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阴阳中和等传统思想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
摘要: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文人园林较为集中的地方,我们通过苏州的经典园林体悟文人园林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本文以最集中的天人合一与阴阳中和的思想论述阐释苏州园林流露的传统文人思想。
关键词:苏州园林 天人合一 阴阳中和 传统思想
苏州园林最早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质量高,数量多,较为集中。现存最早园林始建于10世纪,今日所见园林多为上世纪后半叶。[1]苏州园林总体为江南造园的特色,多以文人园林存世。文人园林体现了造园主文化品位、价值观念。本文将苏州园林典型的传统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中和,蕴藉之美”具体在苏州园林中的表现进行论述。
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外篇《知北游》中写道:“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2]中国的山水园林遵循了老庄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思想。文人在千年的文化中熏陶,对于自然与天的追求不言而明。园林是文人的心灵天地,是浓缩山河大川的载体,园林的建造目的是人在园林中生活仿佛融于自然。
天人合一的体现:“数点梅花天地心”(沧浪亭)、“月到风来亭”(网师园)、“活泼泼地”(留园)[3]。文人多有“借景生情”“情景交融”等直观感受,从诸多题跋、楹联、诗词等可以得知。拙政园有“澄观”阁,体现园主卧游山水的理想。园林的环境景观设计是灵活多变的,疏密相宜、曲径通幽、虚实相生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基本精神是追求天趣,浑然天成,把自然美与人的设计巧妙结合,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形成充满自然妙趣意味的有限空间。
园林中有丰富的建筑类型,其中不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更多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接,“危楼跨水,高阁依云”体现于此。园林中不少建筑都开向自然(如亭、廊),半包围开阔的面水的形制(如厅、堂)。苏州拙政园“远香堂”为四面厅的形制,四周皆长窗,四周的景致映入眼帘。[4]又如狮子林中的湖心亭,亭两侧以简单的石板桥连接,观者坐于亭中独享园中精华——池中荷花、狮子林假山、沿池的长廊,长廊高高低低有如山道,将观者情思带入远山之间。这就很好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置观者于一亭焉,使观者思绪于远山之外。沧浪亭借园外的葑溪水,以复廊亭台相连接,借山溪之气息。[5]园林设计者还用其他器物辅助借景,例如镜子、漏窗、洞门等。
“借景”这一手法常常用来具体表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据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对借景手法的分析,共分为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表现手法。[6]园林中的借景是接用真实的景观,随四时不同时、四季不同季,又能产生更多元的风景,真正体现“壶中天地”,自然浓缩的精华,让士大夫文人时时感受到山水之乐,以期达到宗华白所言:“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
二、阴阳中和,蕴藉之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卷八《隐秀》)中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中国文人偏爱含蓄之美,同时也体现在园林中。园林设计中往往通过“欲扬先抑”、“曲径通幽”等形式安排景致,还有通过营造距离来营设最佳观点,体现含蓄之美。园林的景致与中国山水画相仿,皆是营造一种意境,具有起承转合,通过危桥、林木、曲径穿插,营造内敛含蓄的中国意境美。[7]
观者于狮子林先入立雪堂、燕誉堂,后经小方厅,有“收”之式,从指柏轩穿过进入真趣亭,眼界豁然开朗,边欣赏最佳的景致边从长桥走过,可在湖心亭中小坐,坐赏园中集聚美景,可谓“放”,最终经过御碑亭长廊收束整个园林。狮子林的整体设计体现“欲扬先抑”“曲径通幽”的设计手法,实现不偏不倚,阴阳中和。
苏州园林中多借用曲线和有意识的不规则,即所谓“斜入歪及”。通过开放与封闭、空间的对比、明暗之变、高低相错、大小不一、地面标高不规则变化来体现阴阳中和。罗伯特·福琼指出,要懂得中国园林风格,就必须懂得那种使小的事物显得巨大,使大的事物显得微小的本领。即所谓“小中见大,实中有虚”。[8]阴阳中和思想是一种辩证思想,应用到园林中实现园林的和谐,一种属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内敛。不论从色彩还是形制上来讲都是收放自如的、理性与感性并存,充满智慧。
苏州园林的石头也体现中和思想。米芾提出品石的四个标准“瘦、皱、漏、厚”,后来成为品评石头的标准。后来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写道:“言山石之美者,俱有透、漏、瘦”。通过品评石头的标准可知,石头在园林中出现的形象并非厚重敦实,而更偏爱于灵巧之美,通过“透”“漏”对其密不透风的特点削弱,通过“瘦”对其敦厚的特点消减,其最终的呈现形式便是中和之态。
古人的智慧通过诸多形式传承,园林是其中的载体。我们在每一个回廊中体味文化之味,在每一个厅堂触摸先贤灵魂,在每一个亭台感受古典的滋养。园林不是简单的建筑与绿植的综合体,只有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熟悉古典文化,更要用心体悟园林的每一个角落,才能真正的理解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魏嘉瓒.苏州古典园林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3]童俊.园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明)计成著、陈植校注.《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曹林娣.苏州园林-凝固的诗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6]宗华白.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们出版社,1997
[7]张淑娴.明清文人园林艺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8]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园论》,第50页
[2]《庄子》外篇《知北游》
[3]《中国园林文化》,第437页
[4]《中国园林文化》,第439页
[5]《中国园林文化》,第441页
[6]《园冶·借景》,第243页
[7]《园论》,第54页
[8]《园论》,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