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领导,构筑教育系统思政体系
我县现有中小学?所,其中寄宿九年一贯制普通中学?所,寄宿九年一贯制民族中学?所,寄宿制民族中学?所,寄宿制民族小学?所,寄宿制普通小学?所。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名,现有中小学教师?名,政府临聘后勤各类工作人员?名。全县中小学现有党总支?个(?个总支有?个支部,?所中学共有?个支部),?个党支部。现有党员?名,占教职工总数的11%;全县中小学现有设?个团委,?个团总支,?个团支部;?个少先队大队,?个中队。
二、压实工作责任,力促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德育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一是年初召开了全县教育系统党建思政维稳工作会议,对全县教育系统党建思政维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师生为主体,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把学党章党纪、学系列讲话贯穿于整个学习教育全过程,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研讨与观看电教片相结合、知识竞赛与自评自测相结合等方式,按时参加集中学习活动,合理安排自学时间,截止目前各校党支部书记累计讲党课10场次,征集党课讲稿10篇。局党委所属的16个党支部共上交上半年党费24164.49元,进一步增强了党员自觉交纳党费履行党员义务的意识。三是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及时制定下发了《兴海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青海,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四爱三有”教育活动,全县12所学校积极采取庆祝“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召开座谈会、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以及利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日等形式迅速启动了“四爱三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掀起了开展活动的热潮。充分发挥“两基地三示范点”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强化了学校思想阵地建设,各学校充分利用横幅、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政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省情、国情、世情教育;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制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意识牢牢占领学校思想主阵地,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严肃课堂纪律,净化学校讲坛,旗帜鲜明反对抵制各种不良思想,依法处理各类违法行为。四是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局党委及时制定下发了《兴海县教育系统党建思政工作要点》,明确了年内教育系统党建思政工作内容,为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党建思政工作指明方向。制定下发了《兴海县教育系统“党建+”实施方案》,扎实推动“党建+”工作,成功举办了首届兴海县中小学迎“七一”“党建+”民族团结成果提升暨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诵读比赛、兴海县中小学创建民族团结迎“七一”暨“党建+创建平安校园”周末广场文艺汇演、“党建+教育信息化改革”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水平。
三、深化民创工作,引导各族师生做团结模范
一是各学校均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新学期入学教育第一课。使学生一入校门,就能增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二是开设了民族团结课排进了课程表,做到了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是各学校充分利用悬挂横幅、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行区相关政策措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和省情国情世情教育,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能力素质,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不断强化青少年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效果,促进民族团结意识真正融入学生心灵。四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着力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落实课程、教材、师资,丰富完善地方教材,推广创新性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法制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和国情省情世情教育,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五是各学校将感恩励志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体计划中,写进了校历,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