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待也是生产力(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接待也是生产力 篇一
解读接待也是生产力
-------旁观者请
坚持所谓“接待也是生产力”,党内外官场的一种陋习。虽然不少领导干部对“前呼后拥”和“迎来送往”非常反感,虽然一些官员也认为应该规范公务接待,但囿于惯例、碍于情面,多数是说了不做,没有认真对待
据《新华每日电讯》6月28日报道,近日,山西平遥古城公务接待不堪重负的消息引起舆论热议。平遥古城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接待令当地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就减少收入1200多万元。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并不宽裕的当地财政因此更加捉襟见肘,古城保护面临经费困难。记者从云南丽江、安徽黄山等地也了解到,这些拥有世界遗产的旅游名城,都面临公务接待任务繁重的烦恼。
一方面是繁重的公务接待任务,造成景区门票等收入减少,或造成公共财政资金浪费;另一方面是景区保护和建设面临资金困难,文物古迹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平遥古城甚至因缺乏保护资金而发生城墙坍塌的情况。这一切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与有些人所说的“接待也是生产力”有着很大关联。为了获取资金,为了取得项目,为了这样那样的考虑,不少地方的公务接待都是“痛并快乐着”。
所谓“接待也是生产力”,其潜台词是:接待好了,可能获得上级单位的资金支持或者是项目支持;接待不好,可能会失去这些潜在好处,甚至可能带来其它不良后果。因为需要公务接待的不是官员,就是官员的家属,都是惹不起的角色。如果接待单位怠慢了这些人,后果不仅可能是对负责接待的当事官员的未来发展不利,而且所在单位想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也可能会增加难度。
所谓“接待也是生产力”,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跑关系”,是一种变相的送礼、给好处。它损害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形象,违反了国家有关财政支出的规定,造成了不同消费主体的不公平待遇。同时,加重了公务接待单位的负担,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坚持所谓“接待也是生产力”,是官场的一种陋习。其实,对于公务接待,2006年制定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有明确规定,党政机关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等。这些规定之所以没能令行禁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接待单位不敢、不愿得罪上级单位的因素,有接待单位主动讨好上级领导和官员的因素,有上级部门考察过多、会议过多的因素等。
虽然不少领导干部对“前呼后拥”和“迎来送往”非常反感,虽然一些官员也认为应该规范公务接待,但囿于惯例、碍于情面,多数是说了不做,没有认真对待。
规范公务接待,最重要的是从细化行政预算着手,强化对公务接待费用的阳光运行与群众监督。只有有关规定能够得到严格执行,接待单位才有勇气顶住不正当公务接待的压力,所谓“接待也是生产力”也就不会再有市场
文明也是生产力 篇二
文明也是生产力——马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2007-07-08来源: 新华网
回荡在“山水诗都”的和谐旋律——安徽省马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
实
新华网北京7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周玮、熊润频)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荒凉村庄,由马鞍山钢铁厂的建设开始,向现代化工业城市迈进;如今,马钢公司位列中国十大钢铁企业,2007年钢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安徽省马鞍山市是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城”。
市区雨山湖为九山环绕,与南齐诗人谢朓“山水都”的赞美遥相呼应;唐代大诗人李白终老于此,留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等名句,于是从1989年起这里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国际吟诗节以纪念诗仙、传承“诗文化”——“一半是山水、一半是诗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爱这样形容他们的城市。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文化资源,马鞍山自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持之以恒地推进城市文明创建。采“钢”之铿锵、“诗”之韵味、“山水”之灵气,锤炼刚柔并济的城市性格,营造共建共享的和谐氛围。
文明也是生产力
——“十五”期间,马鞍山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
5.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以上;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4361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3705元和5191元,经济总量居全省前3位。
——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奖项。
振奋人心的数字与荣誉背后是马鞍山近年来创建文明城市的扎实足迹。“文明也是生产力。”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说,“文明建设的推进、市民文明程度的提升,会大大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力与保障;文明建设出现‘短腿’,其他方面难以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马鞍山找到了文明创建的有力抓手:围绕中心抓创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人为本抓创建,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乡统筹抓创建,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农村延伸;注重特色抓创建,发挥城市的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建品牌。
“要找到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之间的结合点,形成共鸣,这样方能事半功倍、势如破竹。”丁海中说。
赶走污染“黄龙” 寻回碧水蓝天
采石矶、翠螺山兀立长江边,湖泊、园林点缀城中——许多初到此地者都陶醉于眼前这“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景致。如果知道这座中部首个环保模范城市曾经盘踞着巨大的污染“黄龙”,多半会露出惊异之色吧。
碧水、蓝天、绿地,得来不易。马鞍山市市长姚玉舟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重工业比重大的特点,马鞍山加强污染治理,狠抓节能降耗:先后投入200多亿元实施环境治理和综合技改,实施了污染治理“十大”工程,对国家明令
禁止的15个小行业,全部予以关、停;对所有重点污染大企业,都实行达标排放的硬性目标。将20多家“城中厂”搬迁到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解决市区企业废弃物和噪音污染问题。
让废渣成山、废水成河永久地成为历史,马鞍山设立了严格的“绿色门槛”,2001年以来,145个项目遭到环境保护的“一票否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了一批废气回收利用和水循环利用工程,基本形成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循环链;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吨钢综合耗能指标跃居全国十大钢铁企业前列,实现了“绿色增长”。2006年,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6%的情况下,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了4.7%,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了2%。
为了还上群众生活的“历史欠账”,马鞍山确立了建设“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规划定位,推动重工业资源型城市加快向环保、绿色、宜居城市转变。加强自来水、污水处理和天然气利用等公用设施建设,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全市13万户居民家庭全部用上了天然气;对位于主城区中心地带的雨山湖与横穿城市的采石河、慈湖河进行综合整治,开发建设佳山、雨山等生态城市公园,新建一批街头文化园林广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进入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行列。
凝聚共同理想 共建和谐家园
由出租车和私家车司机自发组织起来的“爱心车队”在马鞍山颇有名气,因为许多人都曾接受过他们的帮助。成立4年多来,他们拾金不昧1000多次、价值300万元;义务接送高考学生、外来嘉宾1000多人次;发起社会捐款12次,募集捐款近20万元„„
“我们的付出虽然并不惊天动地,但这平凡的点滴却是我们这个社会所不能缺少的,犹如阳光、犹如空气。它是我们这座城市精神文明的生动体现。”正如“爱心车队”队长王义琼所说,群众的积极参与是马鞍山文明创建的“阳光”与“空气”。
凝聚共同理想、实现全民共建,马鞍山每年提出并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2007年又对30项民生工程逐一分解、制定措施、积极推进;在“万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带动下,全市万名团员青年、万名职工、万名妇女、万名市民也都参与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形成极富特色的“五个万”志愿者创建活动;连续开展17届精神文明“双十佳”(十佳集体、十佳个人)评选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步步深入。
在百姓的辛勤浇灌下,精神文明之花在马鞍山竞相开放。
在雨山区雨山街道西苑社区,科普活动成为一大特色。“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了解科普知识,既能为日常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也能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自然受到群众欢迎。”西苑社区主任尚华说。
着力打造人文马钢、科技马钢、绿色马钢,马钢公司培育敬人、精业、共赢的“马钢价值观”,建立了具有马钢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万能达发电厂、星马汽车、山鹰纸业等企业也都结合实际,塑造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今天的马鞍山人,在共同的理想激励下,竞相投入创业、创新、创优的生动实践,‘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氛围日渐浓厚,活力不断绽放。”姚玉舟说。
城乡共享创建成果
人人有学上、人人有医疗、人人有房住、人人有水喝、人人有饭吃——这是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对百姓的“五有”承诺。
字字千钧的承诺源于这样的理念: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
共享,就是让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马鞍山每年将新增财力的60%都用于解决民生问题,使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全市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从2006年12月1日起,启动了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于2007年建立实施。
共享,就是统筹解决城乡民生问题。马鞍山每年投入1亿多元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年内将实现村村通公路、所有农民喝上安全饮用水,城市公交也逐步向乡村延伸;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几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原先只是城里才有的环卫体系延伸到了乡村,实现了水电下乡、垃圾进城;每年有3万名农民接受就业技能培训,全市所有乡镇都设立了村级劳务服务站,10多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文明城市创建,主体在民、根基在民、血脉在民。沿着“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文明创建之路,马鞍山将愈行愈精彩。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篇三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企业持续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源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
兰德公司、麦肯锡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发现,凡业绩辉煌的企业,企业文化的作用都十分明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得以成功的基石。世界500强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并保持其先进性。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跨国公司竞争力》课题组在研究世界500强时发现,它们树立的企业核心理念几乎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惠普的核心价值观是,努力地创造和革新;摩托罗拉把“诚信为本和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强调以诚信对待用户和员工。
企业持续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源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节约成本,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兴衰的作用,还常常表现在对内、对外经济合作的成败上面。有关研究表明,大约30%的经济合作是由于技术、财务或者战略方面出现问题而搁浅;大约70%的失败是由于文化沟通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
《财富》杂志2002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上,美国企业197家,占35%,美国的企业文化亦十分繁荣。
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具有在全球攻城掠地的能力,靠的是成熟深厚的企业制度的支撑,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在IBM和思科公司,管理系统和组织系统明显打破了传统的企业边界和等级制的金字塔结构,系统界限趋于模糊,组织结构趋于网络化就是这方面例子。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跨国公司十分注意提高组织的整体学习能力,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通过这样的改造,欧美日跨国公司纷纷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加快了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及国民经济向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IBM、思科公司和英特尔,都是这方面的样板。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惟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而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
我国企业的突出薄弱环节是企业制度,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但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在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和名牌产品。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接待也是生产力(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