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襄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献策
近几年,我市在教师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队伍现状与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不利于教师结构的改善和教师队伍的壮大;二是教师的成长,使用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三是现有教师有效利用率偏低。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外部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一是“崇尚名师,专心治学”的氛围不够浓厚,“学术至上”的观念仍未深入人心;二是符合各类教师成长规律特点的选拔、使用、管理和激励的政策体系亟待建立。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以人为本,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1)继续关注教师素质的转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继续教育、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2)继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累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经验;(3)学校分层次、分学科形成梯队,即校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以这些人为主体,全面和谐推进发展。
2、不断创新舞台,使广大教师脱颖而出,教师专业化设岗,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3、学校要重视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让青年教师唱主角,挑大梁,让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还需要创造条件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
4、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校要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培养上教师热爱教育,培养教师职业归属感,培养教师热爱学生,在工作中用真挚的爱去对待学生,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5、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6、要回归本分,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要做到“德高”,“学高”,“艺高”。
7、要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