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强“四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机关党支部组织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党的基层组织要着力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下大气力解决软弱涣散问题。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政治功能强不强关乎机关党支部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队伍,关乎机关基层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的提升。如何提升机关党支部的组织力,做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近期,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座谈交流、查阅网上资料等方式,对当前机关党支部的组织力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分析,发现了一些存在的倾向和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思考。
一、调查中反映的倾向和问题
经调查显示,总体上,当前机关大多数部门单位主要领导重视机关党建,党建工作质效逐渐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得到增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较好,但对照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要求,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政治引领不足,政治功能有所“淡化”。一是政治理论学习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有的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读文件的多,系统学习的少,应付差事的多,认真研究的少,学习形式单一,政治理论学得不深、不透。二是机关建设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有的机关对于抓党建促进中心工作认识上含糊不清,只顾抓“实”的,不想务“虚”的,只埋头抓经济发展,抓业务管理,把业务工作当成硬指标去完成;而对支部建设思考得少,把党建工作看成是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事,致使支部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活动、轻常态”的倾向。有的党支部往往用活动式思想教育代替经常性思想教育,满足于完成上级统一部署的几项大的教育活动,习惯用“一把钥匙开百把锁”,对经常性思想教育重视不够。
(二)主体意识不强,支部作用有所“弱化” 。一是制度建设存在“重制订、轻落实”的倾向。有些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内制度的力度不够,制订制度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二是支部班子存在“重配置、轻履职”的倾向。虽支部委员大多配置齐全,但大都是以兼职为主,未能按照委员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支部工作一般都在办公室或个别政工人员身上,支部委员的工作任务就是学习、开会,按照工作分工的主体责任自然就难以落实。三是支部活动存在“重教条、轻实质”的倾向。很多党支部活动都是会议式、教育式,书记讲,党员听,领导部署,党员记,只求形式到位,不求实际效果;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虽然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定期组织,但形式缺乏创新,怕动脑筋。怕花时间,只求形式到位,不求实际效果,党员则感到枯燥乏味。
(三)制度约束不够,组织建设有所“虚化”。一是党组织生活存在“重活动、轻质量”的倾向。支部活动缺乏创意,照搬照套。三会一课”、党员联系基层、党员公开承诺等党建制度照搬照套多,结合实际少,注重表象多,督促落实少;二是民主监督存在“重种花,轻种刺” 的倾向。组织生活会“种花多,种刺少,自我批评轻描淡写,泛泛而论,点的问题谁都能对上,对支部及其他党员存在的问题不敢认真开展批评,达不到红脸出汗、解决自身问题的效果。三是党建阵地存在“重建设、轻使用”的倾向。个别党支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考核,将党建活动阵地作为“形象工程”,搞互相参观交流,没有普惠广大党员群众,活动阵地实际使用率不高。
(四)服务群众不多,示范作用有所“退化”。一是党员示范存在“重宣传、轻带动”的倾向。有的党支部没有牢固树立党员角色意识和争一流意识,“党员先锋岗”等示范窗口形同虚设,示范作用不够明显,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漠不关心、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很好体现。二是党风建设存在“重面上,轻监督”的倾向。有的党支部未能自觉承担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将党风建设只停留在会上教育,对个别党员党风不正行为缺乏实质性监督,放任自流,视而不见,导致个别党员宗旨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异化,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重抽象、轻创新”的倾向。有的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脱离职工的思想实际,教育内容抽象笼统,大而化之,教育方法单调呆板,一味硬灌,教育对象不分层次需要,不加分类指导,滞留于从文件到文件,从会议到会议,充当“传声筒”,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二、提升机关党支部组织力的思考
提升机关党支部的组织力,是一大政治任务、一项系统工程。调研中,我们总结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归根结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创新方式方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以增强政治引领力,让组织力“有所向”。一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增强政治引领力。要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继续加强“初心使命”教育,落实“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常态化学习教育激活机关党建一池春水,扬帆起航再出发、砥砺奋进铸辉煌。二是要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要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寻求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到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两手抓、双肩挑”。上级部门要在布置、检查、考核业务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考核党支部工作,真正体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出发点。三是要创新学习方式。要坚持选准主题、创新载体,改变教科式传统学习方式,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有奖征文、演讲比赛、专题报告和“我来讲党课”“党员大家讲”等学习教育方式,向原著学、向实践学、向先进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笃定,使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掌握驾驭复杂局面、趟过险滩急流的本领。
(二)、以增强组织凝聚力,让组织力“有所聚”。一是要优化设置,提升组织覆盖力。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机关基层党组织,理顺好支部与部门单位的权责关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加强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交流,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摇篮。二是要找准抓手,激发组织创新力。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实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实到支部,使支部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要积极利用机关部门组织优势,着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用信息化促支部规范化。三是要加强培训,提高队伍软实力。要充分发挥党建阵地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注重发现和选树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党员见贤思齐。要加强对基层党务干部教育培训,采用理论辅导、实境教学、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党务干部能力水平。
(三),以增强群众服务力,让组织力“有所效”。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服务基层党员群众为切入点,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致力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待期盼。以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为愿景,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领路人”。二是要创新服务内容和方法载体。要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得民心,充分拓展服务功能、服务项目、服务类型,不断满足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提高群众满意度。要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关心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三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把准群众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尤其要关注机构改革中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积极深化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取得服务实效。
(四)、以增强制度约束力,让组织力“有所律”。一是要创新基层组织运行机制。要持续抓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完备、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推进机关党支部建设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党章和党内其他条例制度,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使组织生活“党味”浓;要紧跟时代主题,因地制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使组织生活“鲜味”够;真正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使组织生活“辣味”足。三是要切实抓好各类党建责任制。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巡察制度,健全承诺、述职、评议、考核、问责常态长效机制。抓住支部书记“带头人”,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把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述职。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好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同时,要注意严把党员“入口关”,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