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教育,厚植教育情怀
红花套镇马家店小学 赵承益
我是来自马家店小学的校长赵承益,1968年4月出生,今年51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已经工作了33年,也连续在乡村小学校干了22年的校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扎根乡村教育,厚植教育情怀”。到过台湾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台湾的导游有一句名言就是我们不和你们大陆比大,我们和你们比小。我们马家店小学的办学规模和台湾与大陆一样,与许多兄弟学校相比非常小,所以,我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马家店小学的小。我们马家店小学今年义务教育6个班70名学生,11个老师,人数最少的是三年级5个学生,最多的四年级16个学生。但是,规模虽小,我们没有颓废,而是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颇具特色。
一、我们“小家碧玉”的校园
一是硬件设施齐全,有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宿舍楼,标准化餐厅、厕所、各种功能室,三区分开,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第二是学校环境优美,近几年,学校自筹资金上十万元,栽花种树,致力于创设“小而怡情”的校园环境。青山环抱之中蓝天白云荡悠悠,清脆的鸟鸣伴着学生的欢声笑语,纯真与自然混为一体。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上,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迎风奔跑恰少年。第三是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我校地处青林寺谜语村,乡土文化得天独厚,因此孕育出了我校的校训“以谜启智,以武养德”的校训。翘首顾盼,别具趣味的谜语长廊、文化墙、谜画天桥引得孩子们驻足流连。每个教室外面我们设置了“班级之声”宣传栏,“每周一谜”栏目,各功能室的外面我们粘贴了各具特色的谜语,提倡“推门猜谜”、“入门探秘”,真正实现“有谜的世界更精彩”。谜语氛围浓厚。教室里面各班精心设置图书一角、“特色小屋”,走廊上设有飘移图书吧。校园各处都可见遵德守礼牌。时时刻刻教育学生文明有礼。大课间、体育课、社团活动,我们的跆拳道也是红红火火,嗨声整天响,动作专注有力,培养了学生坚毅、忍让、进取的品德。同时,我们将图书室、微机室、舞蹈室、美术室定期向学生开放,营造出自由呼吸、畅通无阻的校园环境。
一、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小磨刀石”
我们学校小学部目前共有11名教师,外加两名幼师。近年来,随着老同志的退休,新教师的加入,使得我们学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的老师来了是好事,一方面使得我们这个教师队伍更有活力,更有激情。另一方面也要把这些教师留住,更重要的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睫。鉴于此,我校的策略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怎么讲,动之以情就是从生活上,从吃穿住行上入手。切实解决年轻教师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理解学校是需要他们的,学生是需要他们的。晓之以理就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理念。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我们人生的工作目标与任务,进一步坚定我们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念,坚持我们的初心。我们成立了以教研室黎明主任、语文教研员胡忠敏为指导专家,以骨干教师廖贵芹为指导老师,以优秀青年教师汪雷为组长的“青年教师研修坊”,将青年教师拧成一股绳,有计划、有主题、有目的性的开展教师研修,从而夯实基本功,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一番磨砺下来,效果甚佳。首先,青年教师有动力,有闯劲儿,能够乘风破浪,不惧挑战。在首届“宜都好课堂”中,我校的汪雷老师、胡露老师、严玉华老师积极参与,并斩获一个特等奖、两个二等奖。在学期末的学科论文评比中,这批生力军在各自的领域里均成果丰硕。在去年的学校故事评比中,我们学校13名教师中提交的5篇学校故事,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学校团体一等奖。我校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教研室的大力支持,汪雷老师在枝城中学做了“以教学设计为抓手,为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的交流介绍。其次,青年教师有突破,有前景,能打胜仗,打经得起千锤百炼。这群孩子能吃苦,有韧劲儿,不仅在自己专业领域里展露头角,比如汪雷老师在2017年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宜昌市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研讨会并执教展示,曾先后作为乡村教师代表到杨守敬小学、陆城一下执教观摩课,获得一致认可,在这五年里汪雷老师成长迅速,成为小语界的一颗新星,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得力干将。同时,在其他领域他们也是一把好手。由于我校师资匮乏,他们身兼多职。比如胡露老师不仅是我校的专职体育老师,她组织开展的跆拳道教学在我校刮起了跆拳道的热潮,其《乡村教育体育课的“新花样”》在《湖北教育》发表,而且她负责的档案整理也深得督导室的赏识。汪娟老师是我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同时她也是一名品行兼优的优秀党员,在宜都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师德标兵。我校的这群孩子们在这块“小磨刀石”上,千锤万凿出“深山”。
二、学生个性发展的“小摇篮”
不到一百的学生总数,不到二十的班级人数。可以说我们学校陷入到了“小”的囧境。这么少的孩子们怎么学,才能学得饱满,学得有趣?这么少的孩子们怎么玩,才能玩出花样,玩出活力?为此,我们最终给自己定位“小而活”,倡导“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以“以谜启智,以武养德”作为我校的校训。教学上我们正在探索着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正逐步尝试“大手牵小手混班教学”,由于我校的三年级只有五人,廖贵芹老师同时担任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于是在四年级教室增加了五张桌子,我们经常会看到早自习、晚活动、书法课他们一起学习。同时,廖老师采取阶梯式教学法,同一内容按不同要求、不同目标教。另外,我们还尝试了“沙龙”教学,让孩子围着讲台而坐,以谈话、创设情境等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孩子充分地畅所欲言。同时,我们营造出“探谜”的氛围,以“谜语”为起点,引导学生探寻生活之谜,自然之谜,如我们学校开展的“种子发芽记”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农耕乐趣的同时,也让孩子们亲身感知植物成长、四季更替的历程。科学之谜,如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做实验,让家长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成长与发现的第一老师。身体之谜,圆学生习武梦,一哼一哈,一招一式显身手。置身于有谜的世界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伸展了学生灵敏的触角,从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2017年,中央教科院在我校视察的过程中,对我校师生昂扬的精神风貌,趣味活动的开展,特色教学的探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和谐教师团队的“小家庭”
13人的团队共享一个办公室的几十年里从来没有一次争吵。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想正是这种包容,这种共享、共担让我们一路前行。在我们学校里,几乎每个老师都是身兼多职,身抗重任。很多老师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还承担着双班教学,一周的课时量达到了20节。哪怕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比如去年退休的欧阳谷老师承担着双班数学教学,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可以说是真正地站好了最后一班岗。再比如今年即将退休的冯发强老师、王定柱老师,他们均是在出院后不久马上回到工作岗位上,这其中王老师还担任着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我们学校的老师确实忙,可是却未有一个老师撂挑子不干了,总是说搞就搞,没有一句怨言。如果有哪一位老师出去培训了,哪一位老师生病了,大家都很主动地帮着去分担。比如去年汪雷老师外出培训的半个月里,汪娟老师自愿担任二年级班主任,班级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在冯发强老师生病住院的二个多月里,相互之间都很体谅,让冯老师安心养病。在绩效分配中,大家主动请愿完成冯老师的工作任务等。十几年里,我们吃饭都在一个圆桌上,人来齐了就吃饭,其乐融融。来了新老师,大家一起带。有事情,大家一起扛,同甘共苦,众志成城。
四、共同奋斗的“小收获”
在这所“小家碧玉”的校园中,在这块教室专业成长的“小磨刀石”上,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小摇篮”里,在和谐教室团队的“小家庭”中,我们痛并快乐着,我们忙并充实着,我们小巧却精致着,我们经历了春种萌芽的春天,拔节生长的夏天,也迎来了香飘四野的金秋。我们的校歌、校园故事获得了一等奖,我们的校训、校徽获得了二等奖。我们提交的课程建设方案在宜昌市课程建设先进学校课程方案评选种荣获二等奖。我们的教研团队被授予红花套镇教育管理先进教研团队。还获得了宜都市文明先进单位、宜昌市现代化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