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角形边的关系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通过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纸条若干张、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a怎样的三张纸条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动手实验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三张纸条才可以摆成三角形。
师:每组同学任意选择下面三组中的任意一组纸条做进一步实验,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1)4c5c9c(2)3c6c10c(3)6c7c8c
学生汇报展示:能或不能摆成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1)不能4+5=94+9>55+9>4发现: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等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2)不能6+10>33+10>63+6<10发现: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小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3)能6+7>86+8>77+8>6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摆成三角形师: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表达更严密?体会任意两边的含义。
三、拓展应用:
1、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走中间的这条路最近?
2、判断:哪一组中的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
(1)3,6,9(2)4,4,10
(学生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来判断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好方法)
3、解决问题:
师:小明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数)
(2)第三边的木条的长度是a分米,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四、回顾反思: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一、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能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三角形么?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讲得很好,也就是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我们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是(有些答不是)。 师:现在同学们从老师发的5根小棒中选出3根,看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好,开始。(板书:不能围成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 生:摆一摆(上台展示) 师:任取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却围不成三角形,那么围成与围不成,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生:三角形的边。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三角形边的关系) Ⅱ、自主探究,提炼规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探究活动,请齐读操作要求,开始! 生:进行实验并完成表格填写(教师进行指导) 组别小棒的长度能否围成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 13583+5○8;3+8○5;5+8○3 245104+5○10;4+10○5;5+10○4 33453+4○5;3+5○4;4+5○3 458105+8○10;5+10○8;8+10○5 师:坐好。大家认为有哪几组是围不成三角形的呢? 生:前两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1,你发现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是什么? 生1:3+5=8,3+8>5,5+8>3(课件展示:3、5、8,围不成) 师:很棒,我们继续来看第2组 生2,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手指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生2:4+5<10,4+10>5,5+10>4(4,5,10,围不成) 师:为什么这两组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3+5=8,4+5<10(或有两条边的长度的和没有第三条边长) 师:说得很好,也就是说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所以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板书:两边的和≤第三边) 师:那围成三角形的就是3、4组了,对吧? 生:对。 师:生3,你发现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是什么? 生3:3+4>5,3+5>4,4+5>3看第三组的课件演示(3、4、5,围成) 师:这个呢? 生3:能围成,5+8>10,5+10>8,8+10>5 师:回答得非常棒,大家试一试将3、4组与1、2组进行对比,为什么3.4组能围成三角形? 生:它3个都是大于的(有些同学会回答:两边的和比第三条边大)。 师:那也就是说围成三角形是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两边的和>第三边?) 师:这个有问题么,大家看看屏幕,1、2组也有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呀? 生:都大于。 师:对!必须强调每组都是,即是“任意”,我们把它表示为: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擦去?,补任意) 师: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出现在课本的82页,大家把它画起来。(5秒)齐读。 生: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Ⅲ、巩固应用,变式提升 例判断下列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1)6,7,8(2)4,5,9(3)3,6,10 (学生先用三条式子来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好方法) 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来判断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 教师指导学生:将两条短的边相加与最长的边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围成三角形。 1、判断以下几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并说明理由。 (1)3cm4cm5cm() (2)3cm3cm3cm() (3)2cm2cm6cm() (4)3cm3cm5cm() 注:学生学会将两条短的边相加与最长的边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围成三角形,从而提高做题速度。 2、生活中的数学 3、巩固提升 小明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数) (2)第三边的木条的长度是a分米,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四、回忆新知,归纳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不能围成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 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课件简介: 第二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发现揭示并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做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经历探索、发现、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增强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探究数学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交流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姚明是同学们熟悉而喜爱的篮球明星,他高大而帅气,有人说:“姚明特厉害,他一步就能迈3米”,对于这个说法,你信不信呢? (背景资料:姚明身高2.26米,体重140.6kg,腿长约1.30米) 实验探究 1、分组实验: 每组准备四根木条或硬纸条,分别长为4cm、6cm、7cm、11cm尝试实验从其中任取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来摆三角形,试试是否成功?做好实验记录。 2、交流发现: 问题1: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说说哪次试验是失败的,为什么? 问题2:从实验中你能发现什么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 2、掌握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3、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4、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法设计 小组讨论,引导发现、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等腰梯形性质。 2、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归纳小结梯形转化的常见的辅助线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2、小学学过的梯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梯形,并找3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并指出上、下底和腰,然后由学生总结出梯形的概念)。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梯形同样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一样,它也有它的特殊性,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1、梯形及梯形的有关概念 (l)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3)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4)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高。 (5)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 (6)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以上这一过程借助多媒体或投影仪演示) 提醒学在注意: 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同属于特殊的四边形,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殊条件,所以必然有不同的性质。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而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不能相等(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能相等)。 ③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2、等腰梯形的性质 例1 如图,在梯形 中, , ,求证: 。 分析:我们学过“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如果能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证明:(略) 由此得出等旧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高上的两个角相等。 例2 如图,求证: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已知:在梯形 中, , ,求证: 。 分析:要证 ,只要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得出 ,然后再利用 ,即可得出 。 证明过程:(略)。 由此得到多腰梯形的第一条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除此之外,等腰梯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3、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在证明梯形性质定理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过点 作 交 于 ,从而把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实质上是相当于把采取平行移动到 的位置,这种方法叫做平行移动(也可移对角线),这是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之—(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作辅助线来解决梯形问题,多找几名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借助多媒体演示见图)。 (1)“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2)“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3)“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4)“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总结、扩展】 小结:(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1)梯形的有关概念。 (2)梯形性质(①-③)。 (3)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4)解决梯形问题时,常用的几种辅助线。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发现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3、加深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记住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自主发现并总结得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这种关系。 教具准备:1个信封(每人一份):四根吸管,一份记录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请看屏幕:这两个人为什么不沿着路走,而要走草坪上穿过去呢? 从这儿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这两条路和草坪上踏出的路真的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同时点击出现三角形)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试拼三角形 要研究三角形,咱们就先来拼一个三角形吧,那需要什么呢?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拼成三角形吗?咱们来试一试? 选代表拼三角形 都是用三根线段,为什么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却拼不成呢?你觉着和什么有关系? 那咱们就来验证一下 2、验证猜测 拿出一号信封,出示要求: 围一围,试一试 每次从信封中的四根吸管中选出3根围三角形,一边围,一边记录,并思考:能否围成三角形和什么有关? 选择的'吸管长度 (单位:厘米) 最短两根吸管之和与第三条线段大小比较 能否拼成三角形 3、指生汇报 得出结论:最短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4、观察三角形:还有那两组线段之和? 讨论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小结:同学们的确很聪明,也很爱动脑筋,刚才我们通过大胆的猜测,操作验证,已经用我们的智慧得出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这个结论。其实这是三角形的一个特征:科学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也发现了这个规律,你们真的了不起。现在我们就用探索到的知识来迎接一下挑战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下面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我把每一组的三条线段两两加起来与第三条线段比较之后得出来的。 很好,有没有其他的做法的? 我认为只要把两条较短的加起来与较长的那条比较就可以了。 嗯!这个同学的发现太棒了。是啊,较短的两条加起来都比另外一条大了,其它的也就不用比较了。我们就利用这名同学的发现,试一试,看看是不是更快呢? 非常好,我们又一次认识了三角形的这一特点。你能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吗? 2、小明计划给小狗建一个狗窝?(课件出示) 第三根木条可能是多少分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最有可能选择那一只种? 533553 为什么? 因为房顶的两边一样,美观 3、出示: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两个人为什么选择斜着穿过草坪了吗? 尽管这样可以少走路,你觉着他们这样做对吗? 是啊,小草也有生命,我们要爱护它。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用吸管探索出了三角形边的关系,并且还能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关于三角形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吧。 设计说明 1.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学习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及应用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提供机会,也可以为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打下基础,还可以为学生应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作铺垫。 2.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首先设计让学生拼摆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学生发现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后,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3.在教学过程中,由行动生问题,由问题生假设,由假设生验证,由验证生新价值,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度不同的小棒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一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任意给你3根小棒,你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2.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究竟谁说得对呢?我们亲自用小棒摆摆看,请大家打开学具袋,从中任意取出一些小棒试试看。可以换小棒多试几组,注意小棒要首尾顺次相连。 设计意图:通过“3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拼摆尝试。 师:任意取3根小棒,看能不能摆成三角形。(学生任意取3根小棒试着摆一摆,多摆几次,记录下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3根小棒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 师:在什么情况下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3根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让我们用手中的学具通过小组合作来寻找答案。 2.合作实践。(出示课堂活动卡) 3.小组汇报。 预设 小组1: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借助测量数据、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只有当三角形的其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才能摆成三角形。 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不能摆成三角形。 (教师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我们在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时,是不是一定要写出3个算式才能判断呢? 讨论后得到以下结论:利用“两短边的和大于长边”就能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5.教学教材62页例3。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还找出了最佳的判断方法。请同学们观察小明上学的示意图,如果小明想走最短的路上学,你认为他会选择走哪条路?(他会选择走中间这条路)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 生1:因为中间这条路是直的,其他的路是弯的,所以走中间这条路最近。 生2:如果小明走通过邮局到学校的这条路上学,小明家、邮局、学校则构成一个三角形,由三角形的3条边的关系可知,小明家到邮局,邮局到学校这两条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即中间这条路,所以走中间这条路最近。 教师小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发现三角形的3条边的关系,并能以此为依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实验来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对线段的长度进行基本的测量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通过猜想—实验—结论的方式,感受数学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像、猜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判定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预设过程 一、引入: 1、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穿在一起,(这电线穿在一起做什么用知道吗?)头尾相连,会得到什么图形? 2、首尾相连一定是三形吗?(举手表决)。刚才有的同学认为可能围成,有的认为可能围不成,那到底能不能呢?同桌合作,剪一剪,围一围。 二、展开: 1、学生操作: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绕一绕。 2、反馈: 把具代表性的三种不同情况的贴在黑板上。为了便于研究,给标上序号。 (围成的贴三个、围不成的各一个,) 3、同桌讨论思考:假如我们把吸管看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也就是三条线段。同样的一根线段,任意剪成三段,为什么1、2、3号能围成三角形,而4、5号却围不成呢?课件演示。 4、交流并作第一次。板书: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尝试:出示4厘米、10厘米、5厘米的三条线段。 符合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 6、第二次:板书: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自学:书上是怎样说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自学书本第82页。 三、巩固: 1、书上86页习题,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钩。集体交流,能不能用刚才的算式来说明?有没有用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或你认为哪个办法能快速判断? 2、对习题进行变式练习 ①3厘米4厘米5厘米:观察边有什么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三个连续自然数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举例:1、2、3或0、1、2或7、8、9。 想象一下,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怎样的?(初中会学到勾三、股四、弦五) ②3厘米3厘米3厘米:三边有什么特点?围成的图形是怎样的?(正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条相等的线段都围成正三角形? ③2厘米2厘米6厘米:怎么变才能围成?怎样判断呢? ④3厘米3厘米5厘米:用手势表示一下围成的样子,知道是什么三角形吗?如果换掉其中5厘米的这条边,可以怎么换?讨论一下。 交流: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都以取厘米的数。 331:搭起来的三角形会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来说:细细的、尖尖的。 332、333(这是什么三角形)、334、335。发现图形有什么变化?(扁了、胖了、矮了) 如果要换调3厘米的边,可以怎么换? 四、拓展 1、哪条路最近?请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释。 2、抽象出三角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边关系 3、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剪三段围成三角形中的奥秘解析。 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各准备几根长短不等的小棒、haoword.com 直尺、探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是什么图形呢?(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怎样理解这个“围”字(端点首尾相连)。同学们还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三根小棒,分别长3、5、10厘米,这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的时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连。 师:这三根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 三、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师:我们发现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做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换一根小棒 师:怎样换?同学们说的都是你们的猜想(演示猜想1) 1、学法指导 师:你们的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试着围一围三角形。同学们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结果。先看要求(大屏幕)。 操作要求: (1)、2人一组合作完成四种拼法 (2)、围三角形时要注意首尾相连。 (3)、完成后,填写好活动记录表准备交流 第一根小棒长 第二根小棒长 第三根小棒长 能否围成三角形 2、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师巡视,并指导) 3、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小组上台展示, 3厘米、8厘米、10厘米 能 3厘米、5厘米、10厘米 不能 3厘米、5厘米、8厘米 不能 5厘米、8厘米、10厘米 能 师: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 师:仔细观察四种结果,有的围不成,而有的却能围成。这是为什么呢?先看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每组小棒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说说你能发现些什么?同桌讨论一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几组小棒长度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三根小棒要围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分析,你发现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先看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这组情况,谁愿意说说3、5、10这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 师:其他同学赞同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我明白了,3厘米的边是不能和5厘米、10厘米的边围成三角形的,因为这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板书3+4〈8)你很会观察。(演示) 师:再说3、5、8这三根,同学们有些争议,到底它们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不能,为什么?有谁愿意谈谈? 生:3+5=8 重合了 不能 师:是这样吗?(演示)请看大屏幕。 师:真的是这样,通过演示现在明白这个同学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通过以上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们发现了当两边之和小于、等于第三条边时,这3条边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师:那么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条边加起来要大于第三边就行了。 师(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我们来看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两组是不是这样的呢,3+8>10、8+5>10 看起来是这样的。 3、师:回头看不能围成的情况,也有3+8>4、4+8>3、3+8>5、5+8>3(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怎么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有一种不符合就不行了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 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生3:无论哪两条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边。 4、归纳小结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 师:这句话概括说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任意) 师:是这样吗?再挑选一组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来验证: 生:3+4>5、3+5>4、4+5>3, 师:这个例子证明了你的想法是对的,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都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齐读) 四、课堂小结 老师在生活中还看到了这么一种现象:(演示)公园里有一条这样的路,路的两旁是草坪,为什么很多人都往草坪中间走?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平时多观察、多动脑,你一定能成为数学的好朋友。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三角形边的关系新版多篇范文。《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初中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篇四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篇六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篇七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