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等量代换》学习心得
《等量代换》学习心得
今天听二年级刘z老师的数学课,《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等量代换》,其实教材上并没有这节课,是她根据平时的习题整理出来的。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等量代换”的概念,有些深奥,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能理解,并能正确的运用。
一开始,刘老师从学生喜爱的跷跷板游戏导入,一头小猪的重量大于一只小狗,一只小狗的重量又大于一只小兔子。如果一头小猪的重量和两只小狗的重量相等,一只小狗的重量和三只小兔子的重量相等,请问:一头小猪和几只小兔子的重量相等呢?在学生的回答中,刘老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等量代换”。
接下来,回顾了古代曹冲秤象的故事,揭示了其实等量代换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学生了解了“等量代换”后,就做练习题巩固,习题从易到难,一步步深入。
听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课件做的很精彩!特别是跷跷板游戏中,小猪、小狗、小兔子随前提条件的变化而移动,非常形象直观,二年级的学生也喜欢这种形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后来的练习中,也是出现了苹果、草莓、西瓜等常见的水果,以学生喜爱的物体为载体,揭示复杂深刻的“代换”关系。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语言亲切,及时表扬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并运用奖励“智慧星”“红旗”“神秘礼物”等工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下午,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在评课中,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1,让学生在讲台上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占用了一定的时间,既然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那就可以省去,留出时间来做练习。2,提问时,应全面一些,学生的`参与度不够。3,“等量代换”这个课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了一点,可借助学具摆一摆,加深印象。“中间量”是很关键的词,应该多次强调,直到学生能主动去寻找,培养学生“中间量”的意识。
评课最后,李新岩校长阐述了我们数学学科的发展方向,要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让学生多活动、多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负责点拨,是引导者,去解决大部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第2篇:《等量代换》学习心得
好范文网的《等量代换》学习心得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导学反馈教学模式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延寿县东风小学—张怀强
教材分析: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通过跷跷板平衡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的、抽象的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和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等量代换的方法,会解决类似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则与算理,掌握解决等量代换问题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每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可传递的多个等式,从而解决等量代换问题。
教学关键: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师:学校开展了一个“学习小明星”的活动。
师:活动的内容是这样的:小朋友在学习上获得 5颗小红星就可以获得一朵大红花,
而获得二朵大红花就可以获得“学习小明星”称号,也就是一张奖状。
(根据老师说的一一媒体出示)
师:(1)那么10颗小红星可以获得()朵大红花,()个奖状呢?
2朵大红花一张奖状 )(媒体出示)
师:(2)两张奖状需要()朵大红花,
()颗小红星。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又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吸引的孩子去分析,研究之中
的关系,为新知识做好准备工作。)
二、观看片段,故事情景导入。
1、曹冲称象的故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
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2、师提问:曹冲聪明吗?聪明在什么地方?
3、师小结:是呀!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聪明的曹
冲就用称石头重量的方法来代换大象的重量,这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叫
着等量代换(板书课题),我们在“代换”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相等关系的量!等量代
换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说:一个一元的硬币可以换两个五角的硬币,一盒
3元牛奶可换3瓶一元矿泉水等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等量代换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建构了数学模型,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
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感知等量代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
的价值。]
三、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一:
1.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称量工具,(出示天平实物)你们知道
它叫什么吗?对了,是天平。天平是用来称较小物体的重量的。(教师手举砝码)这个
叫砝码,每个砝码上标都标有它的重量,砝码上面的刻度就表示这个砝码的重量。老师
现在拿的是50克的、还有20克的等等。称量时,在天平的左侧放要称量的物体,在
天平的右侧放上和它同样重的砝码。同学们猜一猜,当天平两边平衡时,说明了天平两
边的重量怎样?
2.师:下面我们就利用天平的两端平衡就说明两边的重量相等的原理,解决一些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媒体出示:先出示左右两个天平)
师:现在这两个天平的指针都指着“0”, 说明?
师:哦!那你们知道了什么?
师:一个梨等于几个桃呢?(媒体出示)
梨 ?桃
(小组讨论)
3.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为什么2个梨=4个桃,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说得好!因为它们在天平上都等于2个,
这一点非常重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初步认识天平的作用,启发学生从一个天平上的关系寻找到两
个天平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相等的量时,进行转化的比较。)
探究二:
1.(媒体出示:两个天平)
?(媒体出示)
,那怎么比呢?
(小组讨论)
能比吗?
是等于3个等于2个 )(媒体出示)
那么1个等于3个等
)(媒体出示)
师:两种方法你们看懂了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都与的数量却不相同,就无法比出和,变成相同,那么很容易的比出和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当没有相等量时,怎样变化成相等量,让孩子们自己的去思考、
探索,他们发现很多好方法,最终总结出还是要有相等量时才能转化比较。)
探究三:
1.(媒体出示:书P109图)
师:从图上的天平中知道了些什么?问题又是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
(预设:1个西瓜=4kg 4个苹果=1kg)
(预设:1个西瓜=?个苹果) 2.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要得出两种物品的关系,必须先要? (预设:与它们分别比中间量的那个物品相等时,才能进行比较。)
师:这里不是物品,而是砝码,即重量,怎么想呢?
(预设:1个西瓜=4kg,就想 ?个苹果也等于4千克。)
师:请大家利用手中学具(圆片代表西瓜,小方块代表砝码,三角形片代表苹果。)摆一摆,试一试,想一想。
(小组活动)
3.师:刚才小朋友就想到了,一个西瓜重4千克,那么只要知道了几个苹果也等于4千克,那么西瓜和苹果的关系就清楚了。
(预设:因为4个苹果=1千克,所以16个苹果=4千克)
师:这是怎么得出的?
(预设:4个苹果=1千克,那么两边都扩大4倍,4×4=16所以16个苹果=4千克) (媒体出示)
师:现在一个西瓜等于4千克,而16个苹果也等于4千克,所以?
(1个西瓜=16个苹果)(媒体出示)
小结:当西瓜和苹果都等于4千克时,就能转化比较西瓜和苹果之间的关系了。(设计意图:此题在于放手学生,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如何得到相等的量)
四、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勇闯智慧岛。(每个孩子发张闯关卡,上面分别写着五关的内容)
1、1茶壶水可倒2暖瓶
1暖瓶可以倒4杯水
1茶壶可倒()杯水
2、△=□+□+□
□=○+○+○+○
△=()个○
3、△+■=240
△=■+■+■
那么 ■=()
△=()
4、1头猪的重量 ==== 2只羊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只羊的重量
2头牛的重量===()只羊的重量
5、2只鹅的重量===1只鸭
4只鸡的重量===2只鸭
一只鸡和一只鸭,谁重一些?
师总结:
1、等量代换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解决这种问题并不难。以后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应用我们的智慧,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情。
2、那么,这节课我们班哪些小朋友表现最出色呢?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集体评价的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堂表现的集体评价,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相等的量进行代换
1个西瓜的重量=4千克的砝码1千克的砝码=4个苹果的重量
﹨∕
中间量
4×4=16(个)
1个西瓜的重量=16个苹果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