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幼儿在园生活观察记录(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儿在园生活观察记录 篇一
观察和记录
九月的一天,5岁的俊俊和几个同龄小朋友在小山坡的草地上拨弄着,想找到蚯蚓,听老师说蚯蚓平时都是在地下,他们很想把地下的蚯蚓挖出来。俊俊把树枝竖起来,握住底端用力在地上刮,很显然,草地太硬,树枝只能刮走地面上一些杂草。俊俊似乎觉得自己的工具不适合当前的任务,就抬头看朋友们手中的工具。但他可能觉得其他人使用的小石子也不能奏效。于是,俊俊扔掉树枝,离开草地,不一会儿,抱来了一大堆平时玩沙的小铲子和小钉耙。他抓起一把小钉耙迫不及待地在地上刨了起来,也许他觉得小钉耙的耙齿更利于对付较硬的草地。确实,地上的杂草很快就被耙开一大片。其他小朋友见状也都纷纷换工具忙开了。
可是忙了好大一阵子,地面的泥土似乎并没有什么大变化。俊俊放下手里的工具思索了片刻,可能觉得刚才的'力量不够,于是将握在把柄末端的手挪到了柄的最前端,另一只手也紧紧地握了上去。可能觉得前面动作太快,会影响用力。这次,他身体前倾,好像要把整个身体的力量都压上去,慢慢地将小钉耙向自己这边拉。原来,这样可以刨出更多的土,他兴奋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身边的同伴,而且还边说边给大家示范。
大伙又来了精神,照俊俊的方法,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可不一会儿,俊俊再次停了下来,也许是觉得这活儿太累了,他的脸上看不到刚才的那股兴奋劲儿了。也许他觉得给耙齿更大的压力会挖出更多的土来,休息片刻后,他干脆把一只手的整个手掌按在了耙齿上端,抬起屁股将整个上身的力量压了下去。事实确实如他所想,这样刨出的土更多。
但这样似乎比刚才更累,重复五六次之后他好像再也没有力气了,这可能多少挫伤了他挖蚯蚓的激情。休息片刻后,他双手握起钉耙将钉耙向一侧倾斜,用其中的一个钉尖在地上慢悠悠地耙着,此时的他似乎已不太关心挖出的土量了……
教师的话
A:这是一个孩子们自发的集体性游戏活动。刚开始,他们虽然说是在找蚯蚓,但目的性并不强,只是随意地用一些树枝、石块在拨弄着山坡的表面。而老师的提示则促使孩子们进一步明确了动作的目的,他们也许认识到蚯蚓是在土层的深处而不是表面,这种认识可能导致他们使用工具的变化。
B:我同意,但我认为教师的提示只是明确了动作的目的,而使用工具的一系列变化是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体验和尝试的结果。当听到老师明确地说蚯蚓是在地下时,俊俊小朋友用树枝使劲地挖,但他马上发现树枝并不能很有效地挖土,于是找了小铲子、小钉耙,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变化,说明孩子对任务与工具之间的关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c:是的,我觉得孩子的好多学习和体验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完成的。在挖土的过程中,因为土质比较硬,俊俊不断地变换着身体的姿势和手在工具上的位置,以增加挖出的土的量;同时也放慢耙土的速度,以增强动作的有效性。这些变化使动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强。孩子对力的作用点与刨土量以及动作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不断进行尝试性建构和模糊思考。也许孩子的许多经验就是在这种尝试性的建构和模糊的思考过程中积累和提升的。
D:这个案例中,老师刚开始就给了孩子一点提示,唤起了孩子们进一步尝试的动机和积极性,老师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作为一个孩子们自发的游戏活动,而且孩子们也并未碰到非要老师帮忙的困难,那么老师的介入对孩子的活动是否会有干扰?
E:我倒觉得,老师应该在孩子活动目的性不明确或活动无意义时,适时地介入帮助。因为孩子的有些自发游戏是偶然性的、变化性的,目标是很模糊的,教师适时的策略性帮助可能会让孩子自己明晰其活动目标。
反思
这是一个自发的游戏性动作活动,但孩子们起始的活动目标受到对蚯蚓原有认识的局限,而老师适时提示使目标更为清晰。在目标清晰后,孩子们调整了动作的策略,即时改变了所使用的工具,这就使动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更加具体,这也表明他们对工具的使用与效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断尝试,会建构、体会和思考许多关系,有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
孩子某些日常的自发的活动可以为我们展现出他们的许多兴趣点和关注点,而这些兴趣点往往是我们生发课程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在寻常时刻把握教育契机的关键。
幼儿在园生活观察记录 篇二
新学期开始了,小班的幼儿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难免会对父母、爷爷奶奶有所依恋,但也有不哭闹的孩子。
邹子珩是个聪明,讨人喜欢的小男孩。在第一天入园的活动中,他很快被幼儿园的新环境所吸引。一会儿搭积木,一会儿抱娃娃,一会儿看图书,情绪十分愉快,我很高兴有这样适应能力强的孩子。
邹子珩在10月里,早上能向老师问好,并主动与门房奶奶说“再见”。由于哭闹的孩子较多,我便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他和其他几个不哭闹的小朋友也玩的很开心。
可是一I天中午吃饭时,我正忙着喂几个不愿自己吃饭的孩子,抬头一看,邹子珩的饭菜一口都没动,我忙鼓励他说:“邹子珩最能干了,会自己吃饭。”一会儿只见邹子珩眼里含满了泪水,一声不吭地走到我的身边,轻轻拉着我走向他的座位,我蹲在邹子珩身边,轻轻地问:“邹子珩怎么了?刚才不是很开心吗?”只见邹子珩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我一下明白了,像 https://www.niubb.net/ 邹子珩这样的孩子,对亲人同样依恋,对陌生环境同样不安,只是表现得不像哭闹的孩子那样强烈强烈。
于是,我给邹子珩喂了几口饭,他渐渐平静下来,并要求自己吃饭。接下来的午睡、下午活动中,我总是见缝插针地关注他,或是温柔地抚摸他、轻拍他,或是在他身边悄言几句,或是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邹子珩感受到我亲切、友善的关注,在新的群体中找到归属感,现在邹子珩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和老师、小朋友相处的很开心。邹子珩的事提醒了我,每个新入园孩子的不适应都各不相同。做为老师要善于因人而异及时排解和疏导,尤其是别忽视那些入园表现好、适应快的孩子。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是老师最大的安慰。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幼儿在园生活观察记录(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