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5 08:24:5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今年以来,xxxx县按照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定题破题的总体要求,确定在曹务乡张屲村试点推行1+3产业党建模式,探索破解制约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的新路子,加快推进村级发展由传统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一、背景起因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政策性强、关联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xxxx县基于五个方面考虑遴选乡镇先行试点。

1.中央1号文件给予强大政策支持。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推进土地流转、实施集约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政策依据。

2.新一轮城镇化带动大量人员外出。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土地闲置化趋势日益凸现。采取自愿、依法、有偿方式,引导农民将弃耕、撂荒土地流转,既可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不变,又可解决因农民外出造成的土地荒芜现象。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切集约发展。家庭承包激发调动了农民自主生产的积极性,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山旱区土地细碎化经营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走先行试点、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路子,构建集约化、组织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4.贫困地区亟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xxxx是一个国扶贫困县,全县333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33个,且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集体房屋租赁、集体土地承包等,90%的村为空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改善村级办公条件、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解决村级无钱办事问题的尝试与探索。

5.加强和创新农村党建模式的需要。作为农业大县的xxxx,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人数多,全面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既需要持续巩固党建工作成果,又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寻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探索创新

坚持既符合上级政策规定,又符合基层群众意愿原则,以曹务乡张屲村推行1+3产业党建模式发展生态育苗为例,实施过程中探索推行四步连环工作法:

1.一征双摸法调研摸底。年初,曹务乡党委结合全乡整体工作部署,筛选确定张屲村为试点村,组织村两委班子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摸清弃耕撂荒土地面积,摸清适宜发展产业,为乡镇党委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解决能否建的问题。

2.一提两会法议事定事。由村党支部提议,召开全村党员群众大会,公布归纳梳理的意见建议,并以户为单位推选代表表决,经60%以上代表举手表决同意后,由村党支部上报乡镇党委审议,研究敲定实施地域、发展产业和运行模式等事项,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3.一带三联法具体实施。推行村党支部加协会联企业带农户的1+3产业党建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协调流转土地,组建育苗协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共同参与,构建统分结合、权责明晰、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解决由谁建的问题。

4.一点四制法保障运行。注重在一个试点村配套建立完善党建牵头、企业运作、协会管理和群众监督四套制度体系,引导村级党组织发挥牵头抓总、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协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基层群众发挥全程监督四大作用,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党建与产业融合,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三、成效与启示

1+3产业党建模式的试点推行,有效发挥了能人致富带富的新作用,开辟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创新培育了农村产业党建的新模式。在村党组织的有力带动下,全村集中连片建成生态育苗基地1070亩,其中村集体育苗83亩,企业集中育苗917亩,农户自发育苗70亩,实现了贫困村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新突破。同时,通过参与组织产业开发和提供服务,为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奠定了坚实基础。有以下几点启示:

1.强化政策支撑是前提。只有紧扣中央1号文件精神,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找准发展农村经济与推进基层党建的结合点,才能确保产业结构更优化、村级基础更牢固。

2.紧扣群众意愿是基础。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中,只有认真实施四议两公开、双议双评等农村基层民主议事制度,紧贴基层群众意愿,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面貌大改善、农民收入大提升。

3.创新组织模式是途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只有以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不变为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与推进农村基层党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载体创新和制度机制创新统筹结合起来。

4.瞄准市场发展是目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后进村、薄弱村和空壳村发展基础差、群众增收慢、党建底子薄等问题,只有紧盯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方向,捕捉市场信息畅通营销渠道,才能有效规避发展的盲目性,提高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党群联动落实是根本。群众既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组织实施者和结果监督者。只有构建党委牵头、村级组织、企业实施、群众参与的党群联动协调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谁提议、谁组织、谁管理、谁协调、谁实施等具体问题,才能确保创新实践落在实处、深入推进。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第2篇】润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调研报告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

一、

二、三产企业600多家。2002年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

一、

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02年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1年,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民承担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采取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按照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2002年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首先,以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借镇江大力改造公共基础设施、扩大城市版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会,充分利用身处城郊结合部的优势,推动农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以创建“五好村”、“五好示范村”为载体,积极启动农村党组织建设“1011”工程。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区培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第三,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第3篇】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新津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层,全县辖12个镇乡,86个村、15个涉农社区、1256个组。近年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组级集体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然较慢。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实行的是三级所有、组为基础的体制,村级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绝大多数村(社区)没有经济实体。202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正在积极稳步发展。

一、现状

1、经济现状。全县村级现有资产6602.75万元,其中:货币资产1219.67万元;应收款1198.71万元,其中50%以上是农户三金尾欠;库存物资4.73万元;林木资产417.41万元;长期投资53.23万元,短期投资1.6万元;固定资产3658.38万元;在建工程49.02万元;负债总额963.94万元;所有者权益(积累)5638.81万元,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大部分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

2、收益情况。2022年,全县村级总收入3387.04万元,其中:发包收入520.89万元,补助收入73.61万元,投资收益14万元,其他收入300.04万元(大部分是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要分配给农户)。支出总额3016.16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480.78万元,管理费用299.96万元,其他支出235.42万元。收益370.88万元。在全县101个村(社区)中,无收益的村13个,占13%;有收益的村88个,占87%。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5-10万元以上的村9个,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由此可见,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多数村组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部分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全县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农村村组集体经济分配主要是资产性的分配(土地征占费)。

二、主要做法

1、落实责任,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为提高村干部工作质量,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各镇乡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下到支部,责任落实到支部书记,按照表现评优树先,按照能力选拔干部。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社有乡管”。取消了村级招待费,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各镇乡经常组织村干部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走出去参观学习,从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

4、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路子。贫困村由于家底子薄,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县上相关部门针对贫困村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较为雄厚,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邓双、永商四个镇外,其他镇乡集体经济都很薄弱。

2、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的资金和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占63%。在5638.81万元积累中,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而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提灌站、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

3、地域条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丘区,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也较大。在全县20个薄弱村中,丘区就有9个,占45%。

4、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三、案例情况

目前,我县村级经济发展最好的是方兴镇花碑社区。方兴镇花碑社区与大邑韩场交界,有1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081人,耕地3000余亩,距县城9公里。2022年前,村级收入只有20000元,主要是收企业管理费和门市租金。村级经营性资产只有村委会80平方米门市。2022年,社区借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积极鼓励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目前已有156户农民进入小区居住。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新增土地1276亩,其中360亩由社区经营。预计2022年,社区集体收入可达34万元,比2022年猛增32万元,他们的经验是:

1、主动出击抓机遇。2022年以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干部一方面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工作,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开展土地整理,鼓励农民集中居住。通过格田整理、废沟处理、完善水利设施、撤院并院等,将新增土地中的360亩由社区经营,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2、依托专合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社区依托川浙花碑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方兴镇创新合作社、方兴镇食用菌合作社规模种植蔬菜瓜果,社区不仅实现了土地流转收益28.8万元,同时也带动当地600户农户增收。

我县经济状况最差的村是金华镇五星村。金华镇五星村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78户,农业人口2028人,耕地面积1116亩,人均土地0.55亩。村集体资产总额3.41万元(均是非经营性资产),负债总额49.73万元,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多年来,村级开支主要是村民小组、农户集资和镇乡的支持,其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砖厂)亏损倒闭,使村上背上了4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企业亏损倒闭,给干部、群众留下深刻教训,重新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和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建议:

1、该村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债务问题,单靠村级经济偿还十分困难,摆脱了债务,才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起点。

2、该村地处金华镇政府所在地,与津华路、金普路、火车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较好的投资环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争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鼓励农民到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后,可以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后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招商引资联营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同时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于支持和优惠,使该村集体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四、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以专合组织为纽带组建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各村(社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村社合一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产业优势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引进业主投资,盘活非耕地资源,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增加集体收入;可以依靠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使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3、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集中居住,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通过撤院并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过调整,集中成片统一经营,其收益在保证组级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参与收益分成,增加村级收入。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一是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的厂房、设备等资产及农村“四荒”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以此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各村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社集体资金“社有乡管”制度。严格规定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6、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__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立足实际,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__年,__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9%。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发展到487个,其中,收益在5-10万元的村发展到__7个,在10-50万元的村发展到87个,过50万元的村发展到2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市郊村、镇郊村以及公路沿线、流域沿线的村组,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干河街道办事处__村属城中村,近年来,他们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房产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商业门栋,用于增加村级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类大小门栋400多个,年租金收入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适龄人员的养老保险,而且每年用于村民分红的资金就高达300多万元。__街道办事处刘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瞄准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酝酿一个市场”为目标,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由负债200多万元到集体经济“亿元村”的神奇蝶变。龙华山街道办事处河湾村充分发挥紧邻汉江的区位优势,先后兴建了货运码头、青沙站、搬运站和仓储设施,每年可创收近100万元。__镇__村从2002年开始,拿出1700亩土地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开发__工业小区,目前已有33家企业进场兴业,吸纳了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同时,村里每年还可得到征地公益金34万元。

2.资产经营型。一是盘活土地资产。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趋势,合理利用村级“自留地”,适度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加集体收入。20__年,__镇__村与中粮米业__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6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959亩(其中沟路渠近200亩),建设富硒水稻产业园,增加集体收入__万元。__镇__村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1000亩,随后以600元/亩的价格分别租赁给2家企业兴办苗圃基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和资金,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__镇__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多年的砖瓦厂租赁给一回归创业老板,平均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万元。__镇__村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8个临街门栋进行维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达4.8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银行”。充分利用沟渠河道以及道路两侧发展经济林,__镇__村从2022年底开始,在村里4条总长6000多米的沟渠和道路两侧种植和补植了3万多株经济、绿化苗木,按目前市场价格匡算,可增加村集体积累150万元以上。

3.服务创收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有偿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__镇先锋村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成立了养鳝协会,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和冷库,同时为养鳝户提供苗种、饲料供应及技术指导、贷款担保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全村3700多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开发成鱼池,带动全镇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6万亩、全市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__万亩。20__年,先锋村村集体仅黄鳝交易市场提成就超过了200万元(分别收取农户和老板交易额的4‰)。__镇__村成立了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20__年,合作社与山东老板进行合作,按7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160个,集体盈利23.7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50亩。

4.管理提升型。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力度,从清理经营性资产资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统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台账,对人情合同、口头合同以及期限明显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不规范合同统一合并整理,重新签订,对到期合同一律严格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竞标,增加集体经济。__镇__村从20__年开始,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积489亩,原承包价每亩最低24元,最高__0元,竞价承包后每亩最低价217元,最高价42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多元。该镇__村集体所有的一块100多亩的低湖田,在20__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生产面积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承包价格也由以前的每亩100多元,通过竞价提高到现在的每亩616元,增加集体收入近6万元。

近几年来,__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村表现较为突出。

1.资源禀赋差。对于全市大多数村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主要是靠村级集体机动地发包来实现。在经过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两个工作阶段后,许多村集体机动地变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没有了机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很大。__村地处偏远,是__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有的400多亩机动田都分给了返乡要田的农户,目前村集体主要靠化缘来维持运转。

2.集体负担重。突出表现为村级债务重,还款付息压力大。截止20__年底,__市村级债务总额达4.51亿元,其中个人借款1.62亿元,按年利率9.72%计算,每年应付利息1570万元。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现收不抵支状况。

3.进取意识弱。从群众方面来看,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确,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

人都没”的怪象,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村干部方面来看,由于待遇偏低,少数地方村干部不愿劳心劳力,或者存在畏难情绪。从对全市三个镇的10个村村干部工资调研情况看,这10个村村支书年工资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热情不高。

1.选好支部带头人。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实激励政策,试点推进,选好、用好村支部书记,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有资金又乐于奉献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载体。学习借鉴江浙成功经验,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成立村集体工贸公司、农业开发公司等新载体,或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服务,承接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以土地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进行入股分红。

3.化解村级债务。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分门别类整顿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转化增收。建议上级政府对长期难以化解的“呆账”、“死账”,采取规范的手续予以注销。对过去因兴办公益事业和借款完成上缴任务而形成的个人借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4.健全发展机制。要建立帮扶机制,特别是对经济薄弱村,要通过部门联村,村企协作,以强带弱,以富帮穷等途径,为其创造发展条件。要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格和规范集体“三资”监管制度,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建立考评机制,对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做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要让村民真正享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实惠,调动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情。

【第5篇】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下面是好范文网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区人大《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的通知》(贵人常办〔20xx〕25号)文件规定,梅龙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调研,现将专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集体经济基本现状

我街道现辖12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近5万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1.9万亩,其中:耕地6.6万亩,林地4.16万亩,园地0.11万亩,养殖水面0.63万亩,其他0.4万亩,属于半圩半丘陵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街。全街村集体现拥有的资产有:耕地3979.4亩,水面5205.2亩,园地105亩,滩涂814.5亩,山场5665.5亩。

2022年全街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99.68万元,按项目来源分类:经营收入(主要是林木)55.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366.8万元(田地、水面),征地补偿收入1131.58万元,补助收入506.8万元(其中项目专项补助资金483.76万元),其他收入39.3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除去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个;5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个;20-30万元的村3个;30-40万元的村1个;40-50万元的村1个;50-60万元的村3个;60-70万元的村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对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低洼易涝、群众不易耕种的面积按规定进行预提的机动田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经营获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上级组织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三是有关村(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四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或租赁收入(如水面、山场等);五是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收入;六是通过项目争取的补助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街道和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积极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或把有限的集体资源通过一次性发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后劲严重缺乏。我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场等资源性资产对外发包经营来维持村级日益庞大的支出。而其他经济性收入比较微薄,几乎为零。目前全街没有一家村办企业,造成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缓慢,收入渠道越来越少,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三)村级支出日益增加。2022年全街村级集体总支出648.7万元,其中:管理费用430.4万元,经营性支出105万元,其他支出113.3万元,平均每村支出40.5万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万元的村就有9个,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落户,公益性事业建设不断增加,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虽然有些项目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真正实施起来,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给年收入较少的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村集体资金管理难。我街道部分村集体资金比较富裕,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征用,目前已有4个村(居)全部被征,3个村已征用部分面积,部分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款多达数百万元,这部分资金由于没有稳定收益和风险较低的投资途径,只能是把钱存入银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民也没有得到好处,为此,部分群众甚至错误主张全部分掉。

三、几点建议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大代表们根据本街道的实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一)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梅龙各村由于受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的制约 兴办小型工业企业项目已不现实,认为首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统一组织好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盘活集体存量资产;二是组织好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有效形式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盘活集体资产。各村(居)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以山林、山水、田园(田地、果园)等为主特色的集体农庄项目,并采取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其次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与村民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盘活现有资产,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对涉征村的集体资产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为妥善处置涉征村的集体资产,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时对村集体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数人在集体资产处置中的专权行为,这样不仅使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消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如:可以借鉴我街道新湖社区的成功做法,该社区为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于2022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村集体企业池州市新湖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让社区居民们从失地农民变成股东。紧紧抓住九华机场和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机遇,主动出击,联系业务,仅园林绿化这一项就带动了70余人就业,保洁业务更是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可由市、区作出统一规定(因村民自治问题)将村有大额富余资金由镇、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营运作,促使闲置资金增值增效。

(三)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村级财务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只有财务管理规范了,才能树立村级组织的威信,群众才会放心并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为此,梅龙街道辖区内的各村(居)要严格按照《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意见(试行)》等规定,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部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资产流失,节约开支费用。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作用,统一管理和处置村集体所属资产。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项制度。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四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如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集中计账等。

(四)优化基层组织,提高集体经济建设能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班子问题,要增强班子战斗力,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雁,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还须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第6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很关注河南农业发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对河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尤为关注。20xx年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研究》课题组,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形式列入重要研究内容。此后课题组注意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遂成立《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曾多次与河南省漯河市驻京办、新乡市驻京办联系、座谈。

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农村富起来容易,贫困下去也容易,地一耕不好农业就完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高瞻远瞩,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调查和研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20xx年9月17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组成的《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一行5人,赴河南豫北、豫中进行了为期14天的专题考察。走了3个县(新乡县、临颍县、巩义县);5个镇、乡(新乡县小冀镇、七里营镇,临颍县城关镇、杜曲乡,巩义县竹林镇),访问了11个村庄及村办集体企业,例如,小冀镇东街村及京华实业有限公司、中街村及中联总公司、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营镇的刘庄村及华星药厂(该厂为我国肌苷生产最大厂家和生产青霉素第三大厂家,拥有8个分厂)、龙泉村及龙泉集团公司、刘店村、南辛庄村及新亚集团公司;临颍县城关镇的南街村及南街村集团公司、杜曲乡的北徐村及北徐集团公司、龙堂村及龙云集团公司;巩义县竹林村(现为竹林镇)。此外,还考察了一些村办学校、文化大院、卫生院、幼儿园、养老院等。调查组深入农田、车间、农户,先后访谈过40多名县、镇、村级领导、农民企业家、农户、村民和当地居民,还分别与数名带头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等)座谈。

调研活动结束后,课题组分析和总结调研材料,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的调研报告: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景;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五、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六、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7篇】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忘私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俞垛镇忘私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810户,总人口2118人,村地域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2502亩,人均耕地1.18亩,xx年村集体纯收入100万元,农民纯收入7000元。村里三分之二大部分村民主要通过种田和上班取得收入,部分村民承包农田种植稻麦和林木,还有部分村民从事畜禽养殖,另外还有少数的个体业经营户,主要从事机械加工、造船。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充分利用土地,让土地出金子

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离不开土体,土地出效益。如何让土地出金子?我有几点思考。第一,我们要强化科技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让农民增收,最直接的就是让农田增产,我们要利用本村与镇农机站结对挂钩这个优势,多派村干部到农机站学习新的农业知识,还可以请农机站的工作人员到我们村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并对我村村民进行培训,让农民科技种田。而且这方面我们也已经有了成果,譬如说我们村率先实行的麦套稻技术,已取得了成效,还有在粮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全量还田方面我们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帮助农民增加农田产量。以后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和农机站保持对接,不断投入新的农业技术,继续走科技兴农的道路。第二,我们村地靠集镇,目前通往集镇的通北公路全长大概400米,而且这条公路宽广,交通便利,但是路两边仍是农田,还没有开发,而且我们村的村民坐落主要集中在庄中心,而且住房紧凑,大都是旧房,庄中心的道路狭小,不方面行车,只能由自行车和电动车行走,所以大都村民再造房时豆想搬往集镇,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将通北公路两侧的农田开发,建住宅区,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2、充分利用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农村经济发展,光靠农业还不行,我们还要发展工业。我们村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我们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村已经完成了一个500万、一个300万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陆交通建设,充分发挥人际作用,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推展。

3、充分发挥特色,让造船业形成气候

俞垛镇是一个鱼米之乡,我们村从事船舶运输业的比较多,所以这也促进了我们村造船业的发展,目前我们村已经有两个造船厂,但都是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而且也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我们要提供便利和平台,促进造船业的发展,让造船业形成气候,成为我村的优势。

4、溱湖会船,发展文化经济

我们村地靠溱潼镇,是俞垛镇的一个文化大村,每年都会参加溱湖会船比赛,参赛的有贡船、龙船、篙子船、划船等,连续几次获得会船比赛的一等奖。鉴于这样一个文化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出来,让文化充实我们生活和思想的同时,我们还要想法子让文化出经济,推出我们自己的文化节目,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坐铺垫。

三、总 结

在市镇党委、政府要领导下,在我们村村干部的努力下,在我村广大村民的充分参与配合下,我相信我们忘私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会蒸蒸日上,村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裕,共同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8篇】河南省202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由整理。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很关注河南农业发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对河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尤为关注。20xx年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研究》课题组,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形式列入重要研究内容。此后课题组注意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遂成立《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曾多次与河南省漯河市驻京办、新乡市驻京办联系、座谈。

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农村富起来容易,贫困下去也容易,地一耕不好农业就完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高瞻远瞩,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调查和研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20xx年9月17—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组成的《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一行5人,赴河南豫北、豫中进行了为期14天的专题考察。走了3个县(新乡县、临颍县、巩义县);5个镇、乡(新乡县小冀镇、七里营镇,临颍县城关镇、杜曲乡,巩义县竹林镇),访问了11个村庄及村办集体企业,例如,小冀镇东街村及京华实业有限公司、中街村及中联总公司、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营镇的刘庄村及华星药厂(该厂为我国肌苷生产最大厂家和生产青霉素第三大厂家,拥有8个分厂)、龙泉村及龙泉集团公司、刘店村、南辛庄村及新亚集团公司;临颍县城关镇的南街村及南街村集团公司、杜曲乡的北徐村及北徐集团公司、龙堂村及龙云集团公司;巩义县竹林村(现为竹林镇)。此外,还考察了一些村办学校、文化大院、卫生院、幼儿园、养老院等。调查组深入农田、车间、农户,先后访谈过40多名县、镇、村级领导、农民企业家、农户、村民和当地居民,还分别与数名带头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中共xx大代表等)座谈。

调研活动结束后,课题组分析和总结调研材料,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的调研报告: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景;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五、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六、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9篇】202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闽委组明电【xx】24号)要求,xx年10月下旬,龙岩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3个调研组深入全市7个县(市、区)、乡镇、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783个(不含社区居委会),xx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总支出58111万元,净收益748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58102万元,村均88.7万元。债务总额86947万元,村均负债48.8万元。xx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842个,占村总数的47.2%,其中:经营收益在3万元以下333个,3-5万元118个,5-10万元211个,10-20万元99个,20-50万元59个,50-100万元10个,100万元以上12个。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941个,占村总数的52.8%。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5526万元,占8.4%;②发包及上交收入4663万元,占7.1%;③投资收益751万元,占0.1%;④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45.1%;⑤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38.2%。

(三)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①经营支出4248万元,占7.2%;②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36.5%,其中办公费用4202万元,村组干部报酬7691万元;③其他支出32654万元,占56.2%,其中公益性支出24654万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打造出一批“实力强、特色明、管理好”的经济强村。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市各级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如xx年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通过清产核资,将一处被私人长期占用的沿街仓库300㎡重新追回,并通过公开招投标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永定县龙潭镇龙潭村将新村部4-6楼出租,用于经营宾馆住宿,将闲置的旧村部店面出租,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下洋镇思贤村将村集体土地租赁给私人企业主做煤炭运输中转站,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市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求发展。充分利用耕地、山地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武平县东留乡黄坊村投资60万元,搭建花卉钢架大棚种植基地15亩,租给花卉种植大户,每年创收9万元。二是开发特色资源求发展。部分村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或发展小水电,或建设鱼塘等发包租赁给企业或农户,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如武平县中赤乡、下坝乡等乡镇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在沿河投资建设了30多座小水电站,由所在村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了村财收入。永定县高陂镇西陂村投资小型水电站,每年有9万元分红收入。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官田乡下浙村等村通过水资源入股开发水电项目,每年按股份分红均有2-10万元不等的固定村财收入。

(三)搞活资本经营增收。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因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征用补偿费骤增,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货币资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对此,我市部分村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通过投资购买房产,搞景区开发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新罗区西陂镇大洋村科学利用征地补偿费,投资兴建大洋酒家、西湖人家、大洋宾馆等项目,每年增加村财收入200余万元。永定县凤城镇大园社区将移民集体补偿款在县城南门街购置店面3个,每年有租金收入6万多元。武平县平川镇城南村利用集体资金,投资兴办了中强建材有限公司、旭林木业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一家加油站,每年固定收入达90万元

(四)发展休闲旅游增收。近年来,我市部分村紧紧抓住市政府大力推广的以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等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等为代表的“绿色之旅”,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游在龙岩”和“吃在闽西”的机遇,通过开发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与香港青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开发,着力打造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自然景观游览和原始森林探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xx年村集体收入达158万元。永定县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为土楼景区周边村带来不菲的门票分成收入。如xx年永定湖坑镇洪坑村土楼景区门票分成收入68万元,下洋初溪村更达80万元。

(五)发展物业经济增收。近年来,我市一些城郊村利用区位优势,采取物业开发、租赁经营等形式,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村利用闲置房产和整理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改造或新建厂房、仓库、民工公寓、停车场、专业市场等出租给企业或村户,收取承租费,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武平县平川镇兴南村、岩前镇灵岩村等15个村,在县城或集镇建设办公楼、店面,每年获取几万到二三十万不等的物业经营收入;中山镇三联村投入10万元资金与中山镇政府合作建设岩前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每年增加收益近万元。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在村集体林权改革中,利用拍卖集体林木所得的资金,在沿街(路)兴建村部综合楼,一楼作为店面,二、三楼作为办公,全部出租,每年有5万多元的租金收入。

(六)兴办服务项目增收。一些有企业入驻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作用,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处理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企业每年给予村一定资金作为村级办公经费。如永定县龙潭镇联中村是福建闽福建材有限公司所在地,该企业每年给联中村10万元办公经费。福建塔牌集团有限公司落户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峰贵村,每年给两个村协管费分别为30万元和20万元。

(七)帮扶带动助增收。从xx年开始,省、市、县三级先后选派了3批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xx年,我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市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多渠道为挂钩村筹措资金,在引进实施生产性项目上下功夫,拓宽增收门路,促进集体经济和农村产业发展。据统计,“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落实发展帮扶资金2312万元,落实扶持政策789项,落实支持项目183个。实践证明,各级帮扶工程对加快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扶,开发了一批集体经济项目,既挖掘了资源潜力,又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市绝大多数村只强调“ 分”的一面,而忽视了“ 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对此意见极大。

(二)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从全市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40%集中在新罗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xx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村均36.7万元,67%的村收入在30万元以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的村收入超过50万元,收入差距大,呈两极分化现象。

(三)增收渠道狭窄,来源单一。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xx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收益10940万元,仅占集体总收入的16.7%;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45.1%;征地补偿费等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38.2%。不少村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维持运转,勉强度日。

(四)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负担沉重。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报刊杂志订阅费用负担沉重;一些上级支持农村的财政项目,没有足额安排项目资金,村集体为了争取资金,只好举债上项目。xx年全市村级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总支出的36.5%,公益性支出24747万元,占42.6%。负债总额86947万元,村均48.8万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在现有刚性支出基础上,村集体必然还要增加更多保洁、路灯、巡逻等方面开支,收支矛盾将更为明显,一旦入不敷出,必然举债负担,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沉重包袱。

(五)资产经营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四、影响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研情况看,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研情况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各地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本地区的优势、劣势,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进行调整,走有特色的资源型路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郊区和边远农村,平原地区和山区等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农民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差别,应根据自身优势、潜力来调整结构,从而扬长避短,实现结构优化。

(二)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一是盘活资产经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试行对区域位置优越的宅基地实行有偿选位,探索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二是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三是强化监管管理。加快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建立“群众民主监督、会计核算监督、上级审计监督、电子网络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的正当收入不流失,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为契机,对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村实行“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要加大部门帮扶力度。结合开展“联乡挂村帮户”、“四下基层”活动,采取领导挂钩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方式,帮助结对帮扶村搞好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关键性工作。结合第四批省、市、县下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选派党员干部到部分村任第一书记,为帮联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企业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实现双赢。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

(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落实村级发展用地机制。土地是现阶段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探索建立土地征用留用地政策,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按批准征用土地面积的5%—10%作为村级发展留用地,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要采取积极的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兴办村级企业的债务,可在核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债务剥离给企业的办法。为兴办教育,电力设施形成的债务,可根据产权的变化,用划转的办法去剥离债务;有债权的村,在金融、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清收债权力度,加快偿还的速度。三是增加对村级组织的支持力度。要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村级组织以扶持。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村级管理、优抚的支出列入转移支付的范围。四是建立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按照省里的标准,对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由省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市里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经济薄弱村也给予一定扶持,作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村干部补贴和村组织日常管理开支。

(五)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县域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要给予奖励。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第10篇】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前不久,笔者慕名到兴山县高 阳镇昭 君村进行了调查:一个460多户、1600多人的村子,到年底可以拿出10多万元给老百姓发6种奖金。这个村子的群众享受到哪些改革开放的成果,资金又从哪里来?

走进村委会,值班干部说村党支部书记张久武在道路硬化施工现场。我们随即来到张家坪,施工班子正干得热火朝天。张久武告诉我们,硬化这条3.5公里的通组公路,村里自筹资金30万元,明天就可以竣工。

话匣子一打开,张久武自豪地指着水、电、路,给我们介绍起这几年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情况:xx年投入15万元改造了白沙河、五童两个自然村的电网,老百姓用电从每度一块二迅速下降到5角钱;投入50万元修通5条共计12公里的村级公路,实现了90%以上的农户户户通公路;xx年开始投入70万元硬化9.3公里村级公路;投入20多万元架设5000多米管道,解决了120多户、400多人的饮水问题;投入20多万元安装有线电视,让村民看到了和县城居民一样多频道的节目。

听到我们谈论村子的变化,村民孙鼎先热情地邀我们到家喝茶,自豪之情随之溢于言表:“我家3个老人,没有合村前不属 于昭 君村,合村后每人每年领到了300元的养老金。”他边说边找出了村委会下发的《昭君村xx年管理办法》:“四无两不欠,五做到六补助”的主要精神赫然在目。

孙鼎先介绍说:“‘四无两不欠五做到’是对我们村民的基本要求,遵守得好,年底就可以享受到‘六补助’。”

哪“六补助”呢?仔细一看,具体内容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养老金300元;60岁以上老人正常死亡的享受安葬费300元;收看有线电视和利用天线锅收看电视的农户补助50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每人补助10元;喂养能繁母猪3头以上和当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补助300至1000元。当年考核,然后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当场发放。看似是“补助”,其实是奖金,以奖代补,既强化了村级管理,又让老百姓得了实惠。

修路、改电、改水、提高老百姓福利,昭君村哪来这么多钱?仅群众福利一项每年就要10多万元。张久武介绍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原来,昭君村辖区内有国有企业兴发集团的两个分厂。该村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xx年开始组建了集体企业——兴山县高 阳镇昭 君劳务队,主营装卸和搬运,既解决了3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又为集体创收20多万元。还办起了100亩的柑橘场和50亩的茶场,实行租赁承包经营,每年可为集体创收3万元。粗略计算,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在25万元左右,加上化工厂的征地补偿费,到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了160多万元。

据了解,张久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5年。在谈到工作体会时,他说:“新时期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来自于有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事要钱,光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是不行的,还得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从昭 君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来看,对接企业,在劳务服务上做文章,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企业装卸和搬运等业务大多靠临时工完成,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劳务队,组织化服务地方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双赢。延伸开去,劳务队不仅仅可以对接企业,还可以对接项目。因为任何一个农业、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都需要“小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有市场。作为村级组织,要看到这一潜在的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正规军”,“集体”抢占市场,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由整理。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很关注河南农业发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对河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尤为关注。20xx年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研究》课题组,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形式列入重要研究内容。此后课题组注意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遂成立《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曾多次与河南省漯河市驻京办、新乡市驻京办联系、座谈。

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农村富起来容易,贫困下去也容易,地一耕不好农业就完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高瞻远瞩,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调查和研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20xx年9月17—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组成的《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一行5人,赴河南豫北、豫中进行了为期14天的专题考察。走了3个县(新乡县、临颍县、巩义县);5个镇、乡(新乡县小冀镇、七里营镇,临颍县城关镇、杜曲乡,巩义县竹林镇),访问了11个村庄及村办集体企业,例如,小冀镇东街村及京华实业有限公司、中街村及中联总公司、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营镇的刘庄村及华星药厂(该厂为我国肌苷生产最大厂家和生产青霉素第三大厂家,拥有8个分厂)、龙泉村及龙泉集团公司、刘店村、南辛庄村及新亚集团公司;临颍县城关镇的南街村及南街村集团公司、杜曲乡的北徐村及北徐集团公司、龙堂村及龙云集团公司;巩义县竹林村(现为竹林镇)。此外,还考察了一些村办学校、文化大院、卫生院、幼儿园、养老院等。调查组深入农田、车间、农户,先后访谈过40多名县、镇、村级领导、农民企业家、农户、村民和当地居民,还分别与数名带头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中共xx大代表等)座谈。

调研活动结束后,课题组分析和总结调研材料,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的调研报告: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景;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五、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六、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调研报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行情况

额尔古纳市辖行政村4个,从xx年开始实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为内容的村财务管理机制,并且制定了配套的具体管理办法。各乡镇办事处经管站的负责人,基本上是乡镇办事处的会计人员,负责“村账乡管”的日常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四、建议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二)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制定“五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统一乡镇办事处统管资金帐户。全乡镇办事处各村所有资金收入,存入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只设一个支出帐户,使用资金时向财务会计中心提出申请,由统管帐户拔入支出帐户。二是统一报帐日。每月30日为统一报帐日,村报帐员携带本期收款、付款发票、现金日记帐,收款凭证存根,现金结报单到财务会计中心报帐。三是统一实行收付款凭证领用登记制度。各村统一使用额尔古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付款凭证。四是统一实行开支审批制度。五是统一财务公开。各村理财小组每季度监督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并予以公布。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村级民主理财,直接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村级会计人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所以应当采用“专职选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双重领导”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支顶得住,站得稳、懂法规、履职能、业务精、品质好、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和村民查帐制度;二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三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账乡管”操作规程办法。五是民主理财制度;六是财务审计制度;七是政务公开制度;八是乡镇经营管理职责;九是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克服村集体财务混乱,根除前清后乱,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农村审计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农村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脚踏实地的落实村级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轮训,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长短期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结合农村的工作实际通俗化授课,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七)积极开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牢固树立政府和各部门的扶农思想,提高诚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再次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现行体制下,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集体资产权益往往被随意侵犯,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八)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农民意愿,护农民利益,增农民福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上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据甘州区农村经营管理局文件【xx】31号文件要求,我镇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现将本次调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集体资产资源出租经营方式多样化,以xx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调查表为例,数据显示:

(一)经营收入方面。全镇制种服务费收入1436160元,出租经营收入503275元,其中:机动地出租70220元、房产出租160800元、固定资产出租18000元、建设用地出租176005元、集体园地、林地出租63000元、专业合作社投资570000元,共计1949635元。

(二)经营成本。全镇出租经营成本14000元,其它经营成本273000元,共计287000元。

(三)经营收益。全镇经营收益为1662635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镇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镇辖村98%修建村委会办公楼,97%配设农家书屋,96%的行政村修建了新农村小康住宅楼,村上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正在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迈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现在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表现在:部分村干部对待自己的事情劲头十足,干集体的事情“庸、懒、散、慢”,不能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村上没有主导产业,没有新气象,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点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影响全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本意在于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但是现实中由于部分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不重视合作社项目,看不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再加上自身没有申报经验,顾虑重重不愿意发展专业合作社。部分村集体也不向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强有力地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投资支持。导致我镇专业合作社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现有专业合作社不能充分发展和利用,存在“空巢”现象。

(三)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不积极

近年来,由财政局、减负办和乡镇经管站等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惠民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给我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资金支持,带来了春天般的“福音”,进一步推进了我镇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步伐。但是部分村村干部不够重视,再加上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上级部门审批、申报项目资金严格,办理一事一议资金的的环节复杂等原因,致使争取项目资金不主动、不卖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导致我镇发展集体经济速度变缓。

三、解决方法

(一)创建村级品牌,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需要现代农业这张“王牌”做模型、做向导,目前我镇的经济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科学发展。但是还有一段距离,要进一步创建村级一村一品牌,建立示范带动,以点代面,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每三年的村级换届选举,真正把一批想干事,干实事,敢干事,作风正派,思路清晰,点子多,优秀的、复合型年轻村干部纳入村级组织,从而进一步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二)眼光要有前瞻性,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做为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眼光要具有前瞻性,要牢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成员的宗旨,把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要补漏洞,杜绝盲点。创条件,改变现状。拓展工作思路,成熟一批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正真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亮点。对于部分村出现“空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明问题,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找准发展路子,使其健康发展。真正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

(三)加强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

镇农财中心要抽调得力干部,搞好宣传。首先,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组织村社干部学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益处。其次,要做好群众工作,改变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误区,村级组织要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到所属村的各社直至农户,争取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再次,争取项目资金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把每一个环节都走到位。促使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第11篇】2022年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据甘州区农村经营管理局文件【xx】31号文件要求,我镇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现将本次调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集体资产资源出租经营方式多样化,以xx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调查表为例,数据显示:

(一)经营收入方面。全镇制种服务费收入1436160元,出租经营收入503275元,其中:机动地出租70220元、房产出租160800元、固定资产出租18000元、建设用地出租176005元、集体园地、林地出租63000元、专业合作社投资570000元,共计1949635元。

(二)经营成本。全镇出租经营成本14000元,其它经营成本273000元,共计287000元。

(三)经营收益。全镇经营收益为1662635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镇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镇辖村98%修建村委会办公楼,97%配设农家书屋,96%的行政村修建了新农村小康住宅楼,村上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正在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迈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现在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表现在:部分村干部对待自己的事情劲头十足,干集体的事情“庸、懒、散、慢”,不能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村上没有主导产业,没有新气象,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点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影响全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本意在于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但是现实中由于部分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不重视合作社项目,看不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再加上自身没有申报经验,顾虑重重不愿意发展专业合作社。部分村集体也不向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强有力地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投资支持。导致我镇专业合作社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现有专业合作社不能充分发展和利用,存在“空巢”现象。

(三)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不积极

近年来,由财政局、减负办和乡镇经管站等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惠民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给我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资金支持,带来了春天般的“福音”,进一步推进了我镇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步伐。但是部分村村干部不够重视,再加上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上级部门审批、申报项目资金严格,办理一事一议资金的的环节复杂等原因,致使争取项目资金不主动、不卖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导致我镇发展集体经济速度变缓。

三、解决方法

(一)创建村级品牌,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需要现代农业这张“王牌”做模型、做向导,目前我镇的经济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科学发展。但是还有一段距离,要进一步创建村级一村一品牌,建立示范带动,以点代面,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每三年的村级换届选举,真正把一批想干事,干实事,敢干事,作风正派,思路清晰,点子多,优秀的、复合型年轻村干部纳入村级组织,从而进一步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二)眼光要有前瞻性,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做为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眼光要具有前瞻性,要牢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成员的宗旨,把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要补漏洞,杜绝盲点。创条件,改变现状。拓展工作思路,成熟一批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正真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亮点。对于部分村出现“空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明问题,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找准发展路子,使其健康发展。真正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

(三)加强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

镇农财中心要抽调得力干部,搞好宣传。首先,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组织村社干部学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益处。其次,要做好群众工作,改变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误区,村级组织要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到所属村的各社直至农户,争取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再次,争取项目资金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把每一个环节都走到位。促使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第12篇】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xx镇境内,山脉高耸,百谷川流,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三印、大庄 、龙王塘等地有着多处龙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便利的影响。除了这些自然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我镇属于农业大镇,居民都靠种地为生,但由于大多数居民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学习,这就致使他们在农作物遭遇病害袭击的时候束手无策或是胡乱用药,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应当邀请一些比较有资历、有经验的农业研究学者到我镇开展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农民在农作物受到病虫侵害的时候可以对症下药,不至于束手无策。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同时建议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使我镇在提高农民种植技能提高的同时,为我镇发展高效标准农业保驾护航。 。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学化发展

我镇农村农业的种植模式还在是传统的农业模式:休耕、免耕、间作、套作、轮作,属于精根细作的小农经济,这样的农业发展不利于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形成,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投入,实现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器材、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 从而实现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率

我镇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设施却比较落后,一旦遇到洪涝天气,田间的农作物就会遭遇自然天气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我镇大多数农田都进行露天种植,这样一旦遇到霜雪天气,农作物很有可能被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当邀请一些镇上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举行一个培训班,请他们向村民介绍大棚种植的有利方面,并传授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意识,有一部分人带动,继而实现全镇人民的转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农业发展支点,推进我镇农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充分认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依托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的支持等措施,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者开展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润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调研报告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一、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民承担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采取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按照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首先,以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借镇江大力改造公共基础设施、扩大城市版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会,充分利用身处城郊结合部的优势,推动农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以创建“五好村”、“五好示范村”为载体,积极启动农村党组织建设“1011”工程。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区培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第三,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调研报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行情况

额尔古纳市辖行政村4个,从xx年开始实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为内容的村财务管理机制,并且制定了配套的具体管理办法。各乡镇办事处经管站的负责人,基本上是乡镇办事处的会计人员,负责“村账乡管”的日常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四、建议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二)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制定“五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统一乡镇办事处统管资金帐户。全乡镇办事处各村所有资金收入,存入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只设一个支出帐户,使用资金时向财务会计中心提出申请,由统管帐户拔入支出帐户。二是统一报帐日。每月30日为统一报帐日,村报帐员携带本期收款、付款发票、现金日记帐,收款凭证存根,现金结报单到财务会计中心报帐。三是统一实行收付款凭证领用登记制度。各村统一使用额尔古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付款凭证。四是统一实行开支审批制度。五是统一财务公开。各村理财小组每季度监督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并予以公布。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村级民主理财,直接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村级会计人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所以应当采用“专职选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双重领导”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支顶得住,站得稳、懂法规、履职能、业务精、品质好、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和村民查帐制度;二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三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账乡管”操作规程办法。五是民主理财制度;六是财务审计制度;七是政务公开制度;八是乡镇经营管理职责;九是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克服村集体财务混乱,根除前清后乱,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农村审计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农村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脚踏实地的落实村级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轮训,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长短期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结合农村的工作实际通俗化授课,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七)积极开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牢固树立政府和各部门的扶农思想,提高诚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再次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现行体制下,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集体资产权益往往被随意侵犯,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八)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农民意愿,护农民利益,增农民福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上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海拔1840米,地形呈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山区村。xx年,山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3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xx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xx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xx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二)三种方式叠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混合入股。把扶贫项目资金77.8万元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农户以每亩水田每年800元的标准折价80.48万元、村干部自筹资金50万元,三方筹资入股到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xx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xx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xx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xx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二)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莲藕、集中养殖特色水产品,全村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千亩荷花盛景和荷叶茶、莲子等特色产品,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使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xx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xx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四、启示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里无米,叫鸡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xx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xx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第13篇】润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20xx年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一、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02年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1年,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民承担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采取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按照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2002年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第14篇】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调研报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行情况

额尔古纳市辖行政村4个,从xx年开始实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为内容的村财务管理机制,并且制定了配套的具体管理办法。各乡镇办事处经管站的负责人,基本上是乡镇办事处的会计人员,负责“村账乡管”的日常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四、建议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第15篇】壮大集体经济富民调研报告

壮大集体经济富民调研报告

前不久,笔者慕名到兴山县高 阳镇昭 君村进行了调查:一个460多户、1600多人的村子,到年底可以拿出10多万元给老百姓发6种奖金。这个村子的群众享受到哪些改革开放的成果,资金又从哪里来?

走进村委会,值班干部说村党支部书记张久武在道路硬化施工现场。我们随即来到张家坪,施工班子正干得热火朝天。张久武告诉我们,硬化这条3.5公里的通组公路,村里自筹资金30万元,明天就可以竣工。

话匣子一打开,张久武自豪地指着水、电、路,给我们介绍起这几年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情况:20xx年投入15万元改造了白沙河、五童两个自然村的电网,老百姓用电从每度一块二迅速下降到5角钱;投入50万元修通5条共计12公里的村级公路,实现了90%以上的农户户户通公路;20xx年开始投入70万元硬化9.3公里村级公路;投入20多万元架设5000多米管道,解决了120多户、400多人的饮水问题;投入20多万元安装有线电视,让村民看到了和县城居民一样多频道的节目。

听到我们谈论村子的变化,村民孙鼎先热情地邀我们到家喝茶,自豪之情随之溢于言表:“我家3个老人,没有合村前不属 于昭 君村,合村后每人每年领到了300元的养老金。”他边说边找出了村委会下发的《昭君村20xx年管理办法》:“四无两不欠,五做到六补助”的主要精神赫然在目。

孙鼎先介绍说:“‘四无两不欠五做到’是对我们村民的基本要求,遵守得好,年底就可以享受到‘六补助’。”

哪“六补助”呢?仔细一看,具体内容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养老金300元;60岁以上老人正常死亡的享受安葬费300元;收看有线电视和利用天线锅收看电视的农户补助50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每人补助10元;喂养能繁母猪3头以上和当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补助300至1000元。当年考核,然后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当场发放。看似是“补助”,其实是奖金,以奖代补,既强化了村级管理,又让老百姓得了实惠。

修路、改电、改水、提高老百姓福利,昭君村哪来这么多钱?仅群众福利一项每年就要10多万元。张久武介绍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原来,昭君村辖区内有国有企业兴发集团的两个分厂。该村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20xx年开始组建了集体企业——兴山县高 阳镇昭 君劳务队,主营装卸和搬运,既解决了3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又为集体创收20多万元。还办起了100亩的柑橘场和50亩的茶场,实行租赁承包经营,每年可为集体创收3万元。粗略计算,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在25万元左右,加上化工厂的征地补偿费,到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了160多万元。

据了解,张久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5年。在谈到工作体会时,他说:“新时期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来自于有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事要钱,光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是不行的,还得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从昭 君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来看,对接企业,在劳务服务上做文章,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企业装卸和搬运等业务大多靠临时工完成,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劳务队,组织化服务地方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双赢。延伸开去,劳务队不仅仅可以对接企业,还可以对接项目。因为任何一个农业、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都需要“小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有市场。作为村级组织,要看到这一潜在的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正规军”,“集体”抢占市场,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6426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