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范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关于加强基层治理,推进“三长”队伍建设的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背景情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阐述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设。随后,上海市委以“一号课题”的形式开展了关于社会治理工作的专项调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1+6”文件,从体制机制到路径方法上,对上海市基层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市委2014年“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关键在于加强源头治理和前端管理。“三长”(基层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楼组长、村民小组长)队伍作为“班长工程”的延伸,处在党和政府服务和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不仅是连接居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和强化前端处置的重要力量;而且对于社区内涵的打造、文化的积淀、良好氛围的营造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问题及分析※
尽管“三长”队伍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党的基层基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性难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队伍结构较单一。总体而言,当前“三长”队伍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①女性“三长”比例大。②年老“三长”比例大。③中低学历“三长”比例大。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第一,工作效率较低。老年人自身精力与学习能力下降,较难接受微信、QQ等新型线上交流方式,采用上门通知的方式更加费时费力。第二,培训难度加大。部分学历较低的“三长”识字与听普通话的能力都不达标,对“三长”自身职责的认知也相对模糊。
2.人员招募较困难。“三长”招募的机制尚未完善,招募的渠道也没有形成多层次、多手段的有机结合。①招募机制尚不完善。现存的培养方式主要是老推新、老带新,但是缺乏计划性和规范性的“产生-退出”机制。②选举氛围营造不足。一方面,居(村)民对“三长”的工作职责了解不够深入,对“三长”缺乏尊重与向往;另一方面,“三长”各方面的待遇与保障对专业性人才缺乏足够吸引力,难以让专业技术人才主动进入“三长”队伍之中。
3.身份认同较模糊。“三长”的自我定位比较模糊,而且“三长”自我定位与他者认同不匹配,进而导致身份认同愈发局促。①自我定位不清晰。作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三长”队伍缺乏明确的工作清单规范其岗位职责,常常扮演“居(村)委干部的助手”角色,缺乏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②他者认同度较低。居(村)委会对“三长”的位置认同常常停留在政策客观环境上,没有给予精神上的关注和慰藉;而居民对于“三长”缺乏认同又直接导致了“管太多而没结果”的尴尬局面,进一步使“三长”在群众中丧失影响力。
4.工作成效不均衡。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基本情况差异大,居民素质参差不齐。①城市社区有序推进。城市社区长期以来有着较为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但是在整体转型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大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三长”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沟通渠道不通畅加剧“三长”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等。②农村社区发展缓慢。在农村社区中,居民整体素质偏低,普遍缺乏现代居民的公共意识,为“村民小组长”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难题。
5.人员管理较松散。目前,上海市各街镇、村居尚未建立起一套高效的人员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①缺少一个涵盖“三长”人员基本信息的数据库。比较易导致工作开展效率低、培训缺乏针对性以及奖励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等现实性困难。②缺乏客观的评议体系。一方面使得“三长”工作缺乏积极性,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不良局面;另一方面也缺乏对优秀“三长”进行奖励的客观标准和依据。
6、培育保障待提高。“三长”呈现出整体能力参差不齐,培训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①形式单一。主要以例会的形式开展,常停留在“说”和“教”的形式上,难以还原工作经验的现场性并呈现其成效的显著性。并且社区之间尚未形成一个良性的工作经验交流平台。②规模过大、互动性不强。以“大会”的形式和以“说”、“教”、“讲”为主的方式开展培训,各位“三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建议和意见都难以得到及时的表达和有效地反馈给专家和领导干部。
7、激励机制待完善。目前,在物质报酬上,由于“三长”的津贴制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居民、“三长”、街镇、村居对于物质报酬的形式与数量观点不一。在精神激励上,多以离散、偶然得方式开展,且宣传报道形式比较滞后和单一,无法深入影响群众和有效地激励“三长”队伍。
※建议※
基于对“三长”队伍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在本部分将有针对性的从“三长”招募产生、设岗定责、培训交流和评议激励等方面提出推进和完善“三长”队伍的对策建议。
1.规范“三长”队伍的“产生-退出”机制。①拓宽候选范围。打破“三长”来源的传统渠道,不仅仅局限于从本地居民中选举,还可以将有组织能力、敢于担当的常住人口(在本地居住2年以上)纳入到“三长”候选人之中。在有条件的社区探索试行“一正一副”或者“以老带新”的队伍架构,提升“三长”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②严格选拔标准。依据《党章》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将有一定党性修养、组织能力、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又乐于奉献、能密切联系群众且身体健康、年龄适当(一般不超过75周岁)的人员作为“三长”选配的候选人。③规范选举程序。按照相关规定,“三长”每三年换届。选举采用居民推荐、村委推荐和居民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对由于年龄偏大、身体状态欠佳等原因不再适合担任“三长”的人员,充分考虑其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给予调整。
2.明确“三长”队伍工作要求。①作为“宣传员”,“三长”应积极宣传街镇、居(村)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带动居民积极配合街镇、居(村)委的基层社区治理工作。②作为“服务员”,“三长”要贴近居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居民诉求、了解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关心流动人口生活、尽可能解决居民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③作为“信息员”,及时向居(村)委上报各类社会治理问题,进一步做实前端治理工作。④作为“监督员”,“三长”积极参与居(村)委重大事务酝酿、商议、决策全过程,将民心民意直接反馈到居(村)委的基层治理工作之中。同时,于年终对居(村)党支部的工作进行总体评价。⑤作为“协调员”,利用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人脉资源,尽可能有效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3.细化“三长”队伍培训方案。针对当前基层治理现状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①采用“统一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区、街镇至少举行一次集中培训,侧重于讲解“三长”在基层治理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同时针对不同村/居所面临的问题分类指导,鼓励居(村)“两委”自行灵活组织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区、街镇邀请优秀“三长”传授工作经验,另一方面组织“三长”走出去,观摩优秀社区“三长”的工作实况,向其学习先进经验。
4.完善“三长”队伍评议与保障机制。区、街镇定期收集各村/居“三长”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优秀典型案例,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宣传推广优秀“三长”个人事迹;选择优秀案例汇编成册,跟拍优秀“三长”日常工作与生活,制作宣传片,让更多的居民了解“三长”,营造“重视‘三长’、尊重‘三长’”的良好氛围。同时,区、街镇对“三长”在工作中的各种开销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
(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