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评审,大家好。
我是来自网络管理中心数据管理室的***,很荣幸今天我能得到公司的参选机遇,也非常自豪的看到我们公司转型前进的步伐,以这种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更优秀的技术人才,我相信我的同事们和我一样怀着满腔的热情,希望这次竞聘能够为公司选拔出更优秀的员工。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技术能力:15年年底由于工作调整,主要负责IDC网络运维方面的工作。经过5年多的潜心专研,在IDC网络运维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合理运用公司的各类维护平台,完善了本专业的手段支撑。
1. 通过集中网管平台建设,实现设备资源集中管控、电子化作业运维。标准化告警联动,实现故障处理常态化、预制化处理。通过IDC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功能建设,完成自动化数据采集及派发,业务可视化开通,IP地址池化管理分配,真正实现了网络资源流程化和IT化运维。
2. 牵头组织解决沈阳数据中心一园区出口NE5KE的虚拟化的使用难点,调整及优化使用规范,去虚拟化的业务接入,完善了统一使用标准,提升基础运维效能。随着IDC流量持续增长,部分CP内容源需要下沉至地市IDC,服务范围为全省互联网用户,实现了鞍山IDC承载阿里用户的下沉流量,满足辐射区域的数据需求。
3. 建设智能化运维体系:编制IDC专业的故障预处理,跨专业的故障信息关联,确保IDC专业故障智能化处理。并依照公司IT换人的工作思路,制定全省IDC专业网络设备自动化巡检、配置数据异地存储、IDC业务自动化开通的功能,实现智能化的运维管理。
4. 依照集团IDC服务质量要求,组织完成搭建全省IDC专业的监测体系,包含省内监测、省外监测、服务范围等指标,结合公司的服务质量指标要求,建立体系化的运维数据分析。并能够提供监测类的增值服务,为内容引入客户提供网络质量分析,向前端销售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专业贡献:通过自己的多年的经验积累,组织编制了本专业指导性的规范和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了几项专业类的创新,积极完成网络资源的储备。
5. 组织完成沈北园区、道义园区的网络架构改造,由双机楼多节点资源整合为统一出口的网络架构转变,拓展了园区资源的可用性,为公司初期承载大带宽互联网接入业务打下坚实基础。每年组织开展全省IDC专业的扩容改造工程施工,依托现网的网络结构,做好基础资源储备。制定了地市级IDC接入的网络架构,全省地市级IDC,多线、合作机房接入规范。
6. 针对IDC网络数据和性能指标无电子化管理、定制化开通、自动化监测等难题,编制了《基于IDC云服务定制化网络数据管理系统》、《IDC应用性能质量监控与服务》、《精细化的IDC托管用户业务质量分析管理 》等科技创新,以平台化、智能化的方式有效解决当前运维管理效率问题,为IDC业务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7. 依照现网IDC专业网络单点运行隐患情况,推进沈阳数据园区双节点改造,在每个节点各扩展1套集群,同现有集群共同组成双节点出口网络,保障整体网络的健壮性发展,满足集团钻石五星的评定要求。
8. 组织编制了2020年辽宁移动IDC维护管理规定、辽宁移动IDC网数据配置规范修订版、IDC专业IP地址备案及开放敏感端口工作要求、IPV6改造后的地址规划实现双栈等等。
二、如何将5G等新技术应用在本专业
三、新基建的应用
大方向: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点方向之一,为5G、物联网、AI以及各垂直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那么大家可以把
数据中心可以看做数据的图书馆,提供数据存储管理服务
数据中心可以看做算力的发动机,提供数据计算处理服务
数据中心可以看做服务的发射器,提供数据场景应用服务
近些年,数据中心产业生态圈逐渐形成,随着大数据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那么数据中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发展,尤其是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光模块、海量数据管理系统等软硬件产品以及laaS、SaaS、PaaS等云计算服务需求量将大幅提升,整个生态圈正在向着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疫情期间,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速,云上办公、数字娱乐、生鲜电商、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等新业态加速涌现,为数据中心流量变化提供新空间,实际流量较往常提升了近四分之一。工业互联网、健康医疗等专精化的行业数据中心也将不断涌现。集团公司已规划了数据中心“3(热点区域中心)+3(跨省中心)+X(省级中心+业务节点)”的布局。
结合郎总对于“新基建”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提出三点要求:
“宣”:做好中国移动在辽宁数据中心标准宣传。
“建”:加快沈阳、大连数据中心建设
“管”:加强现有可用机房管理
浅谈一下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
首先是ICT高密要求将进一步促进机电配套的高密度演进,包含动力环境设备的高密化,以节省占地做好ICT配套。
其次为PUE的严格要求,这会促使方案和产品必须节能化。
其三是快速建设的要求,这将推动预制化模块化程度更彻底,新基建数据中心对建设时间短、施工现场环保的要求加快了预制化模块化进程。
其四则是机房智能化管理,新基建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相辅相成,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来管理、改造和改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业务交付层面逐步向智慧中台演进,最终实现数据采集、集中管控、能力输出、统一呈现。
云计算和大数据引发了数据中心集约化的潮流,数据中心总数量减少,单体数据中心的规模增加。同时,5G普及及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数据中心即时响应、灵活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将促进数据中心向边缘化发展。
总结一下:融合性技术创新将驱动数据中心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从规模建设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向高密度、超大规模化方向演进
从建设模式看:数据中心硬件和系统功能封装在独立模块中,实现动态可调整、弹性可扩展
从运维模式看:AI解决方案正逐步介入数据中心的设备管理、环 境控制、现场运维、安全 保障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从能效指标看:数据中心低能耗、低PUE要求逐步提高
1.具有灵活颗粒度的模块化。未来的数据中心需要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确立模块化的颗粒度,以及对应颗粒度的科学模型,这个科学模型指根据业务需求从设计等级、市电容量、冷负荷、机柜功率密度各维度去定义的变压器、柴油机、不间断电源、末端配电、制冷、机柜的数量和规格,这个模型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之间磨合到一个最佳配比,利于在项目建设时灵活搭配,快速建设。
2.匹配应用场景的预制化。预制化以模块化为基础,将设计和部分制造前置,不仅可以节省项目建设时间,还能有效的减少现场安装难度,减少施工差错带来的质量风险。预制化需要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匹配:对于多层楼房旧改,可以采用设备层面的提前预制;对于已有仓储大厂房,可以采用系统层面的小型集装箱、撬块方式提前预制;对于室外场景,可以采用建筑层面将建筑与设备结合的预制化方式交付,如多层堆叠集装箱。
3.与可靠性平衡的节能化。对极致节能的手段需要与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不能盲目的提升运行的极限工况,而是多注重创新技术的应用。如暖通方面随着对自然冷源的重视以及空气质量风险的控制,间接蒸发冷却已经逐渐在行业内形成一种共识,后续随着功率密度增加,还会有直接液冷和间接液冷等多种创新技术在未来几年里会结合数据中心规模化应用的需求逐步成熟。
4.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以往数据中心智能化更多的指运维阶段,我们认为未来的数据中心智能化需要贯穿数据中心整个生命周期,从初期的规划设计及建造需要采用BIM等手段进行精细化可视化管理、设备制造阶段需要考虑自身的智能化管理需求、运维阶段需要加强AI技术及机器人巡检等自动化智能化运维工具的使用。
各位领导评审,大家好。我是来自网络管理中心数据管理室的***,很荣幸今天我能得到公司的参选机遇,也非常自豪的看到我们公司转型前进的步伐,以这种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更优秀的技术人才,我相信我的同事们和我一样怀着满腔的热情,希望这次竞聘能够为公司选拔出更优秀的员工。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技术能力:15年年底由于工作调整,主要负责IDC网络运维方面的工作。经过5年多的潜心专研,在IDC网络运维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合理运用公司的各类维护平台,完善了本专业的手段支撑。
1. 通过集中网管平台建设,实现设备资源集中管控、电子化作业运维。标准化告警联动,实现故障处理常态化、预制化处理。通过IDC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功能建设,完成自动化数据采集及派发,业务可视化开通,IP地址池化管理分配,真正实现了网络资源流程化和IT化运维。
2. 牵头组织解决沈阳数据中心一园区出口NE5KE的虚拟化的使用难点,调整及优化使用规范,去虚拟化的业务接入,完善了统一使用标准,提升基础运维效能。随着IDC流量持续增长,部分CP内容源需要下沉至地市IDC,服务范围为全省互联网用户,实现了鞍山IDC承载阿里用户的下沉流量,满足辐射区域的数据需求。
3. 建设智能化运维体系:编制IDC专业的故障预处理,跨专业的故障信息关联,确保IDC专业故障智能化处理。并依照公司IT换人的工作思路,制定全省IDC专业网络设备自动化巡检、配置数据异地存储、IDC业务自动化开通的功能,实现智能化的运维管理。
4. 依照集团IDC服务质量要求,组织完成搭建全省IDC专业的监测体系,包含省内监测、省外监测、服务范围等指标,结合公司的服务质量指标要求,建立体系化的运维数据分析。并能够提供监测类的增值服务,为内容引入客户提供网络质量分析,向前端销售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专业贡献:通过自己的多年的经验积累,组织编制了本专业指导性的规范和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了几项专业类的创新,积极完成网络资源的储备。
5. 组织完成沈北园区、道义园区的网络架构改造,由双机楼多节点资源整合为统一出口的网络架构转变,拓展了园区资源的可用性,为公司初期承载大带宽互联网接入业务打下坚实基础。每年组织开展全省IDC专业的扩容改造工程施工,依托现网的网络结构,做好基础资源储备。制定了地市级IDC接入的网络架构,全省地市级IDC,多线、合作机房接入规范。
6. 针对IDC网络数据和性能指标无电子化管理、定制化开通、自动化监测等难题,编制了《基于IDC云服务定制化网络数据管理系统》、《IDC应用性能质量监控与服务》、《精细化的IDC托管用户业务质量分析管理 》等科技创新,以平台化、智能化的方式有效解决当前运维管理效率问题,为IDC业务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7. 依照现网IDC专业网络单点运行隐患情况,推进沈阳数据园区双节点改造,在每个节点各扩展1套集群,同现有集群共同组成双节点出口网络,保障整体网络的健壮性发展,满足集团钻石五星的评定要求。
8. 组织编制了2020年辽宁移动IDC维护管理规定、辽宁移动IDC网数据配置规范修订版、IDC专业IP地址备案及开放敏感端口工作要求、IPV6改造后的地址规划实现双栈等等。
二、如何将5G等新技术应用在本专业
三、新基建的应用
大方向: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点方向之一,为5G、物联网、AI以及各垂直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那么大家可以把
数据中心可以看做数据的图书馆,提供数据存储管理服务
数据中心可以看做算力的发动机,提供数据计算处理服务
数据中心可以看做服务的发射器,提供数据场景应用服务
近些年,数据中心产业生态圈逐渐形成,随着大数据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那么数据中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发展,尤其是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光模块、海量数据管理系统等软硬件产品以及laaS、SaaS、PaaS等云计算服务需求量将大幅提升,整个生态圈正在向着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疫情期间,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速,云上办公、数字娱乐、生鲜电商、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等新业态加速涌现,为数据中心流量变化提供新空间,实际流量较往常提升了近四分之一。工业互联网、健康医疗等专精化的行业数据中心也将不断涌现。集团公司已规划了数据中心“3(热点区域中心)+3(跨省中心)+X(省级中心+业务节点)”的布局。
结合郎总对于“新基建”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提出三点要求:
“宣”:做好中国移动在辽宁数据中心标准宣传。
“建”:加快沈阳、大连数据中心建设
“管”:加强现有可用机房管理
浅谈一下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
首先是ICT高密要求将进一步促进机电配套的高密度演进,包含动力环境设备的高密化,以节省占地做好ICT配套。
其次为PUE的严格要求,这会促使方案和产品必须节能化。
其三是快速建设的要求,这将推动预制化模块化程度更彻底,新基建数据中心对建设时间短、施工现场环保的要求加快了预制化模块化进程。
其四则是机房智能化管理,新基建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相辅相成,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来管理、改造和改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业务交付层面逐步向智慧中台演进,最终实现数据采集、集中管控、能力输出、统一呈现。
云计算和大数据引发了数据中心集约化的潮流,数据中心总数量减少,单体数据中心的规模增加。同时,5G普及及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数据中心即时响应、灵活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将促进数据中心向边缘化发展。
总结一下:融合性技术创新将驱动数据中心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从规模建设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向高密度、超大规模化方向演进
从建设模式看:数据中心硬件和系统功能封装在独立模块中,实现动态可调整、弹性可扩展
从运维模式看:AI解决方案正逐步介入数据中心的设备管理、环 境控制、现场运维、安全 保障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从能效指标看:数据中心低能耗、低PUE要求逐步提高
1.具有灵活颗粒度的模块化。未来的数据中心需要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确立模块化的颗粒度,以及对应颗粒度的科学模型,这个科学模型指根据业务需求从设计等级、市电容量、冷负荷、机柜功率密度各维度去定义的变压器、柴油机、不间断电源、末端配电、制冷、机柜的数量和规格,这个模型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之间磨合到一个最佳配比,利于在项目建设时灵活搭配,快速建设。
2.匹配应用场景的预制化。预制化以模块化为基础,将设计和部分制造前置,不仅可以节省项目建设时间,还能有效的减少现场安装难度,减少施工差错带来的质量风险。预制化需要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匹配:对于多层楼房旧改,可以采用设备层面的提前预制;对于已有仓储大厂房,可以采用系统层面的小型集装箱、撬块方式提前预制;对于室外场景,可以采用建筑层面将建筑与设备结合的预制化方式交付,如多层堆叠集装箱。
3.与可靠性平衡的节能化。对极致节能的手段需要与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不能盲目的提升运行的极限工况,而是多注重创新技术的应用。如暖通方面随着对自然冷源的重视以及空气质量风险的控制,间接蒸发冷却已经逐渐在行业内形成一种共识,后续随着功率密度增加,还会有直接液冷和间接液冷等多种创新技术在未来几年里会结合数据中心规模化应用的需求逐步成熟。
4.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以往数据中心智能化更多的指运维阶段,我们认为未来的数据中心智能化需要贯穿数据中心整个生命周期,从初期的规划设计及建造需要采用BIM等手段进行精细化可视化管理、设备制造阶段需要考虑自身的智能化管理需求、运维阶段需要加强AI技术及机器人巡检等自动化智能化运维工具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