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转型发展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关于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计划安排,4月份,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康的带领下,对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澄江街道、沙埠镇,与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计生干部、村负责人、村计生服务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汇报,了解了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了区计生局关于我区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以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为载体,以“常态化”管理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xx年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xx”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示范县(市、区),是台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xx—xx年区政府连续三年被台州市政府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奖。各项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执行良好,xx年,全区共出生6287人,计划生育率94.72%,出生性别比108.28,人口自然增长率3.57%,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在市对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1、领导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区充分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成立了全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与全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黄区委办〔xx〕23号),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计生工作,区法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计生工作大力倾斜,每月都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计生联合执法,区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出同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区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组成打击“两非”专案组,重拳出击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制度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我区全力实施计生工作“常态化”管理,变原先的“季考评制度”为“月督查制度”,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分别进行了2次月督查,有效督促乡镇(街道)狠抓经常性工作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落实“三捆绑”制度,把全区所有村居划分为示范、合格、整治三类,并落实“政治、经济(资源)、责任”三捆绑制度,将计生工作实绩作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先进评选资格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指导村居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有效引导村民自觉依法生育。深化计生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培训、竞赛、讲座等形式提高计生队伍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促进计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3、破解难点,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严控违法生育。把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作为月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xx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达97.34%,征收率91%,符合率70.76%,分别同比增7.71%、5.04%、7.37%。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通过收集医院出生记录、卫生防疫记录等违法生育证据,实现“零口供”立案,xx年全区申请法院的违法生育案件社会抚养费征收同比增248.74%;冻结划拨违法生育对象户银行存款同比增913.17%;司法拘留37人,同比增29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生育对象,对控制违法生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突出重点,性别比治理深入推进。xx年,扎实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活动,出台了黄岩区《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成立了打击“两非”专案组,脱产办案,成功捣毁4个“两非”窝点。查处“两非”案件58起,取消再生育指标2人,刑拘3人,判实刑2人,“两非”行政罚款17.89万元,出生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值稳居全市第一。落实再生育责任包干、再生育审批、孕情跟踪服务和定点凭证引产等制度,落实全过程管理,开展“台州市生孕信息交换平台”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科学化。
5、创新机制,优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服务站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区共建成3个中心站,1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使服务站面貌焕然一新,服务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在全省率先出台《黄岩区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办法(试行)》(黄政发〔xx〕40号),从发放一次性抚慰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开展“再生育全程关怀行动”、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金”等四个层面对关爱“失独”家庭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三优”(优孕、优生、优育)工作成功起步,建成区首家省级“三优”指导中心和新前、院桥两个“三优”指导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3.42‰。“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全面深化,计生政策性保险扩面增项,计生奖扶金标准提高,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女孩、女孤儿发放一次性助学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显著加强,澄江街道建成全区首个省级规范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中心,对外出流动人口开展“双向”服务,设立外出协作点,为台州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三查”服务。
二、存在问题
我区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困难仍然存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违法生育态势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要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惯性增长势头强劲,违法生育现象有抬头趋势,控制违法生育任务仍然艰巨,xx年,全区计划外出生332人,同比增加6人,增幅1.84%,计划外生育村居215个,占总村居数的37.79%,同比持平。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在互联网上关于“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持续不断,而专家、学者的观点仅仅是政策探讨层面,并非国家现行计生政策的调整,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政策被误读,影响了人们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认识,基层工作难度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反弹,xx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8,居全市第一,但今年一季度有所反弹,治理工作不容松懈。
2、依法行政缺乏相应有效措施。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上级对人口计生工作刚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以贯之甚至趋紧,而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却相对弱化甚至缺失,目前正处于老办法越来越不能用,新办法还没想全、还没想透、还没想深的局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很大。
3、综合治理工作尚未真正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单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实现,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虽已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职能部门只考虑部门利益,对计划生育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该管不管、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基础仍有待提升,乡镇(街道)违法生育对象出现在“三查”遗留名单之外的现象不在少数;随访服务欠到位,随访记录不够规范;部分村计生服务员职责不清、情况不明。
三、几点建议
人口计生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强化领导素质,抓好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应在转观念、强管理、优服务上下功夫,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1、加强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要积极协调各类宣传媒体,创新发展宣传方式,依托“文化三下乡”等平台普及人口计生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与人口形势宣传教育,进一步澄清一些干部群众对现行计生政策的模糊认识,推动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做好“三个不变”政策宣传,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保持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心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提高群众福利结合起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各种相关奖励优惠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要兑现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政策,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残疾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继续开展关爱女儿户家庭活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3、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七条禁令和八项纪律,坚守法律底线,坚决杜绝因违法行政而引发的计划生育重大案件。二是认真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执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方式,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同时要开展联合执法,切实解决一批“老大难”案件。三是保持查处“两非”案件的高压态势,力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4、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区域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具体措施。要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分析研究,共同探讨计生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相关部门也要拿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相互协作配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信息采集和“联动协同”机制,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5、提升计生干部素质,为计生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深化人口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对乡镇(街道)计生队伍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村计生服务员落实月考核制度,树立计生干部队伍“优质服务”理念,以服务赢得民心、争取实效。同时要以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计生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计生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开展优孕、优生、优育等特色服务,进一步提升计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第2篇】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再次作出了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要牢牢抓住“原原本本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指导工作实践”这一基本环节和重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上来。
一、在思想定位上体现学习全会精神成效
学习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首要任务是把思想凝聚到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凝聚到推动发展上来。我个人通过学习思考,认为要牢固确立三种思想。
一是确立大局思想。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导思想,贯穿全党上下和一切工作。作为县一级党委和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与全会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省市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既做到紧扣中省市委的方向不偏不倚,又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维护好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是确立责任思想。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富民强县”是自身的职责所在,必须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让xx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践化、化,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是确立创优思想。xx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是“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改革的大旗,立足基层工作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既做到中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在有声音,又做到的具体创新有痕迹,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二、在加强党的建设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对全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指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的作用,不断提升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继续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着重学xx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做到上级精神立即学、业务知识随时学、外出考察适时学、全面知识广泛学和理论成果实践化。着力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推进对外宣传、文化传播和创作,传播好党的声音,讲好的事,切实凝聚干部群众思想和力量,激发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二)抓干部管理。抓住干部的选用与管理两大重点:“选”坚持集中与民主统一,科学研判干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注重听取单位民主推荐和常委会讨论意见,扩大初始推荐权、民主测评面和意见征求面,重点培养,大胆使用。“管”采取刻育、考核、奖罚相结合,突出对干部个性考核,采纳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满意度,做到“能上能下”。
(三)抓基层建设。树立经营乡镇理念,打破职务高低界线,每个乡镇确定一名县级领导任联系乡镇的组长,对所联系乡镇负全面责任。发挥党代表工作室和“第一书记”典型效应,全面推广尧生镇“五个覆盖”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激发干部创新创优热情。把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作为对乡镇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以制度约束和考核评价增强乡镇履职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移民社区、中心村和重点村建设,促进基层工作提档升级。
(四)抓作风转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大力整治“慵懒散”,切实改进“四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建与治”相结合(打造制度牢笼、解决突出问题)、“点与面”相结合(加强领导干部这个“点”和群众这个“面”的廉政教育)、“质与量”相结合(提高办案质量、减少违纪案件数量),提升防腐的正能量。
三、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第一,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玉米、核桃、苹果、畜牧产业园区,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和农村,引进项目和企业实现集约经营,解决土地零碎经营问题。第二,强化涉农服务功能。发挥农业、林业、水务、气象、供销等涉农部门作用,强化乡镇区域综合服务站职能,做好农业技术、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保姆式”服务。第三,加强农业经营组织建设。每个乡镇建立1—2个规模性专业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形式集约经营土地和产品销售。发展和引进涉农加工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互惠互利,提升农业整体效益。
四、在做强现代工业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实行“一企一策”,煤炭要加快与陕煤化合作,引进新技术,延长产业链,实现原煤就地转化升值;石油、油页岩等加快推进,强化环境保障,促进投产达效;方舟制药、玉华酒业、棋智乳业、春光蜂业等企业突出信息开发利用与产品推介,依靠“引”、“借”、“联”等形式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县科级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各项配套设施体系,通过硬环境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强化园区管理和责任,对入园项目的数量、质量和产能定目标、定责任,确保园内企业产值在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中占主导地位。
五、在做靓生态文明建设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生态是的优势所在,更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一是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理念,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环保作为引进项目的首要门槛,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生态并进,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是保护好这片青山绿水,狠抓造林绿化,大力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推进全县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三是打造好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倡导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推进新型农村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规划并实施好农村移民社区;加快秀美山城建设步伐,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美化、绿化、净化县城环境。四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围绕玉米、核桃、苹果等农业主导产业,做靓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围绕重点工业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环保和清洁能源产业,实现产业的现代化和生态化。
六、在改善民生中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抓基础,加快推进就业与再就业,着力抓好群众就地发展特色产业和走出土地经商创业两大重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每年实施一批群众关心的急需的民生工程。强保障,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保障水平。抓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文化引领社会、教化人群的作用,加快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在全县营造人人促发展、人人享受发展成果的良好氛围。
【第3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计划安排,4月份,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康的带领下,对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澄江街道、沙埠镇,与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计生干部、村负责人、村计生服务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汇报,了解了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了区计生局关于我区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以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为载体,以“常态化”管理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XX年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xx”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示范县(市、区),是台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XX—XX年区政府连续三年被台州市政府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奖。各项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执行良好,XX年,全区共出生6287人,计划生育率94.72%,出生性别比108.28,人口自然增长率3.57%,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在市对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1、领导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区充分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成立了全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与全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黄区委办〔XX〕23号),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计生工作,区法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计生工作大力倾斜,每月都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计生联合执法,区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出同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区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组成打击“两非”专案组,重拳出击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制度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我区全力实施计生工作“常态化”管理,变原先的“季考评制度”为“月督查制度”,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分别进行了2次月督查,有效督促乡镇(街道)狠抓经常性工作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落实“三捆绑”制度,把全区所有村居划分为示范、合格、整治三类,并落实“政治、经济(资源)、责任”三捆绑制度,将计生工作实绩作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先进评选资格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指导村居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有效引导村民自觉依法生育。深化计生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培训、竞赛、讲座等形式提高计生队伍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促进计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3、破解难点,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严控违法生育。把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作为月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XX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达97.34%,征收率91%,符合率70.76%,分别同比增7.71%、5.04%、7.37%。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通过收集医院出生记录、卫生防疫记录等违法生育证据,实现“零口供”立案,XX年全区申请法院的违法生育案件社会抚养费征收同比增248.74%;冻结划拨违法生育对象户银行存款同比增913.17%;司法拘留37人,同比增29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生育对象,对控制违法生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突出重点,性别比治理深入推进。XX年,扎实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活动,出台了黄岩区《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成立了打击“两非”专案组,脱产办案,成功捣毁4个“两非”窝点。查处“两非”案件58起,取消再生育指标2人,刑拘3人,判实刑2人,“两非”行政罚款17.89万元,出生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值稳居全市第一。落实再生育责任包干、再生育审批、孕情跟踪服务和定点凭证引产等制度,落实全过程管理,开展“台州市生孕信息交换平台”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科学化。
5、创新机制,优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服务站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区共建成3个中心站,1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使服务站面貌焕然一新,服务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在全省率先出台《黄岩区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办法(试行)》(黄政发〔XX〕40号),从发放一次性抚慰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开展“再生育全程关怀行动”、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金”等四个层面对关爱“失独”家庭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三优”(优孕、优生、优育)工作成功起步,建成区首家省级“三优”指导中心和新前、院桥两个“三优”指导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3.42‰。“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全面深化,计生政策性保险扩面增项,计生奖扶金标准提高,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女孩、女孤儿发放一次性助学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显著加强,澄江街道建成全区首个省级规范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中心,对外出流动人口开展“双向”服务,设立外出协作点,为台州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三查”服务。
二、存在问题
我区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困难仍然存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违法生育态势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要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惯性增长势头强劲,违法生育现象有抬头趋势,控制违法生育任务仍然艰巨,XX年,全区计划外出生332人,同比增加6人,增幅1.84%,计划外生育村居215个,占总村居数的37.79%,同比持平。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在互联网上关于“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持续不断,而专家、学者的观点仅仅是政策探讨层面,并非国家现行计生政策的调整,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政策被误读,影响了人们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认识,基层工作难度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反弹,XX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8,居全市第一,但今年一季度有所反弹,治理工作不容松懈。
2、依法行政缺乏相应有效措施。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上级对人口计生工作刚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以贯之甚至趋紧,而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却相对弱化甚至缺失,目前正处于老办法越来越不能用,新办法还没想全、还没想透、还没想深的局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很大。
3、综合治理工作尚未真正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单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实现,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虽已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职能部门只考虑部门利益,对计划生育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该管不管、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基础仍有待提升,乡镇(街道)违法生育对象出现在“三查”遗留名单之外的现象不在少数;随访服务欠到位,随访记录不够规范;部分村计生服务员职责不清、情况不明。
三、几点建议
人口计生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强化领导素质,抓好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应在转观念、强管理、优服务上下功夫,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1、加强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要积极协调各类宣传媒体,创新发展宣传方式,依托“文化三下乡”等平台普及人口计生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与人口形势宣传教育,进一步澄清一些干部群众对现行计生政策的模糊认识,推动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做好“三个不变”政策宣传,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保持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心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提高群众福利结合起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各种相关奖励优惠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要兑现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政策,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残疾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继续开展关爱女儿户家庭活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3、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七条禁令和八项纪律,坚守法律底线,坚决杜绝因违法行政而引发的计划生育重大案件。二是认真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执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方式,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同时要开展联合执法,切实解决一批“老大难”案件。三是保持查处“两非”案件的高压态势,力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4、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区域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具体措施。要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分析研究,共同探讨计生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相关部门也要拿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相互协作配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信息采集和“联动协同”机制,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5、提升计生干部素质,为计生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深化人口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对乡镇(街道)计生队伍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村计生服务员落实月考核制度,树立计生干部队伍“优质服务”理念,以服务赢得民心、争取实效。同时要以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计生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计生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开展优孕、优生、优育等特色服务,进一步提升计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第4篇】2022年度公路交通转型发展若干问题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公路交通转型发展提出了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时代命题。**公路交通往哪儿转,转什么,怎么转,是“xx”时期必须直面而又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日前,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组成调研组,就此在全省公路系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以来**公路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xx”期间,全省公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两个率先”,服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路网完善、管养提升、依法治路、科技创新、安全保畅、惠民服务、资金保障、人才支撑八大工程为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总体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概括起来说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一是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自觉地把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xx”公路交通发展总纲领。**公路发展的内涵从“建设为主向养护管理为主转变”扩充为“建设为主向管理养护和服务为主转变”,更加注重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xx”期间,全省公路系统在科技创新、路网运行监测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种公路资源通过科技应用得到有效整合,收费公路清理整顿进一步深化,出行服务手段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了公路发展与人、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是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站在新的起点上,**公路始终紧扣“两个率先”的发展定位,以**交通运输现代化为统领,提出了“一个网络,三个体系”(为公众提供并维护一个“安全、畅通、智慧、高效、绿色”的公路网络;构建一个公众满意的公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公路管理体系,配置一个稳定充分的支撑保障体系)的率先现代化发展愿景。在苏州、徐州率先开展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整体示范,辅之以“畅安舒美”示范工程和重点主题性示范工程,力争到2022年,**公路养护管理基本实现现代化,公路基础设施供给、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改革驱动对发展的影响更加凸显。“xx”**公路交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改革。面对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行政审批制度、“两个路网”体系(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省管县”等一系列改革,**公路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形成了职能定位报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公路养护现代化行动纲要等支撑成果,并在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
四是发展的因素更加开放多元。社会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在“xx”公路发展过程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主导公路发展的力量和因素远不仅限于上级行业部门的计划和指令,公路发展环境从以往的相对封闭向相对开放渐变。策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以来,全省继续保持干线公路适度建设规模,稳步推进新一轮国省道网规划落地,并及时启动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为响应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渴求和社会公众的出行需求,全省公路系统积极构建与公众交流的平台,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力度。依法行政进程进一步加快,公路部门与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不断深化,公路交通关起门来埋头搞建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五是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经过几十年的磨砺,**公路行业已形成了“修路修心、养路养性”的行业发展追求。“xx”以来,省、市、县三级公路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矛盾,筹融资手段难以持续、前期工作难度加大、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以及行业自身历史遗留问题,都在制约着公路发展。全省公路系统始终敢为人先、负重前行,在压力下谋发展,在危机中抓机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公路率先现代化作出贡献。
二、**公路转型发展体制机制面临的突出问题
“xx”以来,**公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和制度设计等核心要素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查摆出了多年来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次调研既注重对长期以来存在问题的梳理和回应,更注重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对照新的宏观形势和发展趋势,分析、挖掘公路交通转型发展深层次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建设规模和可承受能力的关系问题。到“xx”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已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推进行业转型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破除了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策导向。但即便如此,不顾承受压力大搞建设在部分地区仍然大行其道。主要表现在:投资需求和建设规模居高不下,特别是“xx”、“xx”十年还有大量的续建和待建任务;建设计划执行不科学,多开新线、少用老线,多修一级路、少修二级路在部分地区比较突出;部分项目在无资金、无土地指标、无前期工作手续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还要拼命压缩工期。每年全省都有大量的计划外项目在推进实施,其中不少在排着队等待进入全省建设计划盘子。此外,干线公路建设成本近年来节节攀升,**部分地区高架快速路的造价达到了1亿元/公里,省补资金占到工程建设投资的平均比重从xx年的60%降至如今的30%左右,地方极力争取干线公路建设计划,真正看中的已经不是省补资金,而是省国土厅“点供”的土地指标。再繁琐严厉的前期工作要求、再紧张的土地和资金供给,也没有能够有效遏制部分地方政府的建设投资冲动和欲望。
(二)行业和地方的关系问题。“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和“省市联合,以市为主”的建设模式,是推动**公路交通近二十年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政府主导办交通”是**交通公路事业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但也要看到,随着近年来“土地财政”的强烈刺激和推动,在城乡交通二元管理体制格局下,各级地方政府更多的精力和财政资金投向了城市建设,交通的发展无论在建设方面,还是养护管理方面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和冲击。《**省公路条例》明确规定,国省道的管理由省市两级政府负责,具体分工由省政府确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快发展,全省先后不约而同地把干线公路建设责任主体进一步下放到了县级。工程建设,从规划开始很多行业的规范标准和管理要求很难落实到位,建设质量难以保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难以真正落地。为了争取省补资金,地方政府把许多承担城市交通、土地开发功能的公路纳入国省道建设,作为改建项目搭便车。项目建成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往行业一推了之。近年来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和干扰,路政管理和超限治理等工作步履艰难。在收费公路问题上,部分地方政府利用收费公路政策修路,但对征收秩序、债务化解、安全和社会风险防范等全部交由行业承担。燃油税改革后,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的文件明确规定,市县公路部门的基本支出由地方财政予以托底保障并逐年增长,但全省几乎没有一家执行到位。**市区公路站去年确定的单位基本支出还是xx年标准的300万元,但正式在编人员的财政统发工资就达到了570万元,基层吃饭成问题,不得不另谋他策。干线公路地方建、省里养,管养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地方政府更注重节省工程建设造价,而缺乏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在工程建设方面,“县长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在养护管理方面,“县长不想干还就真的干不成”。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全省加强干线公路网集中统一管理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强烈。
(三)事权和财权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财权相适应的制度。这其中,事权是基础,也是我们在转型发展和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说清楚、理透彻的事情。从调研情况看,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干线公路事权在中央和省,但建设经费投入主要来自于县。农村公路的事权在县,但建设和养护的经费投入主要靠省。20**年底农村公路建设省级贷款余额达到127亿元,接近省补资金总投入的50%,与干线公路建设债务基本持平。同时,每年还要从汽车养路费的燃油税替代返还收入中安排6亿元左右用于全省农村公路养护,挤占了干线公路发展资金。地方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缺位,直接带来了农村公路管养和安全保障能力不足,虽然满足了“通”的需求,但总体服务水平不高。二是对照转型发展的要求,公路养护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总体来看,燃油税改革后,国务院办公厅xx年的22号文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公路养护管理经费支出受到了很大影响,省本级及部分地方的公路建设债务还本付息开始进入高峰期,压力骤增。近年来,**公路的里程、等级和标准都在不断提升,但养护管理经费投入的增长无法跟上地方需求。例如,基层反映,目前养护基价、台班定额标准太低,也远低于市政道路的养护基价定额标准,如徐州城市干线公路核定保洁费12.25—17.5万元/公里,而省局每年拨付干线公路养护经费为7万元/公里,相差近一半以上。周边的上海等地也早就把公路养护基价定额的计算单位从“公里”改成了“平方米”。再如,机械化清扫保洁造成了养护支出费用增加,很多城区段的公路养护不适合再继续套用一般路段的养护经费计量标准;高架桥养护、隧道养护、隔音屏的设置等问题也是近年来我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新情况,需要在相应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经费支出方面做出相应保障和安排。
(四)创新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理念,从这个角度审视行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研究不够,一些制度设计发挥的实际导向与其出发点南辕北辙,国省干线管理服务类设施建设事与愿违。二是对行政资源的争取和统筹协调不够,爱算小账、不算大账。如xx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前,我们超前谋划,多次汇报争取参照周边地区提高我省汽车养路费征收标准,但最终未能实现,影响到改革后**实际所得燃油税转移支付的基数标准。三是公路法制建设亟待加强。尽管公路法出台后,**先后颁布实施了**省公路条例、高速公路条例、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法规规章,但基层实际执法管理工作中总是觉的公路法、公路条例靠不上、用不了。不仅公路行政执法管理缺乏更多的法律依据,建设管理体制、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后带来的大量行业监管工作,以及“xx”以来突出强化的公共服务、应急处置等新增职能,目前还是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计划指令来推进落实。四是公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公路科技创新体系和相关政策尚不健全,公路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缺乏,部分研究成果质量不高,且没有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公路网管理与服务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与北京、广东等先进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五)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的关系问题。**公路系统从“十五”开始就步入了持续的改革和简政放权阶段。xx年的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事企分离,养护生产作业职能推向市场,向市场放权。但是,这么多年来,全省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极为不平衡,已经改制的地区,在市场主体的培育、市场规则的制定等方面,距离真正的市场化运作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市场化改革后投入到养护上的资金未能得到切实应用,国家以税收的形式、企业以利润的形式分别拿走了部分养护资金;改革后日常养护的监督管理变得很难,遇有突发事件,企业老板“利”字当头,先谈钱再谈事。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与强化公路的公益产品属性、与公路部门承担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职能,相互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到实践中都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前简政放权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交通运输部已经明确,养护市场化的改革还要深入推进,我省的省管县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已经初见成效,既要放权给市场,也要放权给基层。但是公路部门只放不收、重审批、轻监管的状况仍然存在,职能转变不够到位。部分地方县级公路管理机构下放之后,市、县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又面临着管理脱节的新问题。
三、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从客观上讲,是**公路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在全国率先面临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问题,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中,公路交通率先面临转型发展的压力。从主观方面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政策的研究和把握还不到位。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xx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但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全省公路系统对此学习研究不够深入透彻。一些领导干部对于十八大之后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发生的深刻而显著的变化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预判,特别是对于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对行业产生的重大影响变化,缺乏应对思维,对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过去。
2、正确的政绩观还没有牢固确立。地方政府唯gdp论,以增长取代发展,片面追求发展的速度,忽视、甚至牺牲发展的质量,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地方利益有绑架行业发展的现象。公路部门自身也有重建轻管传统思维定势,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提请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研究解决公路建设问题多,研究解决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少。
3、对待改革的态度还不正确。改革从短期看是挑战、是压力,但从长期看,是机遇、是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关键在于超前谋划、主动应对。公路系统传统思维根深蒂固,遇到改革往往强调困难和矛盾。养路费改革已实施多年,但部分基层干部职工仍然有“走回头路,自己收钱自己花钱没人管”的念头。另一方面,对于行业多年发展中积累形成的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敢采取改革的态度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把改革“当衣服穿、当门面看”,没有把改革当饭吃并使之转化为发展的营养和动力,消极搪塞,缺乏担当。
4、体制和机制还不协调。城乡交通二元管理格局造成地方政府重视城市(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在承担区域交通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发展上普遍的缺位。尽管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公路交通发展上责任要求,地方政府缺乏落实的动力和决心。公路管理机构原则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模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工程建设上“块强条弱”,养护管理上“条不强块更弱”,束缚了全省干线公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
5、公路的本质属性研究还不透彻。对公路本质属性研究不透,使我们的实际工作走了不少弯路。对全省干线路网的功能定位缺乏科学界定,对于哪些是局部受益、哪些是全局受益的路网结构缺乏系统研究。s338某段收费经营权转让时卖了6000万,十年后政府回购却花了2亿多,这期间经营管理单位“光明正大”地拥有收费权。与此同时,经营单位追本逐利,对养护职责严重缺位,投入养护经费能少则少,路面破损极其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教训也极其深刻。
四、**公路交通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前不久,国务院马凯副总理专题就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开展工作调研,对下一步全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坚持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服务、安全五位并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公路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法规政策,以实现公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做出更大贡献。结合基层的意见,建议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公路交通工作中,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要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公路交通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指导,深化公路交通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好字优先。适应“经济新常态”,告别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阶段。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发展的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更加符合公路交通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二是市场导向。继续探索扩大管养分离和养护市场化改革,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公路养护模式,根据不同养护工程的特点和市场化条件,选择性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既发挥养护工区及区域性应急养护保通队伍的作用,也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日常养护,从而进一步明确应急保通和日常养护、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的关系。三是权责对等。强化普通公路公益产品属性,并按照有利于干线公路网集中统一管理的思路,明确各级政府承担的公路交通发展职责,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以及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在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界定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代行政府职责履行的各项行业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实现行政资源的集中统一配置。以两个“集中统一”实现财权和事权相匹配、机构和职责相对应。四是职权法定。树立法治思维,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促进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树立决策终身负责的理念,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公路管理机构履行职责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更多依靠法律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加强行业监管和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依法监管。
2、要以财权事权统一为原则,进一步理顺公路管理体制机制。这已经成为全省公路系统的普遍共识和迫切愿望。交通运输部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已经把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先行示范,从中央层面开始谋划推进。一方面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管理养护和服务的事权,积极争取管理养护方面的资金。对于目前设定的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计划和定额标准,与实际工作的资金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前做好全面、准确的分析和测算,建议根据车流量建立燃油税转移支付增加机制。在大规模建设时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主导决定了养护管理体制。但是在以管理养护和服务为主的发展新阶段,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应该占据更加主导重要的地位,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调整应当遵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步调。另一方面是要从“有限政府”的发展理念和要求出发,在遵循交通运输部关于公路事权划分的政策指导下,按照功能分类的理论,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进行重新梳理分类,其中主要承担区域、过境交通,连接县以上经济节点的国省道列为省级事权,由省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由作为省级公路管理机构派驻机构的市级公路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管理和养护;对列入省道公路网规划,但是主要服务于局部、地区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公路应当列为省和县共同事权,由省市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支出,由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管理和养护。农村公路因为实施主体、支出责任和相应的燃油税替代转移支付均落实到了县级及以下政府,故事权应全部下放到县乡两级政府,省级主要负责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行业监管。
3、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一要把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继续发挥好国检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引导全社会公路系统始终保持全国领先的发展定位。同时更加紧密地结合**实际,按照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服务、安全“五位并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和重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二要实实在在提高公路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干线公路服务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基地除了建设资金的投入,更要在应急和服务的运行机制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在加强地方政府供给方面提供政策引导。三要进一步深化**普通收费公路管理改革和收费站点布局调整的方案研究,既算经济账,更算社会账、政治账,真正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两个路网”的发展思路,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
4、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改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改革特别是有效的改革,往往是问题倒逼的,否则就不会有内生动力;依靠外部推力的改革,往往也都是被动的,难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转型发展,在抓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更好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改进管理、推进发展的首要举措,从内部催生改革动力。一方面在指导基层工作时,切实改变过去“下指标、提要求、搞检查多,政策引导、法规支持以及其他保障条件和措施少,资金杠杆、项目杠杆、计划杠杆用的多,技术支持、管理服务少”的做法。省厅、省局制定政策、研究思路时,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调研,更多地倾听基层的呼吁和想法,使行业主管部门的话语权落地生根。同时,在行业发展重大政策、举措制定出台过程中,对**、**、**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要予以充分考虑,统筹全省公路交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全省在改革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及时下发指导性意见,改变很多工作中摸着石头过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状况。如针对养护市场化改革推进难的问题,可采取鼓励大型国有企业收购兼并养护公司的做法,进一步壮大培育养护市场主体,发挥规模效应,同时鼓励加强分类专业养护。
5、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提升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不是越快越好,路不是越多越好。“人走的太快了,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公路交通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行业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没有顺势得到重视和加强,反而有弱化和困顿的趋势,体制、机构、职能、人才队伍、资金保障、基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当前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档口,一要准确把握公路的公益属性,进一步深化公路管理机构职能定位研究,强化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监管职能,帮助和指导各地公路管理机构妥善处理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要借当前改革的契机,统一全省公路管理体制,分类推进养护运行机制市场化改革,解决目前管理体制混乱、改制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状况。三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素质素养。要围绕打造“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支人才队伍的总体设想,科学设置岗位职责,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要进一步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提升行业党建水平,形成共同的行业价值认同。要面向行业,提供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大力推进机械化养护和专业化养护水平。同时,更加注重公路人的自身发展,拓展干部发展空间,帮助职工实现合理利益诉求,从而提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精神状态以及整个公路交通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公路交通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我们深知,世界上“没有比人高的山,没有比脚长的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合力同行、务实奋进,就一定能开创公路交通更加辉煌的明天。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转型发展调研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