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任仁发简介【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4 10:54:1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任仁发简介【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任仁发简介【精品多篇】

任仁发简介 篇一

任仁发

(1254~1327)   元朝水利家、画家。字子明,号月山。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境)人。南宋末年曾在家乡应科举。元朝统一全国后,先为宣慰司吏,后为海道副千户、正千户,海船上千户,从事海道运输。大德七年(1303)起,历任都水监丞、都水少监、都水庸田司副使等职,先后主持修治吴淞江、通惠河、会通河、黄河、练湖等水利工程,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著有《水利议答录》,原书已佚,部分内容尚存。

擅长鞍马画,与赵孟頫齐名,在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传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二骏图》、《五马图》、《张果见明皇图》、《春水凫鹜图》等。

邱宝仁简介 篇二

邱宝仁简介

邱宝仁,福建闽侯人,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学习航海驾驶。1871年,上“建威”练船实习,历经南洋新加坡、槟榔屿,以及渤海湾、辽东半岛各口岸。1875年,复上“扬武”舰练习,航行外海,南历新加坡、小吕宋、槟榔屿各口岸,北至日本而还。1879年,清政府从英国订购的“镇”字号四艘炮舰回国,邱宝仁升守备,管带“镇东”炮舰。1880年8月,“镇东”等四炮舰出游黄海,至海洋岛,“镇南”不慎触礁,旋即脱险。邱宝仁因“救援不力”,被“撤革摘顶,以示惩戒”。

1887年,在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竣工,李鸿章奏派邱宝仁和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出洋接带。1888年,四舰安抵大沽。这次接舰回国,皆由中国将领管带,“不另保险,省费数十万”,“即无雇募资遣之烦,复得沿途练习之益”。邱宝仁以“远涉重洋数万里,驾驶回国,均极辛劳”,被赏劲勇巴图鲁勇号。1889年,升署右翼左营副将,委带“来远”舰。1892年4月,以3年署理期满,改为实授。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爆发。海战中,邱宝仁与“来远”全舰官兵拼死作战,遂受重伤。“来远舱内中弹过多,延烧房舱数十间”,顿时“烈焰腾空,被猛火包围,但舰首炮依然发射,士卒奋力救火。此时,机器室内火焰升腾,不得已将通风管密闭,黑暗中由上甲板向焚火室传达命令仅靠通风管传话。全舰官兵不顾200度之高温,始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邱宝仁指挥全舰官兵一面抗敌,一面救火,终于将火扑灭,继续与敌博战。海战结束,“来远驶回旅顺之际,中西各人见其伤势沉重,而竟安然返旆,无不大奇之”。

1895年2月6日晨4时,日本鱼雷艇进威海卫港偷袭,“来远”中雷,舰身倾覆,邱宝仁被水手救上刘公岛。北洋水师覆没后,被革职。

裕仁天皇简介 篇三

裕仁天皇到底是不是战争罪人?

跟德国完全相反的是,日本一直不愿意承认它在二战中的无耻行径———1931年到1945年间,先是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接着横扫了整个太平洋地区。这种沉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裕仁在战争中的角色一直都没有定性,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残酷战争中,这个男人统治着日本。

如果不是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的私人干预,裕仁险些被控为战犯。战后日本的军事统治者麦克阿瑟希望通过开脱裕仁天皇的方式,使日本战时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好集中精力去重建家园,达到安抚一个动荡而敌意的国家的目的。这个决定出于好意,但贻害无穷。许多日本人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天皇是无罪的,他们也是。

很久以来,日本一直坚持他们二战时的天皇裕仁是一位反战的仁慈国君,但美国历史学家赫伯特。p.比克斯在他的新传记中描述的裕仁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

对于大多数日本人,裕仁天皇是一位终生和平主义者,他反对战争但不能阻止战争。他们仍对他十分尊重,他们可能会认为比克斯的传记有些荒诞。比克斯的《裕仁及现代日本的形成》展示了一个“狂暴狡诈、野心勃勃”的君主,他推翻了民主政治,掌控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直至他那浸满鲜血的王朝崩溃。日本战败之后,裕仁设法转移了人们对他的指责。他还有一个帮凶:太平洋盟军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位美国将军急于维持一个没有能力的君主制国家,他把君主包装成一个“军国主义者”的傀儡的形象,让裕仁摆脱困境使他的臣民隐藏了他们可耻的战争记录,为否认罪行的日本文化提供了保护。比克斯收集了裕仁的一些主要同伙的笔记、日志和私人信件,他还追踪了现代日本的奠基人明治天皇。

书中揭露裕仁天皇真面目

天皇裕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仅仅是架在强有力的政府统治之上的一个傀儡、受到一帮军事强人控制的一个帝国木偶?还是一个掌握实权、号令三军的总司令,甚至就是日本的希特勒?

现执教于东京一桥大学的哈佛历史学家郝伯特。比克斯同意第二种更黑暗的观点,在新近出版的《裕仁及现代日本的形成》(hirohitoandthemakingofmodernjapan)一书中,他用大量详尽有力的叙述描述了天皇的个性和生平,这本书堪称是有关日本前任国王的最具争议性的一本书。

战后不久,裕仁天皇交给美国官员一本长篇独白,这篇独白只是在他于1989年死后才公之于众,直到才发现了一本缩写的英文版本,一个个性复杂而强烈的领袖展现于世人面前,他所拥有的聪明才智绝不逊色于他手下的司令官,他无所不在地影响着战争的每个方面。

比克斯所描述的裕仁是一个全新的裕仁,跟日本官方的版本截然相反。战后的日本从一个传统的顺从的社会迅速转变为一个共和国,作为惟一的候选人,裕仁被重新定位为一副忧国忧民、慈祥的形象,权力被剥夺了,军衔没有了,除了一国之主的象征外一无所有。

这种无害的存在就是他留在战后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但比克斯揭示了历史上的裕仁绝不是这样一朵枯萎的荷花,他承袭了他祖父、独裁天皇明治的勃勃野心,身上全然没有他多病而软弱的父亲大正天皇的影子。他的学校生活即便是相对于日本的标准来说都算得上严厉,这位年幼内向的小男孩从小从军事将领那里接受教育,他们专门负责让他通晓小型武器、战壕战术和阅读地图,对诗书和王朝的神权也了如指掌。他们给他灌输成为伟大的军事领导者的思想———这与他安静的性情并不适合。在裕仁天皇的鼎盛时期,他不断地考虑自己的传承问题,他常常沉思,认为自己“比一个纸玩偶强不了多少”。

20岁出头的时候,裕仁已经具备了独裁君主所具有的一切素质,极度崇尚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他通过大臣们“极其隐密地”进行着统治,大臣们在做重要决定前都要与他协商。裕仁支持日本的军国主义和领土扩张。日军在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后,裕仁催促他们向前推进。1937年,日本在中国扩大战争时,这位君王向他的将领们建议:“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更好些吗?”几个月后,日本“皇军”攻陷南京,开始了疯狂的烧杀奸淫。

裕仁有能力挽回战争的灾难吗?比克斯相信他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但他没有。当战争后来对日本转为不利的时候,为了保住君主地位、抓住权力做出最后的一搏,裕仁顽固抵抗拖延投降,无谓地牺牲了数以百万计的臣民和士兵的生命。最后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上空爆炸了,前苏联的参战更使裕仁不得不接受了战败的现实。

惟一令人费解的是,如果说裕仁崇尚武士道精神,那日本投降后他为什么不剖腹自杀,像他忠诚的首相、东条英机试图要做的一样呢?裕仁不需要麦克阿瑟、一个外国征服者来强迫他不要自杀。作为日本帝国的荣誉象征,自杀是正当的理由,但他选择了重新生活,当了一个宠爱孩子的父亲、一个善良的君主和热衷于收集海洋标本的怪老头。如果裕仁真的是日本的希特勒,那么德国的独裁者比他更有出息。

东京仍在试图掩饰历史。当被问到裕仁在战争年代时的作用时,日本外务部引述1988年的首相的说法,称这位君王“从心底祈求世界和平,力图避免那一次全面战争”。比克斯的传记应该能够唤起人们一些压抑已久的记忆。

书中典型一幕:

坐在皇宫宝座上,裕仁默默看着他的大臣们做战争计划。下面内务部领导和军方将领们也在估量他们的方案。于是首相说:“只要陛下您一声令下,我们都将努力为国效忠。”天皇点头表示同意。

那次会议之后,日本便进入“x日”(日本太平洋战争的代字)的倒计时。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裕仁不断地和参谋机构的首脑们会晤,不断地接到“关于部队在各个入侵前线进入阵地的报告”。1941年12月8日,日军轰炸了珍珠港并入侵新加坡。胜利的消息不断飞传回东京,天皇的一位助手在日记上写道:“天皇穿上了他的海军军服,他看上去心情特别好。”

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生于194月29日,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长子。1926年,患脑膜炎的大正天皇病逝以后裕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昭和”,成为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天皇在位63年,是日本历史上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天皇,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去世的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君主。

裕仁自幼受到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和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的熏陶,形成了强烈的武士道精神。他上台以后,在军国主义分子的策动下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7年7月7日又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8日又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侵略亚洲许多国家。在“义勇奉公”、“发扬皇威”的口号下,许多日本人为侵略战争效劳,为天皇卖命。侵略战争不仅使亚洲各国人民遭受沉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忍受痛苦,日本面临崩溃的边缘。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历史上称之为“玉音放送”。

战后,他仅是日本的一个“象征”,权力受到极大限制,直至其于1989年1月7日病死。

日本的战争遗忘艺术

茂夫佐佐木记得日本开始忘掉过去的时刻。那是在1945年8月15日,当时裕仁天皇下令他的臣民“忍受无法忍受的”,无条件地向驻太平洋的盟军投降,“老师们教我们撕掉我们课本里的部分书页,”他回忆道。

“头一天美国人还是洪水猛兽,第二天他们就变成了好人,”佐佐木当年14岁,但他的国家“180度的大转弯”以及随后对战争的简单描述至今仍令他记忆犹新。事实上,这位68岁的退休银行家已经着手重建日本的战争史,他打算以毕生的心血让这段历史重见天日。

上周,佐佐木的首次战后战争艺术展览悄无声息地在东京开张了,展览展出了1931年到1945年间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的油画、海报、书籍和杂志,这些战时宣传画是日本领袖想隐瞒的东西,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开始检查书籍、销毁了相关文件,企图抹掉日本最血腥的秘密,最初,官员们的理由是国民应当把精力都投入到国家的重建中,但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转移注意力,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少数几个将军的身上。“我们这代人是日本被洗脑的一代人,对战争的了解完全是错误的,我们决心揭示真相。”佐佐木说。

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对真相几乎一无所知,课本里只是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几名法西斯分子的头上,丝毫都不问及为什么整个社会当时都是如此地军事化,佐佐木的展览揭示了一切,展示墙上的招贴画上,步兵侵占了香港、伞兵向东飘到了苏门答腊,画展中心的一张桌子上放着当年出版的一本“圣战图片集”,书中极力美化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那是把盖子盖在发臭的东西上,”上周参观展览的嘉明法师说,“年轻人对那场战争的印象等于空白。”

洪仁简介 篇四

洪仁简介

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字益谦(一作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道光二十三年(1843)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自花县赴广西,未赶及太平军,受阻返回。咸丰二年(1852)曾被捕,脱险后赴香港,接触大量西方科学文化。三年北上天京未成,九年再度北上,十年终于抵天京(今南京),任精忠军师,封为干王,总理政事。同年,向天王进呈《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文化,革新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同年,筹划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次年率军赴援安庆失利,降职为精忠副军师。同治二年(1863)天京陷落,他护幼主洪天贵福奔江西,于石城被俘,被杀于南昌。著有《英杰归真》、《军次实录》、《戒浮文巧言谕》等。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任仁发简介【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任仁发简介【精品多篇】范文,共有485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任仁发简介【精品多篇】下载
任仁发简介【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