而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业持续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洛南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秦岭东段南麓,洛河上游,属商洛市。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67.6万亩,发展空间得天独厚,有“陕西小关中”之称。全县共有16个镇(办),2个工业园区管委会,244个村(居)委会,28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33万人,农村人口37万,现有农村劳动力18.3万人。
洛南县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有洛南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洛南县职教中心、商洛市农科所和商洛市职业技术学院等。自2014年以来,全县培育和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400人,培育专业有烤烟、食用菌、蔬菜、蛋鸡、中华蜂、中药材、兔业等。这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在成为洛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2018—2019年度是洛南县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的第五个年头,洛南县四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立足县域农业生产实际,深入的开展了调查研究,确定了培训专业方向,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确定职业农民以培训烟草栽培和中蜂养殖技术为主,在县养蜂办和县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选定烟草专业学员321人,养蜂专业学员250人。各个培训机构按照大纲要求认真制订了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实训教学,聘请专家学者给学员集中授课,组织学员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参观学习,通过理论和实际考核完成了考试考核工作,通过开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开阔了视野,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学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就业技能,为培育职业农民认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019年全县烟田种植面积6.3万亩,烟农2935户,烟叶产值2.24亿余万元,税收6000余万元;中蜂养殖5万余箱,蜂农1250户,产值1亿元。通过培训的这些学员职业农民特征明显,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行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为完成培训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有力的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同时从今年开始,洛南县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村基层后备干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中、高职培育,通过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使大批受训农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参与农业生产的能力和科技素质,从而成为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作物新品种具有较强的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 洛南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显示,虽然洛南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机构课程资源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培训机构在培训对象选择、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上还没有真正切合职业农民发展需求和农民自身学习规律特点,针对性不够强,培训效果不够理想。调查显示,农民从事的生产经营项目不同、规模需求不同,而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制不能够完全满足学员需求,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后续技术培训跟不上,新技术难以及时掌握,课程设置及培训效果不够理想。通过调查显示:28%的烟农认为培训的都是基础理论,对自己帮助不大;17%的养殖户认为自己养殖规模小,大规模机械化养殖对自己借鉴意义不大;15%的农户反映培训时间与农忙时间冲突,相顾不暇,不能安心培训。40%农户对疾病防控、农产品营销、良种培育、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技术比较有兴趣;对自然灾害应对、病虫害防治方面知识比较渴求。
(二)农业产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职业农民持续增收制约因素较多。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受自然灾害及病虫害影响较大,抗击自然风险能力较弱。例如,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技术不成熟等因素,食用菌棒的烂棒、坏棒率还比较高;烟叶因病虫害受灾,受霜冻影响质量下降情况普遍;中华蜂患中囊病等病害大批死亡等。另一方面,农产品受市场冲击较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由于受生产经营规模小、发展资金短缺、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生产技术不高等因素影响,农业产业自身发展能力比较脆弱,不能抗击市场波动的影响,制约收入持续增加的因素较多。例如,前几年鸡蛋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养殖户严重亏损;有的想扩大产业生产规模但本村无地,跨区域协商租地困难,导致生产种植规模较小;有的想从事农产品加工苦于缺乏资金;有的大棚蔬菜种植户受河道采砂水位下降影响,灌溉井水不够使用;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增产不增收现象等。
(三)政策扶持不够到位,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虽然中央一号文件多年连续强调要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并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基层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视不够、宣传不力,导致政策知晓率低、政策落实不到位。调查显示,20%农户反映从未享受过针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15%农户平时不注重学习,信息闭塞,不了解有关优惠政策;25%农户生产规模太小,自身条件不够政策扶持;30%农户认为政策申请手续繁琐、扶持资金太少,没有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等。
洛南县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的四个培训机构,自身的培训师资力量及基层设施严重不足,教员靠外聘,教室靠租赁,培训资源严重不足,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少,尤其是懂现代农业技术、懂农业经营管理、懂产业发展政策的高质量师资更是欠缺。例如洛南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硬件建设上存在严重短板,虽然配套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培训缺场所、教学缺设施、下乡缺车辆、实习缺基地等问题仍长期存在。现有的5名职工没有一个教学培训人员,培训教员全靠外聘,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满足不了学员对科技知识的多方面需求,已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 推进洛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大举措,有了新型职业农民,未来农业有了希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民增收有了基本保障。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就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断完善培训课程设置,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各培训机构应该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设置教学方案和培训课程,认真编写教材、力求更加精准,因需施教,大力推行菜单式、启发式和案例式培训,广泛开展互动式、参与式培训和实习实训,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培育跟踪服务上,发挥好科技兴农的作用,增强培育的实效性。要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实际需求,围绕综合素质、生产服务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合理选配师资。针对最需要的疾病防控技术、农产品营销技术、良种培育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等方面,增设新课程,提高新课程在专业课中所占比重;积极和相关机构沟通,提早下达培育任务,避免留给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过紧;根据不同产业繁忙的阶段性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化解工学矛盾,为学员提供便利。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反馈,根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方案和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二)不断提高农业产业自身发展动力,保障职业农民持续增收。在培育对象遴选上,要直面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突出实用性。加大应用型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育力度,挖掘提升现有农业从业人员存量资源,面向优质粮种、绿色蔬菜、规模畜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着力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和农机、植保、动物防疫等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面向名特优新产品生产、种苗生产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着力培育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要加强与农科研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农业科研成果,培育本地特色产业。要进一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完善霜冻等自然灾害提前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防及补救措施;规范种苗繁育市场,完善抽检制度,进一步提高种苗质量;进一步加大与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联系,引进抗病虫害强的品种;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种养殖户应对病虫害防治、疫情防控的能力,支持职业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合理发展。要多举措提高业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能力,切实增加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金量,要通过培训切实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中的各种烦恼,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农村真正美起来、农业真正强起来,把农村真正变成干事创业的新天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令人羡慕的职业。
(三)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政府部门要积极探索构建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于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出台关于培养和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系统性指导意见。健全市县职业农民培育专门机构,充实人员力量,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有场所、有设施、有人员、有经费,充分发挥好上联行政部门、横联各类机构与资源、下联农村农民的基础支撑和桥梁纽带作用。各培训机构要选聘农业农经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县党校等技术与管理专家以及乡土人才、地方能人、创富典型等组建培训讲师队伍,科学规划职业农民的培训指标,建立培育对象库,制订培育发展规划,开展精准培训。县政府要出台具体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程序、主体以及相关责任和义务,着力推动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加大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力度。对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案,建立职业农民数据库,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扶持和动态管理。要积极与上级环保部门沟通,探索农业面积、存栏等供需信息监测机制,规划养殖区,对有养殖意愿及能力的养殖户协助迁建手续,对被关停养殖户给予产业转型的技术及新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将各类惠农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补贴等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持证者倾斜。完善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产业扶持政策,探索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发展补贴,不定期进行继续教育,两至三年考核一次,对考核合格、完成继续教育并继续从事涉农生产的持证职业农民按月发放生产发展补贴(类似工资发放形式),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含金量、关注度,因势利导,推动产业发展。构建土地流转网络平台,畅通土地供需信息,切实落实土地流转政策,为跨区域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提供便利,切实为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需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培训机构的资源集中培育,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基层农民们要不断养成自觉渴望学习的习惯,通过日常生产实践和培训学习的农业知识积累,不断的进行自我的优化和完善,增强内在发展动力,促进自己往新型职业农民的大门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