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关雎》的全诗及赏析【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情诗诗经《关雎》赏析 篇一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之《关雎》篇赏析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春秋时代就产生了《诗经》,而且是民歌。产生如此优美诗歌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民歌经“酋人”或“行人”之搜集、整理,或许会过滤掉许多原始生动的东西,但朴素天然的内核仍在,我们仍可从吟唱中感受到远古传来的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读《诗经》是在听古代的民人在歌唱,自然,纯真,决没有文人装腔作势的穷酸庸俗声。
《诗经》的第一篇《关雎》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委婉的相思爱慕故事:一个贵族青年男子(君子),见到采摘荇菜的女子,爱慕之意于内心油然生起,遂被“求之不得”弄得“辗转反侧”,只能在想象中和她亲近、结婚。“君子”对认为是“君子好逑”的对象是明确的,既看重她的外表又看重她的内涵,所谓“窈窕淑女”,这区别仅仅是外貌的一见钟情(当然,外貌的第一观感心生悦意也无可指责)。对爱情的叙述方式直白又含蓄,他不敢正面去表白,似乎只限于“辗转反侧”和“寤寐思服”,让自己在爱情的幻想中求得满足。这是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的爱慕方式,是柔美含蓄的,也是清新健康的。《诗经》中的民歌有许多是古代男女爱情的写照,有些是场景,有些是对话,更多的则是这种矜持羞怯式的心理描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关雎》为我们保留了一千多年前民间传来的一缕情丝。
除了河洲的一群水鸟,《关雎》中有两个形象,君子,淑女。君子称得上真正的“君子”,他对心仪的女子没有过激的行为,甚至没有一点言语或行为表示,只有苦苦的单相思。诗歌用两段的篇幅描述着“君子”意欲亲近的想象,又用采摘荇菜的镜头切换,情境和意识跳跃性的闪现,到高潮处戛然而止,很有“蒙太奇”组接的现代感。三次采摘荇菜的描写,不仅仅是诗歌节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刻画人物,我们仿佛通过“左右流之”“采之”“芼之”的行为描绘,看见了那位娴静可爱美妙娟好的古代“淑女”。孔子说这种情感的描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固然是本篇情感的有秩序有节制的倾吐,也正是整个中国艺术对“写意”手法和审美“间离”效果的追求。
孔子时代的士大夫们言必称“诗”,常说的“诗云子曰”“赋诗言志”所指皆是《诗经》。《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在中国文人诗人心目中,《诗经》的地位是很高的。引起研究者注意的,不仅仅是古代的这些爱情描写和生活场景记录,当然还有它的艺术手法。虽是民歌,但它是中国诗歌的良好的开端和当之无愧的“基础”,韩愈称《诗经》的艺术手法为“葩”,王士祯说它:“如画工之肖物”。关于艺术手法,《周礼》总结出了《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前三种是分类,风是土风,土乐,是民歌小调。雅为“夏”地的雅音,可为“官调”。颂是舞曲,可看作宫廷歌舞乐曲。郑樵《六经奥论》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但在《诗经》中三者互有渗透。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直接叙述或描写。比是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中国人是很会运用比喻的,《诗经》中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对喻。兴,是启发,是借物起兴,是诗人见到一种景物,由此引发心中储存的情感而发出的感叹,也或许是把早已潜伏于内心的“本事”放置于某一特定的情景后的相互交融,换句话说,是一种心灵或情感需要。谢榛《四溟诗话》对赋比兴作了一番统计:“予尝考之《三百篇》: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一十。”看来,那时的民歌作者已经把这几种修辞方法应用得得心应手了。
《关雎》是现存《诗经》中的第一篇,其“比”“兴”的作用非同小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事先营造的环境和美妙的气氛,“关关”也有水鸟相互鸣唱应答的意思。也有学者考订,鸠意指女性,相传这种鸟多雌雄情意专一,与常鸟不同。《淮南子·泰族训》说:“《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王先谦解释:“不乖居,言不乱耦”。如此说来,“兴”又有“比”的成分。诗人不可能拿一个毫不相干的东西来起“兴”,更不会借一个截然相反的事物与所营造的境界相悖。河,有人解释为黄河,“兴”起的一句话并不特指黄河,那么下面的“左右流之”呢?黄河里有“荇菜”吗?这只是诗人创造或想象的一种氛围,是“空镜头”。《诗经》的这种手法一直影响到后世的民歌诗歌,或者说,这种手法一直被中国的诗人民歌所沿用。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现代民歌《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队伍大发展。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信天游》:“山丹丹开花背洼洼红,先挑你人才后挑你的心。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你把你白脸掉过来。青杨杨的柳树长得高,你看看妹子哪达儿好。荞麦子开花一溜溜白,你看看妹子哪达儿美。马里头挑马一般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你好。”“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着好光景。”现代独唱歌曲:“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这些来自民间的歌声,其借物起兴、兴比互补的用法,与古代民歌是一脉相承的。
《关雎》和《诗经》绝大部分篇目一样,以四字为主,读来琅琅上口,振振有声,几番“参差荇菜”大同小异的重复,起到了描写人物行为、强化感情色彩,以及调节节奏的作用,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更使得诗歌有声有色,显现出绘画音乐的“音色”美,难怪孔子称之“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相当于“副歌”,章句的重叠,一唱三叹反复的吟咏,渲染了音韵、节奏气氛,达到了意象合一的妙合,完成了意境的创造。
听爸爸说,当年他领我的妈妈去鲁北的农村老家结婚,邻家为其写的对联是:“关雎兴雅化;麟趾振家声”“琴瑟友之;凤凰鸣矣”。不知道当年的爸爸是否是“谦谦君子”,妈妈是否是“窈窕淑女”,《麟之趾》篇里描述的“振振公子”是不敢当的。穷乡僻壤里居然能寻到这样的对联(这是否仍然是远古民歌在乡村的余响!),且与我在那时候就有了些许联系,我由是对《关雎》有了特殊的感情。
情诗诗经《关雎》赏析 篇二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鉴赏关键点】
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女子,引起一个男子的爱慕。追求没有成功,便日夜思念,想方设法同她亲近。诗写得感情真挚,大胆热烈。
开头以助鸠的和鸣使人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这种表达方法叫做“兴”。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
【思想内容】
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分为:追求、思慕、迎娶三个部分。
【表现手法】
《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O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写作手法 篇三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关雎的全文赏析 篇四
关雎原文及翻译: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you zai),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原文字词注释: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1057年)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统治东方诸侯。“周南”都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诗歌。《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
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
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形容它们的融洽。
好逑:等于说“佳偶”。逑:配偶。
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寤:醒着。寐:睡着了。
思服:思念。服:想。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表达对她的爱慕。
芼:摸,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原文翻译: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关雎赏析: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同时,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着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这里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本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三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此外,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参差”、“窈窕”、“辗转”、“关关”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注释 篇五
[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股东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2]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1]:一种水鸟,即王雎。
[3]洲,水中陆地。
[4]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5]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之意。
[6]参差,长短不齐貌。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9]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10]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12]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3]芼,择取,挑选。
[14]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2]
注释 篇六
(1)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2)雎(ju)鸠:一种水鸟
(3)洲:水中的陆地
(4)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5)淑:好,善
(6)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7)逑(qiu):配偶
(8)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
(9)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10)寤(wu):睡醒
(11)寐(mei):睡着
(12)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13)悠:忧思的样子。
(14)辗转:转动。
(15)反侧:翻来覆去。
(16)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对关雎的赏析 篇七
《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人的美(外形美和心灵美)的审美过程。诗的一开始就给出了美丽的自然和人的图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河边,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方言》说:“秦晋之好,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爱情的产生常常始于为对方的形体(人的外形美)(窕)所吸引,而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交往,继而了解对方的心灵(心灵美)(窈),所以说爱情就是人的美的审美过程。爱情双方是感同身受的关系,它虽然从异性形体美的感受开始,但却具有对异性形体美的超越性感受。少年男子初遇女子时注意的是女子的形体美,但是越到后来,越消失了对她的单纯形体美的感觉(此过程在文本中需要一个过渡),随之而来的是女子的情绪对他的情绪的严重干扰,体现在诗中便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女子态度的不确定引发了男子的无尽相思。“心有灵犀一点通”,待到两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能力后,爱情就产生了。诗到这里,把人在爱情审美过程中主体与自然统一这对关系揭示出来了。前面说过,《关雎》是一首婚歌,它是强调伦理道德的。所以,诗歌在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自然性的同时,又强调了审美主体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在诗歌中,这些关系和谐地同构于审美主体,因而形成了理想的爱情审美观。
其实《诗经》中,不只是《关雎》,还有《桃夭》、《蒹葭》等大量的诗歌都体现着这种理想的审美关系。《蒹葭》更是把爱情的审美体验提升到了主体对于时空和生命哲性思考的高度。
《关雎》是周朝的民歌。周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时期,统治者建构了以宗法血缘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浸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早期的儒家学说以“和”为美,视主体的功德圆满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的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论语·先进》中孔子独倾心于曾子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孔子要求把社会的“礼治”和理性的规范变为人们出自天性的自觉要求,——早期的儒家学说不是泯灭人的自然性的。反映在爱情审美价值观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理性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的人的理想爱情审美价值取向。唯其如此,《关雎》才得以列诗三百之冠,并倍受后人推崇。另外,民间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为这种爱情审美追求提供了合适的生长土壤和温度。
但是,这样理想的爱情审美价值取向在主流话语中只是昙花一现,在此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屹立于风雨中的冰凉的贞节牌坊才是爱情的基本意象,昭示着历史发展的真实。闪耀于先秦爱情审美价值观中的人性光。
以上说的是它的情感美。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看了“对关雎的赏析”的人还看了:
1、关于赋的文学常识 (共4篇)
2、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 (共4篇)
对关雎的赏析 篇八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赏析 篇九
1、《诗经·关雎》绝世仅有的爱情诗
收录在《国风·周南》,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作为一首简单的爱情诗,关雎有两个地方为后人所称道:
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诗经·关雎》古诗配画
2、表现手法:
关雎这首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其后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第二章“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3、内容鉴赏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4、诗与爱情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爱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后世点评】
①《毛诗序》称《关雎》为“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②郑玄:后妃觉寐则常求此贤女,欲与之共己职也。(《毛诗传笺》)
③孔颖达:此诗之作,主美后妃进贤。思贤才,谓思贤才之善女。(《毛诗正义》)
④司马迁: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⑤孔子:《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⑥朱熹: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愚谓此言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气之和也。(《诗集传》)
⑦余冠英:这诗写男恋女之情。(《诗经选》)
⑧陈子展:《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之诗。(《诗三百解题》)
⑨赵浩如:这是一首民间的情歌,用兴起的艺术手法,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诗经选译》)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雎》的全诗及赏析【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