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教师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教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教师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用高远的志向来导航人生之帆、开启事业之门,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广大教师只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教师,才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绽放绚丽之花。
党的二十大代表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为新时代教师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身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身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当前我们正处在大有为的新时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教师干部我们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到这伟大时代的建设中,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我们要在基层这块沃土“大展拳脚”,为此我们必做到以下“五点”。
一、作为当代教师,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和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二、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提升个人文化品位,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品位泛指一人的文化欣赏水平和文化价值评价鲜明体现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风尚,其文化品位应与其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相一致。在文化产品的选择上,教师学生应选择内容积极、反映高尚精神追求的文化产品,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文化品位决定着文化创新成果的品质,学教师生文化品位的提升,保证了学校文化创新成果的品质,又必将带动整个社会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
三、作为当代教师,应不断开拓新型传播渠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没有社会实践,再先进的文化理论也难以发挥作用;离开了有效的传播渠道,再优秀的文化创新成果也难以在社会上形成影响。教师学生不但要致力于文化创新,更应注重文化传播渠道的开拓和应用,积攒更丰富的文化素材,检验自己的文化成果,提升自己的文化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会导致“高分低能”或“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四、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主动捍卫国家文化利益,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国家,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合理利用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随着中国对外交流范围的日益广泛,中国所面临的文化挑战也日益增多。西方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价值观随着网络等新型媒介传入我国,对我国本土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教师学生应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抱有充分自信,勇于同任何形式的文化霸权行为做斗争。在此过程中,教师学生一方面要丰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做好中华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另一方面要自觉捍卫国家文化利益,发挥“领头羊”效应,引导整个社会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作为当代教师要保持心理素质的健康,我们还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