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撰写分析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关于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几个问题
财务分析报告(本文主要指内部管理报告)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然而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撰写财务报告以下六点值得注意: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第2篇】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众所周知,统计分析写作是为了制作统计分析文章。在统计部门,统计分析文章则称为统计分析报告。那么,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是什么呢?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
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
,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第3篇】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撰写应突出十性
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撰写应突出十性
_____县学习实践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是转化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及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具体体现。能否形成客观、真实、系统、全面的分析检查报告,是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一条重要标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分析检查报告必须把六个方面的问题讲清楚,防止写成一般性的工作报告。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应突出“十性”。
其一:应突出“针对性”。分析检查报告是体现领导班子发展意图的综合性报告,能不能突出针对性,对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照本宣科、照猫画虎、格式呆板且针对性不强的分析检查报告,脱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淡化了领导班子的主体地位,非但体现不了科学发展意愿,反而会给整改落实工作设置相应的“障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冲淡学习实践效果,伤了群众的感情。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因走出“照搬照抄”、“偷梁换柱”的误区,在针对性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确保分析检查报告切合自身实际。
其二:应突出“客观性”。客观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具体措施的“引擎”。脱离自身实际,找不准突出问题,制定不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把分析检查报告写成一般性的工作报告,有悖于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无病呻吟”、“拔苗助长”的误区,以全新的觉度、清晰的脉络勾画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宏伟蓝图,用详尽的事实把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讲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析检查报告成为转化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孵化器”。
其三:应突出“务实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掺不得半点假,来不得丁点“马虎”,更不能上演“东施效颦”的“作秀”闹剧。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移花接木”、“声东击西”的误区,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围绕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在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和科学制定对策上下功夫,把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的具体措施讲清楚、写明白。突出“务实性”,力戒“华而不实”现象。
其四:应突出“长远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当前,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三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能不能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既是对其执政能力强弱的检阅,也是对其党性意识的一次锤炼。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安于现状”、“坐井观天”的误区,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从全局的高度把学习实践成果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共识转化为促进长远发展的动力,力戒“固步自封”现象。
其五:应突出“能动性”。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误区,围绕“干什么”、“如何干”、“谁来干”等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分析检查的首位,集思广益地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修改完善,自觉做到言与行的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在分析检查中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高度统一。突出“能动性”,力戒“盲目臆断”现象。
其六:应突出“操作性”。分析检查报告具备不具备操作性,决定着问题能不能找准,也决定着整改落实的措施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墨守成规”、“一叶障目”的误区,立足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走势,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本部门本单位带来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应对和化解阻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的理念破解瓶颈制约。突出“操作性”,力戒“七拼八凑”现象。
其七:应突出“群众性”。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的误区,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润色分析检查报告的“佐料”,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分析检查的重点,充分发扬民主 ,积极吸收群众参与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修改及评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析检查报告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现民声,才能调动群众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情,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突出“群众性”,力戒“单打独斗”现象。
其八:应突出“全面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遮遮掩掩”、“隔靴挠痒”的误区,自觉从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牵住制约科学发展的“牛鼻子”,抓住检查分析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出发,统筹各方面的因素,把需要阐明的问题讲明白,把群众关注的问题写清楚,做到大小兼顾、统分结合。突出“全面性”,力戒“杂乱无章”现象。
其九:应突出“实践性”。中央反复强调,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也不例外。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被动应付”、“断章取义”的误区,进一步找准实践载体,做到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规定内容”不遗漏,“自选内容”重实践,真正使分析检查报告与十七大提出的各项要求相一致,与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各项措施相匹配,与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各项任务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分析检查报告的实践特色。突出“实践性”,力戒“写用脱节”现象。
其十:应突出“整改性”。整改落实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归宿。“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分析检查报告与第三阶段的整改落实方案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事实上,整改落实方案是对分析检查报告中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的分解与细化。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整改性强不强,牵涉到对群众的态度问题。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应走出“信口开河”、“胡承乱诺”的误区,力求制定的措施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不能制造“虚绩”蒙混群众唱“空城计”,更不能蓄意“栽花”掩人耳目走“独木桥”。突出“整改性”,力戒“雁走留声”现象。
【第4篇】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众所周知,统计分析写作是为了制作统计分析文章。在统计部门,统计分析文章则称为统计分析报告。那么,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是什么呢?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
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
,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第5篇】如何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提出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名称
● 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软件的单位
● 项目与其他软件或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定义: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1.4 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
● 与项目有关的已发表的资料
● 文档中所引用的资料,所采用的软件标准或规范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列出并说明建议开发软件的的基本要求,如
● 功能
● 性能
● 输入/输出
● 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 安全与保密要求
● 与软件相关的其他系统
● 完成日期
2.2 目标:可包括
●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
● 处理速度的提高
● 控制精度或生产力的提高
● 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 决策系统的改进
● 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
● 建议开发软件运行的最短寿命
● 进行显然方案选择比较的期限
● 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
●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 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
● 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 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
2.4 可行性研究方法
2.5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2 工作负荷
3.3 费用支出: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
3.4 人员:列出所需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3.5 设备
3.6 局限性:说明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开发新的系统
4 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4.2 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4.3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4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 对设备的影响
● 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 对用户的影响
● 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 对开发环境的影响
● 对经费支出的影响
4.5 技术可行性评价:包括
● 在限制条件下,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 利用现有技术,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 对开发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能否满足
● 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能否完成
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5.1 支出
5.2 效益
5.3 收益/投资比
5.4 投资回收周期
5.5 敏感性分析:指一些关键性因素,如:
● 系统生存周期长短
● 系统工作负荷量
● 处理速度要求
● 设备和软件配置变化对支出和效益的影响等的分析
6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 法律因素:如
● 合同责任
● 侵犯专利权
● 侵犯版权
6.2 用户使用可行性:如
● 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
● 工作制度
● 人员素质等能否满足要求
7 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逐个阐明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并重点说明未被推荐的理由。
8 结论意见
● 可着手组织开发
● 需等待若干条件具备后才能开发
● 需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
● 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
● 其它
【第6篇】如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本文主要指内部管理报告)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然而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撰写财务报告以下六点值得注意: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1」 「 2」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1.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3.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3.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分析报告的行文要尽可能流畅、通顺、简明、精练,避免口语化、冗长化。春华秋实,天道酬勤。生有尽,业无穷,勤无价,耕耘为天下。
<1><2>
【第7篇】如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财务分析报告(本文主要指内部管理报告)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然而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撰写财务报告以下六点值得注意: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 1」 「 2」
<>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1.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3.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3.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分析报告的行文要尽可能流畅、通顺、简明、精练,避免口语化、冗长化。春华秋实,天道酬勤。生有尽,业无穷,勤无价,耕耘为天下。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撰写分析报告多篇范文。