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深圳先进经验 加快我区产城融合建设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有幸参加在深圳市举办的“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在培训期间,听取了《产城融合的规划与实践》及《新经济形态下的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等讲座,参观了前海自贸区、深圳科技园、比亚迪公司、天安云谷等地方和企业,深刻的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城市在产城融合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圳从改革开放前的一座小渔村,用30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了一座领跑全国的现代化大都市,其中有非常多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开发区去学习借鉴。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什么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会选择到深圳发展?这里面除了深圳包容开放的环境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圳成功实现了产城融合,将各种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融为了一体,拥有大量优秀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每个来到深圳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 深圳产城融合的先进经验
(一)逐步实现了全城一体化发展。熟悉深圳的人知道,以前的深圳分为关内和关外,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属于经济特区,俗称“关内”,约占深圳面积的四分之一,宝安和龙岗两个区不属于经济特区,俗称“关外”,约占深圳面积的四分之三。从关外进入关内要通过海关检查站,直观的感受就是关外遍地是工厂,治安也比较差,城市建设也比较落后,关内遍地高楼大厦,秩序井然,环境优美。除了地理上的明显界限外,在政策上也是有很大差异,关内享受经济特区全部的优惠政策,关外的两个区则没有,形成了“一市两法”的奇特现象。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阻隔关内关外的各个海关检查站得到了逐步拆除,对宝安、龙岗的行政区划进行了优化,设立了龙华、光明、坪山、大鹏四个新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市各区的发展差距在逐步缩小。真正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生物、互联网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产业高度聚集,行业领军企业众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深圳工业化、城市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期间诞生了大量的行业领军企业,这其中有:华为、中兴、富士康、腾讯、比亚迪、创维等等。据悉富士康在深圳龙华的一个厂区的员工就有30万人,这家企业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其产业聚集效应也非常明显,带来了大量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聚集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深圳作为一座只有30多年历史的新型城市,不像北上广等大城市一样,有一定的积累,各方面的配套设施几乎是从零开始。如交通,从建城之初深南大道外,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更不要说地铁和高速公路了;如教育,深圳大学是1983年才建立;如医疗,在10年前,深圳几乎没有一家在全国知名的大医院;但是深圳非常重视配套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利用特区的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了配套设施的建设,建成了密集的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网络,引进了北大深圳医院、港大深圳医院等知名医院,国际国内众多的知名高校在深圳设立了校区或研究生院。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又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到深圳求职创业,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活力,让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我区目前产城融合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工业园区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员工不满,人才难留。经常去我们工业园区的人就会有个直观的感觉,我们的工业园基本没有什么人气。虽然园区内的企业也不少,但就是见不到多少人,好多企业偌大的一个院子里面,除建了些厂房外,到处杂草丛生,与深圳那边的企业无论什么时候都人头攒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我觉得很大原因就是园区内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企业的员工没有吃喝玩乐的地方,吃个饭、看个电影、买件衣服都要跑到市中心去,这无疑增加了企业员工的生活成本,引起员工极大的不满,最终选择用脚投票,宁愿背井离乡跑到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去打工。
(二)交通不便,无休闲场地。开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交通不方便,公交车覆盖范围有限,每天下午6点钟之后,大部分线路的公交车已经停运,全区范围内也没有一个比较像样的公园。这给生活在开发区的居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宁愿一个平方多出几千块钱也要把房子买到章贡区去的原因吧。
(三)企业有心办社会,但政策、资金方面有困难。我们开发区有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也承担了一些社会职能,如我们大家熟知华坚鞋城就有自己办的幼儿园、华坚科技学校等,该公司上万人的职工也在华坚路周边形成了一个人气较旺的小商圈,带动了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华坚鞋城的转型,生产线缩减,员工减少,这个良好的社会效应也在逐步递减。
(四)规划设计、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区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与深圳那边的先进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首先是园区基本上全部是工业用地,园区里面基本没有安排商住用地、公园用地等,这意味着在工业园上班的人要住到工业园外面去,与产城融合的理念背道而驰。
(五)园区建设方面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我们开发区的工业园这些年发展比较快,建成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一直以来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据了解,好多来我们开发区投资的老板,买下一块地来,盖几栋厂房后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生产干脆空置在那里,要么就是对外出租做其他事情,如办驾校、做仓库等等,造成了部分土地的低效利用。大部分标准厂房是我们开发区自己投资建设的,建成后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空置的也不少,园区公共设施建设同样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三、做好我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招商工作要加大力度,做到招大引强。产城融合的关键是要有好的企业,好的企业哪里来,关键环节在招商。招商没招好,不仅不会创造效益,还会浪费土地,甚至造成污染。建议我区今后的招商,一定要把好入门审核关,招到一些知名的、有实力的企业和老板到我们开发区来投资兴业,在我区建立起一些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吸引各方面人才到开发区发展,提升开发区的产业聚集能力,创造产城融合的有利条件。
(二)调整园区规划设计,推进产城融合。建议调整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根据布局合理的原则,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办社会,对不良企业用地回收或合资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在工业园或周边安排第三产业发展用地、住宅用地、公园用地,通过让在工业园上班的人能够实现住在周边、玩在周边、消费在周边来切实推进产城融合。
(三)完善园区交通设施,方便工业园区来往市区。建议区购买社会车队服务的方式开通园区内交通,并与市公交公司加强对接,增加开发区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班次,乘坐人员较多的线路要延长公交运营时间,政府也要增加对公交公司的补贴,将共享单车引入工业园区,进一步增加工业园区上班人员出行的便利性。
(四)加强对园区的动态管理,对低效利用或闲置的土地要予以收回。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再也不能只重建设,轻管理,对不按投资协议约定的客商,造成土地低效利用或闲置的,一律按项目协议约定收回再利用。
(五)切实履行监督执纪的责任,服务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纪工委作为履行监督责任的部门,在全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督促职能部门履行好职责,发挥好监督作用,支持、鼓励和保护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允许试错,宽容失误,为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