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 篇一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上课、做练习题,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理解、总结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在某些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如“情景剧”“辩论课”“讨论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真正实施时,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只把它当做娱乐了,没有严肃对待这些小活动,这与课前没有准备工作有很大关系,临场发挥对他们而言还有点困难。今后再设计这些活动,课前一定组织好人,准备一下。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品格等方面的问题。
二)讲习题,我原来采用的方式就是抽一列学生来回答,有错误的同学用手指出示他们错误的答案(选择题),然后我再给他们讲解。原来讲习题方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是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的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解说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着讲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即我就说,好吧,你们说!虽然刚开始他们说得磕磕巴巴,甚至说不出来,但几次讲解之后,他们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利用“感性认识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程与发展,以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为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三,将探究的问题,策略条件开放,使学生开阔了探究,设计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资料分析、演讲、讨论、谈生命价值的体现感受,写箴言、诗歌欣赏等,调动了学生全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 篇二
下班后,在门囗等待已久的家长,随着保安人员把大门敞开,教师到家长手中接送卡收齐,孩子们安安全全的让家长接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是在这种情景下结来了自己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没见到孩的家长,心里总觉得对孩子说些什么,总想把积攒了一天的思念之情,告诉亲爱的小宝宝。你看,一见面又是亲又是抱的,小宝宝们也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尽情的欢笑。有的孩子还跟父母撒娇,要这要那,我发现有的孩子一见到父母便拽着买口香糖、水果冻等之类的小食品,甚至让爷爷奶奶买玩具,买蹦蹦床等。
每位家长也豪不各啬地满足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慢慢的养成了。有的家长则不这么认为,应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他们不是一味迎合和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动与孩子交流,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为中心,边走边谈并引导孩子回忆老师所教的新知识。家长透过与孩子谈话,不仅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潜力,并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状况,对幼儿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 篇三
“回归生活”是理解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线索,更是我在教学中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而《看看我的精气神》一课则恰恰是把生活作为本源,将“坐、站、走”三个学生生活中经常忽略却又急待解决、纠正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可谓是贴近学生生活,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如何组织教学,开展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增强教学实效也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既发现了适合低年级儿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活动也找到了在教学实施中需要不断改进、深入研究的地方,下面就是我反思课堂教学后的一点收获。
一、儿歌在教学中的应用
千百年来“儿歌”成为孩子们最熟悉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琅琅上口易于熟记,孩子们总能在不轻易间理解其内涵,所以如果能在课堂上选好、用好儿歌,让孩子们在课后也乐于去说去玩则是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将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发现,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正因为这一点,教学中我在对“坐”、“站”、“走”三个行为习惯的纠正中向儿童介绍了这首简短的儿歌,即:
坐:上身正,腿并拢,脚放平。
站:挺胸,抬头,向前看。
走:头不摇,身不晃,脚步轻。
可以说这首儿歌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清了正确“坐、站、走”的关键,对指导孩子们的行为起到关键作用。再让学生试一试的环节,我边念儿歌:小脑袋抬起来,小胸脯挺起来,小小腰板立起来,双手自然放下来,双脚后跟并起来,姿势优美人人爱。挺胸,抬头,向前看,走起来,123,走起来,头不摇,身不晃,脚步轻,动作有力又轻松。边让学生试一试。孩子们在边说边做中知道如何“坐、站、走”才文明,才精神,觉得有趣,乐于参与到“玩”的氛围中,在讲清教学重点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通过有趣的游戏,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在学生掌握了坐立行的姿势后,紧接着通过游戏,让学生把自己所学运用于生活当中,通过导游带领大家去天安门游玩,看升旗仪式,看海豚表演,看比赛等游戏训练学生所学的坐立行姿势。
三、善于利用“比”的精神
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的一面,我觉得如果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间这种“比”的精神,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实施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本课最后一环节中我就利用了“比”的优势,结合各种情景,让学生自由表演比赛,学生间要比一比谁的姿势最美,最标准,谁的动作最迅速,最像,可以说这一竞争性的教学活动让枯燥的训练增添了情趣,对课堂的组织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看来善于利用“比”的精神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 篇四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会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用随笔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教学感受,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随笔伴我一路走来,发我深省,催我上进。
在给一二年级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一些外来的因素所干扰。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充分的认识上去,仔细观察小学生有哪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的找出成因,研究商讨帮孩子改掉坏习惯的方法,并把理论付诸与行动,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吧,因为好习惯会成就孩子的一生我会尽力去做,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
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必须遵循特有的规律,通过管束、训导和陶冶,使儿童逐步从“无律”、“他律”过渡到“自律”的道德水平。既重视过程评价,又重视全程评价,切实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儿童终身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帮助孩子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尽量将儿童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儿童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有所启发,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 篇五
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刘专家讲的入心入脑的效果,收获很大,全然一新的内容板块设计让我觉得非常好。
第二、在教学中根据学情适当选用其中的板块内容,从调动学生的真问题入手,把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起来,用教学情境把内容、观点、学生问题统筹起来,符合学生的发展。不必只注重教材文本,可采用富有时政性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探讨,可把教师对前面教材的经验融入,启发学生思维,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可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教学内容特点确实有“近、实、难”的特点。内容主题与孩子的成长需求接近,活动设计贴近孩子成长需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教学资源时间节点,教学场景设计贴近学生。所以备课中教师要有意识,教学中要有落实。例如,每一单元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实,这要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材观点引导和方法技能满足孩子真实需求,教师利用已有资源拓展生活领域加强教育,同时注意观点的生成。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教学中,可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社会调查、写感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但教师教学中讲解要注意把握度,恰当的运用资源,根据学生情况给学生预防性教育或矫正性的教育,落实学科特点。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新修订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观点的生成、教学资源的运用,两位专家给出了建议。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的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
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 篇六
一、把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在融入学生生活之中,所以把一年级生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是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前提。
例如,在《我的好习惯》这一单元中的“我不拖拉”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把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设计。课前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哪些时候、做哪些事时有哪些拖拉现象。课上,看教材,说说你从哪个小朋友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然后通过看图讨论,老师总结等方式,了解了拖拉的危害。通过生活与教材内容的结合,让学生明白,原来拖拉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是造成经常受批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明白了拖拉的危害、使学生更愿意去探究怎样才能做到不拖拉。
再如,学习“我们爱整洁”这一课时,课前那个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活动,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一组调查班级的卫生情况,一组调查同学们桌斗的情况,一组调查自己的房间的卫生情况,一组调查常经过的街道社区卫生情况。课上让学生汇报调查情况和看到的事实。学生的汇报让同学们大吃一惊,看到的事实让学生们触目惊心,原来我们身边的环境这么差,是因为我们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然后再回到教材,学习教材中保持整洁的方法,讨论除教材中的方法,还有什么自己运用的方法。同学们献计献策,共同讨论,热情高涨。这次课后班级的卫生和学生个人物品的整理,有了明显的改观。
二、设计活泼有趣的活动,寓教于乐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好动性,教材设计了许多活泼好玩的内容。教师应通过游戏、情景再现、动手做、小比赛、看视频等活动,把需要传授的道理、认知融入其中,做到寓教于乐、情理交融。
例如:《大家一起来》这一单元中的“请你帮我一下吧”一课的学习中,在学习“我会求助这一环节”时,老师就设计了许多小情景,老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身份求助内容来学习怎样求助。通过几个小情景的表演,学生明白求助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礼貌。
2、要说清楚求助内容。
3、受别人帮助后应表示感谢。
学生呢在这些模拟情境中,快乐的学会了本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学的有趣,而且还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再如:在《我爱我家》这一单元中的“干点家务活”一课得让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中交给学生两个技能,一个是叠衣服,一个是系鞋带。老师在课堂上基教会了方法,但许多学生还不会实际操作,老师布置回家练习,下堂课进行比赛,评出叠衣能手和系鞋带能手。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两项基本技能都能够掌握。
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也是对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检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才能达到知行合一。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