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越发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树欲静而风不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和政治品格,在面对各种确定和不确定的风险挑战时,显得更为紧迫和尤为可贵。
一、只有敢于担当,才能真正对党和人民负责。
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个岗位有每个岗位的职责”。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负责,不能只停留在表态发言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特别是要在应对重大风险考验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把矛盾解决好、把任务完成好、把群众服务好。临阵退缩、绕着矛盾困难走;甚至掩盖矛盾,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不但会害人害己,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甚至给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造成被动。当前,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吃透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岗位职责,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把中央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实现好,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才能真正做到为党尽忠、为国奉献、为民解忧,才能真正创造经得起时间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的事业。
二、只有敢于担当,才能真正有效破解形式主义。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四风”之首的形式主义由来已久,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换句话说,就是不愿担当、不敢担当。日常工作中,要么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批示落实批示;要么到基层露个脸、拍个照、合个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面对风险考验时,要么“新官上任不理前账”;要么“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此种种,皆是个人得失之心太重,个人算计过多,导致遇事心底深处“怕”字当头,只得软、躲、退、藏,只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用形式主义敷衍了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效破解形式主义,关键是要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从政治意识高度、从思想认识深处,牢固树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理念和情怀。只有“无我”,才能“无私无畏”、“不要人夸颜色好”,才能废寝忘食 、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才能把党和人民交付的重担挑起来;才敢于不计荣辱、较真碰硬,才敢于锐意改革、啃硬骨头,才敢于真正做到“两个维护”。想一想,如果当党和人民需要献身的时候,都能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又怎会在乎这些许名利?怎会搞形式主义?怎会怕形式主义呢?
三、做到敢于担当,关键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担当需要激情和勇气,更需要能力和素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能担当、善担当”,需要很多本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在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中,强调担当作为,是因为需要我们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棘手问题。这首先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积极去探索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到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决不能“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决不能“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决不能“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造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疫情传播、企业生产经营、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律,掌握和利用好自然规律、市场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历史规律等,善于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才是真正善于担当;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历史大变革机遇,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断取得胜利并走向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