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生埋怨爸爸说:“你昨天晚上是怎么给我收拾的书包?!数学作业本都没放里边,今天老师说了我一顿!”一位大学生对妈妈喊:“明天考哲学,你来帮我背吧!我自己背不下来……”两位家长暗自叹息:“孩子,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不让我们操心啊?”
独立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期是一个人独立能力形成的关键期。一些家长在孩子小时候事事包办代替,等孩子长大又埋怨他们太懒、没出息。其实这种“懒惰”正是父母?手造成的。
怎样从幼儿期起,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一、鼓励孩子“自己来”
儿童从l岁开始,就有了独立性的萌芽。妈妈喂他吃饭,他抢过勺子自己住嘴里舀;爸爸要抱着他慢点走,他偏要自己使劲往前跑……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然而,一些家长却不理解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自己来”,因为他们怕孩子把饭洒一身,怕孩子使劲跑会摔跟头……于是,孩子的独立精神便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怕儿童把事情办糟。要鼓励他们“自己来”这样才能为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精神和能力打下基础。
二、“延迟”帮助
当孩子向父母求助时,家长最好不要立即帮忙。先让他自己想办法,实在解决不了,你再去“指导”,而不是包办代替。
举一个例子:孩子力力双手端着一盆水要进屋。可门是向外开的,又有弹簧拉着,不好进来。力力喊道:“妈妈,帮我开门呀!”妈妈没有立即上前帮忙,而是说:“你自己先想想,怎么才能进来?”果然,不到3分钟,力力就端着水高兴地出现在妈妈面前。他迫不及待地说:“我先把盆放地上,把门打开,用身子顶住门,就把水端进来了。”妈妈摸着他的头说:“真棒!我知道你是个能干的孩子,今后遇到困难,先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好吗?”力力会意地点点头。
三、分配孩子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
孩子越早得到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就越强,长大适应社会生活就越快。
除教会幼儿自我服务外,可以分配给孩子适当的任务,如:自己去买东西,给别人送东西,帮妈妈择菜,整理房间等。家中进行重大决策也可以经常征求他的意见,让他参加讨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